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解释大全 成语解释大全
历史典故成语中的人物_成语典故与历史人物选择题分析怎么写
tamoadmin 2024-07-30 人已围观
简介1.历史人物的成语典故2.高中语文选择题及答案3.“卧薪尝胆”这个成语典故来源哪一历史人物?这个典故对你有何启示4.三国成语典故与历史人物1、背水一战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又展开了一场战争,这就是历史上的楚汉相争。刘邦手下有一员大将,名叫韩信。韩信本来是淮阴人,项梁起兵以后,路过淮阴,韩信去投奔他,在楚营里当个小兵。项梁死后,韩信又跟了项羽,项羽见他比一般兵士强,就让他做个小军官。韩信有好几次向项
1.历史人物的成语典故
2.高中语文选择题及答案
3.“卧薪尝胆”这个成语典故来源哪一历史人物?这个典故对你有何启示
4.三国成语典故与历史人物
1、背水一战
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又展开了一场战争,这就是历史上的楚汉相争。
刘邦手下有一员大将,名叫韩信。韩信本来是淮阴人,项梁起兵以后,路过淮阴,韩信去投奔他,在楚营里当个小兵。项梁死后,韩信又跟了项羽,项羽见他比一般兵士强,就让他做个小军官。
韩信有好几次向项羽献计策,项羽都没有用。韩信感到十分失望。等到汉王刘邦到南郑去的时候,韩信就投奔了汉王,被刘邦拜为大将。
为了打败项羽,夺取天下,他向汉王详详细细分析了楚(项羽)汉双方的条件,认为汉王发兵东征,一定能战胜项羽。
汉王越听越高兴,只后悔没早点发现这个人才。打那以后,韩信就指挥将士,操练兵马,东征项羽的条件渐渐成熟了。
公元前205年,韩信偷袭魏王豹,灭掉魏国。10月,刘邦又派他与张耳率几万军队向东继续挺进,攻击赵国。韩信的部队要通过一道极狭的山口,叫井陉口。赵王赵歇和赵军统帅陈余立刻在井陉口聚集20万重兵,严密防守。
赵王手下的谋士李左车对大将陈余说:“韩信这次出兵,一路上打了很多胜仗,可谓是一路威风,现在他又乘胜远征,企图攻下赵国,其势锐不可挡。
不过,他们运送粮食需经过千里之遥,长途跋涉。现在我们井陉山路狭窄,车马不能并进,汉军的粮草队必定落在后面。这样你暂时给我3万人,从小道出击,拦截他们的武器粮草,断绝他们的供给,汉军不战死也会饿得半死。
你在这里坚守要塞,不与他们交战,他们前不能战,后不能退,用不了几天我们就可活捉韩信。”但大将陈余不听,仗着兵力优势,坚持要与汉军正面作战。
韩信了解到这一情况,非常高兴。他命令部队在离井陉三十里的地方安营,到了半夜,让将士们吃些点心,告诉他们打了胜仗再吃饱饭。
随后,他派出两千轻骑从小路隐蔽前进,要他们在赵军离开营地后迅速冲入赵军营地,换上汉军旗号;然后韩信又派出1万人沿着河岸背水摆开阵势。背水历来是兵家绝地,一旦背水,非死不可。陈余得知消息,大笑韩信不懂兵法,不留退路,自取灭亡。
到了天明,韩信率军发动进攻,双方展开激战。不一会,韩信、张耳装败退,向河岸阵地靠拢。陈余则指挥赵军拼命追击。
这时,韩信命令主力部队出击,背水结阵的士兵因为没有退路,也回身猛扑敌军。这时韩信埋伏的2000轻骑兵,见赵军倾巢出击,立即飞奔驰入赵营,拔掉赵国的全部军旗,换上汉军的红旗。
赵军无法取胜,正要回营,忽然营中已插遍了汉军旗帜,于是四散奔逃。这时汉军两面夹击,赵军大败。
士兵们杀死了陈余,抓获了赵王在庆祝胜利的时候,将领们问韩信:“兵法上说,列阵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临水泽,现在您让我们背靠水排阵,还说打败赵军再饱饱地吃一顿,我们当时不相信,然而竟然取胜了,这是一种什么策略呢?”
韩信笑着说:“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么能让他们拼命呢!”
这就是成语“背水一战”的来历,这个成语多用于军事行动,也可用于比喻有“决战”性质的行动,表示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与敌人决一死战。
2、拔帜易帜
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后,率领汉军攻占了魏国和代国,接着又在张耳的协助下,带了几万兵东下井陉,攻击赵国。赵王和主将陈馀在井陉口聚集了二十万大军阻挡。
谋士李左车建议陈馀拔给他三万军队,从小路出发,出其不意地截取汉军的后勤装备及粮食;而它的前军抵达井陉时不与交战。这样的话,不到十天就可以取下韩信和张耳的头颅。
陈馀是个读书人,不爱使用诈谋奇计,认为韩信的兵不过数千,经过千里行军,已非常疲惫,可以直接予以攻击,因此没有纳李左车的计谋。
韩信手下的人探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高兴,放心东下井陉,进军到离井陉口三十里之处,韩信下令休息。
半夜里,他选出两千名轻骑兵,让他们每人拿着一面红色旗帜,从小道来到井陉口山后隐蔽起来,同时对他们说:“我将另派一支军队与赵军对垒,并装败退。这样,赵军必定倾巢而出,前来追击。你们乘此机会快速进入赵营,拔掉赵军的旗帜,换上我们汉军红色的旗帜。”
接着,韩信又派出一支一万人的军队,叫他们背水摆开阵势。赵军见汉军排出兵法上最讳忌的背水之阵,都哈哈大笑,以为汉军自己断了后路。
天刚亮,韩信指挥这一万人的军队向井陉口进发,赵军立即打开营门迎击。战了一段时间后,韩信、张耳命汉兵丢掉旗鼓,向水边退去。汉兵退到水边阵地,再也无法后退,只得拼死作战。
这时,隐蔽在山后的两千汉兵,趁赵营无人守卫,快速冲进赵营,飞快地拔掉赵军旗帜,换上汉军红色的旗帜。
而在水边作战的赵兵,因遇到背水一战的汉兵的顽强抵抗,无法取胜,想返回营地,却见那里全是汉军的红旗,以为赵王已被汉兵抓住,顿时军心大乱,各自逃命。接着,汉军两面夹击赵军,结果主将陈馀被杀,赵王被活捉。
3、多多益善
刘邦称帝后,韩信被刘邦封为楚王,不久,刘邦接到密告,说韩信接纳了项羽的旧部钟离昧,准备谋反。于是,他用谋士陈平的计策,称自己准备巡游云梦泽,要诸侯前往陈地相会。
韩信知道后,杀了钟离昧来到陈地见刘邦,刘邦便下令将韩信逮捕。押回洛阳。回到洛阳后,刘邦知道韩信并没谋反的事,又想起他过去的战功,便把他贬为淮阴侯。
韩信心中十分不满;但也无可奈何。刘邦知道韩信的心思,有一天把韩信召进宫中闲谈,要他评论 一下朝中各个将领的才能,韩信一一说了。
当然,那些人都不在韩信 的眼中。刘邦听了,便笑着问他:“依你看来,像我能带多少人马?”“陛下能带十万。”韩信回答。 刘邦又问:“那你呢?”“对我来说,当然越多越好!”
刘邦笑着说:“你带兵多多益善,怎么会被我逮住呢?” 韩信知道自己说错了话,忙掩饰说:“陛下虽然带兵不多,但有驾驭将领的能力啊!” 刘邦见韩信降为淮阴侯后仍这么狂妄,心中很不高兴。
后来,刘邦再次出征,刘邦的妻子吕后终于设计了韩信。
4、胯下之辱
在淮阴有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有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着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你的佩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
韩信自知形单影只。于是,他便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在场的人都嘲笑韩信,认为他很胆小。史书上称“胯下之辱”。
5、韩信木罂渡黄河
魏王豹是秦亡之后项羽封王时所立,以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西南金殿)为都城,管辖河东郡。刘邦还定三秦之后,自临晋(今陕西大荔县朝邑镇东南)渡黄河向东扩展,魏王豹顺应大势,不战而降,归顺汉王,并带兵随汉王东进讨伐项羽。
后来,汉王东征受挫,魏王豹托词亲属有病要回去探视,便离开汉王。回魏之后,他立刻关闭黄河东岸渡口,断绝与汉的来往,重新投向楚霸王。
刘邦看到魏王豹所控制的地区十分重要,从魏国西进可以威胁关中,南下可以截断汉军粮道,与楚军形成对汉军的夹击之势。
为了解除这一威胁,刘邦先派郦食其前去劝说魏王豹归顺汉王,并许诺封以万户之邑,却遭到魏王豹的断然拒绝。刘邦见劝说无效,准备向魏王豹发兵,便向郦食其了解魏将领的情况。
刘邦问:“魏大将是谁?”郦食其回答:“是柏直。”刘邦说:“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怎么能抵挡韩信!”又问:“骑兵将领是谁?”回答:“冯敬。”刘邦说:“是秦将冯无择之子,虽然贤能,也不能抵挡灌婴。”
又问:“步兵将领是谁?”回答:“项它。”刘邦说:“不能抵挡曹参。我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于是,任用韩信为左丞相,与灌婴、曹参一起伐魏。
韩信在出兵之前,也找来郦食其了解魏将领情况。他听说魏王豹不用有战斗经验的周叔为大将,却用没有经验的柏直,心里就有了对敌之策。他分析魏必然凭借黄河天险,扼守黄河主要渡口,取固守的战略,进行持久作战。
所以,他审时度势,针锋相对地制定了速战速决的战略,决定用奇袭的战术一举击破魏军的防线。汉高祖二年(前205)八月,韩信率军从关中出发,兵临黄河岸边。
魏王豹闻讯,把重兵调集到蒲坂(今山西永济西蒲州镇),封锁了黄河渡口临晋关。韩信来到临晋关,派人一侦察,对岸全是魏兵,只有上游夏阳(在陕西韩城南)地方魏兵不多。
于是就决定在夏阳渡河。渡河需要木船,但他们只有100 多只,不够用。韩信就派人砍伐木材,并去收买小口大肚子的瓶子(古时候叫罂)。
灌婴和曹参为明白韩信买罂的用意,请他解释。韩信说:“把几十只口小肚大的瓶子封住口,排成长方形,口朝下,底朝上,用绳子绑在一起,再用木头夹住,叫作‘木罂’,用它做成筏子可以比一般筏子多载人啊。”
灌婴和曹参好不佩服,就各自去忙着伐木购瓶了。几天功夫,一一准备齐全。
这一天,韩信命令灌婴带领一万兵马和100 多只船,在临晋关黄河的对岸排开阵势,装要渡河的样子。魏王豹率领重兵虎视眈眈,严阵以待。谁料想,韩信仰曹参却偷偷地带领大军连夜把木罂运到了夏阳。
魏王豹等了几天。并不见临晋关对岸发兵,以为汉军一时不敢渡河。正在这时,安邑守军来报,韩信已攻下安邑,向平阳方向杀将过来。
魏王大惊:上游的夏阳向来没有船只,难道汉军是飞过河的?仓促之间领兵去阻挡,但是以木罂渡河的汉军在安邑得手后,士气更旺,一路势如破竹,魏军哪里抵抗得住?
魏王豹正想往临晋关退去,灌婴的兵马却趁临晋关空虚之机,挥师渡过河来攻占了关口,也向平阳冲来。两路夹击,腹背受敌的魏王豹只得下马投降。韩信很快平定了魏地。
魏王豹闻讯大惊,急忙回师救援,但军心已经大乱,难敌汉军的冲击,全军遭重创后被迫向东退却,韩信率领汉军乘胜追击。
九月,汉军在东垣(治所在今山西垣曲县东南)俘虏了魏王豹,韩信兵不血刃进入魏都平阳。随后,韩信又分兵平定了河东52县,在黄河以东置河东郡。
韩信木罂渡军克魏王豹后,消除了魏对关中和黄河以南地区的威胁,取得了汉军开辟北方战场的第一个胜利,对减轻刘邦主力在中原战场作战的压力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声东击西、出奇制胜的著名战例。
百度百科——胯下之辱
百度百科——背水一战
百度百科——多多益善
百度百科——韩信木罂渡黄河
百度百科——拔帜易帜
历史人物的成语典故
成语典故_东窗事发的主人公东窗事发的历史人物是谁?
传说秦桧岳飞时,曾与妻子王氏在东窗下定计。秦桧死后,在地狱里受苦,王氏给他作道场,并派道士去探访他。他对道士说:请告诉夫人,东窗下的密谋已经暴露了。后遂用“东窗事发、东窗事犯”等阴谋败露,将被惩治;以“东窗妇”借指阴毒的人;以“东窗计”指阴谋诡计。
成语故事
相传南宋奸臣秦桧与妻子在东窗下谋害了抗金名将岳飞,地藏王(神明)化为一个行者到人间作证说东窗事犯了,秦桧不久就死了(见于元孔文卿《地藏王证东窗事犯杂剧》)。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四里说,秦桧死后不久,儿子秦熺也死了,妻子王氏请来一位道士为儿子超度亡灵,道士来到阴间,在秦熺的带领下见到了正在收审的秦桧。秦桧神情黯淡地对道士说:“可烦传与夫人,东窗事发矣!”后来用“东窗事发”指罪行,阴谋败露。也说东窗事犯。
成语典故
东窗事发就是相传南宋奸臣秦桧与妻子在东窗下谋害了抗金名将岳飞。秦桧想杀岳飞,在东窗内同妻子王氏商量,王氏说:“抓住老虎容易,要想放走再把它抓住就很难了。”于是秦桧就决定杀掉岳飞。后来秦桧在西湖游玩,在船中睡着了,梦中看见一个披着长发的人大声地说:“你害国害民,我已经告诉上天,上天要派人来捉拿你了。”
秦桧十分害怕,回家后大病一场不久就死了,秦桧刚死没几天,他的儿子秦熺也死了。王氏设起神案,请道士驱鬼,道士呈表给上天,迷蒙中看见秦熺戴着铁枷,就问:“太师在什么地方?”秦熺回答说:“在鬼城鄷都。 ”方士按秦熺说的话到鄷都去,结果看见秦桧、万俟卨都戴着铁板枷,受了很多各种各样的苦刑。秦桧说:“麻烦你传话给我的夫人,东窗密谋岳飞的事情暴露了!”
“东窗事发”。原指在东窗下密谋陷害岳飞一事败露。后喻阴谋败露,或罪案遭揭发,将被惩治,常用此语。
高中语文选择题及答案
1、一鼓作气(曹 刿)
一鼓作气,读音:yī gǔ zuò qì,汉语成语;释义: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
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相关故事: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庄公召见他。
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大官们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他进宫去见庄公。
曹刿问庄公:"您凭什么跟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是使人生活安定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来分给别人。
"曹刿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庄公又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
曹刿说:"这点诚意难以使人信服,神明是不会保佑您的。
"庄公接着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曹刿说:"这才是尽本职的事,可以凭这一点去打仗。
作战时请允许我跟您一起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庄公刚上战场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
"齐军擂鼓三次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
结果,齐军大败。
庄公正要下令追击,曹刿说:"还不行。
"说完就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然后又登上车,手扶车前横木观望齐军的队形。
仔细观察一番后,他说:"现在可以追击了。
"于是,庄公命令军队追击齐军。
最终,鲁国的军队战胜了齐军,鲁庄公向曹刿询问取胜的原因。
曹刿答道:打仗,要靠勇气。
第一次擂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
第二次擂鼓时,士兵们的勇气就会减弱。
等到第三次擂鼓时,士兵们的勇气已经枯竭了。
敌方的勇气已经枯竭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我们打败了他们。
2、一字之师(郑 谷)
一字之师是汉语成语,意思是改正一个字的老师。
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之师。
多成语故事。
相关故事:郑谷住在袁州,于是齐己带着自己的诗作前去拜见他。
诗作中有一首《早梅》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郑谷看了笑着说:“‘数枝’不能表现出早意来,不如用‘一枝’好。”
齐己惊讶不已,不由得整理三衣,恭恭敬敬地向郑谷拜了一拜。
从此,众多读书人就把郑谷看做齐己的“一字之师”。
3、一字千金(吕不韦)
一字千金,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yī zì qiān jīn,意思是字值一千金,原指改动一个字赏赐千金,形容文字价值极高,文辞精彩奇妙。
也指书法作品的珍贵。
相关故事:战国末期,大商人吕不韦作了一笔中外历史上最大的投机生意。
他不惜散尽千金,把在赵国做人质的秦国王子异人立为秦国国君。
异人当了秦王之后,为报答吕不韦的恩德,封吕不韦为丞相。
由一个商人摇身一变,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人物,成了进退百官的权威,朝中的大小官员嘴上不说,心里却很不服气。
吕不韦也知道他的政治资望太浅,人们可能在私下议论,他觉得提高声望是让人们服气的最好办法。
但怎样才能迅速提高呢,他一时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吕不韦为这件事大伤脑筋,召集门客进行商议。
有人说:“我们知道孔子的名声很好,那是因为他写了部叫《春秋》的书,孙武能当上吴国的大将,是因为吴王先看了他写的《孙子兵法》,我们为什么不能写部书,既能扬名当世,又能垂范后代呢?”
吕不韦认为这个办法很好,命令门客立即组织人员撰写。
吕不韦当时有三千门客,很快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提作《吕氏春秋》。
书写成后,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
4、图穷匕见(荆 轲)
图穷匕见,读音tú qióng bǐ xiàn,图:地图;穷:尽;见:通字,同“现”。
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相关故事:战国末期,秦国很强大,在消灭了赵国後,打到北部的燕国,燕国岌岌可危。
燕国的太子丹请荆轲去刺杀秦王,并派勇士秦舞阳作荆轲的助手,让荆轲带着秦王的仇人樊於期的人头和燕国督亢的地图作礼物,将一把毒药熬过的匕首藏在地图里。
荆轲和秦舞阳二人到了秦国,买通了秦王左右为他们引见,秦王很高兴,就在咸阳宫接见他们。
在登上宫殿的台阶时,秦舞阳紧张得发抖,荆轲就把他留在外面。
秦王看过仇人樊於期的人头後,又要看地图。
荆轲捧着地图来到秦王面前,献上去。
秦王慢慢展开地图来仔细看,当地图展到尽头时,藏在里边的匕首露了出来。
荆轲迅速一手抓住秦王的衣袖,一手抓起匕首刺向秦王。
秦王扯断了衣袖,转身逃走,荆轲就在後边紧追。
这时,秦王的卫士们赶来了,荆轲受了伤,就把手中的匕首投向秦王,但没有击中。
最後荆轲被卫士们杀死了。
5、纸上谈兵(赵 括)?
纸上谈兵,读音是zhǐ shàng tán bīng,是一个汉语成语,指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相关故事: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
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
因此很骄傲,自以为天下无敌。
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罢、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
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附近)坚持抗敌。
那时赵奢已经去世。
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
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
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
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卧薪尝胆”这个成语典故来源哪一历史人物?这个典故对你有何启示
选择题主要用在语文基础知识测试部分和阅读理解部分。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高中语文选择题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语文选择题1、?鸿鹄传书?一词,源自于以下哪个历史故事?
A、苏武牧羊 B、文姬归汉 C、楚汉相争 D、岳飞抗金
2、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谁的文章?
A、文天祥 B、辛弃疾 C、范仲淹 D、苏轼
3、成语?半斤八两?中的?斤?和?两?是古代重量单位,其中一斤合现在的多少两?
A、六两 B、八两 C、十两 D、十六两
4、典故?名落孙山?的?孙山?指的是谁?
A、中榜人的名字 B、落榜人的名字 C、大山的名字 D、主考官的名字
5、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故乡是下列哪座城市?
A、山东济南 B、山东曲阜 C、山东泰安 D、江苏徐州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其中?逝者?指的是什么?
A、失去的人 B、消逝的时光 C、流淌的水 D、消逝的友情
7、下列哪一历史人物与?指鹿为马?这一典故有关?
A、韩信 B、项羽 C、赵高 D、刘邦
8、中国人自称为?炎黄子孙?,其中?黄?指的是什么?
A、黄河 B、黄土 C、黄山 D、黄帝
9、?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诗的作者是谁?
A、杜牧 B、李商隐 C、李清照 D、王安石
10、下列汉字形体演变次序排列正确的是哪一项?
A、甲骨文、小篆、楷书、行书、隶书 B、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
C、甲骨文、隶书、小篆、楷书、行书 D、隶书、甲骨文、小篆、行书、楷书
11、《山海经》属于以下哪一类著作?
A、神话故事 B、地理著作 C、人物传记 D、文人随笔
12、?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谁的词句?
A、岳飞 B、辛弃疾 C、陆游 D、李商隐
13、下列地支与其生肖配对正确的是哪一项?
A、子?兔 B、巳?蛇 C、酉?猴 D、申?鸡
14、**《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片名系取自我国古代一位词人的词作。请问这位词人是谁?
A、辛弃疾 B、李煜 C、宴殊 D、李清照
15、?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不受嗟来之食?。
A、智者 B、廉者 C、仁者 D、学者
16、?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句是谁对谁的评论?
A、钟嵘对陶渊明 B、苏轼对王维 C、欧阳修对李白 D、王国维对苏轼
17、成语?差强人意?一词的意思是什么?
A、差的让人不能接受 B、勉勉强强还说得过去 C、强迫他人接受自己的意见
18、成语?趋之若鹜?中的?鹜?是指哪一种动物?
A、马 B、乌鸦 C、野鸭 D、老鹰
19、?满江红?被用作词牌名,它在自然界中是什么东西?
A、水生蕨类植物 B、浮游动物 C、乔木 D、菌类植物
2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写的是什么景色?
A、春色 B、梨花 C、雪景 D、雨景
21、?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出自谁之口?
A、荀子 B、老子 C、孙子 D、孟子
22、下列哪一部典籍不属于?四书五经?
A、《中庸》 B、《尚书》 C、《春秋》 D、《左传》
23、?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和?语不惊人死不休?是那两位诗人的自况?
A、孟郊、李白 B、贺知章、杜甫 C、贾岛、杜甫 D、孟郊、陆游
24、我国第一部新诗集是下列哪一部?
A、郭沫若的《女神》 B、胡适的《尝试集》
C、徐志摩的《志摩的诗》 D、艾青的《大堰河》
2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 )。?
A、知天命 B、耳顺 C、不惑 D、耄耋
26、与下列成语相关的人物配对错误的是哪一项?
A、举案齐眉?孟光 B、囊萤映雪?孙敬
C、击楫中流?祖逖 D、枕戈待旦?刘琨
27、?黔驴技穷?这一寓言故事的作者是谁?
A、庄子 B、柳宗元 C、韩愈 D、荀子
28、?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果如公言,宋室何至南渡;罪名莫须有,忠冢栖霞山,长留人愿,国魂几时北来。? 这幅对联描写的历史人物是谁?
A、岳飞 B、辛弃疾 C、范仲淹 D、陆游
29、下列作者与作品配对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契诃夫?《套中人》 B、卡夫卡?《变形记》
C、海明威?《乞力马扎罗的雪》 D、莫泊桑?《死亡与罗盘》
30、?但是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 )?
A、阴山 B、边关 C、燕山 D、华山
31、李白诗作《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广陵?是现在的哪里?
A、广州 B、扬州 C、福州 D、南京
32、唐人诗句?千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的作者和句中人物分别是谁?
A、白居易、杨贵妃 B、李商隐、武则天 C、李贺、嫦娥 D、杜甫、王昭君
33、鲁迅发表的第一部白话是哪一部?
A、《阿Q正传》 B、《狂人日记》 C、《孔乙己》 D、《药》
34、?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中的?杜郎?是指谁?
A、杜甫 B、杜牧 C、杜荀鹤 D、李白
35、?落花流水?一词的本意是形容什么季节的景象?
A、深秋 B、寒冬 C、残春 D、盛夏
36、我国最早的字典是下列哪一部?
A、《康熙字典》 B、《说文解字》 C、《尔雅》 D、《新华字典》
37、?五四?初期的白话文中,男人、女人、物品都称?他?,后来谁创造了?她?和?它?
A、鲁迅 B、钱玄同 C、刘半农 D、郁达夫
38、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 )?。
A、山 B、土 C、静 D、海
39、?丑小鸭?这个形象来自于下列哪部童话集?
A、格林童话 B、伊索寓言 C、安徒生童话 D、郑渊洁童话
40、在?网开一面?的典故中,?网?是用来做什么的?
A、捕鸟 B、 C、捕兽 D、捕虫
4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句语出自谁?
A、托尔斯泰 B、培根 C、高尔基 D、莎士比亚
42、下面哪一句作为?梨花院落溶溶月?的对句最好?
A、柳树池塘淡淡风 B、榆荚临窗片片雪
C、带水芙蓉点点雨 D、丁香初绽悠悠云
4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是周敦颐称赞什么的名句?
A、牡丹 B、菊花 C、莲花 D、梅花
44、?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一句诗的作者是谁?
A、李白 B、龚自珍 C、关汉卿 D、歌德
45、曾使?洛阳纸贵?的是下列哪一部作品?
A、司马相如《子虚赋》 B、曹植《洛神赋》
C、左思《三都赋》 D、张衡《归田赋》
46、?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一句语出自谁?
A、魏征 B、陆游 C、顾炎武 D、魏源
47、欧洲文学史上有一个人物叫于连,请问他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主人公?
A、《雾都孤儿》 B、《悲惨世界》 C、《红与黑》 D、《百年孤独》
48、被恩格斯称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的是谁?
A、达芬奇 B、但丁 C、歌德 D、莎士比亚
49、张君瑞和崔莺莺是下列哪部戏曲中的主要人物?
A、《西厢记》 B、《望江亭》 C、《红楼梦》 D、《窦娥冤》
50、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分别是:波兰哥白尼、意大利但丁、英国( )和中国( )。
A、雪莱 鲁迅 B 、雪莱 屈原
C、 莎士比亚 鲁迅 D 、莎士比亚 屈原
51、?投笔从戎?的故事发生在谁的身上?
A、秋瑾 B、陆游 C、班超 D、项羽
52、古代的?会稽?在今天什么省?
A、浙江 B、江苏 C、山东 D、安徽
53、成语?无稽之谈?中的?稽?解释为什么?
A、准备 B、 C、价值 D、查考
54、?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中?二十四桥?在今天的哪里?
A、镇江 B、扬州 C、杭州 D、苏州
55、?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的?等闲?,解释为什么?
A、空闲 B、等待 C、轻易 D、无所谓
56、?世上疮痍,诗中圣哲;人间疾苦,笔底波澜?是对哪位诗人的最好评价?
A、范仲淹 B、辛弃疾 C、陆游 D、杜甫
57、?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请问这副对联说的是谁?
A、孔子 B、司马相如 C、屈原 D、鲁迅
58、?叹为观止?本意是赞美什么尽善尽美,无以复加?
A、文章 B、风景 C、音乐与舞蹈 D、建筑物
59、中国古代的书籍叫?简册?,其中?简?是用于书写的狭长竹木片,若干?简?编连起来就成为?简册?。简册是怎样书写的?
A、用毛笔写 B、用刀刻字 C、先用毛笔写再用刀刻 D、用火烤字
60、?高屋建瓴?一词中的?瓴?是指什么?
A、瓦 B、屋檐 C、坛子 D、瓶子
61、下列?堵塞、确凿、阐述?的三组注音中正确的是哪一组?
A、dǔs? qu?zu? chǎn sh? B、dǔsāi qu?z?o sh?n sh?
C、dǔs? qu?z?o chǎn sh? D、dǔsāi qu?zu? chǎn sh?
62、下列三个字中笔画数说得正确的是哪一项?
A、?像?字14画 B、?婢?字12画 C、?嚓?字17画
63、下列词语中,?雀?字用错的是哪一项?
A、雀巢鸠占 B、欢呼雀跃 C、鸦雀无声
64、下列各组中,数字使用正确的是哪一项?
A、白发三干丈、二十挂零、公元前八世纪
B、48岁、550名、八月十五中秋节
C、十月革命、一二?九运动、10几天
65、有一首词的上阙是这样写:?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请判断这首词的词牌是哪一项?
A、声声慢 B、苏幕遮 C、江城子 D、念奴娇
下一页查看>>>高中语文选择题答案
三国成语典故与历史人物
典故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伤重身亡,阖闾让伍子胥选后继之人,伍子胥独爱夫差,便选其为王。此后,勾践闻吴国要建一水军,不顾范蠡等人的反对,出兵要灭此水军,结果被夫差奇兵包围,大败,大将军也战死沙场,夫差要捉拿勾践,范蠡出策,装投降,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夫差也不听老臣伍子胥的劝告,留下了勾践等人,三年,饱受屈辱,终被放回越国,勾践暗中训练精兵,每日晚上睡觉不用褥,只铺些柴草(古时叫薪),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图
勾践为鼓励民众就和王后与人民一起参与劳动,在越人同心协力之下把越国强大起来。
一次夫差带领全国大部分兵力,去赴会,要求勾践也带兵助威,勾践见时机已到,装赴会,领3000精兵,拿下吴国主城,杀了吴国太子,又擒了夫差,夫差悔当初未听伍子胥言,留下了勾践,死前,他只求,不要伤害吴国百姓。
启示
越王勾践为了使自己不忘记以前所受的耻辱,激励自己的斗志,以图将来报仇雪恨,回国后卧薪尝胆,最终东山再起,一举灭吴,恰恰印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三国成语典故与历史人物如下:
鞠躬尽瘁(诸葛亮):成语故事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昏庸无能的阿斗继位,他只知享乐,把国内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处理。诸葛亮一面联吴伐魏,南征孟获,积极准备两次北伐,在最后一次北伐前夕给阿斗写《后出师表》表示自己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顾茅庐(刘备):成语故事宫渡大战后,刘备败投刘表。徐庶被骗去许都。走时推荐诸葛亮刘、关、张到隆中拜访诸葛亮历经三次才得见。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北曹操占天时,南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
煮豆燃其(曹植):成语故事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很妒忌兄弟曹植的才华,想找一个借口把他杀死,命令他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处死。曹植作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其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只好贬他去镇守边疆。
刮目相看(吕蒙):成语故事三国时期,东吴能武不能文的武将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后,发奋读书。一段时间后,都督鲁肃来视察吕蒙的防地。吕蒙就对蜀防备的事情讲得有条有理,还写份建议书给鲁肃,鲁肃很惊讶。吕蒙说道:“士别三日,就要刮目相看。”
蜀国阿斗自愿投降,带旧大臣到魏国去当“安乐公”,继续吃喝玩乐的日子,并说“此间乐,不思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