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谜语 成语谜语

成语的四个基本特征_成语的四个基本特征有哪些

ysladmin 2024-06-20 人已围观

简介成语的四个基本特征_成语的四个基本特征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成语的四个基本特征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呈现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成语有什么特征?2.现代汉语成语有哪些特

成语的四个基本特征_成语的四个基本特征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成语的四个基本特征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呈现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成语有什么特征?

2.现代汉语成语有哪些特点

3.这四字成语有什么区别?

4.成语特点解释

成语的四个基本特征_成语的四个基本特征有哪些

成语有什么特征?

       成语,语言词汇中的的一部分定性的词组或短句。汉语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运用的。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

       成语主要有以下特点: 1:成语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和谚语相近,但也略有区别。习用语和谚语是口语性质的,而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交语性质的。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几乎都是约定成俗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 2:成语大都有一定的出处。如”狐假虎威“出自《战国策.楚策》,“自相矛盾”出自《韩非子.难势》,“画蛇添足”出自《齐策》,“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等等,都是古代的寓言;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等等,都是历史上的故事; 3:成语一般都是四字格式,不是四字的较少。如:”五十步笑百步“、“欲速则不达”、”醉翁之意不在酒“等等,其结构是多种多样的; 4:成语在语言表达上生动简洁、形象鲜明。

现代汉语成语有哪些特点

        ? 成语的特点与类型

        成语的特点

        (1)历史的沿用性

        成语是经过时间和历史的沉淀后形成的,它得经历一定的时间筛选,有些所谓的“新成语”如:秋雨含泪、兆山羡鬼,其实不能够划在成语的范围。很多的成语出于历史典故,从这些成语中我们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窥探出当时的历史环境、价值判断等,如源于《战国策》的狐假虎威、画蛇添足等。还有很多成语出自于古老的神话传说,比如说,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这些成语形成于几千年以前,历史悠久。除了源于历史之外,现代成语中的不少传统成语仍保留着古代汉语的遗迹。

        (2)完整与固定性

        成语的形成是经过时间筛选的,经过了很多年的使用与流传,最后才展现在我们现代人面前。它的内部具有规律与韵律,无论从意义上来说还是从韵律上说,它都是不可调整的。成语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四个字”,有些字可能没有具体的含义,但不能因此就把它删掉或者省略。同时,成语也具有固定性,不能根据个人的喜好调换布局顺序。如“喜气洋洋”不能改为或用作“洋洋喜气”,这种用法不仅很别扭、不自然,而且也是对成语的不尊重。

        (3)形式的简洁性

        汉语成语简洁、明了,所要表达的意思全都融入到这四个字当中,让人回味无穷、意蕴横生。那为什么成语是四言,而不是五言、六言、七言或者其他形式呢?首先,是表达上的需要,正如上文提到的,成语所表达的意思是很复杂的,所以如果音节太少,在大多数情景下,是不能表达出完整的意思的,但如果音节过多,就显得累赘,反而没有必要创造出“成语”这种语言形式了。所以,四言是最好的中庸选择。

        汉语成语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汉语成语分为不同的类别。比如,可以按照时间年代来划分,先秦、春秋战国、唐、宋、元、明、清等;也可以按照类型来划分,比如文化、政治、经济等。我想按照来源,将汉语成语分个类。

        (1)出自神话故事

        如女娲补天、夸父逐日、鹏程万里、开天辟地等,这类成语都比较生动,同时便于理解和记忆,在学习这类成语时也比较有趣。来源于神话故事的成语一般都历史悠久。

        (2)出自寓言故事

        如坐井观天、拔苗助长、守株待兔、亡羊补牢等。和出自神话故事的成语一样,这类成语也比较生动,易于理解和记忆。在学会运用这类成语的同时,也会学会一些生活哲理。

        (3)出自历史典故

        如一字千金、一字之师、一箭双雕、一饭千金、一目十行等。

        (4)出自诗文语句:例如

        “水落石出”,语出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花开)而幽香,佳木(美好的树木)秀而繁阴(浓密的树荫),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5)出自口头俗语:例如

        “利令智昏”、“亡羊补牢”、“等都是古时的俗语俚词;“改头换面”、“拐弯抹角”、“七手八脚”等都是后世流传于民间的口语。

这四字成语有什么区别?

       成语具有形式整齐、音律和谐、结构固定、言简意赅的特点.

        汉语成语最明显的特点是四个音节构成的占大多数,占成语的95%以上.有人对《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作过统计,结果是:它共“收条目17934个.其中由四音节构成的有17140个,约占总数的95.57%”.书面上用四个汉字来记录,基本上都是四字格.可以说,四音节形式是成语区别于熟语中的其他成员(如谚语、惯用语、歇后语)的一个显着标志.为什么汉语成语以四字格为基本形式呢?这大概跟我国传统文化中以对称平衡为美,以不对称不平衡为不美的审美情趣不无关系.成语的这种形式对汉语语汇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现代汉语中许多四字格类的固定短语大多从成语发展而来,成为了新的成语,例如扬长避短、一分为二、一穷二白、不正之风等等.

        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具有音乐美,成语突出地表现了汉语的这一特点.其音律上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成语的四个音节大多是两两相对,匀称整齐,节奏鲜明.其二、平仄相间,音调高低起伏,具有旋律美.例如:山清水秀 、行云流水、 豁然开朗、侃侃而谈.成语的这个特点,我们通过本课程第四章“语言的声音美”的学习之后,将会体会更深.

        成语是人们长期运用语言的结果,它具有结构的定型性和意义的完整性的特点,其结构成分和结构关系一般不能随意更改.例如“抱头鼠窜”、“鼠目寸光”、“胆小如鼠”等成语反映了汉民族人民对老鼠的厌恶心理,若将其中的鼠改为“兔”、“龟”等,不符合汉民族的心理习惯.

        成语形式简练但涵义丰富,极富表现力.例如“乘风破浪”除了表示迎着艰险、一往无前外,还隐含着“具有远大抱负”的意思,这是一般的自由组合的词语所不及的.试比较下列两例: ①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一日千里.②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速度极快. 比较可知,例①除了表现高速度之外,还隐含着一种巨大的气势,例②用的是自由组合的词语,表现力明显不及前者.又如“东郭先生”是明代马中锡《中山狼传》中的人物,因救助被人追逐的中山狼,反而几乎被狼所害,比喻不分善恶、滥施仁慈的人.“南郭先生”是《韩非子.内储说上》一则寓言中那个“滥竽充数”的人物,比喻无其才而居其位的人.这些成语表现的都是具有某类特征的人.

        成语大多言近旨远,或蕴含深刻的哲理,或表达一种深刻的思想.例如滴水穿石、唇亡齿寒、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物极必反、相反相成、欲速则不达等.使用成语有助于表达透辟精当,含蓄而深刻,加强语言的表现力.

成语特点解释

        1. ‘四字成语’和‘四字词语’有什么区别

        ‘四字成语’和‘四字词语’区别:

        1、成语结构固定

        成语都有它自身的固定结构,这是长期以来约定俗成的,不能将成语中的字词随便颠倒和增删。成语是语言里作为一个意义完整的单位出现的,不能把成语中的字、词拆开以后去理解成语的意思。

        2、成语有特定的典故

       

        成语是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语,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

        (1)这四字成语有什么区别扩展阅读

        成语的基本特征:

        1、结构固定性

        成语的构成成分和结构形式都是固定的,一般不能随意更变或增减语素。

        例如“唇亡齿寒”,不能改为“唇亡牙冷”、“唇亡牙寒”、“唇无牙冷”;“胸无点墨”,也不能增加成“胸中无有一点墨”。

        此外成语里的语序也有固定性,不能随意更改。

        例如“来龙去脉”不能改为“去脉来龙”;“汗马功劳”不能改为为“功劳汗马”。

        2、意义整体性

        成语在意义上具有整体性。“它的意义往往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的意义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来的整体意义”。如“狐假虎威”,表面意义是“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实际含义是“倚仗别人的权势去欺压人”。

        “兔死狗烹”,表面意义是“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实际含义是“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废寝忘食”,表面意义是“不顾睡觉,忘记吃饭”,实际含义是“极为专心努力”等等。

        3、语法功能的多样性

        从汉语语法的角度来看,汉语成语在句子里相当于一个短语,因为短语在一个句子中能充当不同的成分,所以成语的语法功能也具有多样性。

        汉语成语形式多样,如上文所说的有四字成语、五字成语、六字成语、七字成语、八字成语等等,其中四字成语是汉语成语的主要形式。所以这里对成语语法功能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四字成语充当句法成分的分析。

        4、风格具有典雅型

        成语通常来自古代文献或俗语中,其语体风格庄重、典雅。

        2. 四字成语和四字词语区别

        他们的区别是成语更能准确的用四个字表现出更多的思想内容。有联想空间。而后者只有直接的一个意思。是平面的感觉。也许。当代的一些4字词语在100年后也会被编入成语大典里也没有人么不可能的呢。

        3. 请问四字成语和四字词语有什么区别

        “四字成语”和“四字词语”在概念意义、结构形式、表达意义的整体性等方面不同。

        1、概念意义不同:

        四字成语是成语中常见的一种形式,(成语多为四字,也有三字、五字、七字的成语),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中的定性的一种有特殊特色的词。

        四字词语是词语中词组的一种,而词语是词和语的合称,是一种常见的形式。

        2、结构形式不同:

        四字成语由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成,一般成语都有着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结构说法,不能随意更改。

        四字词语是由语素组成的词,其没有固定的形式要求,其格式也是多种多样。在使用过程中,可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更改,

        3、表达意义的整体性不同

        四字成语在意义上具有整体性。其意义并不是简单的成分构成进行叠加,而是进行了进一步的扩展出特殊的意义。

        四字词语往往只是字面意思,可以拆开使用,整体放在一起表达的意思没有更深一步概括。

        4. 成语大全四字成语 什么不同

        什么什么不同 :

        与众不同、

        截然不同、

        迥乎不同、

        高低不同、

        好恶不同、

        人大不同、

        花样不同、

        和而不同、

        人心不同、

        好尚不同

        5. ‘四字成语’和‘四字词语’有什么区别有什么区别

        成语(chengyu,idioms)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有固定内的结构形式和容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 形象鲜明的作用.

        6. 什么什么不同四字成语

        与众不同 [yǔ zhòng bù tóng]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跟大家不一样。

        出 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这是今日令中第一个古人,必须出类拔萃,与众不同,才觉有趣。”

        截然不同 [jié rán bù tóng]

        生词本

        基本释义

        截然:很分明地、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出 处

        《茅盾选集·封建的小市民文艺》:“并且对于群众心理的作用上;《啼笑因缘》和《火烧红莲寺》也截然不同。”

        迥乎不同 [jiǒng hū bù tóng]

        生词本

        基本释义

        形容差别很大,完全不一样。

        出 处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回:“我们所弹的曲子,一人弹与两人弹,迥乎不同。”

        好恶不同 [hǎo è bù tóng]

        生词本

        基本释义

        爱好和憎恶各不相同。形容人的志趣、志向和思想感情各异。

        花样不同 [huā yàng bù tóng]

        生词本

        基本释义

        指丝织品的式样花色各不相同

        出 处

        唐·卢言《卢氏杂说》

        和而不同 [hé ér bù tóng]

        生词本

        基本释义

        和:和睦;同:苟同。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

        褒义

        出 处

        先秦·孔子《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好尚不同 [hào shàng bù tóng]

        生词本

        基本释义

        所喜欢的和所推崇的各不相同

        出 处

        《与杨德祖书》

        7. 四字词语与成语的区别是什么

        成语是必须有典故的,有来源的,有故事的,例如:守株待兔,拔苗助长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典故小时候都学过的

        五彩缤纷

        这种四字词语只是一般的形容词

        8. 四字词语与成语的区别是什么

        成语绝大部分是四个字的,所以大部分成语属于四字词语。不同的是成语都是有典故的,往往有其引申义,而普通的四字词语没有。

        9. 怎样分辨成语和四字词语它们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四字词语是由四个字组成的常用词。

        四字词语是指广义的概念,包括成语和非成语,也叫固定词组或自由词组。

        四字词组是汉语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它被大量运用于说话、文章里。

        自由四字词组不同于固定词组,它们是可以随意拆散,随意组合的。

        所谓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充分体现了汉语的博大精深。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成语是表示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或句子,绝大部分是由四个字组成的。

        特点:

        ①结构的相对定型性。

        ②意义的整体性。

        ③时间和空间的习用性。

        ④形成的历史性。

        ⑤内容和形式的民族性。

        来源:

        ①历史故事。

        ②寓言故事。

        ③神话或其他传说。

        ④古典文学作品。

        成语是语言词汇中的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汉语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例如:

        言简意赅

        勇往直前 相反相成 实事求是

        诲人不倦 经年累月 千钧一发 缘木求鱼

        削足适履 七手八脚 细大不捐 坐井观天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其中有古书上的成句,也有从古人文章中压缩而成的词组,还有来自人民口里常说的习用语。有些意义从字面上可以理解,有些从字面上就不易理解,特别是典故性的。如“汗牛充栋”“虎踞龙蟠”“东山再起”“草木皆兵”之类,在汉语成语里占有一定的比例。中国历史悠久,成语特别多,这也是汉语的一个特点。

        成语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最主要的一点是习用语和谚语是口语性质的,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几乎都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而习用语和谚语总是松散一些,可多可少,不限于四个字。例如“快刀斩乱麻”“九牛二虎之力”“驴唇不对马嘴”“前怕狼,后怕虎”,这是常说的习用语;“百闻不如一见”“真金不怕火炼”“有志者事竟成”“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是一些经验之谈,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属于谚语一类。成语跟习用语、谚语是不一样的。

        成语大都有一定的出处。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口蜜腹剑”出于《唐书·李林甫传》,都是历史上的故事。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痛心疾首”取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暱就寡人”,“分庭抗礼”取自《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未尝不分庭抗礼”,“奴颜婢膝”取自晋代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以奴颜婢膝者为晓解当世”,

        “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其他采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为数很多。如“忧心忡忡”出自《诗经·召南·草虫》,“外强中干”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以逸待劳”出自《孙子·军争》,“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牢不可破”出自唐代韩愈《平淮西碑》。

        在人民口里常说的一些四字习用语也可以归入成语里来。如“咬文嚼字”“拖泥带水”“阳奉阴违”“不三不四”“心直口快”之类,与成语的结构相同。在成语中也有些是接受外来文化而出现的。如“天花乱坠”“当头棒喝”“不可思议”“不二法门”都是。

        成语一般都是四字格式,不是四字的较少。例如“空中楼阁”“鼎鼎大名”“青出于蓝”“有声有色”“欢天喜地”等都是四字成语。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莫须有”“想当然”。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五十步笑百步”“

        欲速则不达”“

        醉翁之意不在酒”之类,在成语中都占绝对少数。成语之所以一般用四个字,这与汉语本身句法结构和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有关系。

        四字的语法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主谓式:名副其实、盛气凌人、杞人忧天、胸有成竹;

        动宾式:好为人师、莫名其妙、视为畏途;

        联合主谓式:天翻地覆、水落石出、手舞足蹈;

        联合动宾式:知己知彼、养精蓄锐、防微杜渐、发号施令;

        联合名词式:粗心大意、南辕北辙、镜花水月;

        联合动词式:突飞猛进、勇往直前;

        动补式:逍遥法外、问道于盲;

        兼语式:以邻为壑、令人生畏。

        成语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上面只是简单举例的性质。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形象鲜明的作用。它的本身就有不少比喻和对比以及加重的措辞方法。如“阳奉阴违”“外强中干”“五光十色”“一知半解”“七嘴八舌”“患得患失”“不寒而栗”等各有妙用。所以文学家对成语的运用都非常注意。

        成语跟专名、科学术语、谚语、歇后语、引语和由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从某些方面看来,也有相似之出。譬如专名和科学术语都是固定词组;谚语、歇后语、引语不仅是固定词组或句子,而且意味也有些与成语相似;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比较简练,形式跟绝大多数的成语一样,如“东西南北”“春夏秋冬”之类,但是这些都不是成语。把成语跟专名、科学术语等的区别搞清楚,这就有助于断定什么是成语,什么不是成语。

        成语跟专名不同:专名和成语虽然都是由几个字组成的固定词组,但是专名是表示特定概念的,例如“李庄小学”只是一个学校独有的名称(当然,可能有重名),“广安人民公社”只是一个公社独有的名称。成语则是表示一般概念的,例如“七零八落”这个成语,既可以用来形容开败了的花朵,又可以用来形容被打败的军队,也可以用来形容稀疏零散的人群。又如“津津有味”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任何一个人对于某些事物特别感觉有兴趣。

        成语跟科学术语不同:科学术语是表示科学概念的,不是表示一般概念的。例如“主观能动性”“革命乐观主义”“无限花序”“平行四边形”,这些科学术语,尽管都是由几个字组成的固定词组,可是并不是成语。

        成语跟谚语不同:谚语绝大部分是句子而不是词组。谚语经常用在人民大众的口语里,用在文章里的比较少。谚语往往具有浓厚的口语色彩,不象成语那样具有文言色彩。谚语的形式,不象成语那样整齐。例如“坐山观虎斗”“天下乌鸦一般黑”之类的谚语,都不是那么整齐。当然,如果把这些谚语一定说是成语,也是可以勉强的。

        成语跟歇后语不同:歇后语是一种固定的句子,一定要由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是用事物作比喻,后一部分是从正面作说明。写文章为了收到鲜明、形象、生动、具体的表达效果,也可以像引用成语似的引用歇后语。如“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狗拿耗子——多管闲事”“泥菩萨洗脸——越洗越难看”“蜜饯黄连——先甜后苦”这些话,都是歇后语而不是成语。

        成语跟引语不同:在古人的著作中有个别语句,如“勾心斗角”(见杜牧《阿房宫赋》)“水落石出”(见苏轼《赤壁赋》)等,因为时常被人们使用,后来就成了成语。但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两句诗。这两句诗不是人们时常使用的,而是在文章中偶尔被引用了。因此这类语句应该称之为引语,不能看做是成语。

        成语跟由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也不一样,因为成语由四个字组成的占绝大多数,所以有些人往往把由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尤其是文言色彩比较浓厚的普通词组,也看做是成语。应当指出:凡是一个词组里的词可以抽换的,就应该把它看做普通词组。例如“根本改变”这个词组,在某种场合,也可以改为“彻底改变”“基本改变”或“大大改变”。又如“密切合作”这个词组,可以改为“紧密合作”“肆意挥霍”,可以改为“任意挥霍”或“随意挥霍”。这几个词组改了以后,并不影响内容,使人感到也很合适。像这样可以自由改动的词组,都是普通词组。至于成语,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组成成语的词,一般不能用其他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来替换。例如“虎口余生”这个成语,就不能改为“狼口余生”或“豹口余生”,也不能改为“虎嘴余生”。又如“不管哪个殖民主义者怎样花言巧语地侈谈和平,也掩盖不了他们的侵略本质。”在这个句子里,不但不能把“花言巧语地侈谈和平”改为“花言地侈谈和平”,或“巧语地侈谈和平”,就是改为“巧语花言地侈谈和平”也是非常勉强的。

        成语跟专名、科学术语和歇后语的不同,看起来相当明显。成语跟引语、普通词组、谚语的区别,一般说来也是清楚的,但是有的也不容易分辨。我们应该承认有些固定词组或相当固定的词组是介于成语与谚语、引语或普通词组之间的,对这类词组,不必一定去划分它的界限。例如“一文不值”,它是普通词组,因为把它该为“不值一文”“不值一钱”或“一钱不值”都毫不勉强。但是,这个词组毕竟有相对的固定性,极象成语,把它看作成语,也未尝不可以。又如“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把它看做成语或谚语皆无不可。

        10. “成语”和“四字词语”的区别是什么

        成语都是词语,但是词语不一定是成语。

        成语(chengyu,idioms)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词语是词和语的合称,包括单词、词组及整个词汇。文字组成语句文章的最小组词结构形式。新词典词语丰富,信息量大。词是由语素组成的最小的造句单位。词语有2字、3字及4字的分类,但请注意,词语不属于成语一类。像:五彩缤纷 这种四字词语只是一般的形容词。

        58 评论 分享 举报

        其他类似问题

        2019-07-06请问四字成语和四字词语有什么区别?11

        2012-04-14请问"四字词语"与成语的区别是什么?18

        2012-01-24成语与四字词语的区别?107

        2018-01-06成语和四个字的词语有什么区别3

        2017-04-05‘四字成语’和‘四字词语’有什么区别176

        2014-08-28成语和四字词语的区别是?3

        2012-04-14请问四字词语与成语的区别是什么?22

        2016-12-12四字词语与成语的区别是什么14

        更多相关四字词语是不是成语的问题 >

        为你推荐:

        特别推荐

       成语具有形式整齐、音律和谐、结构固定、言简意赅的特点.

       汉语成语最明显的特点是四个音节构成的占大多数,占成语的95%以上.有人对《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作过统计,结果是:它共“收条目17934个.其中由四音节构成的有17140个,约占总数的95.57%”.书面上用四个汉字来记录,基本上都是四字格.可以说,四音节形式是成语区别于熟语中的其他成员(如谚语、惯用语、歇后语)的一个显着标志.为什么汉语成语以四字格为基本形式呢?这大概跟我国传统文化中以对称平衡为美,以不对称不平衡为不美的审美情趣不无关系.成语的这种形式对汉语语汇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现代汉语中许多四字格类的固定短语大多从成语发展而来,成为了新的成语,例如扬长避短、一分为二、一穷二白、不正之风等等.

       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具有音乐美,成语突出地表现了汉语的这一特点.其音律上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成语的四个音节大多是两两相对,匀称整齐,节奏鲜明.其二、平仄相间,音调高低起伏,具有旋律美.例如:山清水秀 、行云流水、 豁然开朗、侃侃而谈.成语的这个特点,我们通过本课程第四章“语言的声音美”的学习之后,将会体会更深.

       成语是人们长期运用语言的结果,它具有结构的定型性和意义的完整性的特点,其结构成分和结构关系一般不能随意更改.例如“抱头鼠窜”、“鼠目寸光”、“胆小如鼠”等成语反映了汉民族人民对老鼠的厌恶心理,若将其中的鼠改为“兔”、“龟”等,不符合汉民族的心理习惯.

       成语形式简练但涵义丰富,极富表现力.例如“乘风破浪”除了表示迎着艰险、一往无前外,还隐含着“具有远大抱负”的意思,这是一般的自由组合的词语所不及的.试比较下列两例: ①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一日千里.②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速度极快. 比较可知,例①除了表现高速度之外,还隐含着一种巨大的气势,例②用的是自由组合的词语,表现力明显不及前者.又如“东郭先生”是明代马中锡《中山狼传》中的人物,因救助被人追逐的中山狼,反而几乎被狼所害,比喻不分善恶、滥施仁慈的人.“南郭先生”是《韩非子.内储说上》一则寓言中那个“滥竽充数”的人物,比喻无其才而居其位的人.这些成语表现的都是具有某类特征的人.

       成语大多言近旨远,或蕴含深刻的哲理,或表达一种深刻的思想.例如滴水穿石、唇亡齿寒、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物极必反、相反相成、欲速则不达等.使用成语有助于表达透辟精当,含蓄而深刻,加强语言的表现力.

       好了,关于“成语的四个基本特征”的讨论到此结束。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成语的四个基本特征”,并从我的解答中获得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