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歇后语 成语歇后语
胶柱鼓瑟成语故事_胶柱鼓瑟成语故事简介
ysladmin 2024-06-06 人已围观
简介胶柱鼓瑟成语故事_胶柱鼓瑟成语故事简介 很高兴能够参与这个胶柱鼓瑟成语故事问题集合的解答工作。我将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为每个问题提供准确而有用的回答,并尽量满足大家的需求。1.40个成语故事 50五十字内2.求成语故事大
很高兴能够参与这个胶柱鼓瑟成语故事问题集合的解答工作。我将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为每个问题提供准确而有用的回答,并尽量满足大家的需求。
1.40个成语故事 50五十字内
2.求成语故事大全,谢谢 314378511qq.com
3.比喻有后顾之忧的成语故事?
4.求形容知己又形容音乐的成语 除高山流水
5.求好听的成语故事
40个成语故事 50五十字内
1、自相矛盾
有个人卖矛和盾。他说盾最牢固,又说矛最锐利。有个人问他用矛来戳盾会如何?他答不出来,古人称其为自相矛盾。
2、乐不思蜀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创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干的大臣死后,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呼,并将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存心部署演出蜀地的歌舞。刘禅侍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十分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
3、 卧薪尝胆
话说吴国与越国打仗,吴王夫差战败,其后他每天睡在干柴上,每天吃苦胆,最终以弱胜强,打败了越王勾践,这就是有名的卧薪尝胆
4、画饼充饥
曹操在征讨张绣时军队饥渴难耐,这时曹操登上高山观望声称前边有梅林,渡过军队哗变的危机,后人称这次事情为画饼充饥
5、
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以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祥,我偏不这样想,我们干脆之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怎么?”刘琨欣然赞同。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中断。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完成了他报效国度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足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6、一言九鼎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围住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计划领导20名门客前往完成这项任务,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
平原君到了楚国立刻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无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咱们今日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尽管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求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刻允许发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叹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
7、舌战群儒
东汉末年,刘表过世,刘琮投降曹操,情势对刘备与孙权极为不利。刘备派诸葛亮随鲁肃一起前去东吴去说服孙权联合抗曹。诸葛亮在孙权的殿前先后把张昭,虞翻、步陟、陆绩的投降主义驳得体无完肤,孙权终于赞同联刘抗曹
8、凿壁借光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明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明,让光明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许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以为很奇怪,问他为啥这样,他说:“我但愿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9、刻舟求剑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也可称为途经江的人),把佩戴的剑掉进了江里。他匆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船已经走(行驶)了很远,而剑还在本来的地方。
10、叶公好龙
从前有个叫叶公的人十分喜好龙。在他的家里,墙上画着龙,柱子上雕着龙,穿的 盖的上面都绣着龙。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喜好龙,就来到叶公家访问他,长长的尾 巴伸在堂上,把头探进窗户里观望。叶公看到天上的真龙后,吓得魂飞胆破,脸色 都变色了,匆忙躲起来。本来,叶公喜好的不是真龙,而是那些画的、绣的、刻的假龙。
11、郑人买履
郑国有个人想去买双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於在座位上。他急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又转回家去取。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於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麼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呀?」他答复说:「我宁肯信任尺码,也不信任自己的脚!」
12、自相抵触
楚国有个既卖盾又卖矛的人。(他)歌颂他自己(的盾)说:“我这盾牌的牢固,没有东西能使它被刺穿。”(他)又歌颂他的矛说:“我这矛的锐利,关于任何东西没有不能被它刺穿的。”有人说:“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会怎么?”这个卖东西的人不能够回应了。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大概同时存在的。
13、守株待兔
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一天,他在地里干活,突然看见一只兔子箭平常地飞驰过来,撞在棵大树上蹬蹬腿就死了。这个农夫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他拎着兔子一边回家了,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结果,等了一天啥也没等到。他却不甘愿,从此,每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
14、悬梁刺骨
孙敬字文宝,十分喜爱学,早晚多不休息,等到傍晚困了的时,就用绳索把头发系在梁上。后来成为当世大儒。
15、程门立雪
东汉时代,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当他还在童年求学的时,看到郭林宗,心想这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便对人说:“教念经书的老师是很简单请到的,但是要请到一位能教人成为老师的人,就不简单找到了。”因此他就拜郭林宗为老师,而且派奴婢奉养老师。但是郭林宗体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亲身煮粥给他吃。当魏昭端着煮好的粥进来的时,郭林宗便呵责他煮得不好,而魏昭就再煮一次。这样一连三次,到了第四次,当魏昭再端粥来而又没有不好的脸色时,郭林宗才笑着说:“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日终于看到你的真心啦!”于是大喜,将一生所学的都全部教给了魏昭,而魏昭也终成大器。
16、拔山举鼎
项羽在少年时代不喜好读书写字,改学击剑,也不肯好好学。叔父项梁很赌气,项羽说:“学写字只要能记记姓名就够了。击剑是对付个把人的,也不值得学,我要学习抵敌万人的本领。”项梁于是教他兵书,他很高兴,但也只求略知粗心,不肯认真钻研。 听说,项羽二十二三岁时,身体魁梧,体力健壮,能把几百斤重的鼎举起来。
17、杯弓蛇影
秦王苻坚兵败后逃跑,在逃跑过程中觉得一草一木多是追兵,疑神疑鬼,最终中箭而逃。
18、按图索骥
秦国有个叫孙阳的人,善于相马。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简单,就拿着这本书四处找好马。但是他只会照书本去找,最终一无所获。
19、柳营试马
西汉时期,由于诸侯权势强大,中央政权不能有用把持诸侯,晁错的削藩政策正式引发“七王之乱”,汉景帝命周亚夫发兵救梁。周亚夫柳营试马,切断叛军后路,断绝其粮草提供,使叛军不战自溃,周亚夫发兵乘胜追击
20、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襟坦荡、具有远大理想的人。可他小时倒是个不爱读书的调皮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缺少,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度,于是就奋发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奋发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盛的知识,学问大有上进。他曾多少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帮助帝王管理国度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曾有人荐举他去做官司,他没有允许,仍旧不懈地努力读书。
希望能帮你
此地无银三百两:
民间故事:有人把银子埋藏地下,上面留字写道:“此地无银三百两”。邻人王二偷走了银子,也留字写道:“隔壁王二不曾偷”。
东施效颦:
西施心口痛,皱着眉头从街上走过。同村的一个丑妇人看见西施这个样子,觉得很美,回去时也捂着胸口,皱眉蹙额,从街上走过。村里富人见到她这副模样,都紧闭大门不愿出来;穷人见了,带着妻子儿女,远远避开。
这个丑妇看到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明白她皱眉的样子为什么美。
杀鸡取卵:
从前有个人家里养了只老母鸡,这只鸡特别的能下蛋,可有一段时间这只鸡老是不下蛋,而且还病歪歪的。那个人想这鸡不下蛋留着也没什么用了,就杀了这只鸡,破开鸡肚子后发现这只鸡生病的原因原来是生了胆结石。大大小小的胆结石就像鸡蛋一样。杀鸡的时侯正巧邻家的快嘴婆祥林嫂过来串门。看到了以后就四处乱说,说这人杀鸡取卵,鼠目寸光,把好好的一只能下蛋的老母鸡给杀了。
狗尾续貂:
武帝司马炎死后,儿子司马衷继位,他对朝政一窍不通,大权落到贾后手里,贾后生性凶狠狡诈,赵王司马伦以此为借口带兵冲入宫廷,杀死了贾后,自封为相国。
司马伦为了笼络朝臣,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于是大封文武百官。等到一切就绪后,又废掉晋惠帝,自称皇帝。当时规定,王侯大臣都戴用貂尾装饰的帽子,由于司马伦大肆封官晋爵,所以一时貂尾都不够用,所以只好用狗尾来代替,人们就据此编了两句民谣:“貂不足,狗尾续。”用来讽刺朝廷。
食言而肥:
在春秋时代,鲁国有个大臣叫孟武伯,他最大的毛病是说话不算数。有一天鲁哀公举行宴会招待群臣,孟武伯参加了。在宴席上,孟武伯不喜欢另一位大臣郑重,便故意问他:“先生怎么越来越胖了?”公听见了,说:“个人常常吃掉自己的诺言,当然会胖起来呀!”
请君入瓮:
武则天掌权期间,有人控告文昌右丞周兴和丘神绩串通谋反,武则天命令来酷吏俊臣审查此案。来俊臣正在 和周兴办理案子一起吃饭,他问周兴说:“囚犯多不肯招认,应该采取什么办法 ? ”周兴说 :“这太容易了 ! 抬个大瓮来,用炭火在四面烤,再叫犯人进到里面,还有什么能不招认 ! ”来俊臣派人找来一口大瓮,按照周兴出的主意用火围着烤,然后站起来对他说:“有人告你谋反,太后让我审查你,请老兄自己进到瓮里吧! ”周兴十分惊恐,叩头认罪。
毛遂自荐:毛遂这人是个文学青年,经常写点小文章在网上发表一下,可是网易的版主和网友们都不喜欢他写的文章,因为文章写得太烂了。在BBS上混了一两年了,写的文章没几个回帖,版主也不给个“荐”字,搞得毛遂很不爽。所以后来在BBS上发文章的时候,毛遂都要在文章题目后面自己加上一个“荐”字。比如《有了快感你别喊》“荐”。《我是一个伟大的小丑》“荐”。写手们和版主对他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哭笑不得,于是就把这种做法形容为“毛遂自荐”。
三顾茅庐:三国时,刘备想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打天下,于是就去陇中请他。刘备的老板刘表一向就对刘备不满,平日里给他准备的饭都是残羹冷炙。这天,刘备吃过饭,到诸葛亮那里坐了没一会儿,肚子就开始疼,一会儿工夫就上了三次厕所,诸葛亮心想,老刘今天身体不好,拉肚子还辛苦地跑到我这里来看我,很感动,于是就出山了。厕所在农村又叫茅房,茅厕,茅庐。于是后人就把这段典故形容为“三顾茅庐”。
望梅止渴:曹操有一次行军打仗,士兵们走得都很累,没有精神也没有斗志。曹操就骗他们说:“前面有个梅庄,梅庄里有个梅**,长得天姿国色,艳美无双,谁第一个到达战场,我就把梅**许配给他做老婆。”士兵们一听都来了精神,一个个口水都流下来了。终于在规定时间到达了官渡,打败了袁绍,后人称这个典故为“望梅止渴”。
愚公移山
传说古代有两座大山间住着一个90岁的愚公,他每次出门因大山阻隔,要绕很大的弯子,他把全家人召集起来,要他们用毕生的精力也要搬走太行、王屋两座山,好方便他们进出。他们积极行动,一家人每天不停地挖,他们的精神感动了玉帝
不耻下问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学识渊博,能虚心向别人学习。他去太庙祭祖,向别人问这问那,别人不解地问孔子,孔子说:“对于自己不懂的东西就要问清楚,这就是不耻下问,勤奋好学。”
水落石出:
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苏轼生性豪放,学识渊博,很有文采。他不愿屈服权贵,被贬到黄州,两次游历黄州城外的赤壁,写出两篇《赤壁赋》。他借着酒兴,在《后赤壁赋》中描绘赤壁是: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胸有成竹
宋朝文人画家苏轼和文同都擅长画竹,苏轼习惯画墨竹,认为画竹必先成竹于胸中。文同在自家宅前种了很多竹子,每天观察竹子的成长变化,因此画出的竹子各具形态,栩栩如生。画家晁补之称赞文同画竹是“成竹已在胸”
黔驴技穷
从前贵州一带没有毛驴,有一个好事者从北方运来一头毛驴放到山脚下吃草,山上的老虎发现了这个怪物,开始只有远远的望着,然后慢慢地靠近毛驴,被毛驴大叫吓了一跳,最后发现毛驴只能用蹄踢,再也没有别的本事就跳上去饱餐一顿朝秦暮楚
含沙射影
传说一种叫蜮的动物,在水中含沙喷射人的影子,使人生病。比喻暗中攻击或陷害人。
绿肥红瘦
绿叶茂盛,花渐凋谢。指暮春时节。也形容春残的景象。
无以复加
不可能再增加。指程度达到了极点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
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从前宋国有一个农夫在地里干活,忽然从远处跑来一只兔子,它十分慌张,一不小心就撞在树桩上死了。农夫很高兴,捡起这只死兔子回家美美地饱餐一顿。他想每天都有这样的好事就好了,于是他放下农具整天守在那颗树下,一无所获
与虎谋皮
传说周朝有人特别喜欢穿皮衣吃精美的食品,他“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狐狸就传警报逃到深山中;“欲具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羞”,羊呼叫同伴一起藏到茂密的森林里去了。结果他没有制成一件皮袍,没有办成羊肉祭祀宴会
胶柱鼓瑟
用胶把柱粘住以后奏琴,柱不能移动,就无法调弦。
破釜沉舟
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将章邯带20万大军进攻诸侯国赵国,赵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让宋义挂帅,项羽辅佐率军救援,宋义故意拖延时机,项羽杀了宋义并率军渡过漳水去援赵,他们把锅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决战,终于击败秦军
风声鹤唳
东晋时期,前秦国王苻坚企图消灭东晋,东晋宰相谢安派谢石为征讨大都督,分兵三路夹击秦军。苻坚登上寿阳城,看见晋君阵容整齐有些畏惧。晋军用计围攻苻坚的秦军,秦军大败,在溃逃的过程中听到风声或鹤叫声,都以为是追兵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完壁归赵
战国时代,赵王无意间得到了一块宝玉和氏璧,秦昭襄王听说后非常想要据为己有,因此就派人到赵国,对赵王说秦国愿意以十五个城与赵国交换这块玉。赵王心里非常舍不得,但是因为赵国国势很弱,因此不敢得罪秦王,怕秦王一不高兴,就派兵攻打赵国。为了这件事,赵王伤透了脑筋。
大臣蔺相如知道这件事以后,就自告奋勇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他心里知道秦王虽然喜欢这块玉,事实上根本不想用十五个城来交换。到了秦国后,蔺相如就抱着和氏璧、大声对秦王说:「如果大王您不顾信用,想要抢我手上这块宝玉,我就一头撞上皇宫里的柱子,相信宝玉一定会粉碎!」秦王听了虽然很生气,但是怕他真的撞上柱子而摔坏宝玉,因此一点都不敢轻举妄动。后来蔺相如更趁秦王不注意的时候,派人连夜把和氏璧送回去。秦王虽然恼怒,但是因为知道自己行事不够光明正大,怕传出去成为笑柄,只好把蔺相如放了。
纸上谈兵
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在年轻的时候,就读过不少兵书,常常在人们面前谈论作战用兵的事情,即使父亲赵奢也难不住他。很多人认为他很有才能,但是他父亲却认为他夸夸其谈,不能承担重任。
有一次,秦国进攻赵国。赵国大将廉颇采用了修筑壁垒坚守的方法。后来,赵王听信了秦国散布的流言,以为廉颇年老懦弱,不能低档敌军,就改派赵括代替廉颇。赵括到了前线,死搬兵书上的教条,完全改变了廉颇持久抗战的计划。秦将白起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便用计先截断了赵军的运粮后路,然后把赵军团团包围。赵军粮绝,赵括企图突围,被秦军一箭射死,四十多万赵军一下子尽被歼灭。
程门立雪
程颢、程颐兄弟俩是宋代理学大家。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己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后来程颢死,他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一日,他和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肯离去。等程颐睁开眼睛时,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两个人仍然站在那里。
韦编三绝
孔子到了晚年,喜欢读《周易》。
春秋时期没有纸,字是写在一片片竹简上,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必须用熟牛皮(韦)绳子把这些竹简编联在一起才能阅读。平时卷起来放着,看时就打开来。《周易》文字艰涩,内容隐晦,孔子就翻来覆去地读,这样读夹读去,把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许多次(韦编三绝)。
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是不满意,说:“如果我能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多理解些《周易》的文字和内容了。”
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揠苗助长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乘风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一字之师
指改正文章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字的老师。
该语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补》。
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也很发达,其中以诗最具有代表性。当时,不仅诗人多,创作的诗多,而且在艺术上、内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当时众多的诗人中,有一个诗人叫齐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写好后,他觉得非常满意。
有一个叫郑谷的人,看到齐已写的这首诗后,认为这首诗的意味未尽。于是,他经过反复思考推敲,将这两句诗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因为他认为既然数枝梅花都开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郑谷的这一改动,虽然只将数字改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却使《早梅》更贴切题意了,诗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齐已对郑谷的这一改动非常佩服,当时即称郑谷为自己的一字师。
专心致志
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
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师传授,但是,一个进步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
按图索骥
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一无所获。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亲一看,哭笑不得,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接着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
班门弄斧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这是明朝一个诗人《题李白墓》。李白是举世闻名的唐代大诗人,死后名传千古。多少文人墨客经过李白墓前,都想停留片刻,吟诗抒发内心感受。而他们这种行为只能是附庸风雅,“鲁班门前班门弄斧”,太不自量力了。
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谁敢在鲁班门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称“班门弄斧”。这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其实,“班门弄斧”这句成语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雏形了。文学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这样一句:“操斧于班郢之门,斯颜耳!”意思是说,在鲁班和郢人(也是一个操斧能手)的门前表现用斧子的本事,脸皮也太厚了。
杯弓蛇影
有一天,乐广请他的朋友在家里大厅中喝酒。那个朋友在喝酒的时候,突然看见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条小蛇的影子在晃动,他心里很厌恶,可还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后,心里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来。
隔了几天,乐广听到那个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乐广心里想:“酒杯里绝对不会有蛇的!”于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来,在大厅墙上,挂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过酒杯的地方,乐广就跑到那个朋友那里去,把这事解释给他听。这人明白了原因以后,病就立刻好了。
后来人们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伯乐相马
传说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一直到现在。
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千里的骏马。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力将事情办好。
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仔细寻访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辛苦倍至,但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伯乐立刻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
不可多得
东汉末年,有个名士祢衡,才华出众。当时,太中大夫孔融对他特别赏识,把他推荐给汉献帝。他写道:“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宝。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汉献帝不敢作主,把孔融的荐表交给曹操。曹操爱才,就召见祢衡。哪知祢衡蔑视曹操,对他很不礼貌。曹操就派祢衡当鼓吏,在大宴宾客时,命他击鼓助兴。谁知祢衡一边击鼓,一边大骂曹操,使曹操十分难堪。曹操派祢衡去荆州劝降刘表,想借刘表之手杀他。想不到刘表把祢衡当作上宾,每次议事或发布文告,都得由祢衡表态。后来祢衡又对刘表不恭。刘表就派他到部将黄祖那里当书记。祢衡恃才傲慢,非常狂妄,后来,终于被黄祖所杀。
成语“不可多得”由此而来,形容非常稀少、非常难得。多用于赞扬有才能的人
求成语故事大全,谢谢 314378511qq.com
1.叶公好龙:
原文
子张见鲁哀公,七日而哀公不礼。托仆夫而去,曰:“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犯霜露,冒尘垢,百舍重研,不敢休息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之好士也,有似叶公子高之好龙也。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经,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今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诗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敢托而去。”
注解
春秋的时候,楚国叶县有一个名叫沈储梁的县令,大家都叫他叶公。叶公非常喜欢有关龙的东西,不管是装饰品、梁柱、门窗、碗盘、衣服,上面都有龙的图案,连他家里的墙壁上也画着一条好大好大的龙,大家走进叶公的家还以为走进了龙宫,到处都可以看到龙的图案!“我最喜欢的就是龙!”叶公得意地对大家说。有一天,叶公喜欢龙的事被天上真的龙知道了,真龙说:“难得有人这么喜欢龙,我得去他家里拜访拜访呀!”真龙就从天上飞来叶公的家,把头伸进窗户中大喊说:“叶公在家吗?”叶公一看到真正的龙,吓得大叫:“哇!怪物呀!”真龙觉得很奇怪,说:“你怎么说我是怪物呢?我是你最喜欢的龙呀!”叶公害怕的直发抖,说:“我喜欢的是像龙的假龙,不是真的龙呀,救命呀。”叶公话没说完,就连忙往外逃走了!留下真龙一脸懊恼地说:“哼,叶公说喜欢龙这件事是假的,他根本是怕龙嘛!害我还飞来拜访他!”
后来,大家就用“叶公好龙”来形容一个人对外假装自己很爱好某样事物,其实私底下根本就不喜欢!
2.杯弓蛇影:
有一天,乐广请他的朋友在家里大厅中喝酒。那个朋友在喝酒的时候,突然看见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条小蛇的影子在晃动,他心里很厌恶,可还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后,心里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来。
隔了几天,乐广听到那个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乐广心里想:“酒杯里绝对不会有蛇的!”于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来,在大厅墙上,挂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过酒杯的地方,乐广就跑到那个朋友那里去,把这事解释给他听。这人明白了原因以后,病就立刻好了。
后来人们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3.一叶障目:
从前,楚国有个书呆子,家里很穷。
有一天,他正在看书,忽然看到书上写着:“如果得到螳螂捕捉蝉时用来遮身的那片叶子,就可以把自己的身体隐蔽起来,谁也看不见。”于是他想:“如果我能得到那片叶子,那该多好呀!我去偷东西别人也看不见了,这样我们家不就不穷了吗?”这个书呆子想着想着口水都留了下来。
他如获至宝,整天在树林里转来转去,寻找螳螂捉知了时藏身的叶子。终于有一天,他看到一只螳螂隐身在一片树叶下捕捉知了,他兴奋极了,猛一下扑上去摘下那片叶子,可是,他太激动了,一不小心那叶子掉在地上。
这下可糟了!院子里的地上全是落叶,到底哪一片才是能隐身的呢?书生只好把落叶全都扫了起来,一起带回了家。
他决定要一片一片挡在自己面前,他问他的妻子说:“你能看见我吗?”“能看见。”他妻子回答。“你能看见我吗?”他又举起一片树叶说。“能看见。”妻子耐心地回答。
他一次次地问,妻子一次次得回答。到后来,他妻子不耐烦了,随口答道:“看不见啦!”
书呆子一听可乐坏了。他拿了树叶,来到街上,用树叶挡住自己,当着店主的面,随手取了店里东西就走。店主惊奇极了,把他抓住,送到官府去。县官觉得很奇怪,居然有人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偷东西,便问他究竟是怎么回事,书呆子说了事情的原委,县官不由哈哈大笑,把他放回了家。
比喻有后顾之忧的成语故事?
19.成语:有勇无谋 业没有成就十年来,我马齿徒增而已,什么成果也没有搞出来。
52.马工枚速称赞人的才能各有所长
你们二位马工枚速,各有所长,何必谦虚。
53.马革裹尸形容忠勇杀敌,战死疆场
在出征前,战士们一个个慷慨激昂地表示了“马革裹尸,誓不生还”的决心。
54.马放南山比喻天下太平,不再作战。现形容太平麻痹思想
在帝国主义还存在,战争威胁还存在的今天,就不能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55.安常守故习惯于日常的平稳生活,保守旧的一套。指守旧不知变革。
他长期以来安常守故,缺乏锻炼,因而经不起挫折。
56.安心落意放心,无忧虑。
这就是我刚才对你说的,不要再去想起复做官,安心落意守祖坟的原因所在。你明白吗?
57.挨门逐户挨家挨户,一家也没有漏掉。
推销员挨门逐户地推销产品,可是并没有多少人愿意买
58.破釜沉舟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只要我们有破釜沉舟的决心,就能克服学习上的各种困难。
59.大千世界佛教用语,世界的千倍叫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千倍叫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的千倍叫大千世界。后指广大无边的人世。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充满了矛盾。
闻鸡起舞 听见鸡鸣就起身,比喻人发奋学习,励精图治。 老爷爷在乡下修养,每60.白手起家 一切靠自己艰苦奋斗,创立了一番事业。
王董事长白手起家,如今是王氏集团的总裁。
61.卷土重来 卷土:人马奔跑时卷起的尘土。形容失败后组织力量,重图恢复。 这次比赛虽然表现不佳,但我决定明天卷土重来。
62.晨钟暮鼓 古代佛寺中晨敲钟,暮击鼓以报时,用以使人惊悟的言论。 每当我想坏事时,就会想起妈妈对我的晨钟暮鼓的叮咛。
63.力争上游 努力争取上进 求学做人都要力争上游,不要自满於现状
64.破釜沉舟 比喻行事果决,抱持著只往前看而不回头的决心。 既然来了,就要有破釜沈舟的决心,不得冠军绝不回去。
65. 投笔从戎 一个人抛弃文职而加入卫国的行列。 大伯父高中毕业后投笔从戎,进入军校就读,负起保家卫国的责任。
66.前车之鉴 比喻前人的失败,可以作为后人的借镜。 有了这个前车之鉴,我下次出门一定会带雨具。
67.金石为开 至诚可感动任何事物。 表哥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高,他的成意一定可以感动王**的。
68.勤能补拙 指勤勉努力能弥补天资上的不足。 勤能补拙,只要你多付出心力,一定有成功的机会。
69.揠苗助长:揠:拔起。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后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对学生的教育既不能~,也不能放任自流。
70.急不暇择:在紧急的情况下来不及选择。
三人~,从窦中鱼贯而出,外面正是一条逼狭的胡同,还静悄悄的没人阻住。
71.闻鸡起舞 听见鸡鸣就起身,比喻人发奋学习,励精图治。
老爷爷在乡下修养,每天闻鸡起舞,打太极拳健身。
72.①成语:哀鸿遍野 ②读音:āi hóng biàn yě ③解释:哀鸿:哀鸣的鸿雁。比喻啼饥号寒的灾民。比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饥民。
造句:旧社会,每逢水灾战乱,人民就被迫四处逃亡,~,一片凄凉。
73.岚光湖色:形容山水的风光美丽
看着眼前的岚光湖色,仿佛一切烦恼和负担都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74.联袂登台:同台演出
今晚的演出据说会有两位名角联袂登台献艺。
75.令人咋舌:另人惊讶
他们的奢侈糜烂,达到了令人乍舌的程度。
76.沐猴而冠: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这些沐猴而冠的人,终究会受到唾弃的。
77.讷言敏行:在言语上笨拙,在行动上聪明
老王是一个讷言敏行的人,我很信任他。
78.走马观花
原意:春风得意的样子 。
释 义 走马:骑着马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常用来形容不深入细致地观察事物,只是粗略(cū luè)地观察,比喻被表面现象所迷惑(mí huò)。强调过程,易和“浮光掠影”相混。后者指印象不深刻,强调结果。
那天去展会,人太多了,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了一下。
79.鸿鹄之志:高远的志向。
你们这些目光短浅的人,是不会理解我的鸿鹄之志的。
80.一马当先
解 释 原指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带头。也比喻工作走在群众前面,积极带头。
一个小伙子千里迢迢的从云南来到这,只见他拎着两个大包,汗流浃背,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一马当先替他拎包,谁知包太重,那汉子自不量力,被累倒在地
81.成语解释. 「莘莘」学子, 辛, 众多的学生。
造句, 这学堂有许多莘莘 学子。
82.离乡背井, 离开故乡,在外地生活。 造句, 为了前途,他离乡背井
83.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或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刮目:擦眼睛,表示用新眼光看人。)
顽皮淘气的小强现在可是大有进步,令人刮目相看了。
84.吴下阿蒙: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不做吴下阿蒙。
85.梁上君子
解释:窃贼的代称。用在「窃盗小偷」的表述上。
例句:昨夜梁上君子光顾我们那栋大楼,翻遍了各家住户。
86.街头巷尾
解释:从巷头到巷尾,指街巷的各个地方。
例句:里长发动街头巷尾的邻居清扫社区的街道。
87.一丁不识
解释:不识一字,即文盲知意。
例句:老奶奶没上过学,所以一丁不识,连名字都不会写。
88.一了百了
解释:主要的事一了结,其余相关的事也随之了结。
例句:明知功课写不完,他索性把簿子撕掉一了百了。
89.一刀两断
解释:比喻决心断绝关系。也用来形容果断。
例句:我们的观点既然如此不同,那麼从今以后你别再来见我,从此一刀两断好了。
90.一口咬定
解释:不肯改变原先说的话。
例句:被害人一口咬定,把嫌犯指认出来。
91.一寸丹心
解释:指有一颗忠诚之心,是一种谦称语。
例句:但愿我的一寸丹心,能为班上争取更多的荣誉
92.一五一十
解释:完完全全,全部的意思
例句:请你把这件事情一五一十交代清楚。
93.一介不取
解释:一分一毫也不苟取
例句:由於黄先生对银行的溢付款项一介不取,而赢得大家的赞誉。
94.一元复始
解释:一元:一年。指一年又开始了。
例句: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95.一心一意
解释:非常专心。
例句:做事要一心一意才能做好。
96.一手遮天
解释:比喻玩弄权术、瞒上欺下的行径
例句:由於黄先生对银行的溢付款项一手遮天,而赢得大家的赞誉。
97.一文不值
解释:形容东西毫无价值。
例句:我辛辛苦苦作的风筝,哥哥却说它一文不值,真没眼光。
98.一日十行
解释:读书速度很快。
例句:我学了速读之后读书一十行。
99.一日三秋
解释:比喻思慕心切
例句:老师平日受到同学爱戴,这两天因生病请假,使同学有一日三秋之感
100.一日千里
解释:形容速度很快。
例句:现代飞机的速度,用一日千里已不足以形容它的快。 1.哀鸿遍野:比喻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悲哀呼号的灾民。
2.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安,安闲。
3.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重,看得很重。
4.嗷嗷(áo)待哺(bǔ):形容受饥饿的悲惨遭情景。嗷嗷,哀号声;哺,喂食。
5.筚(bì)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形容创作的艰苦。
6.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7.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白驹,骏马。
8.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
9.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
10.别无长(cháng)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
11.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谦虚说法。
12.不足为训:不值得很为效法的准则。训,准则。
13.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比喻,使明白。
14.不胫而走:比喻消息传得很快。胫,小腿。
15.不负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孚,使人信服。
16.不为(wéi)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已甚,过分。
17.不即不离:不接近也不疏远。即,接近。
18.不卑不亢:对待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了不傲慢自大。卑,低下;亢,高。
19.不稂(láng)不莠(yǒu):比喻人不成材,没出息。稂、莠,田里的野草。
20.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21.不容置喙(huì):不容别人插嘴。喙,嘴。
22.不塞(sāi)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23.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意。然,对,正确。
24.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25.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削除,修改。
26.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一急促。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
27.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不敢用正眼看。形容拘谨畏惧而又愤怒的样子。
28.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地。
29.城下之盟:敌军到了城下,抵抗不了,跟敌人订的盟约。泛指被迫签订的条约。
30.诚惶诚恐:惶恐不安。原是君主时代臣下给君主奏章中的套语。
31.曾几何时:时间没有过去多久。
32.曾经沧桑:比喻曾经见过大世面,不把平常事放在眼里。
33.蚕食鲸吞: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蚕、鲸,名词作状语)
34.沧海一粟(sù):比喻非常微小。粟,谷子。
35.从善如流:接受善意的规劝,如同水流向下那样迅速而自然。
36.大快人心: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37.大而无当:虽然大,但是不合用。
38.大智若愚:某些有才智有才能的人不露锋芒,表面看来好像很愚笨。多含褒义。
39.大器晚成:指能担当大事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比较晚。
40.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勇于承担,不谦让,不推托。仁,正义,正义的事,引申为应该做的事。
41.得陇望蜀:比喻贪得无厌,含贬义。
42.登堂入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水平。
43.顶礼膜拜:比喻崇拜到极点,含贬义。
44.东山再起:东晋谢安退职后在东山做隐士,后来又出任要职。比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
45.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语出唐代杜牧诗。
46.对簿公堂:簿,文状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指公堂上受审。
47.多事之秋:事变很多的时期。
48.耳濡目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濡,沾湿。
49.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都能够详尽地说出来。
50.耳提在命: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耳朵叮嘱。形容恳切教导。语出《诗经》。
51.繁文缛(rù)节:不必要的仪式或礼节繁多。也比喻多余锁碎的手续。文,礼节,仪式;缛,繁多,烦琐。
52.匪夷所思:指言谈行动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的。夷,平常。
53.分庭抗礼:原指宾主相见,站在庭院的两边,相对行礼。现在用来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对立。
54.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55.粉墨登场:化妆上台演戏。今多比喻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意)。
56.俯拾皆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地上的某一些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也说“俯拾即是”。
57.感同身受:心里很感谢,如同亲身感受到恩惠一样。多用于代人向对方致谢。
58.高屋建瓴(líng):形容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建,倾倒;瓴,水瓶。
59.革故鼎新:去掉旧的,建立新的。
60.各行其是:各自按照自己以为正确的一套做。是,对,正确。
61.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
62.功亏一篑(kuì):比喻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有完成。亏,缺少;篑,土筐。
63.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故步,走老步子;封,限制住。“故”也作“固”。
64.光怪陆离: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光怪,光彩奇异;陆离,色彩繁杂。
65.管窥蠡(lí)测: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窄、很片面。蠡,贝壳做的瓢。
66.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的精巧。也说神工鬼斧。
67.过眼云烟: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
68.海市蜃楼:比喻人世繁华的虚幻,虚幻的事物。
69.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不到家,却把自己原来会的东西忘了。语出《庄子》。
70.沆瀣(hàng xiè)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71.好为人师:喜欢以教育者自居,不谦虚。
72.鹤发童颜: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73.怙(hù)恶不悛(quān):坚持作恶,不肯悔改。怙,依靠,依仗;悛,悔改。
74.涣然冰释: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成消除。涣然,消散的样子;冰释,像水一样消融。
75.讳莫如深:隐瞒得再没有比它更深的了。
76.祸起萧墙:祸乱从内部发生。萧墙,照壁,比喻内部。
77.济济(jǐ)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含有在一起。济济,众多。
78.集腋成裘:积少可以成多。
79.计日程功:可以数着日子计算进度。形容在较短期间就可以成功。程,计算。
80.间(jiān)不容发:距离极近,中间不能放进一根头发。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
81. (82)见微知著:见到微小的迹象,就能察知发展的趋势。微,小,指刚显露出的苗头;著,明显。
82.江郎才尽:比喻才思枯竭。
83.江河日下:江河的水天天向下游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
84.胶柱鼓瑟(sè):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柱瑟上调弦的短木,被粘住,就不能调整音高。
85.金科玉律:必须遵守、不能改烃的信条。多含贬义。
86.开门揖盗:比喻引进坏人,自招祸患。揖,作揖,表示欢迎。
87.空穴来风: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
88.梁上君子:代称窃贼。语见《后汉书》。
89.两小无猜:男女小的时候在一起玩耍,天真烂漫,没有猜疑。
90.廖若晨星:稀少得好像早晨的星星。
91.林林总总:形容繁多。
92.鳞次栉(zhì)比:形容屋舍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93.令人发指:形容极度愤怒。发指,头发直竖起来。
94.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容严格执行法令。
95.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96.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爽,差错。
97.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椟,匣子。语出《韩非子》。
98.满目疮痍:形容受到严重破坏的景况。疮痍,创伤。
99.蓬荜(bì)增辉: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蓬荜,“蓬门荜户”的省略。也说“蓬荜生辉”。
100.披肝沥胆: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披,揭开。
101.否(pǐ)极泰来:比喻情况从极坏转好。否,凶;泰,吉。
102.期期艾艾:形容口吃。语见《史记》和《世说新语》。
103.七手八脚:形容大家一起动手,人多手杂的样子。
104.罄竹难书: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比喻事实(多指罪恶)很多,难以说完。罄,尽。
105.忍痛割爱:忍受痛苦放弃自己心爱的东西。
106.如履薄冰:如同踩在薄冰上面一样。比喻做事非常小心谨慎,存有戒心。履,踩,踏。
107.如丧考*(bǐ):像死了父母一样的伤心和着急,含贬义。考*,(死去的)父亲和母亲。
108.如数家珍: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
109.三缄(jiān)其口:形容说话过分谨慎,不敢或不肯开口。缄,闭。
110.三人成虎: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
111.色厉内荏(rěn):外表强硬,内心空虚。荏,软弱。
112.闪烁其辞:指说话稍微露出一点想法,但不明确。也形容说话躲躲闪闪,吞吞吐吐。
113.身无长(cháng)物:再没有别的东西。形容除此之外空无所有。长物,多余的东西。
114.身体力行:亲身经验,努力实行。
115.生灵涂炭:形容政治混乱时期人民处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中。涂炭,烂泥和炭火。
116.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比喻这个时候失败了,另一个时候得到了补偿,语出《后汉后》。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晨;桑榆,日落时太阳的余光照在桑树榆树之间,指傍晚。
117.尸位素餐:空占着职位,不做事而白吃饭。
118.拾人牙慧:拾取人家只言片语当做自己的话。
119.石破天惊:多用来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120.始作俑者:孔子反对用俑殉葬,他说,开始用俑殉葬的人,大概没有后嗣了吧。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121.豕突狼奔:像野猪和狼那样逃路。
122.矢志不移:发誓立志,永不改变。
123.首当其冲:比喻首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冲,要冲。
124.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语出《汉书》。
125.韬(tāo)光养晦:比喻隐藏才能,不使外露。韬,弓或剑的套子,比喻隐藏。
126.桃李不言,下自成蹊(xī):比喻只要为人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蹊,路。
127.天网恢恢:天道像一个广阔的大网,作恶者逃不出这个网,也就是逃不出天道的惩罚。恢恢,形容非常广大。
128.醍醐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彻底醒悟。醍醐,旧指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精华,佛教比喻最高的佛法。
129.投鼠忌器:想扔东西打老鼠,又怕打坏了东西。比喻欲除恶而有顾忌,不敢放手干。
130.玩物丧志:只顾玩赏所喜好的东西,因而消磨掉志气。
131.万人空巷: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132.微言大义:精微的语言和深奥的道理。
133.为虎傅翼: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势力。傅,添加。
134.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水獭想捉鱼吃,却把鱼赶到深渊去了;鹞鹰想捉麻雀吃,却把麻雀赶到丛林中去了。后来比喻不善于团结人或笼络人,把可以依靠的力量赶到敌人方面去。
135.未雨绸缪:天还没下雨,就先修好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136.蔚为大观:丰富多彩,成为盛大的景象。多指文物等。
137.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
138.五风十雨: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次雨。形容风调雨顺。
139.喜结金兰:高兴地成为结拜兄弟姐妹。
140.相濡以沫:泉水干涸,鱼靠在一起以唾沫相湿润(语见《庄子》)。后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
141.相敬如宾: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像对待宾客一样。
142.宵衣旰(gàn)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
143.胸无城府:比喻襟怀坦白,没有什么隐藏。城府,城市和官府,比喻令人难于揣测的深远谋算。
144.烜(xuǎn)赫一时: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威势很盛。烜赫,气势很盛。含贬义。
145.虚与委蛇(wēi yí):对人虚情假义,敷衍应酬。虚,假意;委蛇,敷衍。
146.一蹴(cù)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蹴,踏。
147.一傅众咻(xiū):一个人教,众多的人干扰,形容环境对人影响极大。傅,教导;咻,喧闹。
148.一鳞半爪: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149.贻笑大方:让有见识的内行笑话。贻,遗留。
150.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来示意。指有极势的人傲慢的神气。
151.以耳代目:把听来的当成亲见的。形容不亲自调查研究,专门听信别人的话。
152.以邻为壑:拿领国当作排洪水的沟壑。比喻把自己的困难或灾害转嫁群众给别人。
153.意兴阑珊:形容兴致将尽。
154.洋洋大观:形容美好的事物丰富多彩。
155.养尊处优:处于尊贵的地位,对着优裕的生活。
156.仰事俯畜:对上待奉父母,对下养活妻子儿女。泛指维持一家生活。
157.寅吃卯粮:寅年吃了卯年的粮。比喻入不敷出,预先借支。寅、卯,地支的第三、四位。
158.杳如黄鹤:比喻一去不见踪影。语出崔颢《黄鹤楼》。杳,见不到踪影。
159.饮鸩止渴:喝毒酒解渴。比喻采取极有害的方法来解决眼前困难,不顾后果。鸩,一种毒鸟。
160.影影绰绰:模模糊糊,不真切。
161.余能可贾(gǔ):还有力量没有用完。贾,卖。
162.越俎代疱:比喻超过自己的职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情。语见《庄子》。俎,祭器;疱,厨子。
163.在劫难逃:原指命中注定要遭受灾祸,想逃也逃不了。现在有时借指不可避免的灾害。劫,佛教把天灾人祸等厄运称为“劫”或“劫数“。
164.昭然若揭:真相全部暴露,一切都明明白白。昭,明显;揭,举。
165.振聋发聩(kuì):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人们清醒过来。聩,耳聋。
166.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
167.濯濯童山:光秃秃无树木的山。濯濯,光秃秃的样子;童,秃。
168.炙手可热:手一挨近就感觉得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169.紫气东来:表示祥瑞,语出《列仙传》。紫气,祥瑞之气。
170.罪不容诛:判死型还抵不了他的罪恶。形容罪大恶极。诛,判处死罪。
171.自怨自艾(yì):原指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在只指悔恨。艾,治理,改正。
172.空穴来风;空穴是来风的条件,既能来风,必有空穴,传闻有一定根据。大多用来表示毫无根据,完全用反了。
173.三人成虎:传言有虎的人很多,大家便相信了。多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174.美轮美奂:只能形容房屋高大美丽。媒体上凡形容美好事物皆用此语,错。
175.炙手可热:形容人很有权势,含贬义。媒体扩大其使用范围,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完全背离其本义。
176.侃侃而谈:“侃侃”本为刚直之意。谈得理直气壮才叫侃侃而谈。人们大多用此语形容聊天,属误用。
177.首当其冲:首先受到攻击,一般作谓语。常被人误用为定语,代替“首先”。
178.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常被人用来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且写作“不温不火”,真是不伦不类。
179.鼎力相助:只用于对方或他人,不可用于自己,否则太不谦虚。
求形容知己又形容音乐的成语 除高山流水
1. 不知所云成语故事,100字成语: 不知所云
拼音: bù zhī suǒ yún
解释: 云:说。不知道说得是些么。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
成语故事:
不知所云”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言语紊乱、空泛。
这个成语来源于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公元225年,诸葛亮亲率大军南征孟获,他七次俘虏孟获,又七次释放,孟获终于心悦诚服地归顺蜀汉。
南方平定之后,解除了后顾之忧,诸葛亮决定出师伐魏。临行前,他给刘禅写了一份《出师表》,提出东汉后期上层统治集团任人唯亲而致倾颓的历史教训,规劝刘禅要“亲贤臣,远小人”;严明赏罚,虚心纳谏。最后,诸葛亮写道:“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表达他恳切、激动的心情。
一切都安排妥当之后,诸葛亮便亲率浩浩荡荡的大军,向汉中前线进发。后主刘禅率领百官一直把他们送出成都城外十里远。
2. 崔钟雷的成语故事简介
在中华民族的词语宝库中蕴藏着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的宝贵财富。成语就是这个宝库中*璀璨夺目的瑰宝。这里有成语链接、成语游戏,还有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能够让孩子们在学习成语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陶冶情操!本书给读者讲述了八仙过海、不翼而飞、不学无术、病人膏肓、沧海桑田、草木皆兵等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注音美绘典藏版)/彩绘世界经典书系》由崔钟雷编著。
<p>
推荐彩绘世界经典书系升级版<a href="//proct.dangdang/23682179" target="_blank">《成语接龙》</a>
</p>
<p>
在中华民族的词语宝库中蕴藏着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的宝贵财富。成语就是这个宝库中*璀璨夺目的瑰宝。这里有成语链接、成语游戏,还有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能够让孩子们在学习成语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陶冶情操!本书给读者讲述了八仙过海、不翼而飞、不学无术、病人膏肓、沧海桑田、草木皆兵等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注音美绘典藏版)/彩绘世界经典书系》由崔钟雷编著。
</p>目录八仙过海
不翼而飞
不学无术
病人膏肓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沧海桑田
程门立雪
差强人意
草木皆兵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唇亡齿寒
惩前毖后
寸草春晖
得陇望蜀
对牛弹琴 八仙过海
不翼而飞
不学无术
病人膏肓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沧海桑田
程门立雪
差强人意
草木皆兵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唇亡齿寒
惩前毖后
寸草春晖
得陇望蜀
对牛弹琴
呆若木鸡
东山再起
打草惊蛇
对症下药
道听途说
东施效颦
尔虞我诈
二桃杀三士
负荆请罪
负隅顽抗
富贵浮云
覆水难收
防微杜渐
分道扬镳
风吹草动
风餐露宿
风声鹤唳
高枕无忧
刮目相看
改过自新
高山流水
汗马功劳
好大喜功
后顾之忧
害群之马
邯郸学步
含沙射影
狐假虎威
囫囵吞枣
黄粱美梦
挥汗成雨
讳疾忌医
华而不实 八仙过海<br />
不翼而飞<br />
不学无术<br />
病人膏肓<br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br />
沧海桑田<br />
程门立雪<br />
差强人意<br />
草木皆兵<br />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br />
唇亡齿寒<br />
惩前毖后<br />
寸草春晖<br />
得陇望蜀<br />
对牛弹琴<br />
呆若木鸡<br />
东山再起<br />
打草惊蛇<br />
对症下药<br />
道听途说<br />
东施效颦<br />
尔虞我诈<br />
二桃杀三士<br />
负荆请罪<br />
负隅顽抗<br />
富贵浮云<br />
覆水难收<br />
防微杜渐<br />
分道扬镳<br />
风吹草动<br />
风餐露宿<br />
风声鹤唳<br />
高枕无忧<br />
刮目相看<br />
改过自新<br />
高山流水<br />
汗马功劳<br />
好大喜功<br />
后顾之忧<br />
害群之马<br />
邯郸学步<br />
含沙射影<br />
狐假虎威<br />
囫囵吞枣<br />
黄粱美梦<br />
挥汗成雨<br />
讳疾忌医<br />
华而不实
3.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
桃园结义
桃园三结义是《三国演义》中的第一个故事。提起刘备、关羽和张飞,人们总是会联想到他们早年在涿郡张飞庄后那花开正盛的桃园,备下乌牛白马,祭告天地,焚香再拜,结为异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人们一直传诵着这个故事,也一次次有人效仿着焚香结义。梁启超在一篇文章中便谈到:"今我国民绿林豪杰,遍地皆是,日日有桃园之拜……"(《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清代一些会党如三合会等,在他们颇为庄重的入会仪式上,必定不会忘记插上桃枝,以此象征他们是在桃园结义。
//ke./view/19331?wtp=tt
草船借箭
周瑜提出让诸葛亮在10日之内赶制10万枝箭的要求,诸葛亮却出人意外地说:“操军即日将至,若候10日,必误大事。”他表示:“只须3天的时间,就可以办完复命。周瑜一听大喜,当即与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在周瑜看来,诸葛亮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3天之内造出10万枝箭,因此,诸葛亮必死无疑。表明:周瑜并不相信诸葛亮在三天内会造出10万枝箭。
诸葛亮告辞以后,周瑜就让鲁肃到诸葛亮处查看动静,打探虚实。诸葛亮一见鲁肃就说:“3日之内如何能造出10万枝箭?还望子敬救我!”忠厚善良的鲁肃回答说:“你自取其祸,叫我如何救你?”诸葛亮说:“只望你借给我20只船,每船配置30名军卒,船只全用青布为幔,各束草把千余个,分别竖在船的两舷。这一切,我自有妙用,到第三日包管会有10万枝箭。但有一条,你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如果他知道了,必定从中作梗,我的计划就很难实现了。”鲁肃虽然答应了诸葛亮的请求,但并不明白诸葛亮的意思。他见到周瑜后,不谈借船之事,只说诸葛亮并不准备造箭用的竹、翎毛、胶漆等物品。周瑜听罢也大惑不解。
诸葛亮向鲁肃借得船只、兵卒以后,按计划准备停当。可是一连两天诸葛亮却毫无动静,直到第三天夜里四更时分,他才秘密地将鲁肃请到船上,并告诉鲁肃要去取箭。鲁肃不解地问:“到何处去取?”诸葛亮回答道:“子敬不用问,前去便知。”鲁肃被弄得莫名其妙,只得陪伴着诸葛亮去看个究竟。
凌晨,浩浩江面雾气霏霏,漆黑一片。诸葛亮遂命用长索将20只船连在一起,起锚向北岸曹军大营进发。时至五更,船队已接近曹操的水寨。这时,诸葛亮又教士卒将船只头西尾东一字摆开,横于曹军寨前。然后,他又命令士卒擂鼓呐喊,故意制造了一种击鼓进兵的声势。鲁肃见状,大惊失色,诸葛亮却心底坦然地告诉他说:“我料定,在这浓雾低垂的夜里,曹操决不敢毅然出战。你我尽可放心地饮酒取乐,等到大雾散尽,我们便回。”
曹操闻报后,果然担心重雾迷江,遭到埋伏,不肯轻易出战。他急调旱寨的弓弩手6000人赶到江边,会同水军射手,共约1万多人,一齐向江中乱射,企图以此阻止击鼓叫阵的“孙刘联军”。一时间,箭如飞蝗,纷纷射在江心船上的草把和布幔之上。过了一段时间后,诸葛亮又从容地命令船队调转方向,头东尾西,靠近水寨受箭,并让士卒加劲地擂鼓呐喊。等到日出雾散之时,船上的全部草把密密麻麻地排满了箭枝。此时,诸葛亮才下令船队调头返回。他还命令所有士卒一齐高声大喊:“谢谢曹丞相赐箭!”当曹操得知实情时,诸葛亮的取箭船队已经离去20余里,曹军追之不及,曹操为此懊悔不已。
船队返营后,共得箭10余万枝,为时不过3天。鲁肃目睹其事,极称诸葛亮为“神人”。诸葛亮对鲁肃讲:自己不仅通天文,识地利,而且也知奇门,晓阴阳。更擅长行军作战中的布阵和兵势,在3天之前已料定必有大雾可以利用。他最后说:“我的性命系之于天,周公瑾岂能害我!”当周瑜得知这一切以后,大惊失色,自叹不如。
//ke./view/19331?wtp=tt
三顾茅庐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今河南南阳城西,一说为湖北襄阳城西南)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ke./view/44657?wtp=tt#5
乐不思蜀
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矣,而况姜维邪?”
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
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郤正闻之,求见禅,曰:“王若后问,宜泣而答曰:先父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选自《三国志》)
蜀后主刘禅投降后,司马昭设宴款待,先以魏乐舞戏于前,蜀官伤感,独有后主有喜色。司马昭令蜀人扮蜀乐于前,蜀官尽皆堕泪,后主嬉笑自若。酒至半酣,司马昭谓贾充曰:“人之常情,乃至于此!虽诸葛孔明在,亦不能辅之久全,何况姜维乎?”乃问后主曰:“颇思蜀否?”后主曰:“此间乐,不思蜀也。”
人们常把乐以忘返或乐而忘本,无故国故土之思,称作“乐不思蜀”。这个典故就产生于三国时的洛阳。
当时魏军入川,蜀后主刘禅投降,被送到洛阳。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赐住宅,月给用度,僮婢百人。刘禅为表感谢,特意登门致谢,司马昭于是设宴款待,并以歌舞助兴。当演奏到蜀地乐曲时,蜀旧臣们油然诵起国破家亡的伤怀之情,个个泪流满面。而刘禅却麻木不仁嬉笑自若。司马昭见状,便问刘禅;“你思念蜀吗?”刘禅答道:“这个地方很快乐,我不思念蜀。”他的旧臣郤正闻听此言,连忙找个机会悄悄对他说:“陛下,等会儿若司马昭再问您,您就哭着回答:‘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这样,司马昭就能让陛下回蜀了。”刘禅听后,牢记在心。酒至半酣,司马昭果然又发问,刘禅赶忙把郤正教他的话学了一遍,只是欲哭无泪。司马昭听了,说“咦,这话怎么像是郤正说的?”刘禅惊奇道:“你说的一点不错呀!”司马昭及左右大臣全笑开了。司马昭见刘禅如此老实,从此就再也不怀疑他。刘禅就这样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了余生,传下了这令人捧腹的“乐不思蜀”典故。
//ke./view/10675?wtp=tt#8
路人皆知
《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高贵乡公卒”裴松之注引 晋习凿齿《汉晋春秋》:“帝见威权日去,不胜其忿。乃召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谓曰:‘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后以“路人皆知”指某些人的用心、隐私等为人所共知。
//ke./view/66924?wtp=tt
鞠躬尽瘁
汉末,曹操的儿子曹丕废去汉献帝,改国号为魏,自己做了皇帝,即魏文帝。这时,占据四川一带的刘备,也宣告登基,即历史上所称蜀汉的“先主”。刘备以诸葛亮为丞相,定都成都。于是,连同江南(江东)的东吴,就正式出现了魏、蜀、吴三国的局面。(参看“三顾茅庐”)
不久,刘备去世,刘备的儿子刘禅袭位为“后主”。诸葛亮继续任丞相,并受封为“武乡侯”,蜀国一切军政大权,都操在他手里,由他裁决。诸葛亮是一贯主张联吴伐魏的,这时他仍然一面和东吴结好,一面南征孟获,平定南中诸郡,以消除后顾之忧,然后充实军备,练兵习武,积极准备北伐魏国。出兵的时候,曾上表后主,力劝听信忠言,任用贤臣,这就是后来流传的《前出师表》。可是这次北伐,没有完成,就暂时退兵回蜀。过了一些时候,诸葛亮又发动了第二次北伐,当时蜀国臣子官员中,颇有反对兴师动众的,诸葛亮因此又上一表,分析当时局势,说明蜀汉与曹魏势不两立,必须北伐。这就是后来和《前出师表》同样流传的《后出师表》。
诸葛亮的前后两次出师表,所表现的忠贞气节,使文章被人千古传颂。
//ke./view/85309
参考资料:
4. 鞠躬尽瘁多成语故事
鞠躬尽瘁
jū gōng jìn cuì
[释义] 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语出] 明·宋濂《先府君蓉峰处士阡表》:“祖妣夫人与显考鞠躬尽瘁,誓勿蹶其门。”
[近义] 鞠躬尽力
[成语故事]
汉末,曹操的儿子曹丕废去汉献帝,改国号为魏,自己做了皇帝,即魏文帝。这时,占据四川一带的刘备,也宣告登基,即历史上所称蜀汉的“先主”。刘备以诸葛亮为丞相,定都成都。于是,连同江南(江东)的东吴,就正式出现了魏、蜀、吴三国的局面。(参看“三顾茅庐”)
不久,刘备去世,刘备的儿子刘禅袭位为“后主”。诸葛亮继续任丞相,并受封为“武乡侯”,蜀国一切军政大权,都操在他手里,由他裁决。诸葛亮是一贯主张联吴伐魏的,这时他仍然一面和东吴结好,一面南征孟获,平定南中诸郡,以消除后顾之忧,然后充实军备,练兵习武,积极准备北伐魏国。出兵的时候,曾上表后主,力劝听信忠言,任用贤臣,这就是后来流传的《前出师表》。可是这次北伐,没有完成,就暂时退兵回蜀。过了一些时候,诸葛亮又发动了第二次北伐,当时蜀国臣子官员中,颇有反对兴师动众的,诸葛亮因此又上一表,分析当时局势,说明蜀汉与曹魏势不两立,必须北伐。这就是后来和《前出师表》同样流传的《后出师表》。
诸葛亮的前后两次出师表,所表现的忠贞气节,使文章被人千古传颂。
《后出师表》的末后有一句道:“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人们常引用的一句成语。
5. 猫叔爱成语故事一百个
1、寓言成语故事:
滥竽充数、画蛇添足、守株待兔、刻舟求剑、掩耳盗铃、买椟还珠、自相矛盾、拔苗助长、亡羊补牢、杯弓蛇影
2、历史成语故事:
背水一战、望梅止渴、纸上谈兵、三顾茅庐、卧薪尝胆、四面楚歌、指鹿为马
3、神话成语故事:
画龙点睛、攀龙附凤、屠龙之技、叶公好龙、精卫填海、八仙过海、开天辟地
4、三国成语故事:
三顾茅庐、草船借箭、桃园结义、曹操献刀、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煮酒论英雄、过五关斩六将、连环计、官渡之战、长坂桥、借东风、火烧赤壁、华容道、三气周瑜、刮骨疗伤、白帝城、火烧连营
5、关于战争的成语故事:
草船借箭、草木皆兵、破釜沉舟、穷兵黩武、如火如荼、势如破竹、坚壁清野、四面楚歌、退避三舍、一败涂地、兵荒马乱、兵戎相见、朝秦暮楚、二卵弃干城、烽火连年、化干戈为玉帛、祸结兵连、揭竿而起、龙血玄黄、一夫当关、枕戈寝甲、直捣黄龙
爱鹤失众
爱屋及乌
安步当车
安居乐业
安然无恙
安如泰山
按兵不动
按图索骥
暗渡陈仓
暗箭伤人
八面威风
八仙过海
拔苗助长
拔山举鼎
拔帜易帜
白面书生
白头如新
白云亲舍
百步穿杨
百尺竿头
百川归海
百发百中
百感交集
百闻不如一见
百丈竿头
百折不挠
败军之将
班门弄斧
半部论语
半途而废
傍人门户
包藏祸心
抱残守缺
抱薪救火
杯弓蛇影
杯水车薪
背道而驰
背水一战
本末倒置
逼上梁山
比肩接踵
必恭必敬
毕恭毕敬
筚路蓝缕
髀肉复生
鞭长莫及
标新立异
别开生面
别无长物
别有天地
宾至如归
冰山难靠
兵不血刃
兵不厌诈
兵贵神速
病入膏肓
波澜老成
伯乐相马
博而不精
博士买驴
卜昼卜夜
补天浴日
捕风捉影
不辨菽麦
不逞之徒
不耻下问
不打不成相识
不打不相识
不得要领
不敢越雷池一步
不寒而栗
不合时宜
不胫而走
不拘一格
不堪回首
不可多得
不可救药
不可同日而语
不伦不类
不名一钱
不求甚解
不屈不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甚了了
不识时务
不贪为宝
不为五斗米折腰
不学无术
不遗余力
不因人热
不远千里
不知人间有羞耻事
不知所云
不自量力
不足为外人道
才高八斗
才占八斗
残杯冷炙
沧海桑田
草船借箭
草菅人命
草木皆兵
差强人意
长驱直入
长袖善舞
唱筹量沙
朝三暮四
车水马龙
车载斗量
沉鱼落雁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诚惶诚恐
城狐社鼠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城下之盟
乘风破浪
乘人之危
乘兴而来
惩羹吹齑
程门立雪
魑魅魍魉
尺短寸长
赤膊上阵
踌躇满志
出尔反尔
出类拔萃
出奇制胜
垂头丧气
唇亡齿寒
此地无银三百两
从善如流
寸草春晖
寸木岑楼
打草惊蛇
大笔如椽
大材小用
大放厥词
大腹便便
大公无私
大逆不道
大器晚成
大义灭亲
呆若木鸡
弹冠相庆
当局者迷
当头棒喝
当务之急
倒持泰阿
倒屣相迎
倒行逆施
道不拾遗
道听途说
得过且过
得陇望蜀
点石成金
雕虫小技
东窗事发
东山再起
东施效颦
董狐之笔
董狐直笔
斗粟尺布
杜口裹足
短兵相接
断头将军
对牛弹琴
对症下药
多多益善
咄咄怪事
恶贯满盈
尔虞我诈
二桃杀三士
发愤忘食
发奸擿伏
发蒙振落
罚不当罪
反求诸己
返老还童
方寸已乱
方寸之地
防微杜渐
放虎归山
飞蛾扑火
飞黄腾达
飞将数奇
飞鸟惊蛇
废寝忘食
分崩离析
分道扬镳
分庭抗礼
焚书坑儒
奋不顾身
风吹草动
风声鹤唳
风烛残年
奉公守法
釜底抽薪
釜底游鱼
妇人之仁
负荆请罪
负隅顽抗
负重致远
赴汤蹈火
覆巢无完卵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覆水难收
改过自新
改弦更张
甘拜下风
感戴二天
感恩图报
刚愎自用
纲举目张
高山流水
高屋建瓴
高阳酒徒
高枕无忧
割席分坐
革故鼎新
各得其所
各自为政
公而忘私
狗尾续貂
苟延残喘
诟如不闻
孤注一掷
顾曲周郎
瓜田李下
刮目相看
管鲍之交
管中窥豹
过河拆桥
过门不入
海角天涯
害群之马
邯郸学步
汗流浃背
沆瀣一气
好好先生
合浦珠还
河伯为患
河东狮吼
涸辙之鲋
鹤立鸡群
哄堂大笑
鸿鹄之志
后顾之忧
后来居上
后起之秀
后生可畏
囫囵吞枣
狐假虎威
胡服骑射
华而不实
划粥割齑
画饼充饥
画虎类犬
画龙点睛
画蛇添足
黄绢幼妇
黄粱美梦
黄粱一梦
挥汗成雨
讳疾忌医
火树银花
火中取栗
机不可失
鸡口牛后
鸡鸣狗盗
及瓜而代
疾风劲草
家徒四壁
家喻户晓
贾人渡河
价值连城
坚壁清野
间不容发
见怪不怪
见利忘义
见猎心喜
江郎才尽
胶漆相投
胶柱鼓瑟
狡兔三窟
脚踏实地
嗟来之食
结草衔环
桀犬吠尧
竭尽全力
解衣推食
借花献佛
巾帼英雄
金口木舌
金石为开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近水楼台
噤若寒蝉
泾渭分明
惊弓之鸟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精卫填海
井底之蛙
九牛一毛
酒池肉林
居安思危
居心叵测
鞠躬尽瘁
橘化为枳
举案齐眉
举措失当
举一反三
拒谏饰非
决一雌雄
绝妙好辞
开诚布公
开卷有益
开门揖盗
开天辟地
侃侃而谈
苛政猛于虎
克己奉公
克勤克俭
克绍箕裘
刻不容缓
刻舟求剑
空洞无物
空前绝后
空穴来风
空中楼阁
口蜜腹剑
口若悬河
扣盘扪烛
枯鱼之肆
夸父逐日
胯下之辱
脍炙人口
旷日持久
困兽犹斗
蓝田生玉
滥竽充数
狼狈不堪
狼狈为奸
狼子野心
劳而无功
老蚌生珠
老当益壮
老马识途
老牛舐犊
老生常谈
老妪能解
乐不思蜀
乐极生悲
李代桃僵
力不从心
利令智昏
连篇累牍
梁上君子
两败俱伤
两袖清风
临渴掘井
临难不惧
柳暗花明
路不拾遗
论功行赏
洛阳纸贵
马革裹尸
马首是瞻
买椟还珠
满城风雨
芒刺在背
盲人摸象
毛遂自荐
门可罗雀
门庭若市
扪虱而谈
孟母三迁
名不虚传
名落孙山
名正言顺
明目张胆
模棱两可
摩肩接踵
磨杵成针
木人石心
内助之贤
南柯一梦
南山可移
南辕北辙
南州冠冕
难兄难弟
囊萤映雪
囊萤照书
鸟尽弓藏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牛鼎烹鸡
牛衣对泣
成语: 牛衣对泣
拼音: niú yī ì qì
解释: 睡在牛衣里,相对哭泣。形容夫妻共同过着穷困的生活。
成语故事:牛衣对泣,是一个成语,典出《汉书·王章传》,说的是西汉时的王章家里非常贫穷,年轻时在京城长安求学,与妻子住在一起,过着艰难困苦的生活。有一次,他生病,没有被子,只好盖用乱麻和草编织的像蓑衣一类的东西。这是当时给牛御寒用的,人们称它为“牛衣”。王章蜷缩在牛衣里,冷得浑身发抖。王章以为自己快死了,哭泣着对妻子说:“我的病很重,连盖的被子都没有。看来我就要死去,我们就此诀别吧!”妻子听了怒气冲冲地斥责他说:“仲卿!你倒是说说,京师朝廷中的那班贵人,他们的学问谁及得上你?现在你贫病交迫,不自己发奋,振作精神,却反而哭泣,多没出息呀!”王章听了这席话,不禁暗自惭愧。病愈后,他发奋读书,终于成了有用之才。
求好听的成语故事
高山流水
查看《汉语词典》中“高山流水”的解释
--------------------------------------------------------------------------------
拼音gāo shān liú shuǐ
典故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列子·汤问》
释义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用法作宾语;比喻乐曲高妙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知音难觅
英文liftycharacterastoweringmountainandrushingwater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俞伯牙很擅长弹琴,他到楚国马鞍山遇到钟子期,两人谈论琴律很投机。伯牙看到高山流水就弹奏一曲,钟子期高兴地说泰山江河。两人结为知己。第二年伯牙去拜会钟子期,得知钟子期病故,就在坟前伤心地毁琴
成语示列孔圣人尚学琴于师襄,一操便知其为文王。高山流水,得遇知音。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六回
成语造句
◎ 今年来参加了几位前辈的追悼会,注意到了一个细节:悬挂在灵堂中间的挽联常常笔涉高山流水,但我知道,死者对于挽联撰写者的感觉并非如此。
◎ 来双扬的一番话,倾泻如高山流水,势不可挡。
◎ UT斯达康的展台更显得别具一格,”高山流水觅知音”的琴声把其最新的接入产品IP(iAV)演绎得酣畅淋漓。
◎ 它分明是在说,不管你今后如何重要,总会有一天从热闹中逃亡,孤舟单骑,只想与高山流水对晤。
◎ 如《光明行》、《喜洋洋》、《步步高》、《春天来了》、《雨打芭蕉》、《阳关三叠》、《啊,莫愁》、《高山流水》等。
流水高山
查看《汉语词典》中“流水高山”的解释
--------------------------------------------------------------------------------
注音liú shuǐ gāo shān
出处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列子·汤问》
解释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知音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高山流水
同韵词官清民自安、道键禅关、窥见一斑、雨卧风餐、三十三天、遮地漫天、擿伏发奸、连二赶三、铜臭薰天、有碍观瞻、......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俞伯牙很擅长弹琴,他到楚国马鞍山遇到钟子期,两人谈论琴律很投机。伯牙看到高山流水就弹奏一曲,钟子期高兴地说泰山江河。两人结为知己。第二年伯牙去拜会钟子期,得知钟子期病故,就在坟前伤心地毁琴
示例金垆焚宝烟,瑶琴鸣素弦,无非是流水高山调,和那堆风积雪篇。 元·石子章《竹坞听琴》第一折
琴瑟和谐琴瑟:两种弦乐器名。琴瑟合奏时声音非常和谐。比喻夫妻关系和谐。
琴瑟调和琴瑟同时弹奏,声音和谐。比喻夫妻恩爱。
琴瑟相调琴瑟同时弹奏,声音和谐。比喻夫妻恩爱。
琴瑟和同琴瑟:两种弦乐器名。琴瑟合奏时声音非常和谐。比喻夫妻关系和谐。
如鼓琴瑟琴瑟:古代弦乐器。好像弹奏琴瑟一样。比喻夫妻间像弹奏琴瑟那样和谐美好。
琴瑟和好比喻夫妇情深和美。亦作“琴瑟静好”、“琴瑟之好”、“琴瑟之欢”、“琴瑟之乐”、“琴瑟和同”、“琴瑟和调”。
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请君入瓮
唐朝女皇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两个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他们利用诬陷、控告和惨无人道的刑法,杀害了许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则天手里,内容竟是告发周兴与人联络谋反。武则天大怒,责令来俊臣严查此事。来俊臣,心里直犯嘀咕,他想,周兴是个狡猾奸诈之徒,仅凭一封告密信,是无法让他说实话的;可万一查不出结果,太后怪罪下来,我来俊臣也担待不起呀。这可怎么办呢?苦苦思索半天,终于想出一条妙计。
他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把周兴请到自己家里。两个人你劝我喝,边喝边聊。酒过三巡,来俊臣叹口气说:“兄弟我平日办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认罪,不知老兄有何办法?”周兴得意地说:“这还不好办!”说着端起酒杯抿了一口。来俊臣立刻装出很恳切的样子说:“哦,请快快指教。”周兴阴笑着说:“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你想想,还有什么犯人不招供呢?”来俊臣连连点头称是,随即命人抬来一口大瓮,按周兴说的那样,在四周点上炭火,然后回头对周兴说:“宫里有人密告你谋反,上边命我严查。对不起,现在就请老兄自己钻进瓮里吧。”周兴一听,手里的酒杯啪哒掉在地上,跟着又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说:“我有罪,我有罪,我招供。”
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一衣带水
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
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
海角天涯
韩愈,字退之,是唐代中叶时的伟大文学家。 他两岁时就死了父亲,不久他的母亲又死去。幼时依靠他哥哥韩会和嫂嫂郑夫人过活。 韩会有一个嗣子(韩愈次兄介之子,出继与长兄为嗣)叫老成,排行十二,所以小名叫十二郎,年纪比韩愈小一点。后来韩会四十二岁的时候,因宰相元载的事,贬为韶州刺史,不到几个月就病死在韶州,这时韩愈只有十一岁,十二郎也很小。韩愈虽然有三个哥哥(会、弁、介),但都很早离开了人世。这时,继承祖先后代的,只有韩愈和他的侄子十二郎两个人,零丁孤苦,没有一天离开过。 韩愈十九岁时自宜城前往京城,以后十年的时间中,只和十二郎见过三次面。当他正打算西归和十二郎永远生活在一起的时候,不幸十二郎就在这时死去了。韩愈知道了这消息,悲痛欲绝,写了一篇“祭十二郎文”,叫建中备了一些时下的物品从老远的地方去致祭他。这篇祭文,一字一泪,令人读来心酸。祭文中有“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的句子,后人便把它引伸成“天涯海角”这句话,用来比喻极其遥远的地方。
双管齐下
唐朝人张(zao),官为员外郎。不久,他从员外郎的地位降为衡州司马。后来,他又被调为忠州司马,在官场上很不得志。但是,他喜欢绘画。而且画得很好。他尤其擅长画松石山水。他画松树时,总是双手各握一支毛笔。他用一支笔画新枝,另一支笔画枯枝。用两支笔画出来的松树,不论是新枝还是枯枝,都生动逼真。 人们喜欢他的画,纷纷上门求索。大家称赞他的画为“神品”。他绘画的方式,则被人们称为“双管齐下”。
成语“双管齐下”原指手握双管同时作画。后用来比喻为了达到某一目的,同时采用两种办法或两件事同时进行。
胶柱鼓瑟
齐人跟赵人学习瑟这种乐器。他不去刻苦钻研演奏瑟的技术,却依照赵人预先调弄好的音调,将瑟上调音的短柱用胶粘固起来,就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家乡。齐人回家后,摆弄了多年,总是弹不出一支曲子。他还觉得奇怪呢!后来,有人从赵国来,了解到是怎么回事,觉得这个齐人的举动是多么愚蠢啊!
成语“胶柱鼓瑟”的原意就是用胶把柱粘住,使音调不能调整,后用来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倒履相迎
" 倒履相迎 ”说的是东汉时期的大学问家蔡邕,他是蔡文姬的父亲,文史、辞赋、音乐、天文无不精通,官任皇室右中郎将。人称“人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座”。但他从不摆架子,从不傲慢,很善于和人交往,好朋友很多。有一次,他的好友王粲来拜访,正逢蔡邕睡午觉。家人告诉他王粲来到门外,蔡邕听到后,迅速起身跳下床,急急忙忙踏上鞋子就往门外跑,由于太慌忙,把右脚的鞋子踏到了左脚上,把左脚的鞋子踏到了右脚上,而且两只鞋都倒踏着。当王粲看到蔡先生是这么个模样,便抿着嘴笑起来。 倒履相迎 这个典故就是这么来的,说明对待朋友的热情和一片诚意。
好了,今天关于胶柱鼓瑟成语故事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对胶柱鼓瑟成语故事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希望这个话题胶柱鼓瑟成语故事的解答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