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谜语 成语谜语
成语常见八种错误类型_成语常见八种错误类型PPT
ysladmin 2024-06-27 人已围观
简介成语常见八种错误类型_成语常见八种错误类型PPT 成语常见八种错误类型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它涉及到许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我将尽力为您解答相关问题。1.成语使用中常见的错误类型2.常见错误成语?
成语常见八种错误类型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它涉及到许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我将尽力为您解答相关问题。
1.成语使用中常见的错误类型
2.常见错误成语?
3.成语设误的几种类型
4.有几种情况让成语误用?
成语使用中常见的错误类型
一、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意蕴理解上的难度。如果我们对成语意蕴不仔细辨析,粗枝大叶,一瞥而过,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如:
(1)这个剧院的大型话剧、歌剧等演出票价不菲,让许多有艺术爱好而又收入不高的普通人叹为观止,无法亲临现场享受艺术大餐。
(2)去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高达10万亿元,其中网络商品零售额超过了1.8万亿元,凭此成绩,我国当仁不让地跃居全球网络商品零售榜首。
在(1)句中,“叹为观止”意为“叹:赞叹;观止:看到了止境。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句子说的是高票价让人们无法亲临现场,用“望而却步”比较合适。在(2)句中,“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二、褒贬不当
成语从感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三种类型,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的错误。如:
(1)为了完成在全国的市场布局,我们三年前就行动了,特别是在营销策略的制订上可谓处心积虑。
(2)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1)句中,“处心积虑”一般作状语,含贬义,指费尽心思做坏事,常误解为“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力)。(2)句中的“巧舌如簧”这一成语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含有贬义,用在这儿亦是感彩不当。
三、语意重复
成语一般都比较精练,使用得当,可以收到言简意赅之效,但如果不注意成语和句子语义的比照,就容易造成成语隐含义与句子语境义的重复。如:
(1)在飞驰的高速列车上,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乘坐高铁出行带来的快捷与方便。
常见错误成语?
关于成语运用十大错误类型及例句如下:1.?望文生义。成语往往是由典故总结引申而来,当我们不知道这些典故或者由来时,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望文生义,直接通过字面意思来解读成语。
例如成语“万人空巷”,直接字面意思就是巷子没人,是空的。而实际意思确是家家户户都从巷子里出来庆祝,欢迎,街上人很多。与其字面意思恰恰相反。
2.对象误用。有些成语应指特定的对象。其使用范围仅限所指对象,用在其他对象上就不合适。
例如:雷锋做好事不留名,一生做的好事罄竹难书。
句中成语“罄竹难书”本义是用来形容罪行累累,多的写不完。它不能用来陈述雷锋这一值得大家学习的人物身上。可以将其改为“不计其数”。
3.褒贬误用。成语多是由典故引申而来,部分成语有释义中有明显的褒贬之分。
例如:如做官数年,他犯下的罪行叹为观止。
句中的“叹为观止”一词往往赞美看到的事物美好到了极点,是褒义词,此处却用来形容“罪行”这一不好的事物了,属于褒义词错用贬义词,可以改为“罄竹难书”。
4.轻重失当。有些成语词义较重,有些成语词义较轻,这就要求根据特定的语境选用轻重适度的成语,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例如:为了出版这本画册,他义无反顾地放弃了休息时间。
“义无反顾”指道义上不容许徘徊退缩;只能勇往直前。而句中“为出版画册而放弃休息时间”与“道义”无关。此句使用了语义成程度较重的成语,属于轻重失当了。可以改为“毫不犹豫”。
成语设误的几种类型
一 容易用错的成语100个容易用错的成语有:曾几何时、目无全牛、感同身受、差强人意、文不加点等。
一、曾几何时 [ cé jǐ hé shí ]
释义:时间过去没有多久。
出处:宋·赵彦端《介庵词·新荷叶》:“回首分携,光风冉冉菲菲。曾几何时,故山疑梦还非。”
译文:回想当初分开的时候,雨后初晴,和风习习,柳条垂落,花香浓郁。才过了没多少时间,故乡的风光都变了,这一切似梦非梦。
二、目无全牛 [ mù wú quán niú ]
释义:比喻技艺到了纯熟的、得心应手的境界。也比喻未看到整体情况。
出处:《庄子·养生说》:“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译文:我刚开始杀牛的时候,看见的是整个的牛。三年以后,技术熟练了,动刀时只看到皮骨间隙,而看不到全牛。
三、感同身受 [ gǎn tóng shēn shòu ]
释义:原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谢意),现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过一样。
出处:《晚清文学丛钞·轰天雷》第二回:“再者北山在京,万事求二兄代为照顾,感同身受。”
四、差强人意 [ chā qiáng rén yì ]
释义:指尚能使人满意。
出处:《后汉书·吴汉传》:“吴公差强人意。”
译文:吴汉很能振奋其部下的意志。
五、文不加点 [ wén bù jiā diǎn ]
释义:文章一气写成,不用涂改。形容文思敏捷,下笔成章。
出处:汉·祢衡《鹦鹉赋序》:“衡因为赋,笔不停辍,文不加点。”
译文:祢衡于是为之作赋,一时笔不停缀,文不加点。
二 成语使用常见错误举例
成语:复 不孚众望
拼音:制 bù fú zhòng wàng
解释: 不为众人所信服。孚,使信任、信服。
举例造句: 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拼音代码: bfzw
常被用错形容“不负众望”其实是“辜负了期望”的意思
三 成语使用中的常见错误类型
用不准,张冠李戴,
词不达意。
四 成语使用中常见的错误类型
一、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意蕴理解上的难度。如果我们对成语意蕴不仔细辨析,粗枝大叶,一瞥而过,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如:
(1)这个剧院的大型话剧、歌剧等演出票价不菲,让许多有艺术爱好而又收入不高的普通人叹为观止,无法亲临现场享受艺术大餐。
(2)去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高达10万亿元,其中网络商品零售额超过了1.8万亿元,凭此成绩,我国当仁不让地跃居全球网络商品零售榜首。
在(1)句中,“叹为观止”意为“叹:赞叹;观止:看到了止境。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句子说的是高票价让人们无法亲临现场,用“望而却步”比较合适。在(2)句中,“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二、褒贬不当
成语从感 *** 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三种类型,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的错误。如:
(1)为了完成在全国的市场布局,我们三年前就行动了,特别是在营销策略的制订上可谓处心积虑。
(2)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1)句中,“处心积虑”一般作状语,含贬义,指费尽心思做坏事,常误解为“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力)。(2)句中的“巧舌如簧”这一成语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含有贬义,用在这儿亦是感 *** 彩不当。
三、语意重复
成语一般都比较精练,使用得当,可以收到言简意赅之效,但如果不注意成语和句子语义的比照,就容易造成成语隐含义与句子语境义的重复。如:
(1)在飞驰的高速列车上,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乘坐高铁出行带来的快捷与方便。
五 成语运用常见错误类型
望文生义型错误
成语往往是由典故总结引申而来,当我们不知道这些典故或者由来时,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望文生义,直接通过字面意思来解读成语。如“万人空巷”,直接字面意思就是巷子没人,是空的。而实际意思确是家家户户都从巷子里出来庆祝,欢迎,街上人很多。与其字面意思恰恰相反。
2/7
对象误用型错误
有些成语所指特定的对象,使用范围仅限所指对象,使用在其他地方便不合适。如“罄竹难书”,语句: 雷锋做好事不留名,一生做的好事罄竹难书。而“罄竹难书”却是用来形容罪行累累,多的写不完。
3/7
敬、谦词误用型错误
中国人在用词方面一向比较讲究,对自己喜欢用谦词,对他人用敬词,而生活中常犯敬、谦词颠倒的错误。如 “蓬荜生辉”,语句:今天因为我的到来蓬荜生辉。“蓬荜生辉”一般是指客人到来,主人说因为客人的到来,是自己家蓬荜生辉,而不能说是因自己的到来,使主人家蓬荜生辉。
4/7
语意重复型错误
每个成语都有其特定的意思,如果不理解很容易犯语义重复的错误。如“记忆犹新”,语句:那感人的场面我至今还记忆犹新,印象非常深刻。“记忆犹新”本就是还记得非常清楚,印象很深刻的意思,与后面的重复。
5/7
语境不合型错误
汉语讲究一定的语境,而成语更甚,语境不合,也非常容易导致误用。如“安步当车”,语句:为快速到达目的地,救援官兵们只能安步当车。这里安步当车使用就不合语境,“安步当车“多形容不紧不慢的行走,与救援不符
六 常见不字成语运用错误
1、别出心裁 [ bié chū xīn cái ] :别:另外;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 另有一种构思或设计。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出 处:明·李贽《水浒全书发凡》:“今别出新裁;不依旧样。” 2、按部就班 [ àn bù jiù bān ] :部、班:门类,次序;就:归于。 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出 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九十四回:“只好是按部就班慢慢叙下去;自然有个归结。” 3、阴谋诡计 [ yīn móu guǐ jì ] :诡:欺诈,奸滑。 指暗地里策划坏的害人的坏主意。出 处:清·曾朴《孽海花》:“大家如能个个像我;坦白地公开了自己的坏处;政治上用不着阴谋诡计。” 4、居心叵测 [ jū xīn pǒ cè ] :居心:存心;叵:不可;测:推测。 指存心险恶,不可推测。出 处:清·林则徐《使粤奏稿》:“且其居心叵测;反复靡常”。 5、以逸待劳 [ yǐ yì dài láo ] :逸:安闲;劳:疲劳。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出 处:《后汉书·冯异传》:“夫攻者不足;守者有余;今先据城;以逸待劳;非所以争也。”
七 成语运用中的常见错误
一、望文生义 成语都有其固定的意思,使用时一定要弄清成语的确切含义,不能只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成语的含义,切忌望文生义。例: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 [解析]“屡试不爽”指经过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爽”是“差错”之意;而该句将“爽”误解为爽快、舒服,属望文生义。 二、褒贬失当 成语的感 *** 彩褒贬分明,或赞颂、表扬,或贬斥、指责。防止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例: 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解析]“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不一样,不相上下,多含贬义。(旧制一斤为十六两,半斤即是八两) 三、搭配不妥 有些成语跟整个句子的语境大体相配,但其与前后词语有时并不搭配,如各成分之间、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以及语意方面。例: 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惊叹不已。 [解析]说得“头头是道”可以,但不能说得“左右逢源”。“左右逢源”指做事得心应手。 四、用错对象 有些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有特定的对象。如果偷梁换柱,张冠李戴,弄错了使用对象,就会出现语病。 例:即便是文学作品,也应该有个尺度,不可脱离实际,将情感的世界描写得天花乱坠。 [解析]“天花乱坠”指说话有声有色,非常动听,多指夸大的或不切实际的。“天花乱坠”陈述的对象是“说话”,而非描写。 五、重复累赘 重复累赘是指不明白成语的确切含义,从而造成了语境中的一些词的含义与成语的含义重复。例: 绵延七八年,祸及半个中国的安史之乱,造成了人民的生灵涂炭。 [解析]“生灵”即是指“人民、百姓”,再加一个“人民”,就犯了重复的错误。 六、谦敬错位 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对自己;有些成语是敬词,只能称别人。如果谦敬错位,就会造成语病。例: 我们一定要谦虚谨慎,不耻下问,认真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把工作做得更好。 [解析]“不耻下问”的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用以称赞别人,是敬词。该句把敬词当成谦称了。 七、自相矛盾 有些成语,由于没有准确而全面地掌握其含义,在使用过程中与句子的其他部分表达的语意产生了矛盾。例: 这项新规定颁行一年多,已经露出危险的苗头,如不及时关注,恐怕亡羊补牢,为时太晚。 [解析]“亡羊补牢”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与“为时太晚”矛盾。 八、不合语境 具体的语境往往有区别语义的功能,如果忽视了语境,就会造成用词不当。例: 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解析]“巧夺天工”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巧极其精巧。“苍山”“洱海”并非人工所造,“巧夺天工”不合此语境。
八 关于生活中常用错的成语及错误原因探析
似懂非懂,不求甚解。没十足把握的用词用语都应查证后再使用。
九 成语运用常见错误例析
一、望文生义
成语都有其固定的意思,使用时一定要弄清成语的确切含义,不能只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成语的含义,切忌望文生义。例:
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
[解析]“屡试不爽”指经过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爽”是“差错”之意;而该句将“爽”误解为爽快、舒服,属望文生义。
二、褒贬失当
成语的感 *** 彩褒贬分明,或赞颂、表扬,或贬斥、指责。防止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例:
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解析]“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不一样,不相上下,多含贬义。(旧制一斤为十六两,半斤即是八两)
三、搭配不妥
有些成语跟整个句子的语境大体相配,但其与前后词语有时并不搭配,如各成分之间、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以及语意方面。例:
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惊叹不已。
[解析]说得“头头是道”可以,但不能说得“左右逢源”。“左右逢源”指做事得心应手。
四、用错对象
有些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有特定的对象。如果偷梁换柱,张冠李戴,弄错了使用对象,就会出现语病。
例:即便是文学作品,也应该有个尺度,不可脱离实际,将情感的世界描写得天花乱坠。
[解析]“天花乱坠”指说话有声有色,非常动听,多指夸大的或不切实际的。“天花乱坠”陈述的对象是“说话”,而非描写。
五、重复累赘
重复累赘是指不明白成语的确切含义,从而造成了语境中的一些词的含义与成语的含义重复。例:
绵延七八年,祸及半个中国的安史之乱,造成了人民的生灵涂炭。
[解析]“生灵”即是指“人民、百姓”,再加一个“人民”,就犯了重复的错误。
六、谦敬错位
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对自己;有些成语是敬词,只能称别人。如果谦敬错位,就会造成语病。例:
我们一定要谦虚谨慎,不耻下问,认真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把工作做得更好。
[解析]“不耻下问”的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用以称赞别人,是敬词。该句把敬词当成谦称了。
十 巧辨成语使用中常见的错误
语句前后是否叠床架屋 例如:只有密切接触社会,联系群众,才能对国家安危和人民忧乐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意见。 解析:“真知灼见”与“意见”语义重复。
从适用对象角度判断 部分成语有特定的适用对象,如果对这些成语所搭配的固定对象缺乏了解,就会使陈述对象与被陈述对象之间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 例如:……,被人贻笑大方。 解析:“贻笑大方”指被有见识、有学问的人笑话。成语本身已经含有被动的意思,前面再加上“被人”就多余了。
从语法角度判断 成语从词性上大致可分为动词性、名词性、形容词性、副词性四类。动词性成语(如“苟延残喘”“喜新厌旧”)数量最多;形容词性成语(如“合情合理”“自私自利”)可以作主、谓、定、状语。名词性成语(如“繁文缛节”“缓兵之计”)可以作主、定、宾语。副词性成语(如“设身处地”“不约而同”)较少,只作状语。
从侧重点角度判断 某些成语含义大致相同,但细究其意义,会发现侧重各有不同。 例如:明代工艺品的名字大都先强调年号,再强调东西本身。但景泰蓝不是在景泰年间出现,而是在元代就出现了。到了景泰年间,皇家的重视使它享誉中外,因此有了今天这样一个通俗易懂且带有文学色彩的名字——景泰蓝。 解析:这里的“享誉中外”侧重的是名声传得广;“声名鹊起”侧重的是闻名的速度之快,根据语意这里应用“声名鹊起”。
从程度轻重角度判断 某些成语含义相近,但在程度轻重上存在差别。如“惨无人道”与“惨绝人寰”、“信口开河”与“信口雌黄”,后者程度比前者重。在解题过程中要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选用适当的成语,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情况的发生。
有几种情况让成语误用?
1.曲解词语,望文生义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如果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如
例1: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1997年高考题第4题D项)
例2: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1998年高考题第5题C项)
[以上两句,命题者故意曲解成语词义,以便考查考生的识辨运用能力。第一句中的“空巷”,是指街巷的居民都出来了,句子表达的意思却是:人们都在家里看电视,街上显得静悄悄的。曲解的词义与所要表达之意正好相反。第二句中的“火中取栗”,语出法国寓言《猴子和猫》,比喻受人利用,冒了风险,吃了苦头,却没有捞到好处。而本句句意是指消费者利用厂家竞相降价的机会得到实惠。所以,也犯了曲解词义的错误。这是成语题中最常见的错误类型。]
2、用错对象,张冠李戴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他用。如:
例3: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1999年高考题第4题B项)
例4:古人中不乏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2000年高考题第4题A项)
[此处命题者从成语使用的对象上命题,重在考查成语词义适用的范围和对象。例3句中的“美轮美奂”,语出《礼记?檀弓下》。“轮”:高大,“奂”:众多,形容高大华美,多用于赞美新屋。此句中用来赞美“花鸟虫兽、人物形象”,属于对象误用。“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
类似的,还有“穿云裂石”“六马仰秣”是指歌声的;“举案齐眉”“破镜重圆”“相敬如宾”是指夫妻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是指男女儿童的;“浩如烟海”是“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不同凡响”“别出机杼”是指文艺作品的。“崭露头角”多指青少年,“功高不赏”一般用于对别人的评价。
3、误用褒贬,情感错位
成语从色彩上分为感彩和语体色彩,从感彩上又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从语体色彩上又可分为书面语和口语。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色彩,否则就会误用。
例5: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1998年高考题第5题B项)
例6: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2000年全国高考题C项)
[例5、例6两句,命题者从感彩上设误来进行考查。“处心积虑”,意即千方百计地盘算,多用作贬义。犯了贬词褒用的错误。例6,洗心革面,是清除旧思想,改变旧面貌。比喻彻底悔改。]
象95年的“无所不为、半斤八两、各有千秋”,97年的“趋之若鹜”,再如“面目全非”、“始作俑者”都是有贬义色彩的词,不能用在好的方面;而“危言危行”又只能用在褒义方面。
此外,应注意如下有贬褒色彩的成语:振振有词、有口皆碑、附庸风雅、亦步亦趋、粉墨登场、彻头彻尾、长篇大论、罄竹难书等。
例7
①.你尽管放心,你的困难,也就是我的困难,今后,你工作中遇到什么阻力,或是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我一定会鼎力相助的。
②老师,您的好意,我只能敬谢不敏,因为我有自知之明,我做普通学生尚可,班长一职实难胜任。
[辨析]鼎力相助:敬辞,用在别人身上。改为“全力相助”。敬谢不敏:推辞做某事的客气话。(谦辞)
4、颠倒尊卑,不知谦恭
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词,只能对人。
如果辨别不准,就会导致谦敬错位。如:
例7: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例8:刘厂长的开场白可谓抛砖引玉,引导我们提出了许多建议。
[这点涉及语言得体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尤显重要。常见的谦辞有:抛砖引玉、狗尾续貂、班门弄斧、姑妄言之、信笔涂鸦、一孔之见、不情之请等。敬辞有:高抬贵手、卓尔不群、高朋满座、大材小用等。]
5、语义重复,自相矛盾
例9: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1997年高考题第4题A项)
例10:当时那激动人心的场面至今还记忆犹新。
[此处两题,命题者从成语与语境的矛盾处设误,以考查考生的逻辑能力。“莘莘学子”意为众多的学生,它的前面却用“一位”修饰,自相矛盾导致逻辑错误。例10中“记忆犹新”的意思是过去的事,至今还记得清楚,就像新近发生的一样。前面不能再用“还”。]
6、搭配不当,不合习惯
有些成语由于词性的限制,要注意它的用法。如:
例11:我们都司空见惯了那种“违者罚款”的告示牌。
例12: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98年全国卷)
[例9中“司空见惯”的意思是形容经常看到,不足为奇的事物。后面不能带宾语。而例10中的“望其项背”多用于否定句或问句中,常与否定词搭配,不符合其使用习惯。]
7、夸大其辞,不知轻重
有些成语词义较重,也有些成语词义较轻,这就要求根据特定的语境选用词义轻重适度的成语,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例13:为了出版这本画册,他义无反顾地放弃了休息的时间。
例14:考前每个考生都应该充分做好复习准备,否则上了考场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义无反顾:义:道义;反顾:向后看。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特指人的死亡。]
8、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不少成语的词义后来都被引申了,但它的本义偶尔还会出现,当一个成语重新回到本义时,我们不能轻易认为它用错了。如:
例15:①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凡。(1992年高考题)
②我很胖,可是这位老护士很快就选准了一条血管,一针见血,我很佩服。
[句①中的“灯红酒绿”用在“饭店”之后,本义便“复活”了,不再有贬义。因而使用是正确的。句②中“一针见血”通常是比喻说话、写文章言辞直截、简要,能切中要害,但它的本义是一针就见到血,形容医务人员技术熟练。这里正好适合使用本义。当然是正确的了。]
在语言流传过程中,有些成语派生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甚至感彩也相反,这就决定了它们能适用于两种以上的语境。如果对这类成语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则易造成误判。例如:
例16:①“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2000年高考题)
②蹇叔老谋深算,弦高勇敢机智,先轸忠直刚烈,都只寥寥几笔,便刻画的栩栩如生。
[“淋漓尽致”只理解为“形容文章或说话详尽透彻”,因而认为不适合句中的语境。其实,“淋漓尽致”也可指暴露得很彻底,用来形容“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展对伪科学的揭露恰到好处。“老谋深算”形容计划周密,办事干练,富有经验,是中性词。它常用来形容反面人物,使用于正面人物,也算恰当]
另外,诸如此类的两用成语,还有很多,如:“龙飞凤舞”本来形容气势奔放雄壮,也可形容书法气势舒展活泼,也可形容字迹潦草难辨。“左右逢源”本指做学问功夫到家后自然用之不尽,取之不竭,后用它泛指做事得心应手,顺利无碍,有时也用于贬义,讽刺为人圆滑,善于投机。这些词还有“按图索骥”
“如虎添翼”“高视阔步”“旁若无人”“指手画脚”“秀色可餐”“粗枝大叶”“不绝如缕”“不见经传”“暗送秋波”应接不暇、先天不足、豁然开朗、粉墨登场、回光返照、行云流水等。
明了高考成语题的设误类型,考生才能准确无误地判断出成语运用的正误,才能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使自己表述的语言增添亮色。可见,要做到正确使用成语,这就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留心、多积累、多归纳,而在高考来临之际,抓住一些具有特殊性的成语加强训练,多注意近义成语的选用,多注意有历史渊源特殊意义的成语及典故,也就显得更加必要了。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具有特殊表现力的一种结构比较稳固的短语。它结构紧密,文字简练,是汉语言中的精品,在汉语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它也成了中考语文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中考的一个重要考查点。近几年侧重考查学生对成语意义的正确理解和运用。现就成语的备考复习提供几点方法建议,以供同学们参考: 成语误用有以下几种情况:望文生义、褒贬误用、对象不当、不合情景、误解词义、重复用语、自相矛盾、搭配不当、用错谦词等。 1、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上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理解的难度。如果不仔细辨析语素意义,则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例1、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辨析:“空巷”,是指街巷的居民都出来了。“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而这个句子要表达的意思却是:人们都在家里看电视,街上显得静悄悄的。这个成语的词义与所要表达的意思正好相反。 例2、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辨析:“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上了大当,一无所得。把“降价的烽火”理解为“火中取栗”的“火”显然是望文生义。而且“火中取栗”也带有贬义,用在本句不合适。 2、褒贬误用 因为平时使用不够规范或没有搞清楚成语的来龙去脉,往往容易把褒义词语当做贬义词语,把贬义词语当成褒义词语,造成判断或使用错误。 例1、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辨析:命题者从感彩上设误来进行考查。“处心积虑”,指千方百计地盘算,多用做贬义。本句对“新上任的领导”有所褒扬,故“处心积虑”的运用,犯了贬词褒用的错误。 例2、五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同几代科技工作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辨析:“殚精竭虑”指用尽精力、费尽心思。它不是贬义词,所以在这个句子中使用正确。 例3、几乎所有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辨析:“雨后春笋”是褒义词,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而本句是指垃圾食品厂大量出现,所以这个成语属于褒词贬用的错误类型。 3、对象不当 有些成语的使用必须适合特定的对象,有的专指人,有的专指物,有的专指景,等等。在复习时要善于记住典故,辨清对象。 例1、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辨析:“美轮美奂”中,“轮”是高大的意思。“奂”:众多。这个成语形容高大华美,多用于赞美新屋。此句中用来赞美“花鸟虫兽、人物形象”,属于对象误用。 例2、古人中不乏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辨析:“汗牛充栋”是形容书籍极多,它与前面的主语“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无从搭配,属于用错对象。 例3、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最高水平攀登。 辨析:“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悔改。它所述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物,本句用来指刊物不恰当,属于对象用错。 4、不合情境 每个句子都有一定的语言情境,比如气氛有严肃紧张、庄严肃穆或轻松愉快等不同,比如地方有局促狭小或宽敞明亮等区别……成语的使用如果没有照顾到这些,就容易犯不合语境的错误。 例1、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辨析:句中的“安步当车”,是慢慢行走、就当坐车的意思,而本句中描述的抢险形势很紧急,抢险队员不可能有“安步当车”的闲情逸致。因而,成语与语境出现矛盾,“安步当车”使用不当。 例2、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在会场外摆出了鲜花盆景销售摊。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 辨析:“车水马龙”是说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车辆很多,来往不绝。而句中所叙述的摊前不过几米或十几米,无法形成车如水、马如龙的壮观景象,所以不合语句中的情境。 5、用错谦词 例: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你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辨析:“蓬荜生辉”是谦词,只能用于自己自述,不能用于他人,否则于人不敬,因此本句犯了用错谦词的错误。另外,“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一句中,“居室”和“蓬荜”意义相同,因为“蓬荜”是“蓬门荜户”的省略,就此而论,又犯了语义重复的错误。删去“蓬荜”才正确。 6、重复用语 例: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 辨析:“忍俊不禁”是“忍不住笑”的意思,而句中“扑哧一声笑起来”与“忍俊”的意思一样,因而造成重复。 总之,正确使用成语非一日之功,要靠平时的积累,多读多记多用。我们复习备考时,尤其要注意不要机械地死记硬背成语的意思,而应通过理解含义、结合具体语境辨析、造句等形式去掌握,从而在应试中稳操胜券。
好了,今天关于“成语常见八种错误类型”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成语常见八种错误类型”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