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用法大全 成语用法大全
成语专心致志的故事蚂蚁庄园_成语专心致志图片
ysladmin 2024-06-26 人已围观
简介成语专心致志的故事蚂蚁庄园_成语专心致志图片 下面将有我来为大家聊一聊成语专心致志的故事蚂蚁庄园的问题,希望这个问题可以为您解答您的疑问,关于成语专心致志的故事蚂蚁庄园的问题我们就开始来说说。1.《成长的故事》2.名人的成长故事3.名
下面将有我来为大家聊一聊成语专心致志的故事蚂蚁庄园的问题,希望这个问题可以为您解答您的疑问,关于成语专心致志的故事蚂蚁庄园的问题我们就开始来说说。
1.《成长的故事》
2.名人的成长故事
3.名人成长的故事
4.请问有木有雨果的九三年的好句好段越多越好,不要太短。 急求!!!!!
《成长的故事》
成长的故事——飞翔
每个人都有关于自己成长的故事,辛酸的、苦难的、幸福的、美好的,王朔成长的故事是《看上去很美》,北大才子余杰成长的故事是《看上去很丑》,欧洲颓废一代关于成长的故事是,《安吉拉的骨灰》,《麦田的守望者》……那么关于我的成长故事是什么呢?脑海中,出现了一只凌空翱翔的雄鹰,它正冲破蓝天,飞向遥远的天际,飞向一片崭新的天地……
十四年的春夏秋冬,我一路走来,十四年的人生旅程,我哭过、笑过、成功过、失败过,十四年的每分每秒,都很精彩,因为我在长大,我在努力飞翔,飞向、飞过、飞往人生的每一个驿站。
飞翔第一站
童年的生活简单、明朗,但却如同夜空中的星星,在我的生命之河里一直熠熠生辉。那个时候,每天晚上从幼儿园回来,总是跟着妈妈,兴致勃勃地讲述着我伟大的“幼儿园一天”,然后自豪地从书包里拿出老师奖的小红星,望着我,母亲满是疲惫的脸上总会露出一丝笑容,她摸摸我的头,继续干手头的工作,在工作得到肯定之后,我会以更大的热情投入我的滔滔不绝。夏日的一天,老师在音乐课上教我们唱歌,具体歌名,我已经记不起来,只记得前几句是这样唱的:“妈妈下班回到家,劳累了一天多么辛苦呀,妈妈妈妈快坐下……”当天学完这首歌回家,我没有像往常一样缠着妈妈讲这讲那,只是放下书包就匆匆跑进房间,拖出一把椅子,硬是拉着妈妈坐下了,还硬是让妈妈坐着不许动,然后我急急地跑进房,将玻璃杯洗得干干净净,然后给妈妈倒了满满的一杯水,小心翼翼地端给妈妈,我看着妈妈笑着接过水杯,笑容是我从未见过的欣慰,然后我蹲下身,举着小拳头,轻轻地帮妈妈捶腿。一只温暖的手静静地落在了我的头上,我抬起头,看到了母亲眼里流露着的喜悦,然后我听到她温柔地对我说:“孩子,你长大了,懂事了!”我点起脚,在母亲的脸颊上留下了深深的一吻,那一年我五岁,妈妈说我——长大了。
飞翔第二站
走过金色童年,我踏着阳光,走进我的小学,在我的身上,一直残留着童年的稚气、单纯。小学里的我,依旧很听话,我总是很乐意地接受妈妈为我安排的一切。我总是不厌其烦地询问着妈妈,这件事该怎么做。当妈妈给了我最完美的答案时,我总是不假思索地点头表示赞同,可是每当我抬头注视妈妈的眼睛,我从来没有读到眼神里的我所想象的满意与欣喜,因为它被另一所情感所充斥着——那是期待,但妈妈的期待是什么?不久之后的儿童节,作为校主持人,我一下子有些不知所措,妈妈不在家,我该怎么办?我的节日该怎么办?我垂头丧气地走进书房。唉,妈妈不在家,可节目还得演,在这节骨眼上,只能自己应付了。我打开影碟盒,一张张地看,一首首歌地筛选,然后选完后又一遍遍地练习。很
快就是六一节了,我那天起了个早,梳完头发,换上我的“小礼服”,然后对镜中的自己再一次微笑。联欢会的第一个节目就是我的,我握着话筒,从容地面对台下的观众唱起了我心中的歌,猛然我望见了坐在家长席上正冲我微笑的妈妈,她的笑容里,有铺天盖地的欣慰,那一瞬间,我突然明白,妈妈这么多年一直期待的是她的女儿能独立、能有自己的见解、能自己真正拥有自我。歌毕,台下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那掌声响彻云霄。那一年我十岁,我感觉到全世界在为我鼓掌。
飞翔第三站
不惊意间,我已经走进了我的花季。童年最终完完全全从我身上流逝过去了,那份属于童年的无忧无虑也最终烟消云散。花季带给我的思考,是考验,也是烦恼。我也开始为我的未来打算着,努力着;我也开始为花季里的落花纷飞苦恼着;我也开始承受无数无数的考试;我也开始心甘情愿地为我的学习花掉所有课余时间。但花季的磨练却使我坚强,让我冷静地面对考验,让我超脱稚气,真正地长大,长大,长大,成熟、成熟、成熟。这一年我十四岁,我知道要靠自己去成功。
……
我依旧在飞翔,我依旧在长大,我依旧独自行走在我的路途上,或许独行路上会困惑于无助,困惑于选择;但困惑之后便是冷静的思索,思索的过程就是又一次的成长,就是又一次的飞跃山岭,而思索的结果便是以更丰满的羽毛等待又一次的飞翔!
成长的故事
时间老人总是来去匆匆,坐着他飞快的马车,来到了十四岁———青春的殿堂。美好的回忆鼓励着我们前进。从出生到现在,十四年的光阴就像是一次漫长的旅行。
第一景点:草原
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年幼的时候,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便是玩的最好场所。花开花落,草黄草绿,我们用稚嫩的眼睛看着这一切,尝试着领悟大自然的鸟语花香和大人们说的那些几乎听不懂的语言。但是还来不及弄明白,就被时间老人带到了另一个故事中去……
第二景点:溪边
来到这里,就意味着长大了不少,以前的问题,大多都在这里找到了答案。沿着小溪向前走,明白了许多家长不以为然的道理。
在溪边,每一滴水都是一个拼音,每一颗卵石都是一个数字,还没有到上学的年龄,却已经进入了知识的天地。
第三景点:高山
顺着小溪走,地面越来越高低不平。爬山,又难又险。家长的脸色就像山上的天气,忽晴忽阴,让人心神不定。好不容易翻过了一座山,可是前面还有更高的峰在等着我们去爬。空气越来越稀薄,压力越来越大,眼前开始冒金星,腿也越来越软。
第四景点:峡谷
刚刚爬上一座高山,又一下子滑下了“人生”的最低点———峡谷。感觉好累,却不能休息,可走又走不好。走也不是,停也不是,只好一步一步向前挨……
第五景点:平原
走来走去,终于来到了平原,却顾不得欣赏风景,时间催促着步伐,一刻不停地向前
走……
平原是美丽的,大家却无心欣赏,好不容易来到青春的门前,可是从敞开的大门里,望见的是更高、更陡的山……鼓起勇气向前走吧!成长的故事不会停止……
成长的故事
新博初中101班 吴苏
成长的道路,像一条飘泊的小船,载着我们驶向未来。在成长中有许多的酸、甜、苦、辣。
酸
记得有一次,我和小猫在玩,不小心把小猫的腿踩断了,看着小猫痛苦的神情,听着小猫凄凉的叫声,我的心比自己断了腿还痛。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一看见断腿的小猫,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酸楚。
甜
今天晚上吃饺子。看见妈妈忙碌的样子,也洗洗手上前助阵。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在手心摊开一块面皮,往上面放了点馅。可是刚合上,面皮就破了,里面的馅露了出来。它们好像在说:“里面太挤,出来凉快凉快。”我只好又贴上一块皮,补住了漏洞。立刻一个大肚子将军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妈妈看了我的“杰作”哈哈大笑,我也捂着肚子笑作一团。
苦
又要考试了,我坐在座位上忐忑不安……下课铃响了,看看试卷上还有好几道题目下面是“万里无云”。唉,这个星期又要被念“紧箍咒”了。等待我的将是老师的“单独接见”和“亲切交谈”;妈妈的“千叮万嘱”和“语重心长”;爸爸的“暴风骤雨”和“温柔按摩”。
辣
“啪”一个碗碎了。“长这么大了,做事情还这么毛手毛脚的,女孩子应该斯斯文文的,一天到晚都疯疯颠颠的……”妈妈又在唠叨个不停。唉!不就是打了个碗吗!又不是故意的,用得着说这么多吗?我心里火辣辣的,泪水不知什么时候流了出来。
酸甜苦辣交织在一起使人生味道丰富。
我的幻想世界
“快去写作业,都快期末了,还整天想着玩。唉,妈妈又在吼我了,要是我能变成妈妈的妈妈就好了。想着想着,我便进入了我的幻想世界。
我成了妈妈的妈妈,而妈妈却成了我的孩子。哈哈,让她也尝尝被吼的滋味。
“妈,今天发考卷了,我考了90分。”“女儿”说。嘿,90分,不错嘛。可一想,不行,平时我考了90分,她都还要唠叨上两句。绝对不能表扬她。于是,我假装生气地说:“怎么才考90分,以后考试一定要上95分以上,否则我就让你尝尝‘竹笋烤肉’的厉害。”
“妈,我要吃冰淇淋。”嗯,天气这么热,确实可以采纳。可回头一想,也不行,平时我要吃饼干,妈妈总会说:“别吃了,吃那么多干嘛。”于是我又转过头对“女儿”说:“吃、吃、吃,整天想着吃,都快成了小胖猪了,还吃。”
晚上,“女儿”要睡觉了,我问她:“作业做完了没有?”“做完了。”“女儿”答。
“那明天要用的书放进书包了没有?桌子整理了没有?”“女儿”说:“还没呢”。其实我本来不想管那么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嘛!可是平时不管我干什么,妈妈都要管,于是,我就对“女儿”说:“那还不快去,省得明天又得花大把的时间去整理这些东西。”
周末,女儿在玩电脑,我本来不想管那么多,可一想,我平时在玩电脑,妈妈总没好气地说:“还玩,整天想着玩,还有没有把学习放在心上?”于是,我没好气地说:“还玩,整天想着玩,快去写作业。”
“铃……”电话响了,我才醒悟过来,原来我是在幻想,我想:要是有一天,我真的能成为妈妈的妈妈,那该多好呀!
我的多彩世界
新博初中103班 吴基萍
世界到底是什么颜色呢?我认为是多彩的。因为这就是我的生活。
粉红色
今天是一个晴天,我们一家去郊外旅游。到了目的地,铺上一块塑料布,摆上一些水果,妈妈还带来了炊具,我和弟弟捡柴禾,爸爸钓鱼,妈妈开始生火做饭,一家人忙得不亦乐乎。吃过饭后,我们放风、拍照片……今天的心情和天气一样的好,天空中飘荡着全家欢乐的笑声。在我的眼里今天的世界是粉红色的。
黑色
考试结果出来了,看着可怜的分数。我想回家后怎么向爸、妈交待呢?一进家门,觉得母亲今天心情不错,我趁她高兴时把试卷拿出来了,她一看到分数,脸色一下转为“阴到多云”了。大事不妙,我转身想溜,一声大喝“站住”,我像一个罪犯,低头不语,原地不动,等待宽大处理。我的眼前一片黑色。
紫色
弟弟是“萨达姆”,我是“克林顿”。他总是和我作对,有一天我“忍无可忍”狠狠地教训了他一顿。于是“萨达姆”跑去向“联合国秘书长”(爸爸)告状,结果“安南”跑来不分清红皂白把我狠狠地批了一顿。我委屈,我不服……我看见今天太阳的颜色变成了紫色。
金**
爸爸、妈妈还没下班,弟弟玩去了。我一个人闲着没事做,灵机一动想起了做饭。说做就做,我淘米、洗菜、生炉子……不到十分钟,我闻到了米饭的香味。接下来就是烧菜了,可我不会烧菜呀!唉,煎鸡蛋,以前看妈妈煎过,觉得还比较容易……终于一道菜成功了。爸爸、妈妈下班回来后,看到我的“杰作”,竖起大拇指把我夸得脸都红了。这时,在我的眼里世界是金**的。
我的世界是缤纷多彩的,同学们,你们的呢?
名人的成长故事
1796年的一天,德国歌廷根大学,一个19岁的很有数学天赋的青年吃完晚饭,开始做导师单独布置给他的每天例行的三道数学题。
像往常一样,前两道题目在两个小时内顺利地完成了。第三道题写在一张小纸条上,是要求只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做出正17边形。青年做着做着,感到越来越吃力。开始,他还想,也许导师见我每天的题目都做的很顺利,这次特意给我增加难度吧。但是,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第三道题竟毫无进展。青年绞尽脑汁,也想不出现有的数学知识对解开这道题有什么帮助。
困难激起了青年的斗志:我一定要把它做出来!他拿起圆规和直尺,在纸上画着,尝试着用一些超常规的思路去寻求答案。
终于,当窗口露出一丝曙光时,青年长舒了一口气,他终于做出了这道难题!
见到导师时,青年感到有些内疚和自责。他对导师说:“您给我布置的第三道题我做了整整一个通宵,我辜负了您对我的栽培……”
导师接过青年的作业一看,当即惊呆了。他用颤抖的声音对青年说:“这真是你自己做出来的?”青年有些疑惑地看着激动不已的导师,回答道:“当然,但是,我很笨,竟然花了整整一个通宵才做出来。”导师请青年坐下,取出圆规和直尺,在书桌上铺开纸,叫青年当着他的面做一个正17边形。
青年很快地做出了一个正17边形。导师激动地对青年说:“你知不知道,你解开了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阿基米德没有解出来,牛顿也没有解出来,你竟然一个晚上就解出来了!你真是天才!” 多年以后,这个青年回忆起这一幕时,总是说:“如果有人告诉我,这是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我不可能在一个晚上解决它。”
这个青年就是数学王子高斯。
有些事情,在不清楚它到底有多难时,我们往往能够做得更好!
------------------------------------------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然他小时候的天赋却不高。有一天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重复不知道多少遍了,还在朗读,因为,他还没有背下来。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复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贼人是很聪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聪明,但是他只能成为贼,而曾先生却成为毛泽东主席都钦佩的人:"近代最有大本夫源的人。"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那贼的记忆力真好,听过几遍的文章都能背下来,而且很勇敢,见别人不睡觉居然可以跳出来"大怒",教训曾先生之后,还要背书,扬长而去。但是遗憾的是,他名不经传,曾先生后来启用了一大批人才,按说这位贼人与曾先生有一面之交,大可去施展一二,可惜,他的天赋没有加上勤奋,变得不知所终。
温馨提示:伟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
赵修复,我国当代著名的蜻蜓和寄生蜂分类学家。
赵修复小时候是个顶顽皮的孩子。他经常和村里的孩子们到野外玩,特别喜欢各种虫子。
有一次,赵修复和另外一个孩子到村外去玩,看到一颗树上挂着一个蜂窝。他对哪个孩子说:“大家都说蜂窝不能捅,一捅,蜂就出来蛰人。我们想个什么法儿捅它两下,怎么样?”那个孩子来劲了,说:“好哇!你说怎么办吧!”赵修复歪着脑袋想了想说:“这样吧!我们回家去拿一顶蚊帐来。不过可别让大人知道!”哪个孩子便跟着他去了。他俩拿了一顶蚊帐,又回到那颗树下。
赵修复爬上术,从树枝上吊下一根绳子,把蚊帐挂上。然后和那孩子缩到蚊帐里,用一根长长的竹竿拼命捅蜂窝。蜂被激怒了,一群一群顺着竹竿飞过来,想蛰人,可是蚊帐稳稳当当地把蜂挡在外面,那个孩子跳着叫着:“好哇!好玩!赵修复也开心地笑起来。他捅够了,把竹竿一扔,想等蜂飞走了再取蚊帐,便坐在蚊帐里看着蜂飞来飞去。这时候,蜂发现捅自己的窝的竹竿没有了,便成群结队地飞回去重修蜂窝。赵修复眼睛都看直了,他呆呆地想:“他们怎么会和人一样修房子呢?”从此,他对昆虫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暗暗下决心:“等我长大了,一定要好好地研究这些小动物。”
上学后,他更喜欢昆虫了,老是一个人趴在地上看蚂蚁,或抓个蜻蜓、蝴蝶什么的小虫子,仔细地观察、研究。
一天,放学后,赵修复和同学们一起回家。路过厕所时,赵修复让同学等他一下,说要上厕所。可是一钻进去半个多小时还不见他出来。同学急了,掩着鼻子到厕所里看看他出了什么事。一走进去,又好气又好笑。原来赵修复发现了一种会跳的蜘蛛在捕吃苍蝇,他一看就入神了,忘记了外面的同学在等他。
赵修复年幼时,就是这样喜欢和昆虫打交道,长大后,他真的干上了研究昆虫的工作。
*---------------------------
少年时代的茅盾有广泛的兴趣爱好。他十分爱看“闲书”。一次放学回家,他在放杂物的平房里找到一部刻印的《西游记》。尽管这部书是木板刻印的,有的字迹已模糊成一片,可是,他书一拿到就爱不释手,拣那些可以看的章节津津有味地读起来。茅盾的父母对此并不阻止,还找来一部石印的《后西游记》给他看,抽空给他讲《西游记》中的故事,与他谈论书中人物的功过是非。父母还谆谆教导他,看小说不能只拣插图有趣的那几回看,而要细心琢磨,把文理看通,使语文有长进。茅盾读高小以后,读小说的兴趣更浓了。《三国演义》、《水浒》、《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古典文学名著,他都抽课余时间,广泛涉猎。这为他后来研究古典文学和进行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许是受旧小说中那些精美插图的感染吧,少年时代的茅盾很喜欢绘画和篆刻。他学绘画不仅认真临摹《芥子园画谱》,练好基本功,而且喜欢变化和创新。茅盾的母亲找来好几本不同的画谱,让他细细加以揣摩,博采众长,画出新意。茅盾学篆刻用的刻字刀,还是他自己用一段伞骨自制的哩。 除了看小说、绘画、篆刻、唱歌,茅盾还进行农事观察。每年养蚕时节,茅盾特别兴奋,放学后就围着母亲问这问那。母亲就叫儿子拿蚕具,喂桑叶,引导他细心观察蚕儿从“收蚁”到“上簇”整个生长过程的变化情况。茅盾后来创作小说《春蚕》中运用的养蚕知识,就是这个时期积累起来的。直到晚年,茅盾还深情地说:“我童年时最有兴趣的事,现在回忆起来宛在眼前的,就是养蚕。”
---------------------------
艾米莉·勃朗特(1818-1848),英国著名女作家。 艾米莉·勃朗特出生在英国的一个穷教师家里。她很小的时候,母亲家去世了。年幼的艾米莉和姐姐夏绿蒂,一同挑起了生活的重担。每天,姐姐都要到有钱的人家去当家庭教师,她就在家里做家务。艾米莉非常喜欢文学。爸爸的书,她早就反反复复地看过几遍了,她多想能有些新书啊!可是家里穷,没有钱让她去买书。她只好到处向人家借。为了看到更多的书,她抓紧一切时间:做菜时,一手炒菜,一手端书;到市场上去买东西,也往不了带上心爱的书,有好几次她险些撞上了马车。
有一次,艾米莉洗完衣服,开始做午餐了,她把面包送进烤箱烘烤,自己就在一边看书。这是一本新借来的小说,书中一个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深深地吸引了她。她完全沉浸在悲哀之中,根本忘记了烤箱中的面包。这是,姐姐回来了,一进门,感觉有股什么怪味道,就喊了声:“艾米莉,什么东西烤糊了?”艾米莉此时正伤心地擦着眼泪,没有听到姐姐的叫声。夏绿蒂到处闻闻,发现烤箱正开着,那味道正是从那儿传来的。她赶紧跑过去关了电闸,然后端起烤得黑糊糊的面包,递到艾米莉眼前。艾米莉吃了一惊,抬起头,红红的眼睛望着姐姐:“这是什么?是那可怜的小女孩的午餐吗?她一直都吃这种黑面包……”夏绿蒂知道,妹妹看书又看呆了,便笑着说:“不,这是我们几个可怜的小女孩的午餐!”艾米莉这才想起,面包早就该取出来了。
艾米莉就是这样利用每一分每一秒,一个心思看书,琢磨,就这样看了许多好书。后来,她开始写作。经过不懈的努力,她终于写出了一部文明世界的作品——《呼啸山庄》。
-------------------------
林巧稚是我国著名的妇产科专家,她治好的病人不计其数,经她亲手接生的孩子更是成千上万。人们非常尊敬她。然而,她刚刚生下来的时候,家里却因她是女孩子,一点儿也不喜欢她。
巧稚是个聪明的孩子,到了该读书的年龄时,哥哥和弟弟都背着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去了,而巧稚因为是女孩,被爸爸留在家中,她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哥哥、弟弟上学。可她非常想读书,于是,就去求妈妈了。
妈妈心软,总算答应让好去试试看。巧稚高兴极了,对妈妈说:“我一定好好学!”
上学后,巧稚学习很认真,许多男同学的成绩都比不过她。男同学不服气地说:“一个小丫头,看她有多能!?”
一次,期末考试快到了,同学们都紧张地复习功课,课间休息时,巧稚和几个女同学在讨论问题。这时,几个男生朝着她们大声地叫着:“这次考试可难啦,你们女生准要考‘糊’,能及格就不错了。”巧稚听了“呼”地一下站了起来,理直气壮地说:“女生怎么啦?女生照样拿第一。咱们比比看!男生拿100分,我就拿110分!”
为了这句话,巧稚加倍刻苦学习。别人看一遍书,她就看三遍书,别人做一道题,她就做10道题,别人9点钟睡觉,她却要到深夜11点或12点钟睡,样样都要比别人多花功夫。
不久,考试到了。巧稚每堂考试都认真地答题,仔仔细细地计算。考试完了,成绩一公布,林巧稚果真拿到了全班第一名。男生不得不佩服地说:“林巧稚真行!”
以后,巧稚自己说的这句话深深地刻在她心里,样样都要拿“110分”,样样都要比男生强!她靠着顽强的毅力、刻苦的精神,不断进取,努力奋斗,终于成为我国第一流的妇产科女专家。
-----------------------
苏步青出生在贫苦的农民的家里,从小就在地里劳动:放牛、割草、犁田,什么都干。那时他想,这辈子准没有读书的机会了。
恰好,村里一户有钱人请了家庭教师,教他的公子读书。苏步青有空,就在窗外听听,随手写写画画。想不到这一来,那位公子没学好,苏步青却学到不少知识。他的叔叔见他这么想学习,便拿出钱,说服步青爸爸,把他送到百里之外的一所高小去读书了。
在高小的第一个学期,他考了个倒数第一名,陈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热忱地鼓励他。这使苏步表大受感动,决心发愤图强。真下了决心,情况就不一样了,从第二学期起一直到大学毕业,他每学期都考第一。
苏步青是抓紧时间、勤奋学习的典范。他从小学起,就抓紧读了好多好书。进初中后,他的第一篇作文交上去,教师一看,那写作方法,很像是古代著名的《左传》的写法,便怀疑这是不是苏步青自己写的。上课时,老师要考考他,随便点了《左传》上的一篇文章,要他说说写的是什么。不料,他立即一字不错地把那篇文章背给老师听。这使老师和同学们大吃一惊。原来,他读《左传》读得能够背出来了!这是“零布头”帮了他的忙啊。苏步青晚年,事情更多了,可他还是写出了许多数学著作和其他文章。他自己说,这也是抓“零布头”抓出来的呀。
-------------------------
外国报纸曾经这样介绍华罗庚:“他的研究著作范围之广,足以使他堪称为世界上名列前茅的数学家之一。”
“那么,他是哪个大学毕业的?”如果你这样问的话,那么,答案会让你大吃一惊:他只读过初中,根本没上过大学!他的成功,靠的是顽强、刻苦的自学。
华罗庚原来也是个调皮、贪玩的孩子,但他很有数学才能。有一次,数学老师出了一个中国古代有名的算题——有一样东西,不知是多少。3个3个地数,还余2;5个5个地数,还余3;7个7个的数,还余2。问这样东西是多少?——题目出来后,同学们议论开了,谁也说不出得数。老师刚要张口,华罗庚举手说:“我算出来了,是23。”他不但正确地说出了得数,而且算法也很特别。这使老师大为惊诧。
可是,这位聪明的孩子,在读完中学后,因为家里贫穷,从此失学了。他回到家里,在自家的小杂货店做生意,卖点香烟、针线之类的东西,替父亲挑起了养活全家的担子。
然而,华罗庚仍然酷爱数学。不能上学,就自己想办法学。一次,他向一位老师借来了几本数学书,一看,便着了魔。从此,他一边做生意、算帐,一边学数学。有时看书入了神,人家买东西他也忘了招呼。傍晚,店铺关门以后,他更是一心一意地在数学王国里尽情漫游。一年到头,差不多每天都要花十几个小时,钻研那些借来的数学书。有时睡到半夜,想起一道数学难题的解法,他准会翻身起床,点亮小油灯,把解法记下来。
正在这时,他却得了伤寒病,躺在床上半年,总算捡回了一条命,但左脚却落下了终身残疾。在贫病交加中,华罗庚仍然把全部心血用在数学研究上,接连发表了好几篇重要论文,引起清华大学熊庆来教授的注意(我们会在熊庆来的故事里,讲到这件事)。
1932年在熊庆来教授的帮助下,华罗庚到了清华大学数学系,当一名管理员。他一人要干几个人的事,仍继续自学课程,还自修了英文、德文,能用英文写论文。
---------------------
少年时代的茅盾有广泛的兴趣爱好。他十分爱看“闲书”。一次放学回家,他在放杂物的平房里找到一部刻印的《西游记》。尽管这部书是木板刻印的,有的字迹已模糊成一片,可是,他书一拿到就爱不释手,拣那些可以看的章节津津有味地读起来。茅盾的父母对此并不阻止,还找来一部石印的《后西游记》给他看,抽空给他讲《西游记》中的故事,与他谈论书中人物的功过是非。父母还谆谆教导他,看小说不能只拣插图有趣的那几回看,而要细心琢磨,把文理看通,使语文有长进。茅盾读高小以后,读小说的兴趣更浓了。《三国演义》、《水浒》、《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古典文学名著,他都抽课余时间,广泛涉猎。这为他后来研究古典文学和进行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许是受旧小说中那些精美插图的感染吧,少年时代的茅盾很喜欢绘画和篆刻。他学绘画不仅认真临摹《芥子园画谱》,练好基本功,而且喜欢变化和创新。茅盾的母亲找来好几本不同的画谱,让他细细加以揣摩,博采众长,画出新意。茅盾学篆刻用的刻字刀,还是他自己用一段伞骨自制的哩。 除了看小说、绘画、篆刻、唱歌,茅盾还进行农事观察。每年养蚕时节,茅盾特别兴奋,放学后就围着母亲问这问那。母亲就叫儿子拿蚕具,喂桑叶,引导他细心观察蚕儿从“收蚁”到“上簇”整个生长过程的变化情况。茅盾后来创作小说《春蚕》中运用的养蚕知识,就是这个时期积累起来的。直到晚年,茅盾还深情地说:“我童年时最有兴趣的事,现在回忆起来宛在眼前的,就是养蚕。”
--------------------------------
革命先驱李大钊,在少年求学期间,就养成了专心学习的良好习惯。他做作业时,全神贯注,从不受外界的干扰。他家里有一只花猫,天真活泼,很惹人喜爱,他在空闲时常常逗它玩。可是当李大钊做作业时,任凭小花猫在他身边“妙—— 呜”直叫,甚至有时还伸出小爪子抓他,他却连看也不看一眼,仍旧做他的作业。后来时间一长,小猫也习惯了,只要看到他俯下身子看书或做作业时,就躲得远远的,从不打扰他。
还有一次,他正在聚精会神地做作业时,突然从窗外飞来两只麻雀,“唧喳——唧喳”地叫着,互相在窗台上打起架来,你啄我一下,我啄你一下,还不时在窗台上打起滚来。此时,如果李大钊急忙伸手去抓,便可轻而易举地把它们逮住。可是李大钊动也不动,就像根本没看见似的,始终埋头写作。他做作业,多么认真呀!
------------------------------
有一次,甘地衣著不整的走在大街上,正好被出来购物的母亲给撞见了。母亲看不惯甘地那一付不正经的模样,当场就说了他几句。哪知道,甘地不认错也就罢了,竟然还理直气壮的顶撞母亲说:「妈,你也未免太小题大作了吧?偶尔不修边幅又不碍事,你又何必如此……?」
母亲没等甘地把话说完,就连忙摇头制止,说:「孩子,不注重细节的人,必然粗心大意,而粗心大意的人能成就大事吗?再说,连自己的衣著都整理不妥不贴的,将来又如何能仿效你的父亲处理众人的大事呢?好好想想吧!我不需要你现在就向我低头认错,只希望你日后能改过。」
又有一次,当时的英国政府派遣杰鲁士督学到学校测验学生的英文程度。杰鲁士一共出了五道题目,其中四题,甘地都答对了,只有「茶壶」这个字不会写。他坐在位子上盯著考卷左思右想,就是想不起来。这时,老师刚好走到甘地后面,看见甘地还有一题没作答,就频频用鞋尖踢甘地的椅脚,暗示甘地偷瞄邻座同学的答案。可是甘地不但不愿偷看别人的答案,反而很快的就把考卷交了出去。当考试成绩发表之后,老师把甘地叫到面前对他说:「傻孩子,偶而作弊一次有什麼关系?这次全班同学都考满分,只有你一个人考八十分;如果你听老师的话,一定可以考一百分。唉!真可惜,就差你那二十分,不然我们就可以接受表扬了。」
从小到大、到老、到死,甘地就是这麼的择善固执,所以他能以革命家的冒险精神,反抗英国殖民政府的无理压迫;又能以宗教家悲天悯人的胸怀,为印度全体人民争取独立、自由,并且成为印度人民心目中最伟大的--圣雄。
-------------------
华盛顿的父亲是大庄园主,家中有许多果园,果园里长满了果树,但也夹杂着一些杂树。一天,父亲给华盛顿一把斧头,要他把影响果树生长的杂树砍掉,而且他还再三叮嘱儿子,不要伤害一棵果树。
在果园里,华盛顿挥动斧子,不停地砍伐杂树,突然,他一不留神,砍倒了一棵苹果树,他又着急,又害怕,生怕被父亲知道。
傍晚,父亲来到了果园,尽管他已经知道了这件事,但却装作不知道的样子,故意问:“你没有砍掉果树吧?”
听了父亲的问话,华盛顿想了一想,认真地对父亲说:“我不说谎,爸爸,只怪我粗心,我砍倒了一棵苹果树。”
对于华盛顿的诚实,父亲感到十分欣慰,他对华盛顿说:“砍掉了苹果树,你该受到批评,但是你没有说谎,我就原谅你了。这是因为,我宁可损失一百棵苹果树,也不愿听你说谎话!”
名人成长的故事
多给你几个
1796年的一天,德国歌廷根大学,一个19岁的很有数学天赋的青年吃完晚饭,开始做导师单独布置给他的每天例行的三道数学题。
像往常一样,前两道题目在两个小时内顺利地完成了。第三道题写在一张小纸条上,是要求只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做出正17边形。青年做着做着,感到越来越吃力。开始,他还想,也许导师见我每天的题目都做的很顺利,这次特意给我增加难度吧。但是,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第三道题竟毫无进展。青年绞尽脑汁,也想不出现有的数学知识对解开这道题有什么帮助。
困难激起了青年的斗志:我一定要把它做出来!他拿起圆规和直尺,在纸上画着,尝试着用一些超常规的思路去寻求答案。
终于,当窗口露出一丝曙光时,青年长舒了一口气,他终于做出了这道难题!
见到导师时,青年感到有些内疚和自责。他对导师说:“您给我布置的第三道题我做了整整一个通宵,我辜负了您对我的栽培……”
导师接过青年的作业一看,当即惊呆了。他用颤抖的声音对青年说:“这真是你自己做出来的?”青年有些疑惑地看着激动不已的导师,回答道:“当然,但是,我很笨,竟然花了整整一个通宵才做出来。”导师请青年坐下,取出圆规和直尺,在书桌上铺开纸,叫青年当着他的面做一个正17边形。
青年很快地做出了一个正17边形。导师激动地对青年说:“你知不知道,你解开了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阿基米德没有解出来,牛顿也没有解出来,你竟然一个晚上就解出来了!你真是天才!” 多年以后,这个青年回忆起这一幕时,总是说:“如果有人告诉我,这是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我不可能在一个晚上解决它。”
这个青年就是数学王子高斯。
有些事情,在不清楚它到底有多难时,我们往往能够做得更好!
------------------------------------------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然他小时候的天赋却不高。有一天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重复不知道多少遍了,还在朗读,因为,他还没有背下来。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复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贼人是很聪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聪明,但是他只能成为贼,而曾先生却成为毛泽东主席都钦佩的人:"近代最有大本夫源的人。"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那贼的记忆力真好,听过几遍的文章都能背下来,而且很勇敢,见别人不睡觉居然可以跳出来"大怒",教训曾先生之后,还要背书,扬长而去。但是遗憾的是,他名不经传,曾先生后来启用了一大批人才,按说这位贼人与曾先生有一面之交,大可去施展一二,可惜,他的天赋没有加上勤奋,变得不知所终。
温馨提示:伟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
赵修复,我国当代著名的蜻蜓和寄生蜂分类学家。
赵修复小时候是个顶顽皮的孩子。他经常和村里的孩子们到野外玩,特别喜欢各种虫子。
有一次,赵修复和另外一个孩子到村外去玩,看到一颗树上挂着一个蜂窝。他对哪个孩子说:“大家都说蜂窝不能捅,一捅,蜂就出来蛰人。我们想个什么法儿捅它两下,怎么样?”那个孩子来劲了,说:“好哇!你说怎么办吧!”赵修复歪着脑袋想了想说:“这样吧!我们回家去拿一顶蚊帐来。不过可别让大人知道!”哪个孩子便跟着他去了。他俩拿了一顶蚊帐,又回到那颗树下。
赵修复爬上术,从树枝上吊下一根绳子,把蚊帐挂上。然后和那孩子缩到蚊帐里,用一根长长的竹竿拼命捅蜂窝。蜂被激怒了,一群一群顺着竹竿飞过来,想蛰人,可是蚊帐稳稳当当地把蜂挡在外面,那个孩子跳着叫着:“好哇!好玩!赵修复也开心地笑起来。他捅够了,把竹竿一扔,想等蜂飞走了再取蚊帐,便坐在蚊帐里看着蜂飞来飞去。这时候,蜂发现捅自己的窝的竹竿没有了,便成群结队地飞回去重修蜂窝。赵修复眼睛都看直了,他呆呆地想:“他们怎么会和人一样修房子呢?”从此,他对昆虫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暗暗下决心:“等我长大了,一定要好好地研究这些小动物。”
上学后,他更喜欢昆虫了,老是一个人趴在地上看蚂蚁,或抓个蜻蜓、蝴蝶什么的小虫子,仔细地观察、研究。
一天,放学后,赵修复和同学们一起回家。路过厕所时,赵修复让同学等他一下,说要上厕所。可是一钻进去半个多小时还不见他出来。同学急了,掩着鼻子到厕所里看看他出了什么事。一走进去,又好气又好笑。原来赵修复发现了一种会跳的蜘蛛在捕吃苍蝇,他一看就入神了,忘记了外面的同学在等他。
赵修复年幼时,就是这样喜欢和昆虫打交道,长大后,他真的干上了研究昆虫的工作。
*---------------------------
少年时代的茅盾有广泛的兴趣爱好。他十分爱看“闲书”。一次放学回家,他在放杂物的平房里找到一部刻印的《西游记》。尽管这部书是木板刻印的,有的字迹已模糊成一片,可是,他书一拿到就爱不释手,拣那些可以看的章节津津有味地读起来。茅盾的父母对此并不阻止,还找来一部石印的《后西游记》给他看,抽空给他讲《西游记》中的故事,与他谈论书中人物的功过是非。父母还谆谆教导他,看小说不能只拣插图有趣的那几回看,而要细心琢磨,把文理看通,使语文有长进。茅盾读高小以后,读小说的兴趣更浓了。《三国演义》、《水浒》、《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古典文学名著,他都抽课余时间,广泛涉猎。这为他后来研究古典文学和进行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许是受旧小说中那些精美插图的感染吧,少年时代的茅盾很喜欢绘画和篆刻。他学绘画不仅认真临摹《芥子园画谱》,练好基本功,而且喜欢变化和创新。茅盾的母亲找来好几本不同的画谱,让他细细加以揣摩,博采众长,画出新意。茅盾学篆刻用的刻字刀,还是他自己用一段伞骨自制的哩。 除了看小说、绘画、篆刻、唱歌,茅盾还进行农事观察。每年养蚕时节,茅盾特别兴奋,放学后就围着母亲问这问那。母亲就叫儿子拿蚕具,喂桑叶,引导他细心观察蚕儿从“收蚁”到“上簇”整个生长过程的变化情况。茅盾后来创作小说《春蚕》中运用的养蚕知识,就是这个时期积累起来的。直到晚年,茅盾还深情地说:“我童年时最有兴趣的事,现在回忆起来宛在眼前的,就是养蚕。”
---------------------------
艾米莉·勃朗特(1818-1848),英国著名女作家。 艾米莉·勃朗特出生在英国的一个穷教师家里。她很小的时候,母亲家去世了。年幼的艾米莉和姐姐夏绿蒂,一同挑起了生活的重担。每天,姐姐都要到有钱的人家去当家庭教师,她就在家里做家务。艾米莉非常喜欢文学。爸爸的书,她早就反反复复地看过几遍了,她多想能有些新书啊!可是家里穷,没有钱让她去买书。她只好到处向人家借。为了看到更多的书,她抓紧一切时间:做菜时,一手炒菜,一手端书;到市场上去买东西,也往不了带上心爱的书,有好几次她险些撞上了马车。
有一次,艾米莉洗完衣服,开始做午餐了,她把面包送进烤箱烘烤,自己就在一边看书。这是一本新借来的小说,书中一个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深深地吸引了她。她完全沉浸在悲哀之中,根本忘记了烤箱中的面包。这是,姐姐回来了,一进门,感觉有股什么怪味道,就喊了声:“艾米莉,什么东西烤糊了?”艾米莉此时正伤心地擦着眼泪,没有听到姐姐的叫声。夏绿蒂到处闻闻,发现烤箱正开着,那味道正是从那儿传来的。她赶紧跑过去关了电闸,然后端起烤得黑糊糊的面包,递到艾米莉眼前。艾米莉吃了一惊,抬起头,红红的眼睛望着姐姐:“这是什么?是那可怜的小女孩的午餐吗?她一直都吃这种黑面包……”夏绿蒂知道,妹妹看书又看呆了,便笑着说:“不,这是我们几个可怜的小女孩的午餐!”艾米莉这才想起,面包早就该取出来了。
艾米莉就是这样利用每一分每一秒,一个心思看书,琢磨,就这样看了许多好书。后来,她开始写作。经过不懈的努力,她终于写出了一部文明世界的作品——《呼啸山庄》。
-------------------------
林巧稚是我国著名的妇产科专家,她治好的病人不计其数,经她亲手接生的孩子更是成千上万。人们非常尊敬她。然而,她刚刚生下来的时候,家里却因她是女孩子,一点儿也不喜欢她。
巧稚是个聪明的孩子,到了该读书的年龄时,哥哥和弟弟都背着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去了,而巧稚因为是女孩,被爸爸留在家中,她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哥哥、弟弟上学。可她非常想读书,于是,就去求妈妈了。
妈妈心软,总算答应让好去试试看。巧稚高兴极了,对妈妈说:“我一定好好学!”
上学后,巧稚学习很认真,许多男同学的成绩都比不过她。男同学不服气地说:“一个小丫头,看她有多能!?”
一次,期末考试快到了,同学们都紧张地复习功课,课间休息时,巧稚和几个女同学在讨论问题。这时,几个男生朝着她们大声地叫着:“这次考试可难啦,你们女生准要考‘糊’,能及格就不错了。”巧稚听了“呼”地一下站了起来,理直气壮地说:“女生怎么啦?女生照样拿第一。咱们比比看!男生拿100分,我就拿110分!”
为了这句话,巧稚加倍刻苦学习。别人看一遍书,她就看三遍书,别人做一道题,她就做10道题,别人9点钟睡觉,她却要到深夜11点或12点钟睡,样样都要比别人多花功夫。
不久,考试到了。巧稚每堂考试都认真地答题,仔仔细细地计算。考试完了,成绩一公布,林巧稚果真拿到了全班第一名。男生不得不佩服地说:“林巧稚真行!”
以后,巧稚自己说的这句话深深地刻在她心里,样样都要拿“110分”,样样都要比男生强!她靠着顽强的毅力、刻苦的精神,不断进取,努力奋斗,终于成为我国第一流的妇产科女专家。
-----------------------
苏步青出生在贫苦的农民的家里,从小就在地里劳动:放牛、割草、犁田,什么都干。那时他想,这辈子准没有读书的机会了。
恰好,村里一户有钱人请了家庭教师,教他的公子读书。苏步青有空,就在窗外听听,随手写写画画。想不到这一来,那位公子没学好,苏步青却学到不少知识。他的叔叔见他这么想学习,便拿出钱,说服步青爸爸,把他送到百里之外的一所高小去读书了。
在高小的第一个学期,他考了个倒数第一名,陈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热忱地鼓励他。这使苏步表大受感动,决心发愤图强。真下了决心,情况就不一样了,从第二学期起一直到大学毕业,他每学期都考第一。
苏步青是抓紧时间、勤奋学习的典范。他从小学起,就抓紧读了好多好书。进初中后,他的第一篇作文交上去,教师一看,那写作方法,很像是古代著名的《左传》的写法,便怀疑这是不是苏步青自己写的。上课时,老师要考考他,随便点了《左传》上的一篇文章,要他说说写的是什么。不料,他立即一字不错地把那篇文章背给老师听。这使老师和同学们大吃一惊。原来,他读《左传》读得能够背出来了!这是“零布头”帮了他的忙啊。苏步青晚年,事情更多了,可他还是写出了许多数学著作和其他文章。他自己说,这也是抓“零布头”抓出来的呀。
-------------------------
外国报纸曾经这样介绍华罗庚:“他的研究著作范围之广,足以使他堪称为世界上名列前茅的数学家之一。”
“那么,他是哪个大学毕业的?”如果你这样问的话,那么,答案会让你大吃一惊:他只读过初中,根本没上过大学!他的成功,靠的是顽强、刻苦的自学。
华罗庚原来也是个调皮、贪玩的孩子,但他很有数学才能。有一次,数学老师出了一个中国古代有名的算题——有一样东西,不知是多少。3个3个地数,还余2;5个5个地数,还余3;7个7个的数,还余2。问这样东西是多少?——题目出来后,同学们议论开了,谁也说不出得数。老师刚要张口,华罗庚举手说:“我算出来了,是23。”他不但正确地说出了得数,而且算法也很特别。这使老师大为惊诧。
可是,这位聪明的孩子,在读完中学后,因为家里贫穷,从此失学了。他回到家里,在自家的小杂货店做生意,卖点香烟、针线之类的东西,替父亲挑起了养活全家的担子。
然而,华罗庚仍然酷爱数学。不能上学,就自己想办法学。一次,他向一位老师借来了几本数学书,一看,便着了魔。从此,他一边做生意、算帐,一边学数学。有时看书入了神,人家买东西他也忘了招呼。傍晚,店铺关门以后,他更是一心一意地在数学王国里尽情漫游。一年到头,差不多每天都要花十几个小时,钻研那些借来的数学书。有时睡到半夜,想起一道数学难题的解法,他准会翻身起床,点亮小油灯,把解法记下来。
正在这时,他却得了伤寒病,躺在床上半年,总算捡回了一条命,但左脚却落下了终身残疾。在贫病交加中,华罗庚仍然把全部心血用在数学研究上,接连发表了好几篇重要论文,引起清华大学熊庆来教授的注意(我们会在熊庆来的故事里,讲到这件事)。
1932年在熊庆来教授的帮助下,华罗庚到了清华大学数学系,当一名管理员。他一人要干几个人的事,仍继续自学课程,还自修了英文、德文,能用英文写论文。
---------------------
少年时代的茅盾有广泛的兴趣爱好。他十分爱看“闲书”。一次放学回家,他在放杂物的平房里找到一部刻印的《西游记》。尽管这部书是木板刻印的,有的字迹已模糊成一片,可是,他书一拿到就爱不释手,拣那些可以看的章节津津有味地读起来。茅盾的父母对此并不阻止,还找来一部石印的《后西游记》给他看,抽空给他讲《西游记》中的故事,与他谈论书中人物的功过是非。父母还谆谆教导他,看小说不能只拣插图有趣的那几回看,而要细心琢磨,把文理看通,使语文有长进。茅盾读高小以后,读小说的兴趣更浓了。《三国演义》、《水浒》、《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古典文学名著,他都抽课余时间,广泛涉猎。这为他后来研究古典文学和进行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许是受旧小说中那些精美插图的感染吧,少年时代的茅盾很喜欢绘画和篆刻。他学绘画不仅认真临摹《芥子园画谱》,练好基本功,而且喜欢变化和创新。茅盾的母亲找来好几本不同的画谱,让他细细加以揣摩,博采众长,画出新意。茅盾学篆刻用的刻字刀,还是他自己用一段伞骨自制的哩。 除了看小说、绘画、篆刻、唱歌,茅盾还进行农事观察。每年养蚕时节,茅盾特别兴奋,放学后就围着母亲问这问那。母亲就叫儿子拿蚕具,喂桑叶,引导他细心观察蚕儿从“收蚁”到“上簇”整个生长过程的变化情况。茅盾后来创作小说《春蚕》中运用的养蚕知识,就是这个时期积累起来的。直到晚年,茅盾还深情地说:“我童年时最有兴趣的事,现在回忆起来宛在眼前的,就是养蚕。”
--------------------------------
革命先驱李大钊,在少年求学期间,就养成了专心学习的良好习惯。他做作业时,全神贯注,从不受外界的干扰。他家里有一只花猫,天真活泼,很惹人喜爱,他在空闲时常常逗它玩。可是当李大钊做作业时,任凭小花猫在他身边“妙—— 呜”直叫,甚至有时还伸出小爪子抓他,他却连看也不看一眼,仍旧做他的作业。后来时间一长,小猫也习惯了,只要看到他俯下身子看书或做作业时,就躲得远远的,从不打扰他。
还有一次,他正在聚精会神地做作业时,突然从窗外飞来两只麻雀,“唧喳——唧喳”地叫着,互相在窗台上打起架来,你啄我一下,我啄你一下,还不时在窗台上打起滚来。此时,如果李大钊急忙伸手去抓,便可轻而易举地把它们逮住。可是李大钊动也不动,就像根本没看见似的,始终埋头写作。他做作业,多么认真呀!
------------------------------
有一次,甘地衣著不整的走在大街上,正好被出来购物的母亲给撞见了。母亲看不惯甘地那一付不正经的模样,当场就说了他几句。哪知道,甘地不认错也就罢了,竟然还理直气壮的顶撞母亲说:「妈,你也未免太小题大作了吧?偶尔不修边幅又不碍事,你又何必如此……?」
母亲没等甘地把话说完,就连忙摇头制止,说:「孩子,不注重细节的人,必然粗心大意,而粗心大意的人能成就大事吗?再说,连自己的衣著都整理不妥不贴的,将来又如何能仿效你的父亲处理众人的大事呢?好好想想吧!我不需要你现在就向我低头认错,只希望你日后能改过。」
又有一次,当时的英国政府派遣杰鲁士督学到学校测验学生的英文程度。杰鲁士一共出了五道题目,其中四题,甘地都答对了,只有「茶壶」这个字不会写。他坐在位子上盯著考卷左思右想,就是想不起来。这时,老师刚好走到甘地后面,看见甘地还有一题没作答,就频频用鞋尖踢甘地的椅脚,暗示甘地偷瞄邻座同学的答案。可是甘地不但不愿偷看别人的答案,反而很快的就把考卷交了出去。当考试成绩发表之后,老师把甘地叫到面前对他说:「傻孩子,偶而作弊一次有什麼关系?这次全班同学都考满分,只有你一个人考八十分;如果你听老师的话,一定可以考一百分。唉!真可惜,就差你那二十分,不然我们就可以接受表扬了。」
从小到大、到老、到死,甘地就是这麼的择善固执,所以他能以革命家的冒险精神,反抗英国殖民政府的无理压迫;又能以宗教家悲天悯人的胸怀,为印度全体人民争取独立、自由,并且成为印度人民心目中最伟大的--圣雄。
-------------------
华盛顿的父亲是大庄园主,家中有许多果园,果园里长满了果树,但也夹杂着一些杂树。一天,父亲给华盛顿一把斧头,要他把影响果树生长的杂树砍掉,而且他还再三叮嘱儿子,不要伤害一棵果树。
在果园里,华盛顿挥动斧子,不停地砍伐杂树,突然,他一不留神,砍倒了一棵苹果树,他又着急,又害怕,生怕被父亲知道。
傍晚,父亲来到了果园,尽管他已经知道了这件事,但却装作不知道的样子,故意问:“你没有砍掉果树吧?”
听了父亲的问话,华盛顿想了一想,认真地对父亲说:“我不说谎,爸爸,只怪我粗心,我砍倒了一棵苹果树。”
对于华盛顿的诚实,父亲感到十分欣慰,他对华盛顿说:“砍掉了苹果树,你该受到批评,但是你没有说谎,我就原谅你了。这是因为,我宁可损失一百棵苹果树,也不愿听你说谎话!”
-------------------------------
请问有木有雨果的九三年的好句好段越多越好,不要太短。 急求!!!!!
1796年的一天,德国歌廷根大学,一个19岁的很有数学天赋的青年吃完晚饭,开始做导师单独布置给他的每天例行的三道数学题。
像往常一样,前两道题目在两个小时内顺利地完成了。第三道题写在一张小纸条上,是要求只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做出正17边形。青年做着做着,感到越来越吃力。开始,他还想,也许导师见我每天的题目都做的很顺利,这次特意给我增加难度吧。但是,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第三道题竟毫无进展。青年绞尽脑汁,也想不出现有的数学知识对解开这道题有什么帮助。
困难激起了青年的斗志:我一定要把它做出来!他拿起圆规和直尺,在纸上画着,尝试着用一些超常规的思路去寻求答案。
终于,当窗口露出一丝曙光时,青年长舒了一口气,他终于做出了这道难题!
见到导师时,青年感到有些内疚和自责。他对导师说:“您给我布置的第三道题我做了整整一个通宵,我辜负了您对我的栽培……”
导师接过青年的作业一看,当即惊呆了。他用颤抖的声音对青年说:“这真是你自己做出来的?”青年有些疑惑地看着激动不已的导师,回答道:“当然,但是,我很笨,竟然花了整整一个通宵才做出来。”导师请青年坐下,取出圆规和直尺,在书桌上铺开纸,叫青年当着他的面做一个正17边形。
青年很快地做出了一个正17边形。导师激动地对青年说:“你知不知道,你解开了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阿基米德没有解出来,牛顿也没有解出来,你竟然一个晚上就解出来了!你真是天才!” 多年以后,这个青年回忆起这一幕时,总是说:“如果有人告诉我,这是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我不可能在一个晚上解决它。”
这个青年就是数学王子高斯。
有些事情,在不清楚它到底有多难时,我们往往能够做得更好!
------------------------------------------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然他小时候的天赋却不高。有一天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重复不知道多少遍了,还在朗读,因为,他还没有背下来。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复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贼人是很聪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聪明,但是他只能成为贼,而曾先生却成为毛泽东主席都钦佩的人:"近代最有大本夫源的人。"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那贼的记忆力真好,听过几遍的文章都能背下来,而且很勇敢,见别人不睡觉居然可以跳出来"大怒",教训曾先生之后,还要背书,扬长而去。但是遗憾的是,他名不经传,曾先生后来启用了一大批人才,按说这位贼人与曾先生有一面之交,大可去施展一二,可惜,他的天赋没有加上勤奋,变得不知所终。
温馨提示:伟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
赵修复,我国当代著名的蜻蜓和寄生蜂分类学家。
赵修复小时候是个顶顽皮的孩子。他经常和村里的孩子们到野外玩,特别喜欢各种虫子。
有一次,赵修复和另外一个孩子到村外去玩,看到一颗树上挂着一个蜂窝。他对哪个孩子说:“大家都说蜂窝不能捅,一捅,蜂就出来蛰人。我们想个什么法儿捅它两下,怎么样?”那个孩子来劲了,说:“好哇!你说怎么办吧!”赵修复歪着脑袋想了想说:“这样吧!我们回家去拿一顶蚊帐来。不过可别让大人知道!”哪个孩子便跟着他去了。他俩拿了一顶蚊帐,又回到那颗树下。
赵修复爬上术,从树枝上吊下一根绳子,把蚊帐挂上。然后和那孩子缩到蚊帐里,用一根长长的竹竿拼命捅蜂窝。蜂被激怒了,一群一群顺着竹竿飞过来,想蛰人,可是蚊帐稳稳当当地把蜂挡在外面,那个孩子跳着叫着:“好哇!好玩!赵修复也开心地笑起来。他捅够了,把竹竿一扔,想等蜂飞走了再取蚊帐,便坐在蚊帐里看着蜂飞来飞去。这时候,蜂发现捅自己的窝的竹竿没有了,便成群结队地飞回去重修蜂窝。赵修复眼睛都看直了,他呆呆地想:“他们怎么会和人一样修房子呢?”从此,他对昆虫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暗暗下决心:“等我长大了,一定要好好地研究这些小动物。”
上学后,他更喜欢昆虫了,老是一个人趴在地上看蚂蚁,或抓个蜻蜓、蝴蝶什么的小虫子,仔细地观察、研究。
一天,放学后,赵修复和同学们一起回家。路过厕所时,赵修复让同学等他一下,说要上厕所。可是一钻进去半个多小时还不见他出来。同学急了,掩着鼻子到厕所里看看他出了什么事。一走进去,又好气又好笑。原来赵修复发现了一种会跳的蜘蛛在捕吃苍蝇,他一看就入神了,忘记了外面的同学在等他。
赵修复年幼时,就是这样喜欢和昆虫打交道,长大后,他真的干上了研究昆虫的工作。
*---------------------------
少年时代的茅盾有广泛的兴趣爱好。他十分爱看“闲书”。一次放学回家,他在放杂物的平房里找到一部刻印的《西游记》。尽管这部书是木板刻印的,有的字迹已模糊成一片,可是,他书一拿到就爱不释手,拣那些可以看的章节津津有味地读起来。茅盾的父母对此并不阻止,还找来一部石印的《后西游记》给他看,抽空给他讲《西游记》中的故事,与他谈论书中人物的功过是非。父母还谆谆教导他,看小说不能只拣插图有趣的那几回看,而要细心琢磨,把文理看通,使语文有长进。茅盾读高小以后,读小说的兴趣更浓了。《三国演义》、《水浒》、《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古典文学名著,他都抽课余时间,广泛涉猎。这为他后来研究古典文学和进行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许是受旧小说中那些精美插图的感染吧,少年时代的茅盾很喜欢绘画和篆刻。他学绘画不仅认真临摹《芥子园画谱》,练好基本功,而且喜欢变化和创新。茅盾的母亲找来好几本不同的画谱,让他细细加以揣摩,博采众长,画出新意。茅盾学篆刻用的刻字刀,还是他自己用一段伞骨自制的哩。 除了看小说、绘画、篆刻、唱歌,茅盾还进行农事观察。每年养蚕时节,茅盾特别兴奋,放学后就围着母亲问这问那。母亲就叫儿子拿蚕具,喂桑叶,引导他细心观察蚕儿从“收蚁”到“上簇”整个生长过程的变化情况。茅盾后来创作小说《春蚕》中运用的养蚕知识,就是这个时期积累起来的。直到晚年,茅盾还深情地说:“我童年时最有兴趣的事,现在回忆起来宛在眼前的,就是养蚕。”
---------------------------
艾米莉·勃朗特(1818-1848),英国著名女作家。 艾米莉·勃朗特出生在英国的一个穷教师家里。她很小的时候,母亲家去世了。年幼的艾米莉和姐姐夏绿蒂,一同挑起了生活的重担。每天,姐姐都要到有钱的人家去当家庭教师,她就在家里做家务。艾米莉非常喜欢文学。爸爸的书,她早就反反复复地看过几遍了,她多想能有些新书啊!可是家里穷,没有钱让她去买书。她只好到处向人家借。为了看到更多的书,她抓紧一切时间:做菜时,一手炒菜,一手端书;到市场上去买东西,也往不了带上心爱的书,有好几次她险些撞上了马车。
有一次,艾米莉洗完衣服,开始做午餐了,她把面包送进烤箱烘烤,自己就在一边看书。这是一本新借来的小说,书中一个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深深地吸引了她。她完全沉浸在悲哀之中,根本忘记了烤箱中的面包。这是,姐姐回来了,一进门,感觉有股什么怪味道,就喊了声:“艾米莉,什么东西烤糊了?”艾米莉此时正伤心地擦着眼泪,没有听到姐姐的叫声。夏绿蒂到处闻闻,发现烤箱正开着,那味道正是从那儿传来的。她赶紧跑过去关了电闸,然后端起烤得黑糊糊的面包,递到艾米莉眼前。艾米莉吃了一惊,抬起头,红红的眼睛望着姐姐:“这是什么?是那可怜的小女孩的午餐吗?她一直都吃这种黑面包……”夏绿蒂知道,妹妹看书又看呆了,便笑着说:“不,这是我们几个可怜的小女孩的午餐!”艾米莉这才想起,面包早就该取出来了。
艾米莉就是这样利用每一分每一秒,一个心思看书,琢磨,就这样看了许多好书。后来,她开始写作。经过不懈的努力,她终于写出了一部文明世界的作品——《呼啸山庄》。
-------------------------
林巧稚是我国著名的妇产科专家,她治好的病人不计其数,经她亲手接生的孩子更是成千上万。人们非常尊敬她。然而,她刚刚生下来的时候,家里却因她是女孩子,一点儿也不喜欢她。
巧稚是个聪明的孩子,到了该读书的年龄时,哥哥和弟弟都背着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去了,而巧稚因为是女孩,被爸爸留在家中,她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哥哥、弟弟上学。可她非常想读书,于是,就去求妈妈了。
妈妈心软,总算答应让好去试试看。巧稚高兴极了,对妈妈说:“我一定好好学!”
上学后,巧稚学习很认真,许多男同学的成绩都比不过她。男同学不服气地说:“一个小丫头,看她有多能!?”
一次,期末考试快到了,同学们都紧张地复习功课,课间休息时,巧稚和几个女同学在讨论问题。这时,几个男生朝着她们大声地叫着:“这次考试可难啦,你们女生准要考‘糊’,能及格就不错了。”巧稚听了“呼”地一下站了起来,理直气壮地说:“女生怎么啦?女生照样拿第一。咱们比比看!男生拿100分,我就拿110分!”
为了这句话,巧稚加倍刻苦学习。别人看一遍书,她就看三遍书,别人做一道题,她就做10道题,别人9点钟睡觉,她却要到深夜11点或12点钟睡,样样都要比别人多花功夫。
不久,考试到了。巧稚每堂考试都认真地答题,仔仔细细地计算。考试完了,成绩一公布,林巧稚果真拿到了全班第一名。男生不得不佩服地说:“林巧稚真行!”
以后,巧稚自己说的这句话深深地刻在她心里,样样都要拿“110分”,样样都要比男生强!她靠着顽强的毅力、刻苦的精神,不断进取,努力奋斗,终于成为我国第一流的妇产科女专家。
-----------------------
苏步青出生在贫苦的农民的家里,从小就在地里劳动:放牛、割草、犁田,什么都干。那时他想,这辈子准没有读书的机会了。
恰好,村里一户有钱人请了家庭教师,教他的公子读书。苏步青有空,就在窗外听听,随手写写画画。想不到这一来,那位公子没学好,苏步青却学到不少知识。他的叔叔见他这么想学习,便拿出钱,说服步青爸爸,把他送到百里之外的一所高小去读书了。
在高小的第一个学期,他考了个倒数第一名,陈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热忱地鼓励他。这使苏步表大受感动,决心发愤图强。真下了决心,情况就不一样了,从第二学期起一直到大学毕业,他每学期都考第一。
苏步青是抓紧时间、勤奋学习的典范。他从小学起,就抓紧读了好多好书。进初中后,他的第一篇作文交上去,教师一看,那写作方法,很像是古代著名的《左传》的写法,便怀疑这是不是苏步青自己写的。上课时,老师要考考他,随便点了《左传》上的一篇文章,要他说说写的是什么。不料,他立即一字不错地把那篇文章背给老师听。这使老师和同学们大吃一惊。原来,他读《左传》读得能够背出来了!这是“零布头”帮了他的忙啊。苏步青晚年,事情更多了,可他还是写出了许多数学著作和其他文章。他自己说,这也是抓“零布头”抓出来的呀。
-------------------------
外国报纸曾经这样介绍华罗庚:“他的研究著作范围之广,足以使他堪称为世界上名列前茅的数学家之一。”
“那么,他是哪个大学毕业的?”如果你这样问的话,那么,答案会让你大吃一惊:他只读过初中,根本没上过大学!他的成功,靠的是顽强、刻苦的自学。
华罗庚原来也是个调皮、贪玩的孩子,但他很有数学才能。有一次,数学老师出了一个中国古代有名的算题——有一样东西,不知是多少。3个3个地数,还余2;5个5个地数,还余3;7个7个的数,还余2。问这样东西是多少?——题目出来后,同学们议论开了,谁也说不出得数。老师刚要张口,华罗庚举手说:“我算出来了,是23。”他不但正确地说出了得数,而且算法也很特别。这使老师大为惊诧。
可是,这位聪明的孩子,在读完中学后,因为家里贫穷,从此失学了。他回到家里,在自家的小杂货店做生意,卖点香烟、针线之类的东西,替父亲挑起了养活全家的担子。
然而,华罗庚仍然酷爱数学。不能上学,就自己想办法学。一次,他向一位老师借来了几本数学书,一看,便着了魔。从此,他一边做生意、算帐,一边学数学。有时看书入了神,人家买东西他也忘了招呼。傍晚,店铺关门以后,他更是一心一意地在数学王国里尽情漫游。一年到头,差不多每天都要花十几个小时,钻研那些借来的数学书。有时睡到半夜,想起一道数学难题的解法,他准会翻身起床,点亮小油灯,把解法记下来。
正在这时,他却得了伤寒病,躺在床上半年,总算捡回了一条命,但左脚却落下了终身残疾。在贫病交加中,华罗庚仍然把全部心血用在数学研究上,接连发表了好几篇重要论文,引起清华大学熊庆来教授的注意(我们会在熊庆来的故事里,讲到这件事)。
1932年在熊庆来教授的帮助下,华罗庚到了清华大学数学系,当一名管理员。他一人要干几个人的事,仍继续自学课程,还自修了英文、德文,能用英文写论文。
---------------------
少年时代的茅盾有广泛的兴趣爱好。他十分爱看“闲书”。一次放学回家,他在放杂物的平房里找到一部刻印的《西游记》。尽管这部书是木板刻印的,有的字迹已模糊成一片,可是,他书一拿到就爱不释手,拣那些可以看的章节津津有味地读起来。茅盾的父母对此并不阻止,还找来一部石印的《后西游记》给他看,抽空给他讲《西游记》中的故事,与他谈论书中人物的功过是非。父母还谆谆教导他,看小说不能只拣插图有趣的那几回看,而要细心琢磨,把文理看通,使语文有长进。茅盾读高小以后,读小说的兴趣更浓了。《三国演义》、《水浒》、《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古典文学名著,他都抽课余时间,广泛涉猎。这为他后来研究古典文学和进行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许是受旧小说中那些精美插图的感染吧,少年时代的茅盾很喜欢绘画和篆刻。他学绘画不仅认真临摹《芥子园画谱》,练好基本功,而且喜欢变化和创新。茅盾的母亲找来好几本不同的画谱,让他细细加以揣摩,博采众长,画出新意。茅盾学篆刻用的刻字刀,还是他自己用一段伞骨自制的哩。 除了看小说、绘画、篆刻、唱歌,茅盾还进行农事观察。每年养蚕时节,茅盾特别兴奋,放学后就围着母亲问这问那。母亲就叫儿子拿蚕具,喂桑叶,引导他细心观察蚕儿从“收蚁”到“上簇”整个生长过程的变化情况。茅盾后来创作小说《春蚕》中运用的养蚕知识,就是这个时期积累起来的。直到晚年,茅盾还深情地说:“我童年时最有兴趣的事,现在回忆起来宛在眼前的,就是养蚕。”
--------------------------------
革命先驱李大钊,在少年求学期间,就养成了专心学习的良好习惯。他做作业时,全神贯注,从不受外界的干扰。他家里有一只花猫,天真活泼,很惹人喜爱,他在空闲时常常逗它玩。可是当李大钊做作业时,任凭小花猫在他身边“妙—— 呜”直叫,甚至有时还伸出小爪子抓他,他却连看也不看一眼,仍旧做他的作业。后来时间一长,小猫也习惯了,只要看到他俯下身子看书或做作业时,就躲得远远的,从不打扰他。
还有一次,他正在聚精会神地做作业时,突然从窗外飞来两只麻雀,“唧喳——唧喳”地叫着,互相在窗台上打起架来,你啄我一下,我啄你一下,还不时在窗台上打起滚来。此时,如果李大钊急忙伸手去抓,便可轻而易举地把它们逮住。可是李大钊动也不动,就像根本没看见似的,始终埋头写作。他做作业,多么认真呀!
------------------------------
有一次,甘地衣著不整的走在大街上,正好被出来购物的母亲给撞见了。母亲看不惯甘地那一付不正经的模样,当场就说了他几句。哪知道,甘地不认错也就罢了,竟然还理直气壮的顶撞母亲说:「妈,你也未免太小题大作了吧?偶尔不修边幅又不碍事,你又何必如此……?」
母亲没等甘地把话说完,就连忙摇头制止,说:「孩子,不注重细节的人,必然粗心大意,而粗心大意的人能成就大事吗?再说,连自己的衣著都整理不妥不贴的,将来又如何能仿效你的父亲处理众人的大事呢?好好想想吧!我不需要你现在就向我低头认错,只希望你日后能改过。」
又有一次,当时的英国政府派遣杰鲁士督学到学校测验学生的英文程度。杰鲁士一共出了五道题目,其中四题,甘地都答对了,只有「茶壶」这个字不会写。他坐在位子上盯著考卷左思右想,就是想不起来。这时,老师刚好走到甘地后面,看见甘地还有一题没作答,就频频用鞋尖踢甘地的椅脚,暗示甘地偷瞄邻座同学的答案。可是甘地不但不愿偷看别人的答案,反而很快的就把考卷交了出去。当考试成绩发表之后,老师把甘地叫到面前对他说:「傻孩子,偶而作弊一次有什麼关系?这次全班同学都考满分,只有你一个人考八十分;如果你听老师的话,一定可以考一百分。唉!真可惜,就差你那二十分,不然我们就可以接受表扬了。」
从小到大、到老、到死,甘地就是这麼的择善固执,所以他能以革命家的冒险精神,反抗英国殖民政府的无理压迫;又能以宗教家悲天悯人的胸怀,为印度全体人民争取独立、自由,并且成为印度人民心目中最伟大的--圣雄。
-------------------
华盛顿的父亲是大庄园主,家中有许多果园,果园里长满了果树,但也夹杂着一些杂树。一天,父亲给华盛顿一把斧头,要他把影响果树生长的杂树砍掉,而且他还再三叮嘱儿子,不要伤害一棵果树。
在果园里,华盛顿挥动斧子,不停地砍伐杂树,突然,他一不留神,砍倒了一棵苹果树,他又着急,又害怕,生怕被父亲知道。
傍晚,父亲来到了果园,尽管他已经知道了这件事,但却装作不知道的样子,故意问:“你没有砍掉果树吧?”
听了父亲的问话,华盛顿想了一想,认真地对父亲说:“我不说谎,爸爸,只怪我粗心,我砍倒了一棵苹果树。”
对于华盛顿的诚实,父亲感到十分欣慰,他对华盛顿说:“砍掉了苹果树,你该受到批评,但是你没有说谎,我就原谅你了。这是因为,我宁可损失一百棵苹果树,也不愿听你说谎话!”
不知道你要什么样的好句好段?是指辞藻华丽的好还是思想内容的好?我在两方面各选了一段。
(下面是课文《炮兽》的选段,大量运用修辞手法)
一门大炮,挣断了缆绳后,就突然变成一头奇怪的、超自然的野兽。机器变成了妖魔。这个庞然大物在轮子上跑动,像台球一样冲来撞去,随着船的纵横颠簸而起伏摇摆,来来去去,跑跑停停,似乎在沉思,接着又跑起来,像利剑一样从船的这一头冲到那一头,快速旋转、避开、逃跑、直立、碰撞、打洞、扼杀、消灭。它仿佛是击墙的撞锤,而这个撞锤是铁的,墙是木头的。物质完全自由了,这个永恒的奴隶似乎在报复。我们所称作的没有生气的物体仿佛突然将内部的邪恶全部发泄了出来,它失去了耐心,暗暗进行古怪的报复。无生物的愤怒是最不留情的。这个狂暴的庞然大物像豹一样跳跃,像大象一样沉重,像老鼠一样灵巧,像斧子一样坚决,像涌浪一样出其不意,像闪电一样骤然,像坟墓一样充耳不闻。它沉甸甸的,却像玩具球一样弹来跳去。它猛然作九十度回旋。怎么办?怎样控制它?风暴会停止,飓风会过去,海风会停息,折断的桅杆可以更换,进水洞可以堵上,火灾可以扑灭,但怎样对付这个庞大而凶狠的铜家伙?拿它怎么办?你可以叫狗听话,叫牛惊愕,叫蟒蛇迷惑,叫老虎害怕,叫狮子心软,但你没有任何办法来对付这个恶魔,这个挣开索链的大炮。你没法杀死它,因为它是死的,但它又是活的,它那险恶的生命是无限的。它下面有底板,船使底板上下颠簸,大海使船上下颠簸,风又使大海上下颠簸。这个灭绝者又是玩具,受到船、浪、风的操纵,因此它的生命极为可怕。你拿这个机器怎么办?怎样才能预防它来去、回旋、停顿和撞击?对船壳板的每一次撞击都可能将它撞破。怎样才能判断它可怕的迂回跑动?它很像是很有主见,但又时时改变主意,改变方向的炮弹。怎样才能避免必须避免的事?令人恐怖的大炮在跑动,向前,向后,向右撞一下,向左撞一下,迅速逃跑,令人猝不及防;它粉碎障碍,将人像苍蝇一样压碎。底板的摇摆不定使形势十分危急。怎样制服任性、倾斜的底板呢?船腹里仿佛关着霹雳,它时时想逃出来,就仿佛在地震的上空滚动着雷霆。
(下面是接近全书结尾的部分,也是我最喜欢的几个章节,重点展示了两个主人公的思想)
在获胜但不满的军营里,人言啧啧。西穆尔丹周围怨声载道。四千人对一个人,看上去这是力量吧,其实不然。四千人只是群众,而西穆尔丹是意志。人们知道西穆尔丹常皱眉头,他一皱眉头就能镇住军队。在这个严酷的时代,谁身后有救国委员会的影子,谁就令人胆战心惊,谁就能使诅咒变为窃窃私语,使窃窃私语变为鸦雀无声。在纷纷议论以前和以后,西穆尔丹始终主宰着戈万及所有人的命运。人们知道无法向他求情,他只服从他的良心,而这个超人的声音只有他一人能听见。一切取决于他。他作为军事审判官决定的事,只有作为文职特派员的他才能改变。只有他才有权赦免。他拥有全权。他作一个手势就能使戈万获得自由。他是生命和死亡的主宰;他控制断头台。在这悲壮时刻,他是至高无上的人。
人们只能等待。
黑夜来临。
五 牢房
法庭又变成警卫室,像头天一样加了双岗。两个哨兵守在关闭的牢门外。
将近午夜时,一位男子一手提灯穿过警卫室,在亮明身份后让人打开了牢门。他是西穆尔丹。
他走进牢房,让牢门半掩着。
牢房里阴暗而寂静。西穆尔丹在黑暗中走了一步,将灯放在地上站住了。黑暗中只听见一个熟睡男人均匀的呼吸声。西穆尔丹倾听这平静的声音,若有所思。
戈万躺在牢房深处的草堆上。这是他在呼吸。他睡得很熟。
西穆尔丹蹑手蹑脚地走过去,走到近处瞧着戈万,那目光比母亲瞧着熟睡婴儿的目光更充满难以言表的温情。这大概是西穆尔丹不由自主的流露。他像孩子一样用两手遮住眼睛,一动不动地呆了片刻。接着地跪了下来,轻轻抬起戈万的手,压在自己的嘴唇上。
戈万动了一下,睁开眼睛,猛然惊醒显出几分惶惑。微弱的灯光照着地牢。他认出了西穆尔丹。
“噫,”他说,“是您,老师。”
他又接着说:
“我梦见死神在亲吻我的手。”
西穆尔丹猛然一震,骤然的思潮汹涌常常使我们感到这种震动;汹涌澎湃的思潮仿佛要淹没灵魂。西穆尔丹幽深的心灵没有流露任何东西,他仅仅说:“戈万!”
两人相互看着,西穆尔丹眼中充满了火,连眼泪都被烧干了。戈万温柔地笑着。
戈万用手肘撑起身子,说道:
“我看见您脸上的这个刀疤,您是替我挨这一刀的。昨天您在我身边,为了我而参加战斗。假若上天没派您来到我的摇篮边,那我今天会是什么样子呢?还在黑暗里!我的责任感是从您那里来的。我生下来绳索缠身,偏见就是绳索,是您解开了绳索,使我能自由成长,使毫无生气的我重新成为儿童。您向我这个可能发育不全的儿童灌输良知。如果没有您,我会越长越渺小。是您给了我生命。从前我只是领主,您使我成为公民;从前我只是公民,您使我成为有头脑的人。您使我的身体适于尘世的生活,使我的灵魂适于天堂的生活。我寻找人类的现实,您给我真理的钥匙;我要去更远的地方,您给我光明的钥匙。呵老师,我感谢您,是您创造了我。”
西穆尔丹靠着戈万在草垫上坐下来,说道:
“我来和你一道吃晚饭。”
戈万掰开黑面包,递给西穆尔丹。西穆尔丹拿了一块。戈万又递过水罐。
“你先喝吧。”西穆尔丹说。
戈万喝了,将水罐递给西穆尔丹。西穆尔丹也喝了。戈万只喝了一口水。
西穆尔丹大口大口地喝水。
在这顿晚饭中,戈万吃面包,西穆尔丹喝水,前者镇静,后者激动。
牢房中充满一种可怕的寂静。这两人在谈话。
戈万说:
“伟大的事情正在酝酿中。此刻革命的所作所为是不可思议的。在看得见的事业后面是看不见的事业。前者掩盖了后者。看得见的事业是粗暴的,看不见的事业是崇高的。现在我分得很清楚。这很奇怪,但也很美。革命不能不利用过去的材料,因此才有这不平凡的九三年。在野蛮的脚手架下,正在建立一座文明殿堂。”
“是的,”西穆尔丹说,“从暂时现象中将诞生最后的结果。最后的结果就是权利与义务共存、比例制累进税、义务兵役制、平均化、消灭偏差,在万人万物之上是那条笔笔直直的线--法律。尊崇绝对性的共和国。”
“我更喜欢尊崇理想的共和国。”戈万说。
他停了一下又接着说:
“呵,老师,您刚才提到那么多,里面有忠诚、牺牲、忘我、相互宽厚仁慈和爱吗?平衡,这很好,和谐,这就更好了。在天平之上是坚琴。您的共和国对人进行衡量、测定、校准,而我的共和国将人带上蓝天,这就是定理与雄鹰的区别。”
“你会在云端迷路的。”
“而您会在计算中迷路。”
“和谐中少不了空想。”
“代数中也少不了空想。”
“我喜欢欧几里德创造的人。”
“可我哩,”戈万说,“我更喜欢荷马创造的人。”
西穆尔丹严肃地微笑,眼盯着戈万,仿佛要稳住这个灵魂。
“这是诗。别相信诗人。”
“对,我知道这句话。别相信微风,别相信光线,别相信香味,别相信鲜花,别相信星星。”
“这些都不能当饭吃。”
“不见得吧!思想也是食物。思考等于吃饭。”
“别太抽象了。共和国是二加二等于四。每人都得到他应得的……”
“加上他所不应得的。”
“这是什么意思?”
“我是说个人与大家都应宽厚大量、相互谦让,这才是全部社会生活。”
“除了一丝不苟的正义之外,没有任何东西。”
“不,还有一切。”
“我只看见正义。”
“可我看得更高。”
“正义之上还有什么?”
“公道。”
他们有时停住,仿佛在交换目光。
西穆尔丹又说:
“说清楚一点,做得到吗?”
“好吧。您主张义务兵役制,可是针对谁呢?针对别人。我可不喜欢兵役制。我喜欢和平。您希望穷人得到救助,可我希望消灭贫穷。您主张比例税制,可我主张干脆取消赋税。公共开支应该压缩到最小,而且由社会剩余价值来支付。”
“这是什么意思?”
“是这样:首先消灭各种寄生生活:教士的寄生生活,法官的寄生生活,士兵的寄生生活。其次,好好利用你们的财富,将肥料洒在田里而不要扔进阴沟。四分之三的土地是荒地,应该在全法国开荒,取消无用的牧场,分享市镇的土地。愿人人有地,愿每块地上都有人。那么,社会产品就会增加一百倍。在当今的法国,农民每年只有四天能吃上肉,但是,如果耕种得当,法国将能养活三亿人,养活全欧洲。大自然是得力的助手,但未受重视,应该利用它。让所有的风,所有的瀑布,所有的磁流都为你们服务吧。地球内部有一个静脉网,大量的水、油和火在网里流动,应该去戳它一下,让水流出来成为喷泉,让油流出来为人照明,让火喷出来为人取暖吧。想想波涛的起伏、涨潮退潮、潮汐涨落吧。大洋是什么?白白浪费的巨大能量。地球真傻!不会利用海洋!”
“你完全在做梦。”
“我完全在现实里。”
戈万又问道:
“那么女人呢?您怎样安排女人?”
西穆尔丹回答:
“维持原状:男人的仆人。”
“是的,但有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
“男人将成为女人的仆人。”
“什么?”西穆尔丹叫了起来,“男人当仆人!决不。男人是主人。我只承认一种君主制,家庭君主制。男人在家里是国王。”
“对,但有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
“女人将当皇后。”
“这就是说男人和女人……”
“平等。”
“平等!你这是瞎想,男人和女人是不同的。”
“我是说平等,不是说相同。”
又是沉默。这两个相互较量的头脑似乎在休战。西穆尔丹打破了沉默:
“那么小孩呢?该把他给谁?”
“首先给孕育他的父亲,再给分娩他的母亲,再给培养他的老师,再给使他具有男人气概的城市,再给最高的母亲--祖国,再给那位老祖母--人类。”
“你不提天主。”
“这个阶段,父亲、母亲、老师、城市、祖国、人类都是通往无主的梯子的阶级。”
西穆尔丹不说话。戈万继续说:
“等您到达梯子顶上,您就到了天主那里。天主张开臂,您只要进去就行了。”
西穆尔丹做了一个召回的手势:
“戈万,还是回到地上来吧。我们要使可能性变为现实。”
“首先别使可能性变为不可能性。”
“既然是可能性,那总能成为现实吧。”
“我看不一定。如果粗暴对待空想,就会扼杀它。萌芽是最缺乏自卫力的。”
“但是应该抓住空想,给它套上现实的桎梏,将它纳入现实之中。抽象的思想应该转化为具体的思想;它可能减少几分美丽,但却增加了实效;它变小了,但更好了。正义必须进入法律。当正义成为法律时,就成为绝对。这就是我称作的可能性。”
“可能性还不止于此吧。”
“呵!你又在胡思乱想了。”
“可能性是只神秘鸟,总是在人们头上翱翔。”
“应该抓住它。”
“但要抓活的。”
戈万又接着说:
“我的想法是永远向前。如果天主希望人后退,那他就该让我们脑后长眼睛。我们应该朝前看,看曙光,看花蕾绽开,看破壳出维。倒下的东西在鼓励上升的东西。枯树的断折声是对幼树的召唤。每个世纪都将完成自己的使命,今天是公民的使命,明天是人类的使命。今天的问题是正义,明天的问题是报酬。报酬和正义,归根到底是同一个字。人活着不能不为报酬。天主在给予生命时欠下了债;正义是先天的报酬,报酬是后天的正义。”
戈万像先知一样边思索边讲话。西穆尔丹听着。他们交换了位置,学生现在好像成了老师。
西穆尔丹喃喃说:
“你走得太快了。”
“可能因为我时间紧。”戈万微笑地说。
他又接着说:
“呵,老师,我们两人的区别就在这里。您赞成义务兵役,我赞成学校;您希望人成为士兵,我希望人成为公民;您希望人拥有强力,我希望人拥有思想。您要一个利剑共和国,我要……”
他稍停片刻,又说:
“我要一个思想共和国。”
西穆尔丹瞧着牢房的石地说;
“可是此刻你要什么?”
“现状。”
“这么说你宽恕了现在?”
“是的。”
“为什么?”
“因为这是风暴。风暴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一株橡树被雷劈倒,但有多少森林得到净化!文明染上了黑热病,但在大风中得到治愈。也许风暴应该有所选择?但是它负责如此大规模的清扫工作,能够温文尔雅吗?疫气如此可怕,狂风怒号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戈万又接着说:
“何况我有指南针,风暴于我又有什么关系;我问心无愧,事件于我又有什么关系!”
他庄严地低声说:
“有一个人,永远不要妨碍他。”
“谁?”西穆尔丹问道。
戈万指着头部上方。西穆尔丹顺着这根竖起的手指往上看,似乎看到牢房圆穹外的星空。
他们又沉默了。
西穆尔丹说:
“比大自然更伟大的社会。我告诉你,这不可能,这是梦想。”
“这是目的。不然要社会有什么用?就呆在大自然里好了,就当野人好了。奥塔希提①是天堂,可是在这个天堂里没有思想。我宁愿有思想的地狱,也不要愚蠢的天堂。不,不,不要地狱。还是要人类社会吧,比自然界更伟大的社会。对,如果不能给大自然增添点东西,那又何必摆脱大自然呢?就像蚂蚁一样只管劳作,像蜜蜂一样只管酿蜜好了;只像动物一样劳作,不当有思想的主宰!如果你想给大自然增添点什么,你就必须比它大;增添就是增加,增加就是壮大。大自然升华便是社会。蜂窝所没有的,蚂蚁窝所没有的,我都要,纪念性建筑啦,艺术啦,诗歌啦,英雄啦,天才啦。永远背负重担,这不符合人的法则。不,不,不,再没有贱民,再没有奴隶,再没有苦役犯,再没有受苦人!我希望人的每一个属性都是文明的象征、进步的模式。我主张思想上的自由、心灵上的平等、灵魂上的博爱。不!再不要桎梏了!人生来不是为了戴锁链,而是为了展翅飞翔。人不要再当爬行动物了。我希望幼虫变成昆虫,蚯蚓变成活的花朵,飞起来。我希望……”
--------
①即波利尼西亚群岛中的塔希提岛。
他停住了,眼睛发亮。
他的嘴唇在嚅动,但没说话。
牢门仍然开着。外面的嘈杂声传了进来,有隐隐约约的军号声,大概是起床号吧,接着是枪托敲他的声音,这是哨兵换岗,接着,根据在黑暗中的判断,圆塔附近有动静,仿佛有人在搬动木板,还有一种断断续续的、低沉的声音,像是锤子在敲打。
西穆尔丹脸色苍白地听着。戈万却听不见。
他越来越深地陷入逻想,似乎停止了呼吸,专心致志地瞧着自己大脑圆穹下的幻影。他轻轻颤抖,瞳孔中的曙光在扩大。
一段时间就这样过去了。西穆尔丹问道:
“你在想什么?”
“想未来。”戈万说。
他又陷入沉思。西穆尔丹从两人坐着的稻草铺上站起来。戈万没有察觉。西穆尔丹深情地瞧着沉思的年轻人,慢慢退到门口,走了出去。牢门又关上。
六 太阳升起
不久,东方开始发白。
与此同时,在图尔格的高原上,富热尔森林上方,出现了一个令人吃惊、一动不动的怪物,连小鸟也感到陌生。
它是在夜间放在那里的。与其说它是建起来的,不如说它是竖起来的。远远看去,它是一些僵硬的直线,很像希伯来文字母或者属于古代谜语的埃及象形文字。
它引起的头一个念头就是它毫无用处。它竖立在开花的欧石南丛中,是做什么用的呢,人们打了一个寒战。这是由四根木桩搭成的一个台子。在台子的一端,直直地竖着两根高高的柱子,顶端由一根横梁相连。两根柱子中间悬着一个三角形的东西,它在清晨蓝天的衬托下显得发黑。台子的另一端有一个梯子。在柱子中间三角物的下方有一个像壁板的东西,它是由两块活动木板组成,拼在一起时就形成一个人颈粗细的圆洞。壁板的上半部可以在槽沟里滑动,或上升或下降。拼合成颈圈的这两个新月形木板现在是分开的。在悬着三角物的那两根柱子底端有一块可以摆动的木板,看上去像摇板。木板旁有一个长筐,在它前面,在台子的另一端,在两根柱子中间,有一个方筐。它漆成红色。所有这些东西都是木制的,只有三角物是铁的。人们可以感到它是由人制造的,因为它那么丑陋、平庸、渺小,但它体积庞大,大概是精灵搬来的吧。
这个奇形怪状的庞然大物就是断头台。
在它对面几步以外的沟壑里,矗立着另一个怪物,图尔格。石怪物与木怪物相互呼应。还得说一句,当人手触及木头或石头时,木头或五头就不再是木头或石头,而是摘取了人的某些东西。一座建筑代表一种理论,一部机器代表一种思想。
图尔格就是过去的必然结果,这个过去就是巴黎的巴士底狱、英国的伦敦塔、德国的施皮尔伯格狱、西班牙的埃斯科里亚尔宫、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罗马的圣天使官。
图尔格凝聚了一千五百年的时间,中世纪、诸侯、采地、封建;断头台凝聚了一年,即九三年,而这一年在与一千五百年抗衡。
图尔格代表君主制,断头台代表革命。
这是悲剧性的对抗。
一方是欠债,另一方是到期索债。一方是错综复杂的哥特式结构、农奴、领主、奴隶、主人、庶民、贵族、化为千种惯例的多种法典、结盟的法官与教士、条条束缚、赋税、盐税、人头税、领主的永久管业权、抗辩、特权、偏见、狂热、王室的破产特权、权杖、王位、旨意、神权;另一方则是这个简单的东西--铡刀。
一方是结扣,另一方是斧子。
长期以来,图尔格独自处于荒漠之中。从它的突堞下曾经流出滚烫的油、燃烧的松脂和熔化的铅;它有尸骨成堆的地牢和车轮刑的刑室;它充满了闻所未闻的悲剧。它那阴森的面孔曾经俯瞰这片森林;在这片阴暗中它曾有过野蛮而安静的一千五百年。它曾是本地唯一的权威、尊严和恐惧。它统治过,它象征着大权独揽的野蛮,然而,突然之间,它看见在它对面竖起了一个与它作对的东西,不,不仅仅是东西,是一个与它同样可怕的人,断头台。
有时石头似乎拥有奇异的目光。正像观察你,塔楼窥伺你,建筑物的正面凝视你。图尔格仿佛在端详断头台。
它仿佛在问自己。
这是什么?
它好像是从地下长出来的。
它的确是从地下长出来的。
这片不幸的土地孕育了这株不祥的树。这片土地吮吸了大量的汗水、眼泪和鲜血,它上面有这么多坑穴、坟墓、洞穴和陷讲;形形的专制主义的受害者的尸体在这里腐烂。它的下面是藏匿累累罪行--可怕的种子--的深渊。时辰一到,从这片深深的土地中就走出了这个陌生人,这个复仇者,这个带利剑的野蛮机器,于是九三年对旧世界说:
“我来了。”
于是,断头台便理直气壮地对城堡说:
“我是你的女儿。”
与此同时,城堡感到断头台使自己丧命,因为这些不吉利的东西也各有其默默的生命。
图尔格面对可怕的显像,似乎有几分惊慌,好像是恐惧。石头的庞然大物既庄严又可耻,但是带三角物的那块木板更糟。衰亡中的天上权力与新生的无上权力都令人畏惧。罪恶的历史在观看伸张正义的历史。旧日的暴力在与今日的暴力作较量。这个古老的堡垒、古老的监狱、古老的庄园曾耳闻被肢解的受刑人发出哀号;这个用于战争与谋杀的建筑已无法使用,失去了战斗力,它遭受蹂躏、拆毁和贬黜,一堆石头犹如一堆灰烬;它可增而美丽,它已死去,但充满了令人畏惧的已逝世纪的晕眩,它正瞧着可怕的现在时刻的到来。昨日在今日面前颤抖;旧日的残忍面对并且忍受今日的恐怖;已成为乌有的昨日用阴暗的眼光瞧着今日的恐怖,幽灵瞧着鬼魂。
大自然是无情的。面对万恶的人间,大自然依旧赐予鲜花、音乐、芬香和阳光;它用神圣的美反衬出社会的丑恶,从而谴责人类。它既不撤回蝴蝶的翅膀,也不撤回小鸟的歌唱,因此,处于谋杀、复仇、野蛮中的人不得不承受神圣物体的目光;他无法摆脱和谐的万物对他强烈的责难,无法摆脱蓝天那无倩的宁静。在奇妙的永恒中,人类法则的畸形被揭露无遗。人在破坏、摧残,人在扼杀,人在杀戮,但夏天依旧是夏天,百合花依旧是百合花,星辰依旧是星辰。
这天早上,清晨的晴空比任何时候都更迷人。和煦的风吹拂欧石南丛,雾气在树枝间缓缓爬动,富热尔森林充满了泉水散发的气息,在曙光中冒着气,就像一个满满的大香炉。蓝色的天空,白色的云,晶莹透明的水,还有从海蓝宝石到祖母绿的各种颜色和谐的植物,相互友爱的树,成片的草地,深深的平原,这一切纯净贞洁,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永恒忠告。然而在这一切之中人类却暴露了可惜的无耻,在这一切之中是堡垒和断头台,战争与酷刑,血腥时代和血腥时刻这两张面孔,往昔黑夜的猫头鹰和未来黎明的蝙蝠。在这个鲜花盛开、香气扑鼻、深情而迷人的大自然中,美丽的天空向图尔格和断头台酒下晨光,仿佛对人说:“瞧瞧我在干什么,你们又在干什么。”
这就是太阳对它的光辉的妙用。
这个场面有观众。
这支小小的远征队的四千人在高原上排成战斗队形,从三面围着断头台,好似字母E的实测平面图。炮队位于长线中央,组成E字母的切口。红色断头台仿佛三面被围,士兵组成的人墙折过来,延伸到高原陡坡。第四面是开放的,那里有沟壑,而且面对图尔格。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长长的方阵,中央是断头台。太阳升高,断头台在草地上的影子越来越短。
炮手们各就各位,点燃了火绳。
从沟壑升起谈谈的蓝烟,桥上的火刚刚熄灭。
图尔格在烟中变得朦朦胧胧,但未被完全遮住,它那高高的平台俯瞰着整个地区。平台与断头台只隔着那道沟壑,两边可以对话。
军事法庭的桌子和插着三色旗的椅子被搬上平台。太阳在图尔格后面升起,反衬出这个大堡垒的黑影。在它顶上,有个人正抱着双臂,一动不动地坐在法庭椅子上,坐在那簇三色旗下。
他就是西穆尔丹。他像昨天一样,穿着文职特派员的服装,头戴有三色翎饰的帽子,挂着军刀,腰间插着枪。
他不说话。所有人都不说话。士兵们持枪立正,低着头。他们的手时相碰,但不交谈。他们杂乱地想到这场战争,想到这么多战役,想到他们曾英勇面对篱笆后的冷枪,想到大批被击溃的愤怒的农民,想到攻克的城堡,想到得胜的战斗,想到胜利,而现在,这全部光荣似乎都成了耻辱。阴沉的等待揪住了所有人的心。刽子手在断头台的木台上走来走去。越来越强烈的晨光使天空显得明亮而庄严。
突然间传来一阵低闷的鼓声,这是因为鼓面上盖着黑纱。死亡的鼓声走近了,人们向两旁闪开。一支队伍走进方阵,朝断头台走去。
打头的是黑鼓,然后是一队垂下武器的精兵,然后是军刀出鞘的宪兵,最后是囚犯戈万。
戈万自由地走着,手脚都没有被捆绑。他穿着普通军装,佩着剑。
在他后面是另一队宪兵。
戈万脸上挂着沉思的快乐,当他对西穆尔丹说“我想到未来”时,这种快乐曾使他容光焕发。这种永驻的微笑十分崇高,难以用言词表达。
戈万来到行刑地点,首先朝圆塔顶上望去。他对断头台不屑一顾。
他知道西穆尔丹一定会恪尽职守地来到行刑现场。他的眼光在平台上搜索,他找到了他。
西穆尔丹面色苍白,身体发冷。他身旁的人听不见他的呼吸声。
当他远远看见戈万时,他没有颤抖。
此时戈万朝断头台走去。
他一边走一边瞧着西穆尔丹,西穆尔丹也看着他,仿佛整个人都倚靠在这个目光上。
戈万来到断头台脚下。他登上木台。指挥那队精兵的军官也跟了上去。戈万摘下剑,递给军官,又摘下领带,递给刽子手。
他像一个幻影,他从未如此俊美。他那一头棕发随风飘起,当时是不剪头发的。他那白净的脖子像是女性的脖子,他的眼光像大天使那样英勇而无上尊严。他站在断头台上,若有所思。这地方也是一个顶峰。戈万站在这里,崇高而安详。阳光裹着他,仿佛使他身披荣光。
士兵们看见年轻的指挥官毫不犹豫地准备受刑,再也忍不住了。战士们的心爆炸了,于是人们听见一个闻所未闻的声音:部队在抽泣,还有一阵叫喊声:“宽恕吧!宽恕吧!”有些人跪了下来,还有些人丢下枪,朝西穆尔丹所在的平台举起双臂。一位精兵指着断头台喊道:
“能替代他吗?我来。”
所有的人都狂热地喊道:“宽恕吧!宽恕吧!”狮子听见这声音也会感动或害怕的,因为士兵的眼泪叫人受不了。
刽子手停住了,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从塔顶传来一个声音,它阴森而显得简捷低沉,但是所有的人都能听见:
“执行法律!”
人们听出那斩钉截铁的语气。西穆尔丹开口了,军队打了个寒战。
刽子手不再犹豫,拿着绳子走近戈万。
“等等!”戈万说。
他转向西穆尔丹,用尚能自由活动的右手向他挥手告别,然后让人捆绑起来。
他被捆绑后,对刽子手说:
“对不起,等一会儿。”
于是他高呼:
“共和国万岁!”
刽子手让他在摇板上躺平。他那可爱而高傲的头被卡进可耻的颈圈。刽子手轻轻挽起他的头发,然后按动弹簧,三角刀起动了,先是缓缓滑动,然后加速,一个可惜的响声……
与此同时传来另一个响声。一声枪响与铡刀声相呼应。西穆尔丹刚刚掏出腰间的一把枪。当戈万的头滚进筐里时,西穆尔丹对自己胸前开了一枪。血从他嘴里流出,他倒下死了。
于是后者的黑暗融于前者的光明之中,这两个悲壮的姊妹灵魂一同飞上了天。(全书完)
(其实《九三年》很短啊,你有时间可以看看的,在雨果的小说中它的情节算是比较紧凑的——已经快达到输入长度限制了,再多的百度提交不了了)
好了,今天关于“成语专心致志的故事蚂蚁庄园”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成语专心致志的故事蚂蚁庄园”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