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谜语 成语谜语

关于龙的成语故事50字_关于龙的成语故事50字左右

ysladmin 2024-07-07 人已围观

简介关于龙的成语故事50字_关于龙的成语故事50字左右       我很了解关于龙的成语故事50字这个话题,并且可以为您提供一系列的信息和建议。请告诉我您需要了解什么。1.有没有有关龙的成语 故事和诗.2.关于“龙”的成语故事汇

关于龙的成语故事50字_关于龙的成语故事50字左右

       我很了解关于龙的成语故事50字这个话题,并且可以为您提供一系列的信息和建议。请告诉我您需要了解什么。

1.有没有有关龙的成语 故事和诗.

2.关于“龙”的成语故事汇集

3.描写龙的成语故事精选

4.关于“龙的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5.与龙有关的成语及寓言故事

6.龙的成语故事

关于龙的成语故事50字_关于龙的成语故事50字左右

有没有有关龙的成语 故事和诗.

       龙化虎变《易·革》:“大人虎变,其文炳也。”《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孔子)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於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后因以“龙化虎变”比喻变化莫测。

       龙心凤肝喻指极珍贵稀有的名菜。

       龙去鼎湖典出《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涘,龙涘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涘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后因以“龙去鼎湖”谓帝王去世。

       龙生九子古代传说,一龙所生的九条小龙,往往形状性格各异。后多用来比喻同胞兄弟的良莠不齐。

       龙生九种见“龙生九子”。

       龙血玄黄喻战争激烈,血流成河。语出《易·坤》:“龙战于野,其血玄黄。”高亨注:“玄黄亦可读泫潢,血流甚多之貌。”

       龙血凤髓比喻高贵的血统。

       龙行虎步喻威仪庄重,气度不凡。常以形容帝王之相。

       龙行虎变《易·乾》:“飞龙在天……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又《革》:“大人虎变。”孔颖达疏:“损益前王,创制立法,有文章之美,焕然可观,有似虎变,其文彪炳。”后遂以“龙行虎变”喻帝王革故鼎新,创制建业。

       龙多乃旱喻人多互相依赖,反而办不成事。

       龙争虎斗见“龙争虎斗”。

       龙争虎战同“龙争虎斗”。

       龙江虎浪形容惯于兴风作浪。

       龙吟虎啸①龙虎叫啸。②喻声音洪大。③喻诗词声律豪放峭拔。④喻英雄豪杰叱咤风云。

       龙伸蠖屈形容笔势飞动,书法高超。

       龙肝豹胎指极珍贵稀有的食品。

       龙肝凤髓喻指珍奇的佳肴。

       龙言凤语喻轻松悠扬的音乐之声。

       龙虎风云①《易·乾》:“云从龙,风从虎。”后以“龙虎风云”喻英雄豪杰际遇得时。②指君臣遇合。

       龙门点额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尔雅》曰:‘鱣,?有也。’出巩穴三月,则上渡龙门,得渡为龙矣,否则点额而还。”故以“龙门点额”喻仕路失意或科场落第。

       龙屈蛇伸喻君子受屈而小人得志。

       龙荒朔漠北方塞外荒漠之地。亦指在这些地方的少数民族国家。

       龙荒蛮甸指边远蛮荒之地。亦指边远之地的少数民族国家。

       龙胡之痛《汉书·郊祀志上》:“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龙七十馀人,龙乃上去……百姓昂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龙涘号。”后因以“龙胡之痛”指丧亲之痛。

       龙威虎震形容气势奔放雄壮。常形容书法笔势的遒劲有力,灵活舒展。

       龙威燕颔形容威严雄武的相貌。

       龙鬼蛇神喻奇诡怪僻。

       龙姿凤采形容姿态风采非凡。

       龙首豕足犹言牛头不对马嘴。谓对书义的解释与原旨相去甚远,风马牛不相及。

       龙神马壮谓像骏马一样的有精神。

       龙眉豹颈形容勇士的长相。

       龙眉凤目形容贵人相貌不同寻常。

       龙拏虎跳犹言龙争虎斗。

       龙拏虎掷犹言龙争虎斗。

       龙拏虎攫犹言龙争虎斗。喻笔势遒劲、奔放。

       龙飞虎跳喻笔势遒劲奔放。

       龙飞凤翔①谓帝王的兴起。②比喻仕途得意,飞黄腾达。

       龙飞凤翥形容笔势雄奇飞动。

       龙飞凤舞①形容气势奔放雄壮或姿态生动活泼。②形容笔势雄奇生动。

       龙马精神比喻老而弥健的精神。

       龙睁虎眼形容蛮横霸道。

       龙蛇飞动形容书法笔势遒劲生动。

       龙蛇飞舞见“龙蛇飞动”。

       龙蛇混杂喻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

       龙章秀骨喻文章秀逸遒劲。

       龙章凤函喻文采炳焕。

       龙章凤姿谓风采不凡。

       龙章凤彩不凡的仪表风采。

       龙章麟角比喻珍希,不凡。

       龙阳泣鱼《战国策·魏策四》:“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龙阳君得十馀鱼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对曰:‘臣无敢不安也。’王曰:‘然则何为出涕?’曰:‘臣为王之所得鱼也。’王曰:‘何谓也?’对曰:‘臣之始得鱼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弃臣前之所得矣。今以臣凶恶,而得为王拂枕席。今臣爵至人君,走人於庭,辟人於途。四海之内,美人亦甚多矣,闻臣之得幸於王也,必褰裳而趋王。臣亦犹曩臣之前所得之鱼也,臣亦将弃矣,臣安能无涕出乎?’”后遂以“龙阳泣鱼”为失宠之典。

       龙驭上宾亦作“龙御上宾”。《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因用“龙驭上宾”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意为乘龙升天,为天帝之宾。

       龙御上宾见“龙驭上宾”。

       龙翔虎跃喻奋发有为。

       龙翔凤翥①喻瀑布飞泻奔腾。②喻神采飞扬。

       龙翔凤舞犹言龙飞凤舞。

       龙翔凤跃见“龙翔凤舞”。

       龙驰虎骤谓群雄逐鹿。

       龙跧虎卧犹言龙蟠虎踞。喻山势逶迤起伏。

       龙跳虎伏犹言龙腾虎卧。喻笔势。

       龙跳虎卧喻文笔、书法纵逸雄劲。语本张彦远《法书要录》引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萧思话书走墨连绵,字势屈强若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龙鸣狮吼鲁迅《古小说钩沉》引南朝宋刘义庆《世说》:“王子乔墓在京茂陵,国乱时,有人盗发之,都无所见,唯有一剑,县在空中,欲取之,剑便作龙鸣虎吼。”《维摩经·佛国品》:“演法无畏,犹狮子吼。其所讲说,乃如雷震。”后因以“龙鸣狮吼”喻沉郁雄壮的声音。

       龙凤呈祥《孔丛子·记问》:“天子布德,将致太平,则麟凤龟龙先为之呈祥。”后以“龙凤呈祥”指吉庆之事。

       龙精虎猛喻精力旺盛,斗志昂扬。

       龙驹凤雏喻英俊秀颖的少年。语出《晋书·陆云传》:“云字士龙,六岁能属文,性清正,有才理。少与兄机齐名,虽文章不及机,而持论过之,号曰‘二陆’。幼时吴尚书广陵闵鸿见而奇之,曰:‘此儿若非龙驹,当是凤雏。’”

       龙池指禁省,皇宫。

       龙城犹言龙池。

       龙阁①帝王的宫殿、楼阁。②喻指封建统治者的巢穴。

       龙阙帝王宫阙。

       龙幡虎纛将帅之旗。

       龙德在田《易·乾》:“‘见龙在田’,德施普也。”后因以“龙德在田”谓恩德广被。

       龙盘虎拏虬曲苍劲貌。

       龙盘虎踞亦作“龙蟠虎踞”。①《太平御览》卷一五六引晋吴勃《吴录》:“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叹曰:‘锺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后因以“龙盘虎踞”形容地势雄壮险要,宜作帝王之都。②借指南京。③喻为英雄豪杰所盘踞。④喻斑斓的纹理。

       龙盘凤逸喻怀才不遇。

       龙盘凤翥①喻山势雄壮蜿蜒。指王者的气象。②喻书法笔势飞动貌。

       龙盘凤舞喻山川雄踞蜿蜒,有王者气象。

       龙潭虎穴①龙虎所居之处。喻凶险之处。②喻英雄豪杰聚集之处。

       龙潭虎窟犹言龙潭虎穴。

       龙潜凤采喻英俊之士才能未展现。

       龙翰凤翼喻杰出的人才。

       龙翰凤雏喻杰出的人才。

       龙头蛇尾比喻首盛尾衰。

       龙头锯角喻大胆冒险。

       龙战玄黄见“龙血玄黄”。

       龙战虎争同“龙争虎斗”。

       龙战鱼骇喻战争激烈。

       龙举云兴同“龙兴云属”。

       龙举云属同“龙兴云属”。

       龙兴云属《易·乾》:“云从龙,风从虎。”后遂以“龙兴云属”喻王者兴起则必遇贤臣良将。

       龙兴凤举喻王者兴起。

       龙雕凤咀喻辞藻之美。

       龙蛰蠖屈喻隐居不仕。语本《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龙蟠虬结犹言旋绕纠结。

       龙蟠虎伏雄踞貌。

       龙蟠虎绕犹言龙盘虎踞。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龙蟠虎踞见“龙盘虎踞”。

       龙蟠凤逸见“龙盘凤逸”。

       龙蟠凤翥谓贤者遁世归隐。

       龙雏凤种指帝王后裔。

       龙颜凤姿指帝王之相。

       龙断之登谓谋利求财。龙,通“垄”。

       龙断可登谓可经营得利。龙,通“垄”。

       龙攀凤附犹言攀龙附凤。

       龙蹲虎踞犹言龙盘虎踞。

       龙韬豹略指兵法。

       龙腾虎踞势力强盛,雄据一方。

       龙腾虎蹴喻勇猛冲击,势不可当。

       龙腾虎掷同“龙腾虎蹴”。

       龙腾虎啸声势壮盛貌。

       龙腾虎踯同“龙腾虎蹴”。

       龙腾虎跃①形容矫健有力,生气勃勃。②形容笔势飞动遒劲。③喻精神振奋,有所作为。

       龙腾豹变喻议论风发,能言善辩。

       龙腾凤集喻王业兴盛,英雄会合。

       龙跃虎踞喻超逸雄奇。

       龙跃鸿矫喻高举远逝。

       龙骧虎步昂首阔步、威武雄壮貌。

       龙骧虎视喻气势威武,眼光远大。

       龙骧虎跱雄踞貌。

       龙骧虎啸喻气概威武。

       龙骧豹变喻书法气势壮盛而善于变化。

       龙骧凤矫龙腾凤飞。喻指行动迅猛。

       龙骧蠖屈喻随时屈伸、上下。

       龙骧麟振龙骧,昂举腾跃貌。麟振,语出《诗·周南·麟之趾》:“鳞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毛传:“麟,信而应礼,以足至者也。振振,信厚也。”因以“龙骧麟振”喻将军恩威兼备。

关于“龙”的成语故事汇集

       龙驰虎骤:

       谓群雄逐鹿

       龙雏凤种:

       指帝王后裔

       龙德在田:

       《易·乾》:“‘见龙在田’,德施普也。”后因以“龙德在田”谓恩德广被

       龙雕凤咀:

       喻辞藻之美

       龙断可登:

       谓可经营得利。龙,通“垄”

       龙断之登:

       谓谋利求财。龙,通“垄”

       龙蹲虎踞:

       犹言龙盘虎踞

       龙多乃旱:

       喻人多互相依赖,反而办不成事

       龙幡虎纛:

       将帅之旗

       龙飞凤舞:

       ①形容气势奔放雄壮或姿态生动活泼。②形容笔势雄奇生动

       龙飞凤翔:

       ①谓帝王的兴起。②比喻仕途得意,飞黄腾达

       龙飞凤翥:

       形容笔势雄奇飞动

       龙飞虎跳:

       喻笔势遒劲奔放

       龙凤呈祥:

       《孔丛子·记问》:“天子布德,将致太平,则麟凤龟龙先为之呈祥。”后以“龙凤呈祥”指吉庆之事

       龙肝豹胎:

       指极珍贵稀有的食品

       龙肝凤髓:

       喻指珍奇的佳肴

       龙鬼蛇神:

       喻奇诡怪僻

       龙翰凤雏:

       喻杰出的人才

       龙翰凤翼:

       喻杰出的人才

       龙胡之痛:

       《汉书·郊祀志上》:“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龙七十馀人,龙乃上去……百姓昂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龙涘号。”后因以“龙胡之痛”指丧亲之痛

       龙虎风云:

       ①《易·乾》:“云从龙,风从虎。”后以“龙虎风云”喻英雄豪杰际遇得时。②指君臣遇合

       龙化虎变:

       《易·革》:“大人虎变,其文炳也。”《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孔子)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於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后因以“龙化虎变”比喻变化莫测

       龙荒蛮甸:

       指边远蛮荒之地。亦指边远之地的少数民族国家

       龙荒朔漠:

       北方塞外荒漠之地。亦指在这些地方的少数民族国家

       龙江虎浪:

       形容惯于兴风作浪

       龙精虎猛:

       喻精力旺盛,斗志昂扬

       龙驹凤雏:

       喻英俊秀颖的少年。语出《晋书·陆云传》:“云字士龙,六岁能属文,性清正,有才理。少与兄机齐名,虽文章不及机,而持论过之,号曰‘二陆’。幼时吴尚书广陵闵鸿见而奇之,曰:‘此儿若非龙驹,当是凤雏。’”

       龙城:

       犹言龙池

       龙池:

       指禁省,皇宫

       龙阁:

       ①帝王的宫殿、楼阁。②喻指封建统治者的巢穴

       龙阙:

       帝王宫阙

       龙马精神:

       比喻老而弥健的精神

       龙眉豹颈:

       形容勇士的长相

       龙眉凤目:

       形容贵人相貌不同寻常

       龙门点额: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尔雅》曰:‘鱣,?有也。’出巩穴三月,则上渡龙门,得渡为龙矣,否则点额而还。”故以“龙门点额”喻仕路失意或科场落第

       龙鸣狮吼:

       鲁迅《古小说钩沉》引南朝宋刘义庆《世说》:“王子乔墓在京茂陵,国乱时,有人盗发之,都无所见,唯有一剑,县在空中,欲取之,剑便作龙鸣虎吼。”《维摩经·佛国品》:“演法无畏,犹狮子吼。其所讲说,乃如雷震。”后因以“龙鸣狮吼”喻沉郁雄壮的声音

       龙拏虎攫:

       犹言龙争虎斗。喻笔势遒劲、奔放

       龙拏虎跳:

       犹言龙争虎斗

       龙拏虎掷:

       犹言龙争虎斗

       龙攀凤附:

       犹言攀龙附凤

       龙盘凤舞:

       喻山川雄踞蜿蜒,有王者气象

       龙盘凤逸:

       喻怀才不遇

       龙盘凤翥:

       ①喻山势雄壮蜿蜒。指王者的气象。②喻书法笔势飞动貌

       龙盘虎踞:

       亦作“龙蟠虎踞”。①《太平御览》卷一五六引晋吴勃《吴录》:“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叹曰:‘锺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后因以“龙盘虎踞”形容地势雄壮险要,宜作帝王之都。②借指南京。③喻为英雄豪杰所盘踞。④喻斑斓的纹理

       龙盘虎拏:

       虬曲苍劲貌

       龙蟠凤翥:

       谓贤者遁世归隐

       龙蟠虎伏:

       雄踞貌

       龙蟠虎绕:

       犹言龙盘虎踞。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龙蟠虬结:

       犹言旋绕纠结

       龙潜凤采:

       喻英俊之士才能未展现

       作者: hqe636 2006-3-7 11:59 回复此发言

       --------------------------------------------------------------------------------

       2 关于龙的成语

        龙屈蛇伸:

       喻君子受屈而小人得志

       龙去鼎湖:

       典出《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涘,龙涘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涘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后因以“龙去鼎湖”谓帝王去世

       龙跧虎卧:

       犹言龙蟠虎踞。喻山势逶迤起伏

       龙蛇飞动:

       形容书法笔势遒劲生动

       龙蛇混杂:

       喻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

       龙伸蠖屈:

       形容笔势飞动,书法高超

       龙神马壮:

       谓像骏马一样的有精神

       龙生九子:

       古代传说,一龙所生的九条小龙,往往形状性格各异。后多用来比喻同胞兄弟的良莠不齐

       龙首豕足:

       犹言牛头不对马嘴。谓对书义的解释与原旨相去甚远,风马牛不相及

       龙潭虎窟:

       犹言龙潭虎穴

       龙潭虎穴:

       ①龙虎所居之处。喻凶险之处。②喻英雄豪杰聚集之处

       龙韬豹略:

       指兵法

       龙腾豹变:

       喻议论风发,能言善辩

       龙腾凤集:

       喻王业兴盛,英雄会合

       龙腾虎蹴:

       喻勇猛冲击,势不可当

       龙腾虎踞:

       势力强盛,雄据一方

       龙腾虎啸:

       声势壮盛貌

       龙腾虎跃:

       ①形容矫健有力,生气勃勃。②形容笔势飞动遒劲。③喻精神振奋,有所作为

       龙跳虎伏:

       犹言龙腾虎卧。喻笔势

       龙跳虎卧:

       喻文笔、书法纵逸雄劲。语本张彦远《法书要录》引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萧思话书走墨连绵,字势屈强若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龙头锯角:

       喻大胆冒险

       龙头蛇尾:

       比喻首盛尾衰

       龙威虎震:

       形容气势奔放雄壮。常形容书法笔势的遒劲有力,灵活舒展

       龙威燕颔:

       形容威严雄武的相貌

       龙骧豹变:

       喻书法气势壮盛而善于变化

       龙骧凤矫:

       龙腾凤飞。喻指行动迅猛

       龙骧虎步:

       昂首阔步、威武雄壮貌

       龙骧虎视:

       喻气势威武,眼光远大

       龙骧虎啸:

       喻气概威武

       龙骧虎跱:

       雄踞貌

       龙骧蠖屈:

       喻随时屈伸、上下

       龙骧麟振:

       龙骧,昂举腾跃貌。麟振,语出《诗·周南·麟之趾》:“鳞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毛传:“麟,信而应礼,以足至者也。振振,信厚也。”因以“龙骧麟振”喻将军恩威兼备

       龙翔凤舞:

       犹言龙飞凤舞

       龙翔凤翥:

       ①喻瀑布飞泻奔腾。②喻神采飞扬

       龙翔虎跃:

       喻奋发有为

       龙心凤肝:

       喻指极珍贵稀有的名菜

       龙兴凤举:

       喻王者兴起

       龙兴云属:

       《易·乾》:“云从龙,风从虎。”后遂以“龙兴云属”喻王者兴起则必遇贤臣良将

       龙行虎变:

       《易·乾》:“飞龙在天……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又《革》:“大人虎变。”孔颖达疏:“损益前王,创制立法,有文章之美,焕然可观,有似虎变,其文彪炳。”后遂以“龙行虎变”喻帝王革故鼎新,创制建业

       龙行虎步:

       喻威仪庄重,气度不凡。常以形容帝王之相

       龙血凤髓:

       比喻高贵的血统

       龙血玄黄:

       喻战争激烈,血流成河。语出《易·坤》:“龙战于野,其血玄黄。”高亨注:“玄黄亦可读泫潢,血流甚多之貌。”

       龙言凤语:

       喻轻松悠扬的音乐之声

       龙颜凤姿:

       指帝王之相

       龙阳泣鱼:

       《战国策·魏策四》:“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龙阳君得十馀鱼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对曰:‘臣无敢不安也。’王曰:‘然则何为出涕?’曰:‘臣为王之所得鱼也。’王曰:‘何谓也?’对曰:‘臣之始得鱼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弃臣前之所得矣。今以臣凶恶,而得为王拂枕席。今臣爵至人君,走人於庭,辟人於途。四海之内,美人亦甚多矣,闻臣之得幸於王也,必褰裳而趋王。臣亦犹曩臣之前所得之鱼也,臣亦将弃矣,臣安能无涕出乎?’”后遂以“龙阳泣鱼”为失宠之典

       龙吟虎啸:

       ①龙虎叫啸。②喻声音洪大。③喻诗词声律豪放峭拔。④喻英雄豪杰叱咤风云

       作者: hqe636 2006-3-7 11:59 回复此发言

       --------------------------------------------------------------------------------

       3 关于龙的成语

        龙驭上宾:

       亦作“龙御上宾”。《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因用“龙驭上宾”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意为乘龙升天,为天帝之宾

       龙跃鸿矫:

       喻高举远逝

       龙跃虎踞:

       喻超逸雄奇

       龙战鱼骇:

       喻战争激烈

       龙章凤彩:

       不凡的仪表风采

       龙章凤函:

       喻文采炳焕

       龙章凤姿:

       谓风采不凡

       龙章麟角:

       比喻珍希,不凡

       龙章秀骨:

       喻文章秀逸遒劲

       龙蛰蠖屈:

       喻隐居不仕。语本《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龙睁虎眼:

       形容蛮横霸道

       龙姿凤采:

       形容姿态风采非凡

       白龙鱼服:

       汉刘向《说苑·正谏》:“昔白龙下清泠之渊,化为鱼,渔者豫且射中其目。”后以“白龙鱼服”比喻贵人微服出行,恐有不测之虞

       扳龙附凤:

       谓依附龙凤而升空

       匣里龙吟:

       晋王嘉《拾遗记·颛顼》:“(颛顼)有曳影之剑,腾空而舒,若四方有兵,此剑则飞起指其方,则克伐;未用之时,常於匣里,如龙虎之吟。”本指剑的神通,后常比喻人虽在野,而名声远闻于外

       老态龙锺:

       形容老年人身体衰老,行动不灵便的样子

       笔底龙蛇:

       犹言笔走龙蛇

       笔走龙蛇:

       喻文笔纵放,挥洒自如

       藏龙卧虎:

       北周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池聊得寓目》:“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后以“藏龙卧虎”比喻潜藏着人才或不同寻常的人

       禅世雕龙:

       《后汉书·崔骃传赞》:“崔为文宗,世禅雕龙。”后因以“禅世雕龙”谓文章世代相传

       蝉蜕龙变:

       犹言蝉蜕蛇解

       车马如龙:

       谓车马众多,繁华热闹

       车水马龙:

       《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后以“车水马龙”形容车马往来不绝,繁华热闹的景象

       乘龙佳婿:

       比喻好女婿

       乘龙配凤:

       比喻得佳偶,结良缘

       打凤牢龙:

       亦作“打凤捞龙”。①喻安排圈套使强有力的对手中计。②喻设法寻找合适的人选

       打虎牢龙:

       犹言打凤牢龙

       雕龙画凤:

       刻绘龙凤;刻绘的龙凤

       鼎成龙去:

       《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曈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以“鼎成龙去”指帝王去世

       放龙入海:

       比喻放走敌手留下后患

       飞龙在天:

       比喻帝王在位。语本《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孔颖达疏:“谓有圣德之人得居王位。”

       风从虎,云从龙:

       《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后因以“风从虎,云从龙”比喻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应

       风虎云龙:

       比喻圣主、贤臣的遇合

       蛟龙擘水:

       蛟龙破浪前进。比喻船驶得快

       蛟龙得水:

       ①蛟龙得到了水,就能兴云作雾,腾跃太空。《管子·形势》:“人主待得民,而后成其威,故曰:蛟龙得水,而神可立也,虎豹得幽,而威可载也。”原比喻人主得民心,即能成其威望,有所作为。后用以比喻有才能的人获得施展的机会。②比喻解除困厄

       蛟龙失水:

       比喻英雄失去凭借

       蛟龙戏水:

       比喻刀枪棍棒等武器使得轻松自如,灵活多变。形容武艺精湛纯熟

       凤表龙姿:

       形容英俊的仪表

       凤附龙攀:

       汉扬雄《法言·渊骞》:“攀龙鳞,附凤翼。”后以“凤附龙攀”谓依附帝王权贵建功立业

       凤骨龙姿:

       形容超凡的体格和仪态

       凤狂龙躁:

       形容心情烦躁,精神失常

       凤楼龙阙:

       形容华美的宫阙楼台

       凤毛龙甲:

       凤的羽毛,龙的鳞甲。比喻珍贵之物

       凤髓龙肝:

       比喻珍奇美味

       凤舞龙飞:

       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

       凤舞龙蟠:

       凤凰飞舞,蛟龙盘曲。形容相配得当

       凤箫龙管:

       指笙箫一类管乐的吹奏声

       凤臆龙鬐:

       凤凰的胸脯,龙的颈毛。比喻骏马的雄奇健美

       作者: hqe636 2006-3-7 11:59 回复此发言

       --------------------------------------------------------------------------------

       4 关于龙的成语

        凤翥龙蟠:

       像凤凰飞舞,蛟龙盘曲。比喻体势的飞扬劲建,回旋多姿

       凤翥龙骧:

       形容奋发有为

       凤翥龙翔:

       龙飞凤舞。形容势态非凡

       凤子龙孙:

       帝王或贵族的后代

       贯斗双龙:

       据《晋书·张华传》载:“晋张华善望气,见斗牛间常有紫气,固命雷焕为丰城令访之。焕到县,掘狱屋基,得龙泉、太阿两宝剑,华与焕各佩其一。后华死,失剑所在。焕死,焕子持剑行经延平津,剑忽跃出堕水,使人没水取之,但见两龙各长数丈,蟠萦有文章,光彩照水,波浪惊沸,于是失剑。”后因以“贯斗双龙”形容才能拔萃超群

       骇龙走蛇:

       龙蛇被掠走。形容声势浩大

       鹤骨龙筋:

       瘦挺虬曲貌

       虎变龙蒸:

       谓乘时变化而飞黄腾达

       虎步龙行:

       形容帝王的仪态不凡,如龙虎之姿

       虎超龙骧:

       比喻群雄奋起,互相角逐

       虎斗龙争:

       比喻群雄互相争斗

       虎踞龙盘:

       亦作“虎据龙蟠”。亦作“虎踞龙蟠”。形容地势极峻峭险要

       虎窟龙潭:

       比喻极艰险的境地

       虎略龙韬:

       兵书的代称。亦指用兵的谋略

       虎卧龙跳:

       形容字势雄强超逸。语出南朝梁袁昂《评书》:“王右军书,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

       虎啸龙吟:

       形容歌声雄壮而嘹亮

       虎跃龙骧:

       形容威武雄壮

       虎掷龙挐:

       比喻群雄相争

       画龙点睛:

       ①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武帝崇饰佛寺,多命僧繇画之……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后以“画龙点睛”比喻写作或说话时在关键处用精辟的词句点明要旨,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②喻处事在紧要处下气力

       黄龙痛饮:

       宋金交战,岳飞曾说要直捣黄龙府,与人痛饮。后遂以“黄龙痛饮”指彻底击败敌人,欢庆胜利

       活龙活现:

       形容说话作文描绘得生动、逼真,使人感到像真的一样

       活龙鲜健:

       形容健壮有活力

       火龙黼黻:

       《左传·桓公二年》:“火龙黼黻,昭其文也。”原指火形和龙形的文彩,后用以比喻作文只知雕章琢句,犹如补缀百家之衣

       降龙伏虎:

       使龙虎降服驯顺。佛教和道教中都有降龙伏虎的故事。《后汉书·方术传下·徐登》“又赵炳,字公阿,东阳人,能为越方”李贤注引《抱朴子》:“道士赵炳,以气禁人,人不能起。禁虎,虎伏地,低头闭目,便可执缚。”又引《异苑》:“赵侯以盆盛水,吹气作禁,鱼龙立见。”南朝梁慧皎《高僧传·神异下·涉公》:“能以秘呪々下神龙。”唐道宣《续高僧传·习禅一·僧稠》:“闻两虎交斗,咆响振岩,乃以锡杖中解,各散而去。”后常以“降龙伏虎”比喻战胜重大困难

       酒虎诗龙:

       比喻嗜酒善饮、才高能诗的人

       踞虎盘龙:

       犹言龙蟠虎踞。形容地势雄伟壮丽

       亢龙有悔:

       《易·乾》:“上九,亢龙有悔。”孔颖达疏:“上九,亢阳之至,大而极盛,故曰亢龙,此自然之象。以人事言之,似圣人有龙德,上居天位,久而亢极,物极则反,故有悔也。”谓居高位而不知谦退,则盛极而衰,不免败亡之悔

       来龙去脉:

       堪舆家语。谓山形走势象龙体一样起伏连贯。明吾邱瑞《运甓记·牛眠指穴》:“此间前冈有块好地,来龙去脉,靠岭朝山,处处合格。”后用以比喻人、物的来历或事情的前因后果

       强龙不压地头蛇:

       比喻虽为强大者,但也压不住盘据在当地的势力

       鲤鱼跳龙门:

       ①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埤雅·释鱼》:“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清李元《蠕范·物体》:“鲤……黄者每岁季春逆流登龙门山,天火自后烧其尾,则化为龙。”后以“鲤鱼跳龙门”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②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麟凤龟龙:

       ①古称四灵之物。②喻指美好、正确者

       流水游龙:

       语本《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仓头衣绿褠,领袖正白,顾视御者,不及远矣。”后因以“流水游龙”比喻川流不息的车马

       作者: hqe636 2006-3-7 11:59 回复此发言

       --------------------------------------------------------------------------------

       5 关于龙的成语

        马龙车水:

       犹言车水马龙

       马如游龙:

       形容人马熙熙攘攘的景象。语出《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马水车龙:

       犹言车水马龙

       马足龙沙:

       指驰骋边疆,扬威域外。龙沙,塞北沙漠地方

       攀龙附凤:

       ①喻依附帝王以成就功业或扬威。亦比喻依附有声望的人以立名。语本汉扬雄《法言·渊骞》:“攀龙鳞,附凤翼,巽以扬之,勃勃乎其不可及也。”②谓盘附着龙和凤

       攀龙讬凤:

       犹言攀龙附凤

       蟠龙踞虎:

       犹言龙蟠虎踞。像盘绕着的蛟龙,像蹲卧着的猛虎。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炮凤烹龙:

       ①形容豪奢珍奇的肴馔。②指一种肴馔名

       配套成龙:

       把设备或设施配搭起来,成为完整的系统

       烹龙炮凤:

       亦作“烹龙庖凤”。亦作“烹龙煮凤”。①比喻烹调珍奇肴馔。亦形容菜肴豪奢珍贵。②比喻高超的艺术技艺

       骑龙弄凤:

       ①比喻成仙。②比喻腾达

       青龙金匮:

       指六辰。谓良辰吉日。旧时星命家以为,青龙、明堂、金匮、天德、司命等六辰为吉神,六辰值日,诸事皆宜,为黄道吉日

       雀马鱼龙:

       泛指珍禽异兽。语本《汉书·西域传赞》:“自是之后,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於后宫,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於黄门,钜象、师子、猛犬、大雀之群食於外囿。殊方异物,四面而至。”

       群龙无首:

       《易·乾》:“见群龙,无首,吉。”后多以“群龙无首”喻一群人中无领头者

       日角龙庭:

       旧时相术家谓天庭隆起为龙庭。“日角龙庭”为帝王的贵相

       日角龙颜:

       旧时相术家谓额头隆起为龙颜。“日角龙颜”为帝王的贵相

       如龙似虎:

       形容勇猛有活力

       神龙见首:

       清赵执信《谈龙录》:“昉思嫉时俗之无章也,曰:‘诗如龙然,首尾爪角鳞鬣,一不具,非龙也。’司寇哂之曰:‘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后以“神龙见首”指诗文跌宕多姿

       神龙马壮:

       喻身体健壮、气宇轩昂

       神龙失埶:

       喻失去权位。埶,同“势”

       生龙活虎:

       形容生气勃勃,充满活力。多用以比喻人活泼有朝气或文章生动有力

       生龙活现:

       犹言活龙活现

       事火咒龙:

       比喻荒诞不经之事。事火,指祀火为神;咒龙,指咒龙请雨

       岁在龙蛇:

       《后汉书·郑玄传》:“五年春,梦孔子告之曰:‘起,起,今年岁在辰,来年岁在巳。’既寤,以谶合之,知当命终,有顷寝疾。”李贤注:“北齐刘昼《高才不遇传》论玄曰‘辰为龙,巳为蛇,岁至龙蛇。贤人嗟,玄以谶合之’,盖谓此也。”岁,岁星;龙,指辰;蛇,指巳。后谓命数当终为“岁在龙蛇”

       痛饮黄龙:

       黄龙,府名。金国的都城,在今吉林省农安县。《宋史·岳飞传》:“金将军韩常欲以五万众内附。飞大喜,语其下曰:‘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说岳全传》第七七回:“痛饮黄龙雪旧耻,平吞鸭绿报新君。”意谓攻克敌京,置酒高会以祝捷。后泛指为打垮敌人而开怀畅饮

       土龙刍狗:

       土做的龙,草扎的狗。比喻名实不相副

       土龙沐猴:

       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其实

       讬凤攀龙:

       犹言攀龙附凤。比喻依附帝王、权贵

       鼍愤龙愁:

       如鼍愤怒,如龙忧愁。比喻乐曲的情调悲愤

       望子成龙:

       盼望儿子成为出类拔萃的人物

       舞凤飞龙:

       犹龙飞凤舞。气势奔放雄壮的样子

       蝘蜓嘲龙:

       以蝘蜓比作龙,有随意混杂,贬低一方之意。语出汉扬雄《解嘲》:“今子乃以鸱枭而笑凤凰执蝘蜓而嘲?龙。”

       叶公好龙:

       汉刘向《新序·杂事五》:“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於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於牖,施尾於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后因以“叶公好龙”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一龙一蛇:

       喻时隐时显,变化莫测

       一龙一猪:

       喻二人相去悬殊

       一世龙门:

       后汉李膺有重名,后进有升其堂者,谓之“登龙门”。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后因称文人所景仰的人物为一世龙门

       鱼龙百变:

       像鱼龙那样变化多端

       鱼龙变化:

       谓鱼变化为龙。比喻世事或人的根本性变化

       鱼龙混杂:

       ①鱼和龙混在一起。②比喻好的和坏的混杂在一起

       鱼龙曼羡:

       喻世事变幻

       鱼龙曼延:

       亦作“鱼龙漫衍”。亦作“鱼龙曼衍”。①古代百戏杂耍名。由艺人执持制作的珍异动物模型表演,有幻化的情节。鱼龙即所谓猞猁之兽,曼延亦兽名。②喻虚假多变,玩弄权术

       鱼质龙文:

       鱼的实质,龙的外表。谓虚有其表

       云龙风虎:

       ①语本《易·乾》:“云从龙,风从虎。”后世多以云龙风虎比喻君臣。②喻指英雄豪杰。③古代兵阵名

       云起龙襄:

       比喻英雄豪杰乘时而起

       云蒸龙变:

       云气兴起,神龙飞动。比喻英雄豪杰遇时奋起

       真龙活现:

       形容逼真

       真龙天子:

       旧时认为皇帝是天上的真龙下凡,因以为皇帝的代称

       掷杖成龙:

       传说东汉费长房见一老翁挂着一把壶卖药,然后就跳进壶里去。第二天,费去拜访他,和他一起入壶,但见房屋华丽,酒菜也很好。费于是向老翁学道,后来骑着老翁所给的竹杖回家,投杖于葛陂,变成一条龙。事见《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后以“掷杖成龙”为典,借指还乡

       祖龙之虐:

       谓秦始皇焚书坑儒

描写龙的成语故事精选

       叶公好龙

        传说楚国有一个叶公,特别喜欢龙。他家里的墙上画着龙,柱子上刻着龙,各种器具、用品也都装饰着龙的图案。天上的真龙知道了,便从天而降,来到叶公家里。头从窗口伸了进去,尾巴一直绕到了堂屋的旁边。

        叶公看见了天上的真龙,大吃一惊,吓得浑身哆嗦,脸色铁青失魂落魄,慌忙逃跑。原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

        这个寓言故事讽刺了叶公那种表面上爱龙,实际上怕龙的人。

        “叶公好龙”是从这个故事中概括出来的一句成语。“好”是喜爱的意思。现在往往用这句成语来比喻和讽刺言行不一的人。

        画龙点睛

        传说古时候有个画家叫张僧繇,他画龙画得特别好。有一次,他在金陵 (现在南京) 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巨龙,那龙画得活灵活现,非常逼真,只是都没有眼睛。人们问张僧繇:”为什么不把眼睛画出来。”他说: ”眼睛可不能轻易画呀! 一画了, 龙就会腾空飞走的! ”大家听了,谁也不信,都认为他在说大话。后来,经不起人们一再请求,张僧繇只好答应把龙的眼睛画出来。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刚刚点出第二条龙的眼睛,突然刮起了大风,顷刻间电闪雷鸣。两条巨龙转动着光芒四射的眼睛冲天而起, 腾空而去。围观的人,个个看得目瞪口呆,对张僧繇更佩服了。

       柳毅传书

        书生柳毅家住湘江岸边。他到京城长安去考试,没考中,要返回家乡。

        他有个同乡客居径阳,临行前要去和老乡告别。他骑在马上走了六七里路,路旁田间忽然飞起一群鸟。坐下马吃了一惊,离开道路狂奔起来,一口气又跑了五六里路才停下来。

        柳毅坐在马上,颠簸得够呛。马一停,他就下来牵着马,溜溜腿。刚走了几步,见前面有一个女郎,赶着一群羊在放牧。这女郎长得十分漂亮。柳毅心中感到奇怪:这样一个美丽的女郎,怎么孤孤单单的一个人在这放羊呢!

        再细看,那女郎双眉紧蹙,一脸愁容,衣服也穿得破破旧旧。她站在那里不时向远处张望,好象在等待什么人似的。

        柳毅走上前去问道:“你是哪里人氏?为什么一个人在这荒野里?有什么难处?”女郎脸上现出极其痛苦的样子,好一会儿说不出话来。抽抽咽咽地哭了一阵子,才说:“我的命不好。本来不好意思对你说这些,可我的苦太深了。不怕你见笑,只好对你说了。说一说,我心里也痛快些。”她擦了擦泪诉说道:“我是洞庭龙君的小女儿,父母作主把我嫁给泾川的二儿子。

        我本来不乐意,父母之命不好违背。泾川的二儿子是个浪荡公子,成天不干正事。我劝过他几次,他就忌恨我。再加他身边那些女人为了讨好他,说了我许多坏话,他就天天折磨我。我受不了他的折磨,向公公婆婆诉说情由。

        谁知公婆偏袒儿子,反而把我赶到这里来。我满肚子苦向谁诉!”说着说着,她又泣不成声了。

        柳毅想安慰她几句,一时又找不出合适的后来。女郎镇静了一会儿,又继续说:“这里离洞庭有几千里路,我站在高处朝着洞庭的方向望去,长天茫茫,什么也望不到。想托人捎个信去,又找谁捎呢?我在这里受这般苦楚,家里人怎么能知道!听说先生要回家乡去,路过洞庭。我想请先生带一封信去,不知先生肯不肯帮忙?”

        柳毅听了文郎的话,心中很是不平,他义愤填膺他说:“我这人就是看不得不平的事!我要是腋下能生出双翅,就立刻给你送信去!只是洞庭一片大水,我这凡人只能在陆地上行走,怎么能把信送进去呢?我担心的是道路不通,信送不到误了你的事,”

        女郎见柳毅这般义气,感激得泪流满面,说道:“你肯帮我的忙,我很感激。如能把信捎到,我就算一死也要报答你。我怕你不肯答应我的请求,所以没先告诉你去的方法。现在你答应替我带信了,我就告诉你。其实,去洞庭龙宫也和进京城没有什么大的差异。”柳毅说:“既然这样,你就告诉我,我帮你跑一趟。”

        女郎又给柳毅行了个礼,说道:“洞庭湖的南岸有一棵大橘树,当地人们称它为社橘。你在那橘树干下,把头上的皮革束带解下来,换上我给你的这条丝带,然后在树干上叩击三下,就会有人出来接你。你跟随他往里走,大水大浪都挡不住你。除了捎信外,还希望你把我在这里受罪的情形和我父母说说。”柳毅说:“你只管放心,这事全包在我身上啦!”

        女郎把藏在小袄里的信取出,交给柳毅,然后侧转身,望着洞庭的方向,泪珠儿不断。柳毅看到她那愁苦的样子,也被感动得落下泪来。他接过书信,小心地放在书囊之中,又向她问道:“你放牧这些羊做什么用?神界也杀羊吃吗?”女郎说:“这哪里是羊?他们的样子象羊,其实都是些雨工。”柳毅不解地问道:“什么是雨工?”女郎说:“也不过是作打雷洒雨之类的工作罢了。”柳毅又细看了看,这群羊都很矫健,走起路来步子迈得很大。两只眼睛发出奇异的光,喝水吃食也和羊很不一样。再看那身体的大小,毛角的式样,和羊就没有什么区别了。柳毅和女郎告别时说:“我给你当送信的使者,以后要是再到洞庭,你可不要说不认识我而躲开哟。”女郎说:“哪能呢!岂止不躲开,我还要把您当亲人看待呢。”

        柳毅辞别了女郎,向着东方走去,走了几十步,回头再看女郎,女郎连她牧放的羊群,全都不见了。

        这天晚间,柳毅来到同乡家里住了一宿,第二天和同乡告别后,就踏上了归途。他一路夜住晓行,走了一个多月才到家。到家之后,其它事情都没干,先去了洞庭湖。

        洞庭湖的南岸果然有一棵大橘树,树干很粗,树荫能遮盖一亩多地。每逢春社秋社祭神的日子,在这棵大橘树下举行祭礼,人们称这棵橘树为社橘。

        柳毅走到大树跟前,按照龙女教的办法,换去头上的皮革带,束上龙女给他的丝带,在树上叩击了三下,一会儿从洞庭的波浪之中走出一个武夫模样的人。这人走到柳毅跟前,很有礼貌地问道:“贵客从哪里来?”柳毅没把送信的事告诉他,只说要拜见大王。武夫就分开水,在前面引路,领着柳毅往前走。他对柳毅说:“请闭上眼睛,一会儿就到了:”柳毅刚闭上眼,就听到两耳中的风呼呼作响。霎时之间,柳毅睁眼一看,已到了龙宫前面。宫门很高,两边的台阁都是对称的,房屋千门万户,都极为富丽。路旁奇花异草,无所不有。

        那人把柳毅领到一所大房子里,说:“请先在这里等一等。”柳毅见这房间很宽敞,就问道:“这是什么地方?”回答说:“这是灵虚殿。”柳毅细看,人间最珍贵的主贝,这里都有;人间没有的宝贝,这里也有。殿内的柱子是青玉白玉雕成的。床几等是珊瑚树做的,门楣是用水晶雕刻的,栋梁是琥珀装饰的,一切陈设,好得都没法用语言形容。

        柳毅在灵虚殿等了好久,也没见龙王来。就问道:“洞庭君怎么还不来?他在哪里?”那人说:“您来前不久,我们龙王刚到玄珠阁与太阳道士讲《火经》去了。”他怕柳毅等得着急,又说:“再稍等一会儿,也就快要回来了。”

        柳毅问:“什么叫《火经》?”那人说:“我们洞庭君是龙,龙以水为神,只要洒一滴水就能淹没了山谷。太阳道士是人,人以火为圣,烛光大的一点火,点燃起来,可把阿房宫化为灰烬。我们龙王精于神理,太阳道士精于人理,他们到一起去探讨神圣的奥秘去了。”

        正说话间,宫门忽然大开,一个身披紫衣、手执青玉的人走了进来。那人赶紧站起来说:“这就是我们君主。”说着,走向前去报告。洞庭君看了看柳毅,问道:“来的莫非是人间的人吗?”柳毅上前行了礼,答应说:“是。”

        洞庭君还了礼,客气他说:“水府幽深,外界的事我知道得少,先生远道而来,不知有什么事?”柳毅说:“我是大王的同乡,生长在楚地,到秦地去游学,回家时从泾水岸边走,看到大王的女儿在那荒野之处牧羊,风吹雨打,挨饿受饥,其苦难言。我柳毅看了很不忍心,问起来,才知道她受丈夫的无故摧残,公婆又不讲理,罚她到那里去受罪。她让我给你带来一封信,我就是为送信才来的。”说完,取出书信呈上。

        洞庭君看罢书信,用衣袖掩面哭泣,说道:“这是我的过错,我当初没听人们的劝告,竟把女儿送到虎口里去受苦。感谢先生给我带信来。”说着,把信交给站在身旁的人传进后宫去。不多一会儿,就听到里面传出许多妇人的哭泣之声。哭声越来越大。洞庭君吃惊地对旁边的人说:“赶快进去和娘娘说,不要让她们哭出声来,免得让钱塘知道。”柳毅不明白,问道:“钱塘是谁?”洞庭君说:“是我弟弟,从前曾任钱塘地方长官,现在已经辞官归隐啦。”柳毅仍不解:“干吗怕他知道?”洞庭君说:“先生不知道,我那弟弟为人正直,性情暴躁。从前帝尧在位的时候,有九年的洪水灾害,就是他一怒造成的。最近和天将闹别扭,他一气之下,把五山崩毁,连通路全都堵塞了。我怕他知道了,一发脾气去闹事,要连带那一方百姓跟着吃苦头。”

        话还没说完,就听到天摧地裂一般的一声巨响,宫殿墙壁都震得直摇晃。

        接着就见有一条赤龙,长有千尺开外,两只眼睛亮如闪电,一只舌头血一般红,全身赤鳞如火,脖颈上还拖了一条金锁链,平地腾空而起。就在这赤龙腾跃之时,千雷万霆,缠绕在它身旁,霰雪冰雹,纷纷直落。那声巨响震得柳毅耳中嗡嗡了半天,听不清事。柳毅吓得直往后退,洞庭君亲自搀扶住他,说道:“先生不要害怕,这是钱塘知道了这件事,不停时刻地去了。”柳毅说:“我还是回去吧。他去的时候这般声势,回来的时候,还不得把我吓死!”

        洞庭君说:“不妨事。他去的时候,是一怒而去,所以这样。回来的时候就不这样了。您且请坐。”说着命人摆酒。

        洞庭君陪着柳毅吃酒,殿下乐队奏乐,声音和谐,有如祥风庆云。仙女列队,翩跃起舞。走上一个美丽的女郎来给柳毅敬酒。柳毅仔细一看,不是别人,正是托他寄信的那位女郎。她脸上虽挂着微笑,但眉宇间仍然流露出悲伤的样子。她的服式非常华美,红霞般的烟云飘在她的左右,紫气般的光圈罩在她的头上。敬过酒之后,就轻移莲步,进入宫中。不多时,洞庭君对柳毅说:“泾水的囚人来了。”边说着,边起身。他请柳毅且坐,自己暂到宫中去处理一下。

        过了一会儿,洞庭君又出来,仍陪着柳毅吃酒。接着一个身披紫衣、手执青玉、个儿很高、精神饱满的人走了出来。洞庭君指着这人对柳毅介绍说:

        “这就是我弟弟钱塘。”柳毅起身,向钱塘行礼。钱塘也赶紧还礼。

        钱塘陪着柳毅喝了几杯酒,说道:“我侄女不幸,受到泾阳那坏小子的欺辱。幸亏先生见义勇为,救了她,不然的话,非被那坏东西折磨死不可。

        先生的大德,我很为感激!”柳毅起身谦让了一番。钱塘又向哥哥洞庭君讲诉去处理事情的经过:“今天辰时我从灵虚殿出发,已时到了径阳,午时与他们展开了激战,未时回到这里。我还到九天告知上帝,得到上帝的允准。”

        洞庭君问道:“这次杀了多少?”钱塘回答:“六十万。”问:“伤害庄稼吗?”答:“八百里。问:“那个坏小子怎么处置的?”答:“已把他吞食掉了。”洞庭君皱了皱眉头说:“那坏东西实在可恶,该惩治他。可你办事也太急躁了些。以后可不要这样。”钱塘答应说:“是。”

        这天就把柳毅安置在凝光殿里休息。第二天又在凝碧宫设宴招待柳毅。

        洞庭君拿出碧玉箱来相谢,钱塘君拿出琥珀箱来相谢。这些雕刻得精致的箱内装有人间罕有的宝物。柳毅辞谢了一番,最后只好接受下来。第三天又在清光阁设宴招待柳毅。这次钱塘吃酒有些过量,他的性格又直爽,就对柳毅说:“我那位嫁给泾阳次子的侄女,是洞庭君的爱女,相貌美丽,性情贤淑,谁都说她好。不幸受到那坏小子的欺辱。得到你的帮助,现在也算解决了。

        我想把侄女嫁给先生,我们两家结为亲戚,不知先生意下若何?”

        柳毅拱拱手说:“你为人直爽,办事刚决明快,我很佩服。但婚姻之事,不好勉强。我是为救令侄女解脱苦难而来的。我要是这会儿娶了你侄女。人们也许会认为我是为娶其女而害其夫,名声也不好听。因此,不敢从命。”

        钱塘见柳毅说得有理,又是个很重义气的人,也就不再勉强。这天晚上,钱塘又单独设宴招待柳毅,他们相互之间谈得十分投机,两人成了知心朋友。

        又过了一天,柳毅要辞别回去,洞庭夫人又特别在潜景殿设宴招待柳毅,让女儿出来向救命恩人致谢。夫人说:“你救了我女儿,大恩没报。本想请你多住些日子,你又急着要回去。这次分别,不知日后还能见面吗?”女儿坐在旁边也是恋恋不舍的样子。夫人这话说得颇带感情,这勾起了柳毅的心思。前天,钱塘议婚时,柳毅虽然推辞掉了,但他对龙女是有好感的。再看看龙女,龙女似乎对自己也有些感情。此时,柳毅心中不知是有些悔,还是有些恨。他的思想有些乱。宴罢分手时,龙女对柳毅有些眷恋之意,但很含蓄。宫中的侍女也都有凄然之色。夫人也赠送柳毅许多奇异的珍宝,有好多连名称都叫不上来。

        柳毅告辞了龙宫,沿原路来到岸边,有十多人挑着担子送他。挑担的人们把担子送到柳毅家,放下担子就往回走,出了柳毅的家门,即不见了。柳毅从洞庭君送他的碧玉箱中,随便拿出一件物品到广陵宝店中去,宝店里就给他金银好几万。从此,柳毅家中富起来,来为柳毅说亲的媒人很多,提了好几处亲,柳毅都未答应。

        又过了好几年,这天,一位媒人来说:“有一个姓庐的女子,是范阳人。

        她父亲好仙学道,成夭闲云野鹤,踪迹不定。这女子前年曾嫁给清河张氏,不幸丈夫死去。母亲怜其年纪尚小,要她改嫁。我见那女子既聪明又贤惠,特来给你提提。”柳毅觉得,想见到心上的人,已是无望了,就答应了。

        成礼的这天晚上,柳毅看到这个女子的模样和龙女的长像有些相似。龙女当时忧愁憔悴,眉宇间多愁容。这个女子眉目间洋溢着喜气,看起来比龙女更美些。他本想问问,没好开口,一直压在心里。不过见到妻子就很自然地想到龙女。

        过了两年,有了一个男孩。孩子满月时,亲朋都来贺喜,妻子穿起来漂亮的衣服。柳毅觉得妻子穿的这身衣服似乎在哪里见过,但一时记不起来,正在凝想,妻子对丈夫说:“你想什么?不记得当年见我穿的时候了?”柳毅说:“从前我替洞庭君的女儿送过信,在龙宫中好象见她穿过的衣服和这件差不多。”妻子说:“我就是洞庭君的女儿。泾川之冤,得到你的帮助,才能够昭雪。感你的大恩,誓死要报答。不想钱塘叔叔议婚,你竟拒绝了。

        此后,天各一方。父母还想把我嫁给贵公子,我没答应。后来听说有人给你说亲,你也没应,这才有了报答的机会。”柳毅说:“你不是庐氏女吗?怎么会是龙女?”龙女说:“那是骗你的,怕说出真名来介又拒绝。”柳毅说:

        “说真心话,我结婚时就看到你有些象龙女,怕你犯疑,没敢对你说。可我看到你更加想念龙女。没想到你就是龙女!你怎么不早说?”龙女也故意反问:“既然真心想我,钱塘叔父提婚的时候,你怎么拒绝了?”柳毅说:“我当时替你送信,实在是出于义愤,一点没往别处想。叔父议婚,我觉得于理不当,所以没应。实际上心中已经喜欢你了。后来有人屡次提亲没应,也是这个原因。”龙女说:“我也知道你心中没忘了我,这才假托庐氏女,请媒人提亲的。”夫妻二人回忆了初次见面的情形,又谈及结婚后相亲相爱的情形,感情更加深厚了。

        妻子要回娘家去看看,请求丈夫一同前去。柳毅同意了。于是选择吉日,夫妇二人一起来到龙宫。洞庭君见了很高兴,以翁婿之礼接待柳毅。柳毅对岳翁说了洞庭一带人民的生活情形。洞庭君听了,很为关心,柳毅请求洞庭君对这一带人民予以照顾。洞庭君一一答应。

        从此,洞庭一带风调雨顺,粮食丰收。人们都说,这有柳毅的一份功劳。

关于“龙的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龙有着无可估量的神奇力量,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延续龙的传说!关于动物的成语故事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我给大家精选整理的龙的成语故事精选,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人中之龙:

       比喻出类拔萃的人。晋时酒泉太守马岌是一位高尚的人。他久慕宋纤的大名,有一次带着仪仗队、敲著铙鼓去拜访宋纤。宋纤身在重重的楼阁中,拒不见马岌。最后马岌边命令返回,边说:“我能听得宋纤的名声却不能见到宋纤,我仰慕他高尚的品德却见不到他的人。从今以后我知道他是人中之龙。”

        乘龙快婿:

       

       对别人女婿的美称。春秋时,萧史善吹箫,秦穆公的女儿弄玉也爱吹箫,秦穆公就把女儿嫁给了萧史。几年后,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升天而去。“乘龙”或“乘龙快婿”就成为对别人女婿的美称。

        笔走龙蛇:

       笔一挥动就呈现出龙蛇舞动的神态。比喻草书的笔势矫健生动。唐贺知章在家宴请宾客。座中有诗仙李白、僧人怀素等。酒过三巡,贺知章请李白作诗助兴,李白推辞说:“还是请怀素上人挥毫助兴吧。”贺知章说:“那就李白赋诗,怀素挥毫,珠联璧合吧!”怀素几杯酒下肚,开始挥毫如飞,一旁李白也开始朗朗念来:“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吾师醉后倚绳休,起来向笔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时时只见龙蛇走……”自此“笔走龙蛇”成为形容书法笔势矫健、洒脱的专用成语。

        龙生九子:

       在明代,龙还被人们附会出了一个繁盛的家庭,龙的九子是:饕餮tāoti?,性喜水,被雕成桥柱上的兽形;嘲风,喜欢冒险,因而人铸其像,置于殿角;睚眦yázì,平生好杀,喜血腥之气,其形为刀柄上所刻之兽形;敝屣bìxǐ,力大,其背亦负以重物,即令刻在门的铺首上;鸱chī吻,平生好吞,即殿脊的兽头之形;蒲pú牢,平生好鸣,它的头像被用做大钟的钟纽;狻猊suānní,喜欢蹲坐,佛像座下的狮子是其造型;囚牛,喜性音乐,故常立在琴头。

        龙去鼎湖:

       典出《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涘,龙涘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涘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后因以“龙去鼎湖”谓帝王去世。

与龙有关的成语及寓言故事

       1.叶公好龙

       叶公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都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到了厅堂里。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吓得他像失了魂似的,惊恐万状,不能控制自己。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的东西而不是龙。

       造句:他愤愤地大谈社会如何腐败,暗地里却收受贿赂,这种做法和叶公好龙没有两样。

       2.画龙点睛

       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墙壁上画了四条龙,但没有画眼睛,他常常说:“点了眼睛龙就飞走了。”人们都认为很荒唐,就点了其中一条龙的眼睛。一会儿,雷电打破墙壁,那条龙乘云飞上了天,没有被点上眼睛的龙都在。

       造句:求质量不求数量,求精品不求次品,精彩在于画龙点睛而不是画蛇添足。

       3.亢龙有悔

       乾卦爻位到了上九,以六爻的爻位而言,已位至极点,再无更高的位置可占,孤高在上,犹如一条乘云升高的龙,它升到了最高亢、最极端的地方,四顾茫然,既无再上进的位置,又不能下降,所以它反而有了忧郁悔闷了。这一爻,在物理而言,便将有物极必反的作用。在人事而言,便将有乐极生悲的现象。

       造句:萧峰直接祭出降龙二八掌法大招,一招亢龙有悔,萧峰一掌接一掌,连续叠加20余次。

       4.龙生九子

       龙生九子之传说龙生九子是指龙生九个儿子,九个儿子都不成龙,各有不同。所谓“龙生九子”,并非龙恰好生九子。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九来表示极多,有至高无上地位,九是个虚数,也是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龙有九子这个说法由来已久,但是究竟是哪九种动物一直没有说法,直到明朝才出现了各种说法。

       造句:相传龙生九子里面,也有一只龙子像鳌鱼一样,俗语都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可是龙生九子,却没有一只是像龙的。

       5.乘龙快婿

       弄玉欲辞其父,萧史不可,曰:“既为神仙,当脱然无虑,岂容于眷属生系恋耶?”于是萧史乘赤龙,弄玉乘紫凤,自凤台翔云而去。今人称佳婿为“乘龙”,正谓此也。

       造句:弄玉欲辞其父,萧史不可,曰:“既为神仙,当脱然无虑,岂容于眷属生系恋耶?”于是萧史乘赤龙,弄玉乘紫凤,自凤台翔云而去。今人称佳婿为“乘龙”,正谓此也。

龙的成语故事

       成语直捣黄龙 云起龙骧 云龙风虎 鱼质龙文

       鱼龙混杂 鱼龙变化 游云惊龙 龙马精神

       叶公好龙 绣虎雕龙 降龙伏虎 望子成龙

       土龙刍狗 屠龙之伎 痛饮黄龙 尸居龙见

       生龙活虎 人中之龙 车水马龙 二龙戏珠

       群龙无首 白龙鱼服 笔走龙蛇 乘龙佳婿

       乘龙快婿 成龙配套 藏龙卧虎 老态龙钟

       打凤捞龙 龟龙鳞凤 得婿如龙 龙肝凤脑

       风虎云龙 伏龙凤雏 卧虎藏龙 龙潭虎窟

       寓言故事 叶公好龙

       据说以前叶公子高很喜欢龙,衣服上的带钩刻着龙,酒壶、 酒杯上刻着龙,房檐屋栋上雕刻着龙的花纹图案。他这样爱龙成癖,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 ,龙尾伸进了大厅。叶公一看是真龙,吓得转身就跑,好像掉了魂似的,脸色骤变,简直不能控制自己。叶公并非真的喜欢龙呀!他所喜欢 的只不过是那些似龙非龙的东西罢了!现在我听说你喜欢英才,所以不远千里跑来拜见你,结果过了七天你都不理我,原来你不是喜欢人才 ,你所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似人才非人才的人罢了。诗经早说过:‘心中所藏,什么时候可以忘!’,所以很抱歉,我要离开了!”后来,大家就用“叶公好龙”来形容一个人对外假装自己很爱好某样事物,其实私底下根本就不喜欢!

       画龙点睛

       古时候,有个画家的画活灵活现,画的东西跟真的一模一样。甚至有人说他画的动物真的能活起来。有一次,他到一个地方玩,他兴趣来了,就在墙壁上面画了四条龙,可是没有画眼睛。有人就问他:“你为什么不画龙的眼睛呢?”。他回答说:“眼睛是龙的精髓,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的。”大家哈哈大笑,认为他是个疯子。没想到他提起画笔,运足气力,刚给两条龙点上眼晴,立刻乌云翻滚,电闪雷鸣,两条矫龙腾空而起,人们惊得目瞪口呆,全都傻了眼了。 于是后来"画龙点晴"这个成语用来比喻讲话或写文章画画时,一两句关键的话(画)会使它们立刻生动起来

       用法:在说话或写文章时,在关键处用一两句话点明主题,使内容更为生动有力

       鱼跃龙门

       却说众鲤鱼合力跃龙门,有条为众鱼唤气垫身的金背鲤鱼,跟看同伴们都跃上了龙门,惟独自己还留在龙门脚下。它寻思道:我何不借水力跃上龙门。恰巧黄河水正冲在龙门河心的巨石上,浪花一溅几十丈高,这金背鲤鱼猛地窜出水面,跃上浪峰,又用尾猛击浪尖,鱼身一跃而起,没想到竟跃到蓝天白云之间。一忽儿又轻飘飘地落在龙门之上,如同天龙下凡。大禹一见,赞叹不已,随即在这条金背鲤鱼头上点了红,一霎时,鱼龙变化。金背鲤鱼变成一条吉祥之物一黄金龙。大禹命黄金龙率领众鲤鱼管护龙门。怪道老人传说,过去在黄河上捞鱼的人如果捞到头顶有红的鲤鱼,就立即放回黄河中

关于龙的成语典故

       龙的成语故事如下:

       叶公好龙:

       春秋的时候,楚国叶县有一个名叫沈储梁的县令,大家都叫他叶公。叶公非常喜欢有关龙的东西,不管是装饰品、梁柱、门窗、碗盘、衣服,上面都有龙的图案,连他家里的墙壁上也画着一条好大好大的龙,大家走进叶公的家还以为走进了龙宫,到处都可以看到龙的图案!

       “我最喜欢的就是龙”!叶公得意地对大家说。有一天,叶公喜欢龙的事被天上真的龙知道了,真龙说:难得有人这么喜欢龙,我得去他家里拜访拜访呀!真龙就从天上飞来叶公的家,把头伸进窗户中大喊说:叶公在家吗?

       叶公一看到真正的龙,吓得大叫:哇!怪物呀!真龙觉得很奇怪,说:你怎么说我是怪物呢?我是你最喜欢的龙呀!

       叶公害怕的直发抖,说:我喜欢的是像龙的假龙,不是真的龙呀,救命呀。叶公话没说完,就连忙往外逃走了!留下真龙一脸懊恼地说:哼,叶公说喜欢龙这件事是假的,他根本是怕龙嘛!害我还飞来拜访他!

成语故事的意义和价值:

       1、成语故事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历史和文化。

       每个成语故事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通过学习这些故事,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社会的风貌、人民的生活和思想,同时也能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成语故事可以启迪人们的思维和智慧。

       这些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言行举止,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生道理,能够引导人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启迪人们的智慧和灵感,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成语故事可以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

       许多成语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都具有鲜明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如忠诚、正义、勇敢、宽容、谦虚等,这些品质和价值观念能够对人们的行为和思想产生积极的影响,提高人们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1、画龙点睛:传说 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墙壁上画了四条龙,但没有画眼睛,他常常说,点了眼睛龙就飞走了。人们都认为很荒诞,就点了其中一条龙的眼睛。一会儿,雷电打破墙壁,一条龙乘云飞上了天,没有被点上眼睛的龙都在。

        2、叶公好龙:叶公好龙成癖,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叶公一看是真龙,惊吓过度,以致魂飞魄散。

        3、屠龙之技:从前,有个人一心想学到一种出奇的本领。他听说支离益会宰龙,心想:这可是世上罕见的本领。于是他就去拜支离益做老师。他苦学三年,才把宰龙的本领学到

       好了,今天关于“关于龙的成语故事50字”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关于龙的成语故事50字”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