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谜语 成语谜语
学成语买什么教材_学成语买什么教材好
ysladmin 2024-06-08 人已围观
简介学成语买什么教材_学成语买什么教材好 对于学成语买什么教材的问题,我有一些专业的知识和经验,并且可以为您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建议。1.学而思秘籍和举一反三教材哪个好2.成语故事和三字经的区别3.给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买书,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推荐吗?4.
对于学成语买什么教材的问题,我有一些专业的知识和经验,并且可以为您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建议。
1.学而思秘籍和举一反三教材哪个好
2.成语故事和三字经的区别
3.给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买书,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推荐吗?
4.人教版课本中所有成语故事
学而思秘籍和举一反三教材哪个好
我认为学而思秘籍和举一反三教材举一反三"和"学而思秘籍"都是成语,用于描述学习和思考的方法。
"举一反三":是中国古代《论语》中的一句名言,原文是:“《论语·为政》:‘巧言令色,鲜矣仁。’”意思是从一个具体的事例中得到启示,推广到其他类似的事情上,从而获得更广泛的认识和智慧。在学习和思考中,举一反三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
"学而思秘籍":是指学习和思考的秘诀或技巧。"学而思"是"学习并思考"的意思,意味着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获取知识,还要深入思考和理解。"秘籍"则是指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有助于更高效地学习和提高学习成绩。
综上所述,"举一反三"和"学而思秘籍"都是有益于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它们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知识和解决问题。
成语故事和三字经的区别
《古诗成语新创意》这本教材是以古诗成语为素材,将“蒙式理念、启蒙经典、右脑开发”和“识字阅读”有机结合起来。语言文学相对于其它学科来说是一门比较枯燥无味的学科,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记得快也忘得快、也会厌烦,但我教材分析们这本教材以右脑形象思维为主,以古诗为纲成语为链,识字为点,使古诗、
成语和识字组成由此及彼的整体记忆网络,幼儿学得快,记得牢,极大提高语言素材积累的效果。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学习成语及相关汉字,结合记忆操记忆三个成语。
给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买书,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推荐吗?
想要知道成语故事和三字经的区别,就要搞清楚什么是成语故事和三字经。
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其特点是深刻隽永,言简意亥。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言素材。所以,学习成语是青少年学习中国文化的必经之路。成语故事以深刻形象的故事典故讲述一些道理。成语就是有道理的词语,它奠基着我国的文化之熙。比如愚公移山,亡羊补牢等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在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例 人之初,性本善。
人教版课本中所有成语故事
三年级是道“坎”,孩子的成绩要么跟上去,要么滑下来。给孩子挑书,我坚持一个原则:内容有趣+知识有用+思维培养=孩子成长
语数英是三门主科,各推荐一套。
一、语文,推荐《写给孩子的山海经》。一套三本,分《鱼鸟篇》、《异兽篇》、《人神篇》。推荐这套书,我的考虑有这么几点:
1)传统经典书籍,被列入教育部推荐书目,部分内容还入选语文课本。书中选取多个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诸如夸父追日、盘古开天、精卫填海等神话故事。这些故事会出现在不同年级的语文课本上,比如二年级的《大禹治水》、三年级的《夸父逐日》、《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等等。孩子提前对故事内容了解,有助于学习语文的兴趣。
与此同时,三年级开始,孩子逐步接触小古文,有部分经典题材选自《山海经》。白话文形式了解过《山海经》故事,能够帮助孩子去理解小古文中的内容表述。孩子也就不会畏惧学古文了。
2)从“浅阅读”过渡到“深阅读”的桥梁书。文为主,图为辅,文图结合,篇幅适中,是孩子自主阅读的桥梁书。三年级开始,孩子能够养成自主阅读习惯很重要。
3)知识丰富。虽说是远古神话故事,编者精心挑选,将各种历史、成语、文化等知识糅合在其中,孩子读的是一套书,收获的却是大语文素养,做好通识储备,为写作打下基础。
4)孩子向来对奇异世界充满好奇,这些神人神兽神话故事,能够打开孩子眼界,激发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数学,推荐《数学大侦探》,一套六本。推荐这套书,我有这样的考虑。
数学思维能力对孩子未来学习非常重要,其他的不说,是否具备数学思维,直接体现在数学卷子最后应用大题。
我家小诺已经读完小学三年,没有报奥数培训班,但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在班级和年级里属于上乘。比如参加校队编程笔试,选拔赛考的就是数学思维题,小诺同学成绩位列前茅。
除了平时的数学学习,寒暑假主要攻克《举一反三》,这套教材虽然对开拓孩子数学思维能力不错,但我始终觉得缺少一些趣味性,缺少来龙去脉的思维培养。
那么这套《数学大侦探》入手后,我发现,它其实是以故事的形式,引导孩子学数学。在故事情境里潜移默化培养数学解题思维,同时让孩子学到数学知识。
一故事天南海北,都是孩子喜闻乐见的类型,比如其中一本以西游记人物为专辑,通过设计唐僧师徒4人西天取经路遇到的困难,解答数学难题。孩子读着有趣,不知不觉学到知识。
二知识对标小学数学,又是课本知识的延伸和拓展,类似最让孩子感觉头疼的鸡兔同笼等难题,都通过故事的形式,进行完美演绎,孩子看着有趣,看完恍然大悟。
三多思维多角度。虽然数学只有标准答案,但却可以有多种解题思路。故事中,通过设置多个人物,针对一个问题,提供多条解决途径,潜移默化培养孩子发散性思维。
三、英语,推荐《小学英语经典晨读21天提升计划》。一套书分上中下三册,内容由易到难,适合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使用。
我对英语学习的理解是,先要让孩子感兴趣,然后让孩子加强积累。所以,除了在某在线平台进行外教一对一练口语外,也没有报其他培训班。
但,口语一对一,只是让孩子克服了“开口”难题,对素材积累并不见效。入手这套书,我的目的就是做单词、句子以及语法上的基础积累。
每册书,有四大主题组成,分别为童谣世界、情景乐园、能量空间,故事天地。一个主题以21天为一个周期,可以帮助孩子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养成坚持学习的好习惯。
当初在选择时,我比较看重的是它所有的内容附纯正英语音频,扫码就能反复听,反复训练,锻炼听力的同时也提高口语能力。
每个主题单元后附21天计划表,孩子每天学完一课,就可以在对应表格填上当天所学要点,既做课后练习,也做学习复盘,起到双效作用。
好了,以上就是一个老母亲出于“私心”,精心帮助孩子选择的书籍,希望对你也有用。
一 人教版四年级至五年级语文课本中的成语故事荀令抄留香
该词汇引申为袭形容美男子。
历史
三国时期,荀彧为尚书令,称为荀令君。荀令君人品正直高洁,是一君子,姿容也美,相传他到别人家里,走了以后,他曾坐过的地方好几天都有香气。
《襄阳耆旧记》①卷五·刘弘:② *** 香,上厕常置香炉。主簿张[坦](垣)曰:“人名公作俗人,眞不虚也。”和季③曰:“荀令君至人家,坐席三日香。我何如令君?君何恶我爱好也。”[坦](垣)曰:“古有好妇人,[患](惠)而捧心嚬眉,见者皆以为好;其邻丑妇法之,见者便走。公欲使下官退走耶?”
季和大笑,以是知坦。
①:襄阳耆旧记又名襄阳记,作者习凿齿。
②:刘弘 *** 香,此处省略主语。
③:刘弘字和季。
二 人教版小学语文成语故事的内容及解释
相煎何急
曹丕和曹植都是曹操之子,且都为卞太后所生,是真正的同胞手足。曹操曾一度想立曹植为嗣, 因其才智高于其兄曹丕。 后曹丕登基(始称魏文帝)仍忌曹植之能,加以迫害,就找机会要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诗来,作不成就受杀。曹植应声而作“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说煮豆的时候,釜下燃烧着豆萁,豆子就在釜中哭泣,那豆萁和那豆子本都是同一豆根生出来的,那豆萁要煎害豆子,又何必那么急呢?曹植的意思是说:兄弟手足,就象那豆和萁,老是同一母亲所生,你这做哥哥的为何全无念手足之情,为什么要煎害我,煎害得这么急?这四句是咏兄弟感情的名句,每被后人拿来讽骂那些不知友爱兄弟的人,“本是同根生”常用来比喻兄弟手足之情。 )跃+动j?
请君入瓮
唐朝女皇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两个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他们利用诬陷、控告和惨无人道的刑法,杀害了许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则天手里,内容竟是告发周兴与人联络谋反。武则天大怒,责令来俊臣严查此事。来俊臣心里直犯嘀咕,他想,周兴是个狡猾奸诈之徒,仅凭一封告密信,是无法让他说实话的;可万一查不出结果,太后怪罪下来,我来俊臣也担待不起呀。这可怎么办呢?苦苦思索半天,终于想出一条妙计。
他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把周兴请到自己家里。两个人你劝我喝,边喝边聊。酒过三巡,来俊臣叹口气说:“兄弟我平日办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认罪,不知老兄有何办法?”周兴得意地说:“这还不好办!”说着端起酒杯抿了一口。来俊臣立刻装出很恳切的样子说:“哦,请快快指教。”周兴阴笑着说:“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你想想,还有什么犯人不招供呢?”来俊臣连连点头称是,随即命人抬来一口大瓮,按周兴说的那样,在四周点上炭火,然后回头对周兴说:“宫里有人密告你谋反,上边命我严查。对不起,现在就请老兄自己钻进瓮里吧。”周兴一听,手里的酒杯啪哒掉在地上,跟着又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说:“我有罪,我有罪,我招供。”
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人的方法来整治他自己。
打草惊蛇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王鲁的人,他在衙门做官的时候,常常接受贿赂、不遵守法规。有一天,有人递了一张状纸到衙门,控告王鲁的部下违法、接受贿赂。王鲁一看,状纸上所写的各种罪状,和他自己平日的违法行为一模一样。王鲁一边看着状纸,一边发着抖:“这...这不是在说我吗?”
王鲁愈看愈害怕,都忘状纸要怎么批,居然在状纸上写下了八个大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意思就是说你这样做,目的是为了打地上的草,但我就像是躲在草里面的蛇一样,可是被大大的吓了一跳了!
后来,大家就根据王鲁所写的八个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引伸为“打草惊蛇”这句成语,用来形容对付别人的时候,因为一个无心的小动作,却让对方觉察到而提防警觉。
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一字之师
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也很发达,其中以诗最具有代表性。当时,不仅诗人多,创作的诗多,而且在艺术上、内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当时众多的诗人中,有一个诗人叫齐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写好后,他觉得非常满意。
有一个叫郑谷的人,看到齐已写的这首诗后,认为这首诗的意味未尽。于是,他经过反复思考推敲,将这两句诗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因为他认为既然数枝梅花都开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郑谷的这一改动,虽然只将数字改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却使《早梅》更贴切题意了,诗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齐已对郑谷的这一改动非常佩服,当时即称郑谷为自己的一字师。
“一字之师”指改正文章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字的老师。
孺子可教
古时候有个人名叫张良,是汉朝的政治家。在年轻的时候,他的国家韩国被秦国灭掉,当时张良曾雇人刺杀秦始皇。但是刺杀失败了,秦始皇到处搜查他,张良就在下邳这个地方隐蔽了起来。
有一天,张良出门散步,当他走到一座桥头时,见一位老人坐在那里。 老人见张良走过来,把一只鞋子扔到桥下,对张良说:"年轻人,我的鞋子掉在 桥下了,去把它给我拣上来。"
张良先是一愣,他怎么用命令的口气呢?又一想,他这么大年龄了, 就没有和他计较,马上到桥下,把鞋子给他拣了上来。
老人把脚一伸,又说:"给我穿上!"张良心里想:这个老人真是得寸进尺 啊。既然已经把鞋子拣上来了,就替他穿上吧,于是张良跪下来给他穿上鞋。
老人穿上鞋子,站了起来,看了一眼张良就走了。张良看见老人的举动 有一点奇怪,呆呆地看着他的背影。
老人走了一段路,又转回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年轻人还算懂事, 是可以培养教育的,过五天后,你在天亮时,到这里来见我。"
张良见老人是有些古怪,但不是一般的普通人,希望能从老人那里学到 一些本领。
到第五天张良一大早就来到桥头,只见老人已经先来了,正坐这等他呢。 老人表现出生气的样子说:"你这个年轻人比我这个老头子来得还晚,过五天再 来找我。"
张良只好回来。过了五天,天还没有亮,张良就来到桥头,这次又老人 先到了。老人再次责备他,又让张良五天后再来。
又过五天,这一次张良没有到半夜就来到桥头。这次老人还没有来。 张良等了一会,老人才提着灯笼来。
老人见张良感到满意,说:"年轻人就应该是这样。"之后,将一本 《太公兵法》送给了张良。 此后,张良认真读它,反复读它,反复钻研。终于帮助刘邦打败秦王朝, 建立了汉朝。张良成为开国功臣。
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孺子可教”这句成语,用于年长人称赞年轻 人有培养成材的前途。
三顾茅庐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三国时?州长社人,为着名谋土)和司马徽(叁国时?洲阳翟人,也是着名谋士)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阳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
以讹传讹
《笑林》里有这么个故事:从前有一天,楚国有一个善打飞禽的猎户挑着山鸡进城去卖。一个过路人看山鸡的羽毛十分漂亮,误以为是凤凰,出高价二千金买了下来,过路人心想,凤凰是世界上的珍禽,自古以来表示祥瑞,把它献给楚王,楚王一定很高兴。谁知第二天山鸡死了,过路人非常遗憾没有能把活“凤凰”献给楚王。
不久,这件事传遍京城,都以为卖得贵的山鸡真是凤凰,理应献给楚王。这件事传到楚王耳里,为了感谢忠诚的过路人,楚王赏赐给他远远超过买山鸡的钱。
“以讹传讹”这个成语,比喻本来就是错误的话加以传播,结果越传错得越离奇。
夜郎自大
据汉?班固《汉书?西南夷传》记载,张骞出使西域回来之后,向汉武帝详细汇报了西域的地理环境和风俗人情。武帝受到张骞出使西域成功的 *** ,激发了雄心壮志,又叫他出使西南,沟通当时的大夏国,即今天的云、贵一带。
张骞一行到了昆明、滇国和夜郎。滇王问张骞等人:“汉朝与我们相比,哪个大?”后来汉朝使者在与夜郎国王一起喝酒时,夜郎王也问了同样的问题:“汉朝与夜郎哪个大?”
张骞心里明白,夜郎的地盘只及得上汉朝一个郡。可夜郎国王因为山高林密,没有走出去,还以为夜郎是天下的大国家呢。
“夜郎自大”比喻孤陋寡闻而又妄自尊大。
瓮中捉鳖
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这是揉着我山儿的痒处,管教他瓮中捉鳖,手到拿来。”
从大坛子里捉王八。比喻想要捕捉的对象已在掌握之中。形容手到擒来,轻易而有把握。
三 人教版语文书里一到六年级所有的成语故事
围魏救赵 草船借箭 望梅止渴 千里鹅毛 开天辟地 半途而废 滥竽充数 熟能生巧 破釜沉舟专 口若悬河 毛遂属自荐 入木三分 刮目相看 程门立雪 纸上谈兵 闻鸡起舞
应该就是这些了,我也不知道是不是人教版的。 时间 人物 地点就自己想吧
四 人教版一至五年级语文书里的所有成语故事
去人民教育出版社吧
有电子书
五 人教版语文小学一至六年级所有成语故事的主要内容
坐井观天 亡羊补牢 南辕北辙 惊弓之鸟 买椟还珠 女娲补天 夸父追日 画龙点睛 揠苗助长 守株待兔 闻鸡起舞 程门立雪 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入木三分 竭泽而渔 响遏行云 邯郸学步 舍本逐末 对牛弹琴 胸有成竹 雪中送炭 自相矛盾 滴水石穿水滴石穿
望采纳……
六 1-5年级人教版语文书中的成语故事
一. 成语故事主人公 1 凿壁偷光 匡衡 2 南柯一梦 淳于棼 3 东施效 颦班超 蔺相如 国 岳飞 西施 5 赴汤蹈火 陈寿 8 杀妻求将 周...
1.当窗理云鬓 对镜贴花黄( 改头换面)
2.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 (独一无二 )
3.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 (弃暗投明)
4.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熟能生巧)
5.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后会有期)
6.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绝处逢生)
二.
(一)综合填充
01、精( 疲 )力尽 02、如火如( 荼 ) 03、先( 礼 )后兵
04、一( 语 )惊人 05、龙( 飞 )凤舞 06、变本加( 厉 )
07、鞠躬(尽 )瘁 08、酣( 畅 )入梦 09、出类拔(萃 )
10、不( 计 )其数 11、闻鸡(起 )舞 12、汗流( 浃 )背
13、踉踉( 跄 )跄 14、应接不( 暇 ) 15、魂飞( 魄 )散
16、自( 力 )更生
(二)填上动物名称
01、(虎 )背(熊)腰 02、(鸡 )飞(狗)跳
03、生(龙)活(虎 ) 04、( 狐)朋( 狗)友
05、(牛)鬼( 蛇)神 06、(鹤)立(鸡 )群
07、( 凤)毛(麟 )角 08、小肚( 鸡 )肠
09、(猴 )年(马 )月 10、画(蛇)添足
11、(龟 )寿(鹤 )龄 12、(羊 )落虎口
(三)填上人体器官名称
01、(头 )昏(目)眩 02、狼(心)狗(肺 )
03、(目 )瞪(口)呆 04、昂(头)挺(胸 )
05、迫在(眉 )(睫) 06、(心)惊(胆 )战
07、(唇 )亡(齿)寒
(四)填上数字名称
01、化整为(零) 02、(七)上八下 03、风靡(一 )时
04、(三)位一体 05、(六)亲不认 06、(九)霄云外
(五)综合练习
⑴最大的差别——天壤之别 ⑵最辽阔的地方——天涯海角
⑶最大的变化——天翻地覆 ⑷最难做的饭——无米之炊
⑸最长的一天——一日三秋 ⑹最快的速度——风驰电掣
⑺最大的手术——开膛剖肚
三.常见别错字
01、穿(川)流不息 02、融汇(会)贯通 03、朝三慕(暮)四
04、再接再励(厉) 05、南袁(辕)北辙 06、自相茅(矛)盾
07、百感交积(集) 08、兴兴向荣(欣) 09、花好月园(圆)
10、因地治(制)宜 11、刻不允(容)缓 12、爱不失(释)手
13、按部旧(就)班 14、完壁(璧)归赵 15、素(肃)然起敬
16、望程(尘)莫及 17、赫呵(赫)有名 18、排山导(倒)海
19、晃(恍)然大悟 20、喋碟(喋)不休 21、风餐路(露)宿
22、意(义)不容辞 23、朝气篷(蓬)勃 24、承前起(启)后
四、成语补充
01、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02、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03、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04、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05、(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06、(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07、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08、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09、(招之则来),挥之即去. 10、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五。关于“手”的成语
1、形容敏捷--(眼疾手快) 2、形容聪颖--(心灵手巧)
3、形容高兴--(手舞足蹈) 4、形容勤奋--(手不释卷)
5、形容凶狠--(心狠手辣) 6、形容顺利--(得心应手)
7、形容卑鄙--(不择手段) 8、形容医术高明--(妙手回春)
9、形容利索--(手到擒来) 10、形容惊慌--(手忙脚乱)
11、形容冷漠--(袖手旁观) 12、形容专横--(一手遮天)
13、形容无能--(束手就擒) 14、形容亲密--(形同手足)
六。巧猜成语
染料铺的货品 (五颜六色) 色盲 (不分青红皂白)
牧童玩吉他 (对牛弹琴) 六月打颤 (不寒而栗)
关羽战李逵 (大刀阔斧) 悲剧演完 (不欢而散)
秋后的石榴 (皮开肉绽) 哑巴吃黄连 (不言而喻)
东郭先生救狼 (好坏不分) 月下老牵红线(成人之美)
八月十五观菊花(后会有期)
---------------------------------------------------------------
事倍功半 滔滔不绝 苦口婆心 星罗棋布 山穷水尽 燃眉之急 置之度外 提纲挈领 杳无音讯 涣然冰释 化险为夷 贪污腐化 不名一文 不屑一顾 无稽之谈 本末倒置 疾恶如仇 不期而遇 舍本逐末 生机勃勃 不同凡响 重整旗鼓 左右为难 杞人忧天 未雨绸缪 形神兼备 耿耿于怀 千锤百炼 见异思迁 起死回生 推波助澜 栩栩如生 弹冠相庆 夸夸其谈 附庸风雅 如坐春风 不共戴天 惨绝人寰 不谋而合 情不自禁 首当其冲 评头论足
良莠不齐 危言耸听 面目全非 神机妙算 行云流水 面红耳赤 饱经风霜 蔚然成风 飞黄腾达 面面相觑 相敬如宾 侃侃而谈 改头换面 狗尾续貂 无动于衷 改邪归正 胸有成竹 走投无路 牢不可破 洞若观火 汹涌澎湃 斤斤计较 漫不经心 不可思议 责无旁贷 差强人意 随波逐流 鱼目混珠 炉火纯青 一挥而就 相提并论 刮目相看 相机行事 与日俱增 大有作为
根深蒂固 无动于衷 浩如烟海 狭路相逢 漠不关心 微言大义 素昧平生
邯郸学步 捉襟见肘 体无完肤 叹为观止 妄自菲薄 不知所云 恣意妄为
振聋发聩 螳臂当车 不寒而栗 耿耿于怀 年富力强 自强不息 屡试不爽
微乎其微 连篇累牍 独当一面 南辕北辙 分道扬镳 亡羊补牢 集腋成裘
炙手可热 下里巴人 供不应求 湖光山色 片言只语 三言两语 一尘不染
一丝不苟 信口雌黄 信口开河 泾渭分明 不足挂齿 水落石出 东窗事发
络绎不绝 忍俊不禁 处心积虑 流离失所 安居乐业 颠沛流离 汗牛充栋
唾手可得 风声鹤唳 生搬硬套 胸无城府 如履薄冰 侧目而视 流连忘返
绘声绘色 缘木求鱼 信手拈来 寥若晨星 别出心裁 参差不齐 比比皆是
天马行空 巧夺天工 不可开交 息息相关 无所不为 无以复加 自私自利
鳞次栉比 东山再起 一气呵成 改弦更张 天壤之别 惨绝人寰 一意孤行
置之度外 自食其果 沧海一粟 天伦之乐 铤而走险 语重心长 志同道合
差不多就这些!
请您给分啊?
七 1-5年级人教版语文书中的成语故事 每个成语故事的主人公也要!
刻舟求剑,杏林春满,程门立雪,买椟还珠,掩耳盗铃,拔苗助长,守株待兔,鹏程万里,手不释卷
好了,今天关于“学成语买什么教材”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学成语买什么教材”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