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出处大全 成语出处大全

单摆浮搁_单摆浮搁是什么意思

tamoadmin 2024-07-22 人已围观

简介1.“搁”的拼音及组词。2.太极拳练气方法搁的笔顺是:横、竖钩、提、点、竖、横折钩、撇、横钩、捺、竖、横折、横。相关组词:搁浅、搁笔、搁得住、搁置、搁板、耽搁、搁不住、没着搁落、搁浅岁月、搁田、单摆浮搁、搁误、交搁、平搁、担搁、搁几、臂搁、搁臂、停搁、搁栅、搁煞。相关造句:1、将自己所学的知识高搁起来,这无形中造成了人才的浪费。2、一定要那种可以把脚搁起来,离地面有相当距离的吧台椅,搭配上吧台和天

1.“搁”的拼音及组词。

2.太极拳练气方法

单摆浮搁_单摆浮搁是什么意思

搁的笔顺是:横、竖钩、提、点、竖、横折钩、撇、横钩、捺、竖、横折、横。

相关组词:

搁浅、搁笔、搁得住、搁置、搁板、耽搁、搁不住、没着搁落、搁浅岁月、搁田、单摆浮搁、搁误、交搁、平搁、担搁、搁几、臂搁、搁臂、停搁、搁栅、搁煞。

相关造句:

1、将自己所学的知识高搁起来,这无形中造成了人才的浪费。

2、一定要那种可以把脚搁起来,离地面有相当距离的吧台椅,搭配上吧台和天花垂下的酒杯架,最是休闲自在。

3、虽然据说糖精是从煤里提炼出来,属于化工制品,多吃对人体有害,搁起来却无所顾忌。

“搁”是一个汉字,有多种含义。它最基本的含义是放置或停放,比如我们可以说把东西搁在桌子上,或者把车搁在停车场里。此外,“搁”还可以表示搁置,即把事情或放在一边,暂时不做或实现。比如,我们经常可以说这个项目被搁置下来了,意思是这个项目暂时被放在一边,不再继续进行。

在中文中,“搁”还可以表示被搁置的意思,即某个或事情被暂时放在一边,不再继续进行。这个含义在中文中比较常见,比如我们经常可以说这个被搁置下来了,意思是这个暂时被放在一边,不再继续实施。

此外,“搁”还可以表示放置、安放的意思,比如我们经常可以说把东西搁在桌子上,或者把书搁在书架上。这个含义也可以引申为放置某种情感或心情,比如我们可以说把烦恼搁在一边,不去想它。

总的来说,“搁”是一个比较常见的汉字,有多种含义和用法。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书面语言中,它都是一个比较常用的词汇。希望这些资料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搁”这个汉字的含义和用法。

“搁”的拼音及组词。

电视论文:

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应具备的素质

魏荣

二十年前,有主持人主持的电视节目在我国兴起,很快赢得了人们的喜爱,电视节目主持人也因此而倍受关注,有主持人的节目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主持人以栏目“形象代言人”的身份出现,通过个人的魅力来吸引观众,进而提高节目的收视率,扩大栏目的影响。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出现,引发了传播形式到传播内容的一系列变化,一下子缩短了媒介与受众之间的距离,为广播电视找到了一条接近群众、吸引受众的有效途径。

那么什么是主持人呢?《广播电视辞典》是这么给主持人定义的:“以个体行动出现,代表群体观念,以有声语言为主干或主线驾驭节目进程,直接面向受众,平等地进行传播的人。”真正意义的主持人节目,主持人不仅仅是播报者,实际上他亲自策划、组织节目,把握着整个节目的发展进程。

按照电视节目类型,主持人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新闻类节目主持人,包括新闻报道、新闻述评、新闻调查和新闻访谈;第二种是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具有代表性的有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的崔永元、何晶,《东方时空.东方之子》的白岩松等;第三种是综艺类节目主持人,典型的如中央电视台的《52》、《非常6+1》、湖南电视台的《快乐大本营》等栏目的主持人。

在这里,我将着重谈一下,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应具备哪些素质?电视谈话类节目主要是通过主持人和各位嘉宾的对话,各自阐述论点论据,并与观众共同讨论问题,以形、身、情、态等表现手段吸引观众,使他们既接受信息,又能做出思考和判断。因此,在主持人节目中,谈话类节目是最具有人情味,最具可信度,最能吸引人的节目,同时对主持人的要求也最高。主持人不但要有广博的知识,敏锐的观察和反应能力,流利幽默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有迅速、准确地做出判断的能力。

一 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应有深厚的知识储备。

知识和能力虽然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具有丰富的知识,有利于培养较高的能力。谈话类节目作为公共的话语空间,其话题越来越广泛,涉及人文、社会、自然、经济等各个方面。因此,没有一定的知识,主持人就不能将谈话类节目的话题引向深入,不易实现编导的意图,所做的节目也就会没有品位。

主持人在受众眼力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给予受众的声音、表情也都是具体可感的。在受众心目中,节目主持人应该是既可亲近、可信任,又在某些方面带有一定的典范性。主持人职业特点,就是通过滔滔不绝的“说”来沟通你、我、他,进行大众传播活动,成为广播电视媒介与受众之间的纽带、桥梁。如果他没有扎实的知识积累做后盾,那么他主持节目就绝不可能出现妙语连珠、机警幽默的谈吐,不可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许多著名节目主持人的成功经验证明:一个成功的节目主持人应该是一个杂家,在学有所长的基础上具备多维的知识构架,拥有丰富的人生经历,这样,才有可能在节目中突破自我,提高和创新主持艺术,从而增添新的艺术风格,保持永久的魅力。赵忠祥从18岁进电视台至今都没有放弃过对知识、对艺术、对美的追求。即使在《动物世界》里作幕后解说,我们仍能被他扣人心扉的解说所触动。为什么呢?用赵忠祥的话说,“这里融进了我的沧桑感”。这里的“沧桑感”包含了赵忠祥在多年的自我完善中对社会和人生价值的深刻体验和理解。赵忠祥的例子充分说明了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知识结构对于一个合格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近年来涌现了一批新主持人,有些原来是学者、艺术工作者、大学教师和记者,具有较高学历和知识,他们往往从事某一专题节目的主持,产生了理想的效果。如水均益,长期担任驻外记者,外语水平高,国际知识丰富,他主持的焦点访谈就很有特点。应该说,主持某一类节目,必须要具有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即使不能成为专家,也应该对这一领域的基本知识、历史与现状有所了解。

二,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应凸现主持人的个性:

那么究竟什么是个性呢?个性是指一个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一定的动机、理想、信念、世界观,使自己的活动总带有一定的倾向性,从而在一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的个性心理特征。”个性的显著特点就是稳定性,而谈话节目主持人的个性是指主持人在谈话节目中体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集中体现在语言上,包括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有声语言是用于口头表达的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无声语言即体态语言 ,通过眼睛、手势、表情、空间距离等手段传递信息,这两种语言共同作用,表达出一个人的思想、观点和立场。由此可见,一个主持人要使自己个性鲜明、魅力四射,必须具有个性化的有声语言并配以相应的体态语言。

三:谈话类节目应讲究语言技巧:和杨澜以诗歌朗诵 一个优秀的主持人,首先要掌握主持人独特的语言特点,即语言要口语化和大众化,要自然亲切、热情,同时也要简洁精练、富有突出的个性特征。在此基础上,主持人才能在开场、串联、结束、应付突发事故这种常规情景中,以娴熟的技巧、出色的语言、巧妙的调度、机智的控场、超常的发挥,完成主持活动的全过程,展现自己的独特主持风格和非常的语言魅力。

1.工于开场:

好的开场白使活动现场别开生面,色彩飞扬,有经验的主持人总是要在开场白上下功夫。设计精彩的开场白,首先要考虑受众是哪些人,他们抱有什么心理来到现场,有什么爱好、要求;自己的开场白要达到 什么效果,怎么引出主体内容,开场白对整体活动要起到什么作用等,这样就能够知道自己的开场白该用什么语句了,成功的开场白一是要富有诱导信和启发性,要能引导参与者进入角色,进入境界,二是要能恰当地介绍活动主题、目的,根据活动具体内容借助环境、季节、参与者等情况喻示主题。所主持活动的类型不同,开场白的方式也要不同,文艺性强的可以用赞颂式,在《正大综艺》的开场白中,199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那时正逢春节,在欢快的“春

之声”圆舞曲的背景下,赵忠祥和杨澜以诗歌朗诵的语调对刚刚到来的春天热情地赞颂:道:“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是岁岁年年又一次蓬勃的开始。春天在小溪的流水中,跃上了杨柳梢头,在争芳斗艳的花蕾上绽开了甜美的笑容。”立即把观众带进了春天的氛围之中。

2.巧于连接:

主持一场活动,少不了语言的“穿针引线,”使全场内容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就要求主持人借助多姿多彩的串联词来达到目的,展示出全部内容的神韵。串联词的特点是一种动态性过渡,它承前启后,调动受众感官,控制现场气氛,使单摆浮搁的各部分相互关联,使整个活动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串联的基本原则是找出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与活动的主题紧紧挂上,例如,在一次校园艺术节闭幕式暨颁奖晚会上,来宾讲话结束之后,汇报演出开始之前,串联词就应该包含感谢来宾的鼓励、答谢师长的厚爱,以我们的演出来表达感激之情等内容。

3.精于结尾

无论前面的活动主持得怎么成功,有经验的主持人都不会对结尾掉以轻心,因为只有结尾结得好,才算是完美无缺地最终取得了成功。结尾时要把整个活动推向高潮,实现首尾相联,使人回味无穷。例如:有人主持庆功表彰会,这样结束:“听完发言,我想到了一件事:有人问球王贝利哪个球踢得最好?回答是:下一个!有人问名导演谢晋哪部戏排得最好?回答是:下一部。有人问一位演员哪个角色演得最好,回答是:下一个!看来我们的庆功、表彰中也应牢记:下一个!下一部!散会。”结尾的语言常有以下几种:用抒情的方式获取共鸣,用议论的方式引人思考,用点题的方式总结全程。不论使用那种方式结尾都要意味深长、言简意赅、达到凤头豹尾的理想境地。

4.灵于应变

众所周知,无论主持人事前的准备多么充分,都无法保证所有的节目或整个活动完全按主持人的设计进行,因此,主持人是否灵于应变的整个活动的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主持讨论会,往往

是开始都不说,结束时,都争着说,把握不住时间,有人侃侃而谈却离题万里,这里就靠主持人因势利导,化被动为主动。冷场时抛砖引玉,离题时用婉辞拉回正题,要截住话头时,先充分肯定大家的积极性,使人不至于感到泼冷水。当不曾想到的情况出现时,主持人要临阵不慌,保持镇静,急中生智,用恰当的表达化解,如杨澜在广州“金鹰”授奖晚会的应急就很得当。那次杨澜到广州主持一个节目,上台时一不小心跌了一跤,她说:“看来广州的舞台是不好上的。但我又很自信,有台下这么多热心的观众朋友,我相信今天的这台晚会一定会是最为精彩的。”

四.谈话节目主持人应善于营造一个谈话氛围

一个热烈、融洽、自由的谈话现场可以激发、引活参与谈话者的心智,有利于谈话各方消除戒备,开怀倾谈,从而使每个人都沉醉其中,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受,以极富个性化的语言感动着别人或被别人感动。这样一个谈话氛围的建立,有赖于主持人极高的人际交往技巧。这就要求主持人具有较高的人格魅力,具体来说,起码要做到真诚、平和、幽默。

1 真诚

真诚最易打动和感染人,面对一个真诚的人,你会少一些戒心,多一分亲近,少一些怀疑,多一分信任。杨澜在细心研究了美国谈话节目的大牌主持人奥帕拉.温弗丽受人欢迎的原因后说:“她成功的秘诀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与观众真诚的感情交流,既敞开自己的心扉,同时又设身处地体会他人的苦乐。”这样的主持人使大众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敞开的心扉得以在屏幕前敞开,在现实中无法真正展开的交流在影像和声音中展开,使人们进行心灵沟通的愿望获得满足。

2真实

在谈话节目中,主持人既要为公众提供可靠信息又要鼓励真实对话,这就要求主持人以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树立一个真实可信的形象来得到受众认可。一个优秀的谈话主持人应让人觉得“他”是我们中的一份子,是我们家不可缺少的一员。这样一种亲密关系的建立,

会使谈话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平和

平和指平等、随和。“平等”要求主持人不管是面对德高望众、学贯中西的政界要人、学界前辈,还是面对普通民众及未成年孩子,都能做到不卑不亢、一视同仁。“随和”要求主持人在现场提问、交流、倾听、总结和点评时,态度亲切、自然得体。

4幽默

幽默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可以使敌对双方释然一笑;幽默使谈话现场的兴奋点,可以使现场气氛轻松活泼、高潮迭起。一个谈话节目主持人至少应该使一个比较幽默的人。美国著名“脱口秀”主持人大卫.莱特曼被誉为”把幽默与谈话结合在一起”的人.>的成功,离不开崔永元那机智、幽默、风趣的谈话方式。就连他那有点邪乎的眼神和歪嘴笑也被大家所接受,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崔氏幽默”。

五 谈话类节目主持人还要具备角色“表演”能力。

这里说的角色“表演”能力指的是现场反应能力和综合调控能力。我们知道,电视谈话节目运行的起承转合都是由主持人完成的,节目结构、节奏、气氛乃至话题走向都是由主持人把握的,谈话节目诸要素正是通过主持人的组合(即综合调控能力)才得以发挥得。另外,谈话类节目是以话题的内容吸引观众,话题的转换控制节奏、睿智的提问调节气氛的,它缺乏其它电视节目的画面丰富性和表现手法多样性,节目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嘉宾。由于节目选题的多样性,决定了每期节目有不同嘉宾出现,嘉宾往往对演播室的工作感到陌生,对节奏的掌握,时间的控制缺乏经验,因此,要想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主持人的现场调节艺术和应变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

另外,由于不同观众因生活经历、文化素养、思想情感、艺术爱好、年龄职业等方面的差异,在欣赏电视综艺节目时会产生多样化的审美需求。其中很多人就希望能观赏到有别于舞台文艺晚会常规主持的各种新颖别致的主持形式。这就要求主持人有较高的“表演”能力,

既要给观众带去快乐,最大程度地满足观众对电视节目的渴望和追求,又要增强观众的参与性,吸引观众走进荧屏,还要俗中见雅,寓教于乐,使节目有一定的文化品味,从而使经过充分准备策划的谈话节目,通过主持人的“表演”——妙语连珠的串联词,随机应变的现场发挥,以最美的形式奉献给观众。

太极拳练气方法

“搁”读音:gē?gé]

组词:gē搁笔、耽搁、搁浅、gé]搁楼、搁栅、搁得住

读音及解释:

搁笔gē bǐ:放下笔;[写作、绘画]停笔

耽搁dān gē:停留

搁浅gē qiǎn:[船只] 进入水浅处,不能行驶;比喻事情遭到阻碍而中途停顿

搁楼gē lóu:在房屋内部较高的房间里架起的矮楼。鲁迅《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寓在四近的亭子间或搁楼里的邻人也都坐出来了。

搁栅gé zhà:从墙到墙平行布置,或放在梁或大梁上来支承铺板、铺面、铺瓦、铺地石板或者顶棚(天花板)的板条或钉板条的木条

搁得住gé de zhù:经得起、承受得起。

造句:

搁笔:就此搁笔,等待着很快听到你的回音。

耽搁:因为暴雨,我在小镇耽搁了一点时间.

搁浅:上学期我的百分数应用题有些搁浅,经过期的恶补,终于正常驶航了。

搁栅:时间一长,地板与搁栅松动分离,会“咯吱咯吱”发出响声。

搁得住:这么沉重的负荷,你搁得住吗?

太极拳练气方法

 太极拳作为一种饱含东方包容理念的运动形式,其习练者针对意、气、形、神的锻炼,非常符合人体生理和心理的要求,对人类个体身心健康以及人类群体的和谐共处,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下面我为大家整理的太极拳练气方法,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1.通过架子导引内气运行

 太极拳有一系列的动作,俗称架子。架子是前人锻炼经验在姿势上的表现。一个架子,总是要经过多方面的反复实践与总结才能创造出来,它是锻炼者的入门阶梯,因为有形的要比无形的好学。架子除了有技击作用外,与某些气功动作有相似之处,即通过外部动作来导引内部的气血运行。武禹襄《十三式行功心解》曰:“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行气如九曲珠,无往不利(气遍身躯之谓)……能呼吸然后能灵活,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心为令,气为旗……腹松气敛入骨……牵动往来气贴骨而敛入脊骨。”故习拳姿势必须正确,要讲规矩,唯有这样,才能达到练拳的功效。王宗岳《太极拳论》“十三式歌”日:“气遍身躯不少滞……腹内松静气腾然……意气君来骨肉臣。”太极先辈告诉我们:要想使气浑身周流,姿势就必须上下顺遂,劲不逆扭。许多著名拳师,不讲什么理论,只是认真练好架子。就有了一身好功夫,原因就在于架子体现着法则,包含着体、用、气。只满足于能练套路,而不求其准确,则收效不大,甚至练拳多年而无气感。

 王宗岳《太极拳论》说:“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级神明。”架子不仅要准,而且要熟。杨澄甫的弟子董英杰说过,练拳一次至少三趟:第一趟开展筋脉,第二趟较正姿势,第三趟再加形意。纯熟之后,一出手便有意形,则进步更速。拳势正确;又认真锻炼,就会由外科内,逐渐产生内气的周流,从最初的腹部充实,到手指麻胀、眼睛微光,到气遍身躯。有志于练太极拳的同志,首先要懂架子,求身法的正确,否则徒耗精力,白费工夫,得不偿失也。

 2.通过阴阳虚实变化调动内气的运行

 有人说,太极拳的奥妙精华,尽在虚实二字的运用。阴阳虚实的变化是靠架子的正确体现的,尤其是在练拳的初级阶段。王宗岳《太极拳论》开宗明义提出:“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中医学认为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是阴阳两个方面保持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的结果。人体的阴阳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对平衡的。阴进则阳退,阳进则阴退.偏盛偏衰.就会形成疾病。太极拳在锻炼身体方面,就是力求达到阴阳平衡。其手段即通过不断的虚实变化,使气血周流全身。拳意催气动,气催肢动,目随手动,手随目动,足步稳健,左旋右转,矫捷如龙。例如一拳势左腿实右腿虚,一变换姿势即成右腿实左腿虚,由于重心的不断转移变换,一会儿左实右虚,一会儿右实左虚,这样气血也就在身体内部转换、周流。练拳时只要注意心静体松,分清架子的虚实转换,就会感到体内气血流动,从而得圆活之趣。虚实有前后、上下、左右之分,进一步则要求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非全然无力:实,非全然占煞。细言之,一足应分虚实,一指亦应分虚实,甚至每个细胞都应分虚实,这就是“一处有一处虚实”。同时又以丹田为主,一变百变,故又谓“处处总此一虚实”。练到此境界,就会“行气如九曲珠,无处不到”,气在体内运行亦如太极图了。宋代二程语录有云:“人有寿考者,其气血脉息自深”。气息既长,自有推动脏瓣、自我的作用,脏腑强盛,百病何生?

 3.通过呼吸促进内气运行

 所谓呼吸即气之表现。太极拳的呼吸除鼻吸鼻呼外,还取腹式逆呼吸法,即吸气时,腹部往后(命门穴)吸,呼气时,腹部从后向前释放。这就是内功,与气功的以后天练先天,以先天为后天是一致的。吸时后天之气下降,先天之气便上升,呼时后天之气上升,先天之气下降。通过这种腹式呼吸,可促使中气升降,开合,达到炼气之目的。太极拳的气功,每式都配合呼吸,阴吸阳呼,一纳一吐。练拳有一定造诣的人,一吸气能感到身体内部气血流向心脏及命门穴,一呼气则走向四肢。

 太极重命门,气功重丹田。丹田气充,气可贯通背部三关直入泥丸。练太极拳要时刻注意发挥命门穴的枢纽作用,可收事半功倍之捷效。命门穴是全身重心之所在,执中可达四旁。劲贯脊中,力由脊发。动作时命门穴为原动力之源泉。劲向前去,命门穴后撑:合吸蓄势,命门穴先后拉。发劲时,是人身爆发力的来源。意气劲力的吞吐开合皆自此出入,还可调节全身的平衡,知命门方可知太极了。

 太极拳的腹式呼吸运动,来自吐纳术,因此也要求细、匀、深、长。但拳势包含着技击,因此,它的动作有一定的尺寸、走向,必须要了解架子的起承转合,以及蓄发转变的抑扬顿挫,才能和呼吸结合得很好。当呼吸和架子一时不易配合得当时,可先抽出一些开合分明的架子,如按的动作进行反复练习,直到呼吸顺时,至中气升降,前后晃动的感觉明显后。再来配整套的拳。初学腹式呼吸,结合架子练习,一定要自然,切勿逆气,或强行深呼吸。否则有害无益。气是可以练出来的,但更重要的是靠养。“气以直养而无害”,练太极拳是养气之法,勉强出力使气,则违反自然,易伤内脏.静心养性,内气自生。

 4.通过意识指挥内气运行

 练太极拳的最重要的原则是“心静用意”(顾留馨《太极拳术》),太极拳以意运气并非故意运气,故运气膨胀,反滞而不灵。所以王宗岳《行功论》提出“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万能收敛入骨。”练太极拳时,要用心使气缓缓流行于骨肉内外之间。俗话说:“意到气到。”意为向导气随行,意之所至,气即至焉。如意欲左右更迭运行,则气随左右手足更迭运行;如意欲转圈,则气就转圈。气功强调意念锻炼,调心存神凝神,恬淡虚静,排除杂念,从心斋到坐忘。太极拳是以意识引导动作,以心行气,用意不用力。神为主帅,身为驱使。全身在意不在气,意动身随。二者均强调心意的统帅主导作用。它们都有严格的姿势动作要求,特别是太极拳动作变化较多,意识集中、精神贯注是完成动作全面协调的保证。

 太极拳为武当门的内家拳,故练法有重意气不重形之说。它们均强调以心意为主导,气要畅达充沛,神要虚灵凝聚,体要松柔绵软,故练拳姿势要沉舒,心意要宁静。心不静不能沉着,就不虚不灵,气也不能收敛入骨。‘‘心为令,气为旗”,即是以心行气的最好说明。练太极拳不能像静坐那样,身体不动以意领气,这是因为拳有许多动作。因此,要意随动作移动,从而带动气血运行。例如作单鞭动作时,意由右手通过脊背而达左手,这样就有一部分气血随意通过肩、肘、腕而达左手,当左手到定点时,则觉指关节发胀.这就是体内气血在流注。练拳尤要注意眼神,眼为心灵的窗户,眼到也即意到,气也就会跟着到。因而陈氏太极的理论家陈鑫说:“内气何发何行,发于一心,而行于四肢之骨髓,充于四肢之肌肤。”这就说明了太极拳是以意识来指挥内气运行的。

 太极拳和气功都讲“气”,但这个“气”不是呼吸之气.而是指人体“真气”,它是人体固有的“元气”和后天水谷精微以及自然界之气的结合产物。前日推广的一种智能开发功叫形神桩,这种功虽重在练形,但还是形、气、神的结合。这种功法是与太极拳很好的结合,如太极拳的起势中的曲膝下蹲同时两阴掌下按,可意念双手下按地气,外导内行,气沉丹田。又如野马分鬃的定式,可意念上手接天气,下手接地气,同时气贯四梢。

 5.通过练拳达到效果和体会

 我练拳已有10年的历程,通过几年的锻炼,高血压性心脏病、胃萎缩等病症已痊愈。使我身强力壮。精力充沛.我虽已七旬,但发黑眼明,脸色红润,而且心情乐观开朗。我体会,要练好太极拳,首先『必须排除杂念,练好气,只有这样,才能真心真气练拳。所谓“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是这个道理。其二,练拳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安格尔说:“所有坚韧不拔的努力迟早会取得报酬的。”我牢记这句话,一直坚持打太极拳,晨昏无间、寒暑不易、雪雨无阻、繁忙不止,坚持每天早晨打太极拳。其三,练功打拳,适宜于寂静的庭园与厅堂或安静清新之地,这样全身放松,精神集中,有利于练好太极拳。正是:欲闻回生绝妙处,劝君日日运太极。

 拓展阅读

 太极拳

 一、如何认识太极拳的“气”

 气在人体里看不见,摸不到,但我们确实能感觉到它的存在。气在人体中占有重要地位,可以说人体中处处都有气的运行。用中医的理论讲,气是促进血液在人体内循环的动力。气与血是相互依存的,气为阳;血为阴,气为血运行的动力,血为气的物质基础,故中医学称之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病可及于血,血病可累及气”。气血运行主要是沿着经络运行的,气血的运行与内脏的关系也十分密切,脏腑发生病变可以直接影响气血的运行,而气血运行失常也可以影响脏腑功能发生病变。因此运动对气血运行的调理就显得非常重要。而动作轻柔舒展,呼吸深长均匀的太极拳,正是现代人愿意接受的一项促进身心健康的有氧运动项目。

 在先人的太极拳理论中对气的论述有很多,如十三势行功要解曰:“以心行气,务使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顺遂,乃能便利从心。”“气以直养而无害。”十三势行功歌曰“气宜鼓荡,神宜内敛”,“腹内松净气腾然”等等,都是说气的重要。有人写文章说,内家拳法注重“气”的锻炼,实际上是掉进了“气”的误区。我认为这可能是他的一种误解,如果你把内家拳家所论之“气”当成呼吸氧气和人体固有的力气,其概念与内家拳家所论之气自然不同了。其实太极拳中所说的“气”,一方面概括了中医学中的“正气”、“元气”、“经络之气”、“真气”等物质的气,另一方面还包含有武术、气功中说的“内劲”、“内功”等功能的气。这两种气的相互作用,共同组成太极拳中所说的太极内气。太极拳练习者通过足够时间的合理训练,在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方面都会得到全面的提高,从而也会使太极拳内气自然充盛,同时在练拳时把这种意气糅势动作之内,即可产生防病、御敌及技击防身的生理效应。

 二、太极拳之运气法

 谈到太极拳的运气,必先论及太极拳的呼吸。练太极拳初级阶段的呼吸,纯任自然,以顺遂为准,不必强求与动作合拍,呼吸的方法主要是鼻吸鼻呼。但练到一定程度,就要进一步研究对气的呼吸如何运用了。十三势行功心解曰:“能呼吸然后能灵活。”就是说呼吸、与动作要努力做到合拍,该呼就呼,该吸就吸。

 一般在走拳架中,蓄劲时吸,发劲时呼,提升时吸,沉降时呼,开时吸,分时呼,拳式运转时可以调气加短促呼吸。总之,在行拳走架及推手中,动作变化复杂,有时呼吸又很难与动作合拍,这时运气的功夫就显得非常重要。

 1.“松”是前提

 在行拳走架及推手中要想使自己的“气”畅行无阻,首先一条是要做到身体的放松。拳论曰:“筋骨要松,皮毛要攻,节节贯串,虚灵在中。”这里强调了练太极拳要求身体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一定要放松。不能松就不能柔,不能柔就不能灵活;不能松,劲就会僵,气就会滞,气劲僵滞就不能做到一气贯通,劲力完整,变化灵活。不能做到放松,推手时就容易产生僵劲、顶劲;不能做到放松,听劲就不灵;不知变化易被人所制。所以历来太极拳家把放松作为练好拳的第一要求。过去拳家练拳都尽量选择一个幽静没有干扰的场地,这是创造一个放松环境;上场打拳先要洗心涤虑,平心静气,这是创造一个放松的心态。陈照奎先生曾经说过:“太极拳全过程都要松下来,要沉下来,要百分之百地放松。同时,周身节节都要松下来,要松到手指肚。”有了松有了静,头脑清晰,心平气和,兴趣盎然,在这种状态下打拳,自然是行云流水,动作流畅,神自现了。

 “节节贯串”就是强调动作由形整而劲整,把人体的四肢和躯干视为三节,三节之中各节又可分为三节,节节再分。运动时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顺节序而动就能达到“整”字诀的要求。如能做到了这一点,那么虚灵就会自在其中了。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所有外面的动作,要由内劲(内气)带动,所谓内不动外不动,以气运身,内气鼓荡,外形饱满,身体上下两个关节都要在意识韵指挥下,一节节松开运转,如同一串珠子在抖动、在旋动。初学太极拳者,从外形上往往动作不协调,顾了手顾不了脚,顾了上顾不了下,动作不到位,势子不连贯,气力不足,这些都是不能一气贯通的具体表现。待练到一定时日,慢慢掌握了太极拳的运劲、运气规律,就会气劲顺遂,动作也就连贯了。所谓“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气遍身躯不少滞”,但这串珠子是用一根线串着的,线不能断,线断了珠子就会散落。这根线就是内气。

 2.“意”是主导

 太极拳讲究用意不用拙力,对初学者虽然有一定困难,但也不是不可理解。练拳时可以从“想”入手,练习意气的感知。比如我们以陈氏太极拳斜行拗步第五动为例,左弓步右手前推时,你可以设前方有一个人,你用右手掌推他,前推之劲的大小你自己可以掌握,前推之时要意注丹田,并使真气徐徐贯入丹田,此时小腹部隆起,命门同时向后膨胀,并且带脉一圈也要随之向四周膨胀,这时你可以想丹田之气沉到海底,然后顺尾椎上升到脊背,再后从脊背到大椎到肩到肘到掌,最后从内劳宫穴透出气来。这种想初学时很渺茫,但练习时间长了,就能运用自如了。

 关于意念“想”,其实在武术其他门派中也有同样类似的练法,如大成拳的七步功法中的站桩和试力两部功法,就非常强调意念调控与精神借的训练。如其桩法中讲意念的“头如线吊”、“双手抱球”、“手按水中漂木”等等。这些意念活动的目的',主要为帮助初学者以抽象思维方式来正确地掌握姿势,体会力量,抑制杂念,放松人静。

 太极拳的运气和气功家的运气有所不同,一般气功家炼气是意念专注于一点,而太极拳练的是活劲,气由意导,所谓“以意行气,以气运身”,“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驱使”。气为形体的动力,气行之内,体形之于外,表里一致,是为完整。每二动,唯手先着力,随即松开,尤须贯串一气。

 始而意动,既而劲动,转接要一线串成。.行拳时要求气贯四梢,勿使有断续处,“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气遍身躯不少滞”。实践证明太极拳的整个修炼过程完全应以意气为主导,行拳走架时全身放松,要用意引导气之运行,内气鼓荡,外形饱满,全身皮毛与大自然之大气相互鼓荡,人在气中,气在人中,呈现出一种天人合一的融融自然之情景。常见一些练太极拳之人举手投足毫无定向,漫不经心,这种练法玩玩可以,于练太极功夫相差甚远。而那些自恃有一点拙力之人,打拳推手全靠一身僵力拼老本,如此练功久而久之人不敷出,透支过甚,伤身伤气,功不得法耗时伤神实无益处。

 太极拳是生命之学,它既练身又炼心,既重形又重意,性命双修,整个修炼过程以意为主导,以丹田为核心。杨澄浦公云:“气能入丹田,丹田为气的总机关,由此分运四肢百骸,以周流全身。”太极拳一定要把腰劲(丹田劲)练出来,腰劲出不来,不管你怎么动都是“单摆浮搁”。有些架外形练得也不错了,可是细品其味,总觉得淡了许多。观其打拳,动臂摇膀,动腰扭胯,总是扭扭捏捏,感觉别扭不雅。其原因就是腰劲没有练出来,一动不是拱肩架肘就是腰胯乱晃。其病必于腰劲(丹田功夫)求之。陈发科公曰:“内不动,外不动;腰不动,手不发。”陈照奎先生讲;“丹田内转”,一切拳势动作都要“结合丹田带动”。腰是枢纽,丹田是气之源,是核心。拳论中所云:一动无有不动。其“一”者,腰也,丹田也。所以太极拳各种劲力的运用,关键在腰部(丹田)的修炼,练拳一定先要把腰劲练出来。腰劲有了,身体其他各部的劲才会有效地运作。这个腰劲就好比串起那串珠子的线,这条线的抖动,会带动整串珠子的旋动。如果这条线不动,线上的珠子再动也是散珠一串,其动而无章,动而无序,动而无力。这根线牵动着整串珠子,好比腰部(丹田)牵动着全身上下的各个关节,腰部发劲时,丹田之气一部分上升,内气由海底抄尾闾经夹脊、玉枕、三关连成一线,以腰部为核心,上肢之劲出于脊背,由肩而肘到手。丹田之气另一部分下沉由胯到膝至涌泉穴,然后通过脚蹬地其劲反弹,由脚而腿而腰复归丹田。

 三、“气”之运行

 太极拳在内讲气,在外讲劲,气是劲的动力,劲是气的外在表现,“拳法之妙在于运劲”,实际上就是运气,它们是相辅相成的,互为里表。初学太极拳者在走架推手时,是很难把气劲融成一体和随意随气而发劲的。他们行拳走架往往是手是手劲,脚是脚劲,很多动作是“单摆浮搁”,顾此失彼,不能做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不能做到每动手到位、脚到位、身到位、眼神到位,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形成太极整体劲。前面已经谈到太极拳的气劲是按节循序而行的,气行之源在腰部(丹田),发劲前身体先要放松,气沉丹田,然后吸气提肛收腹,丹田之气从海底抄尾闾上翻人命门为蓄劲。发劲时呼气,命门之气’前翻人丹田(形成一小周天),拳论所谓“内有海水波浪翻,外有珍珠倒卷帘”。此行气之法,初时渺茫,时间久之亦能掌握。功夫到一定程度,腰部(丹田)之气始终是饱满的。呼吸运气,体现在内就是气沉丹田和丹田内转,也就是腰部的螺旋鼓荡。做到了这些,在行拳走架和推手时,才能随意收发自如,从而发挥劲力之威。陈鑫曰:“出肾人肾是真诀。”丹田是气之源、劲之发动机,出劲人劲’都离不开腰部(丹田)的枢纽作用。

 太极拳要领

 虚领顶劲:头颈似向上提升,并保持正直,要松而不僵可转动,劲正直了,身体的重心就能保持稳定。

 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指胸、背、肩、肘的姿势,胸要含不能挺,肩不能耸而要沉,肘不能抬而要下垂,全身要自然放松。

 手眼相应,以腰为轴,移步似猫行,虚实分清:指打拳时必须上下呼应,融为一体,要求动作出于意,发于腰,动于手,眼随手转,两下肢弓步和虚步分清而交替,练到腿上有劲,轻移慢放没有声音。

 意体相随,用意不用力:切不可片面理解不用力。如果打拳时软绵绵的,打完一套拳身体不发热,不出汗,心率没有什么变化,这就失去打拳的作用。正确理解应该是用意念引出肢体动作来,随意用力,劲虽使得很大,外表却看不出来,即随着意而暗用劲的意思。

 意气相合,气沉丹田:就是用意与呼吸相配合,呼吸要用腹式呼吸,一吸一呼正好与动作一开一合相配。

 动中求静,动静结合:即肢体动而脑子静,思想要集中于打拳,所谓形动于外,心静于内。

 式式均匀,连绵不断:指每一指一式的动作快慢均匀,而各式之间又是连绵不断,全身各部位肌肉舒松协调而紧密衔接。

 打太极拳要求松静自然,这使大脑皮层一部分进入保护性抑制状态而得到休息。同时,打拳可以活跃情绪,对大脑起调节作用,而且打得越是熟练,越要“先在心,后在身”,专心于引导动作。这样长期坚持,会使大脑功能得到恢复和改善,消除由神经系统紊乱引起的各种慢。太极拳要求“气沉丹田”,有意地运用腹式呼吸,加大呼吸深度,因而有利于改善呼吸机能和血液循环。通过轻松柔和的运动,可以使年老体弱的人经络舒畅,新陈代谢旺盛,体质、机能得到增强。太极拳近百年来所以在国内外逐渐得到推广,就是因为它具有防病治病的功用,对神经衰弱、 心脏病、高血压、肺结核、气管炎、溃疡病等多种慢都有一定预防和治疗作用。病情严重的患者,要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锻炼。

 武派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的《太极拳论》开头三句即是:"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这充分说明太极拳身法轻灵的重要意义。

 先师郝少如在教学中对身法要求特别重视。他指出:“习太极拳必须处处按照太极拳的原理要求完整丰富,无论是教与练必须从身法着眼,身法是练好太极拳的关键,必须严格要求。”练身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练外形,就是学习拳架注重身法,以尾闾正中为基准(在前进、后退、左转、右旋时,必须保持躯干的中正),强调步法上严格分清虚实,以正中为前提,变换时完全用内劲而不允许依靠身体的前俯后仰、左右偏倚,或者身体的起伏来借力;上下肢与身法必须配合好,如配合得不好会直接影响身法。既要支持身体的稳定,又要顾及分清虚实,对初学者来讲是比较困难的,但必须练好八条之后,全身的肌肉骨骼才能灵。就像练习郑多燕减肥舞一样,多加练习就行。

 活协调,动作一致,随心所欲。只有周身轻灵,才能进而掌握行气运动的本领。第二阶段是练内形,也称内劲。先以意识作为指导,练成意、气、拳架三者合一,由外形至内形。身法是组织内形,产生内劲的关键环节。所以,平日行功走架,一举一动必须由内及外,达到内外相合统一。此即“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的道理。身、手、步法一定要做到相互协调配合,达到以内形支配外形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