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歇后语 成语歇后语
稗官野史打一生肖_稗官野史猜生肖
tamoadmin 2024-08-30 人已围观
简介巴三揽四 巴山度岭 巴山蜀水 巴山夜雨 巴山越岭 巴头探脑 扒耳搔腮 扒高踩低 拔本塞原 拔本塞源 拔丛出类 拔萃出类 拔萃出群 拔刀相向 拔刀相助 拔地参天 拔地摇山 拔地倚天 拔丁抽楔 拔锅卷席 拔剑论功 拔葵啖枣 拔葵去织 拔来报往 拔类超群 拔毛济世 拔毛连茹 拔茅连茹 拔苗助长 拔群出萃 拔山超海 拔山盖世 拔山举鼎 拔山扛鼎 拔十得五 拔十失五 拔树撼山 拔树搜根 拔树寻
巴三揽四 巴山度岭 巴山蜀水 巴山夜雨
巴山越岭 巴头探脑 扒耳搔腮 扒高踩低 拔本塞原
拔本塞源 拔丛出类 拔萃出类 拔萃出群 拔刀相向
拔刀相助 拔地参天 拔地摇山 拔地倚天 拔丁抽楔
拔锅卷席 拔剑论功 拔葵啖枣 拔葵去织 拔来报往
拔类超群 拔毛济世 拔毛连茹 拔茅连茹 拔苗助长
拔群出萃 拔山超海 拔山盖世 拔山举鼎 拔山扛鼎
拔十得五 拔十失五 拔树撼山 拔树搜根 拔树寻根
拔犀擢象 拔辖投井 拔新领异 拔宅飞升 拔宅上升
拔赵易汉 拔帜树帜 拔帜易帜 跋胡疐尾 跋扈飞扬
跋扈自恣 跋扈恣睢 跋来报往 跋履山川 跋前踕后
跋前疐后 跋前踬后 跋山涉川 跋山涉水 跋涉山川
把臂入林 把臂徐去 把持不定 把饭叫饥 把酒持螯
把素持斋 把玩无厌 把薪助火 罢黜百家 霸道横行
霸陵醉尉 霸王别姬 霸王风月 白白朱朱 白璧青蝇
白璧三献 白璧微瑕 白璧无瑕 白草黄云 白齿青眉
白藋同心 白丁俗客 白发苍苍 白发苍颜 白发丹心
白发红颜 白发千丈 白发青衫 白发朱颜 白饭青刍
白骨露野 白骨再肉 白圭之玷 白黑不分 白黑颠倒
白黑分明 白虹贯日 白华之怨 白话八股 白袷蓝衫
白驹过隙 白驹空谷 白蜡明经 白浪掀天 白龙鱼服
白旄黄钺 白眉赤眼 白面儒冠 白面儒生 白面书郎
白面书生 白帢青衫 白日飞升 白日见鬼 白日青天
白日上升 白日升天 白日绣衣 白日衣绣 白日作梦
白日做梦 白色恐怖 白山黑水 白手成家 白手空拳
白手起家 白手兴家 白首北面 白首不渝 白首空归
白首齐眉 白首穷经 白首如新 白首同归 白首为郎
白首相知 白首相庄 白首一节 白首之心 白水鉴心
白叟黄童 白天见鬼 白头不终 白头到老 白头而新
白头如新 白头相并 白头相守 白头偕老 白头之叹
白兔赤乌 白往黑来 白屋寒门 白屋之士 白雪皑皑
白雪难和 白雪阳春 白眼相看 白衣苍狗 白衣公卿
白衣卿相 白衣秀士 白衣宰相 白蚁争穴 白鱼赤乌
白鱼登舟 白鱼入舟 白玉微瑕 白玉无瑕 白云苍狗
白云孤飞 白云亲舍 白纸黑字 百般刁难 百般奉承
百般抚慰 百般折磨 百宝万货 百弊丛生 百不当一
百不获一 百不失一 百不一存 百不一贷 百不一遇
百步穿杨 百城之富 百尺竿头 百尺无枝 百川朝海
百川赴海 百川归海 百辞莫辩 百代过客 百代文宗
百读不厌 百堵皆作 百端待举 百端交集 百堕俱举
百二关河 百二河山 百二金瓯 百二山川 百二山河
百发百中 百凡待举 百废待举 百废待兴 百废具举
百废具兴 百废具作 百废俱举 百废俱兴 百废咸举
百福具臻 百感交集 百怪千奇 百鬼众魅 百花齐放
百花生日 百花争妍 百花争艳 百卉千葩 百喙莫辩
百喙难辩 百喙难辞 百喙如一 百喙一词 百计千方
百计千谋 百计千心 百家争鸣 百结愁肠 百结悬鹑
百举百捷 百举百全 百孔千疮 百孔千创 百口莫辩
百口难分 百口同声 百里挑一 百里之才 百炼成刚
百炼成钢 百了千当 百伶百俐 百龄眉寿 百虑一致
百虑攒心 百媚千娇 百密一疏 百谋千计 百年不遇
百年大计 百年大业 百年好合 百年好事 百年难遇
百年树人 百年偕老 百年谐老 百年之柄 百年之好
百年之后 百年之业 百年之约 百念皆灰 百鸟朝凤
百品千条 百巧成穷 百巧千穷 百忍成金 百舌之声
百舍重茧 百舍重趼 百身何赎 百身莫赎 百世不磨
百世不易 百世流芳 百世流芬 百世一人 百世之利
百世之师 百事大吉 百事无成 百兽率舞 百顺百依
百顺千随 百思不解 百思莫解 百死一生 百岁千秋
百岁之好 百岁之后 百岁之盟 百万雄兵 百万雄师
百无禁忌 百无聊赖 百无是处 百无所成 百无一成
百无一堪 百无一能 百无一失 百无一是 百无一用
百下百全 百下百着 百业萧条 百衣百随 百依百从
百依百顺 百依百随 百载树人 百战百败 百战百胜
百战不殆 百丈竿头 百折不摧 百折不回 百折不挠
百折不屈 百折不移 百折千回 百中百发 百啭千声
百拙千丑 百紫千红 百纵千随 百足不僵 百足之虫
柏舟之节 柏舟之誓 捭阖纵横 摆尾摇头 摆袖却金
败不旋踵 败材伤锦 败德辱行 败法乱纪 败鼓之皮
败国丧家 败国亡家 败化伤风 败绩失据 败将残兵
败井颓垣 败军之将 败鳞残甲 败柳残花 败俗伤风
败俗伤化 败兴而归 败于垂成 拜赐之师 拜倒辕门
拜恩私室 拜鬼求神 拜将封侯 稗官 稗官野史
扳龙附凤 班班可考 班驳陆离 班功行赏 班荆道故
班荆道旧 班马文章 班门弄斧 班师得胜 班师回朝
班师回俯 班香宋艳 班衣戏 班衣戏彩 斑驳陆离
斑衣戏彩 搬唇递舌 搬唇弄舌 搬斤播两 搬口弄舌
搬弄是非 搬石砸脚 阪上走丸 板上钉钉 板上砸钉
版筑饭牛 半半拉拉 半半路路 半壁河山 半壁江山
半壁山河 半部论语 半痴不颠 半筹不纳 半筹莫展
半低不高 半懂不懂 半饥半饱 半间半界 半间不界
半截入土 半解一知 半斤八两 半斤八面 半路出家
半路修行 半梦半醒 半面不忘 半面之交 半面之旧
半青半黄 半三不四 半上半下 半上落下 半身不遂
半生半熟 半生不熟 半丝半缕 半死半生 半死不活
半死辣活 半涂而罢 半涂而废 半途而废 半吐半露
半推半就 半吞半吐 半文半白 半文不白 半新半旧
半新不旧 半信半疑 半信不信 半夜三更 半疑半信
半真半 伴食宰相 伴食中书 邦国殄瘁 帮狗吃食
帮虎吃食 帮闲钻懒 榜上无名 蚌病成珠 蚌病生珠
蚌鹬相持 傍观冷眼 傍观者清 傍花随柳 傍人篱壁
傍人篱落 傍人门户 傍若无人 棒打鸳鸯 包办代替
包藏祸心 包藏奸心 包打天下 包举宇内 包揽词讼
包罗万象 包罗万有 包羞忍耻 苞苴竿牍 褒贬与夺
嗷嗷待哺 哀哀父母 安安稳稳 哀哀欲绝 昂昂自若
按兵不动 按兵不举 哀兵必胜 安步当车 安邦定国
阿鼻地狱 而情不专 按步就班 按部就班 敖不可长
傲不可长 爱别离苦 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鞍不离马,甲不离身 爱不忍释
按兵束甲 案兵束甲 爱不释手 安不忘危 安邦治国
广种薄收 安常处顺 暗锤打人 熬肠刮肚 安常履顺
安车蒲轮 昂藏七尺 爱才如渴 爱才若渴 爱才如命
爱财如命 安常守分 安常守故 安常习故 阿党比周
暗度陈仓 暗渡陈仓 暗度金针 案牍劳形 安堵乐业
黯淡无光 暗斗明争 安堵如故 按堵如故 挨冻受饿
暗淡无光 阿党相为 案牍之劳 哀而不伤 挨风缉缝
捱风缉缝 鳌愤龙愁 安分守己 安份守己 安分守已
爱富嫌贫 安富恤贫 安富恤穷 安富尊荣 安分知足
阿狗阿猫 阿姑阿翁 哀告宾服 安故重迁 安国富民
傲骨嶙嶙 安国宁家 爱国如家 熬更守夜 哀感天地
哀感顽艳 岸谷之变 哀感中年 哀鸿遍地 哀鸿遍野
安魂定魄 哀毁骨立 哀毁瘠立 懊悔无及 爱鹤失众
黯晦消沉 广寒仙子 按行自抑 案剑瞋目 挨家挨户
阿家阿翁 挨肩并足 挨肩擦膀 挨肩擦背 挨肩擦脸
挨肩搭背 挨肩迭背 挨肩叠背 阿娇金屋 安家落户
安家乐业 安家立业 安居乐业 广结良缘 暗箭明枪
暗箭难防 按甲寝兵 广见洽闻 阿其所好 暗箭伤人
按甲休兵 案甲休兵 熬姜呷醋 暗箭中人 广开才路
安适如常 熬枯受淡 碍口识羞 广开言路 安良除暴
爱礼存羊 鳌里夺尊 安老怀少 呆里撒奸 广陵散绝
安乐窝 暗绿稀红 哀梨蒸食 阿猫阿狗 挨门挨户
暧昧不明 傲慢不逊 鳌鸣鳖应 安眉带眼 哀莫大于心死
爱毛反裘 安民告示 鞍马劳顿 案无留牍 鞍马劳倦
鞍马劳困 鞍马劳神 傲慢无礼 奥妙无穷 爱莫能助
爱民如子 傲慢少礼 阿弥陀佛 暗无天日 挨门逐户
鞍马之劳 暧昧之情 按名责实 暗昧之事 爱莫之助
按捺不住 碍难从命 傲睨得志 傲睨万物 安内攘外
傲睨一切 傲睨一世 傲睨自若 阿毗地狱
安贫乐道 安贫乐贱 广譬曲谕 安贫守道 按辔徐行
暗气暗恼 鞍前马后 爱钱如命 熬清守淡 熬清受淡
熬清守谈 岸然道貌 矮人观场 傲然屹立 爱人好士
爱如己出 矮人看场 矮人看戏 蔼然可亲 爱人利物
暗弱无断 呆如木鸡 呆若木鸡 安忍无亲 安然无事
黯然无色 安然无恙 安如盘石 安如磐石 安然如故
蔼然仁者 黯然伤神 黯然神伤 黯然失色 傲然挺立
安如太山 安如泰山 安若泰山 黯然销魂 爱日惜力
爱人以德 爱如珍宝 昂然自得 昂然直入 昂然自若
碍手碍脚 暗室不欺 安时处顺 安神定魄 阿世盗名
捱三顶四 挨三顶五 捱三顶五 傲霜斗雪 爱生恶死
暗室逢灯 安生服业 爱素好古 哀丝豪竹 昂首阔步
暗室亏心 安室利处 安身立命 安身乐业 安生乐业
呆似木鸡 广厦万间 阿世媚俗 暗送秋波 阿世取容
阿时趋俗 暗室求物 敖世轻物 傲世轻物 暗室欺心
哀思如潮 挨山塞海 昂首伸眉 暗室私心 哀声叹气
唉声叹气 嗳声叹气 昂首天外 昂首挺胸 安身为乐
暗室屋漏 昂首望天 安身之处 安身之地 傲头傲脑
呆头呆脑 安土重旧 安土重居 安土重迁 鳌头独占
广庭大众 哀天叫地 昂头阔步 安土乐业 按图索骥
按图索骏 昂头天外 昂头挺胸 哀痛欲绝 广土众民
爱屋及乌 广文先生 安危相易 安危与共 安心定志
熬心费力 傲雪凌霜 安心乐业 安心乐意 安心落意
傲贤慢士 傲雪欺霜 昂霄耸壑 暗香疏影 广夏细旃
爱惜羽毛 遨翔自得 安闲自得 安闲自在 詀言詀语
阿谀谄媚 阿谀奉承 熬油费火 阿谀逢迎 安于故俗,溺于旧闻
聱牙戟口 聱牙佶屈 聱牙诘曲 聱牙诘屈 安于盘石
阿意取容 阿谀取容 盎盂相击 盎盂相敲 安营下寨
安于现状 奥援有灵 安于一隅 安营扎寨 碍足碍手
安坐待毙 安枕而卧 爱憎分明 矮子观场 鳌掷鲸呿
鳌掷鲸吞 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 矮子看戏 暗中摸索 安之若命
安之若素 爱之欲其生 嚣张一时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安宅正路
播穅眯目 八纮同轨 不按君臣 不安其室 饱谙世故
背暗投明 不安于室 不安于位 不卑不亢 卑卑不足道
百弊丛生 百步穿杨 蚌病成珠 步步登高 绷巴吊拷
绷扒吊拷 百般刁难 包办代替 百不当一 逼不得已
必不得已 百般奉承 背碑覆局 报本反始 百般抚慰
不辟斧钺 不避斧钺 八百孤寒 报冰公事 抱冰公事
步步高升 半壁河山 百不获一 抱宝怀珍 鞭不及腹
巴巴急急 巴巴劫劫 巴巴结结 彬彬济济 鞭辟近里
变本加厉 背本就末 比比皆然 兵不接刃 半壁江山
比比皆是 不避艰险 班班可考 步步莲花 班驳陆离
斑驳陆离 半半拉拉 半半路路 波波碌碌 板板六十四
版版六十四 半部论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 卑鄙无耻 百宝万货
笔饱墨酣 抱布贸丝 白璧无瑕 必不挠北 抱不平
别抱琵琶 彪炳千古 跛鳖千里 背本趋末 抱表寝绳
白璧青蝇 闭壁清野 不步人脚 把臂入林 鞭辟入里
兵败如山倒 不僧不俗 半壁山河 不避水火 不避汤火
步步生莲花 百般折磨 不辨菽麦 不辩菽麦 曝背食芹
不辨菽粟 布帛菽粟 不便水土 白璧三献 拔本塞原
拔本塞源 百不失一 蚌病生珠 卑鄙龌龊 百不为多,一不为少
布被瓦器 兵不污刃 病病歪歪 白璧微瑕 步步为营
鞭辟向里 把臂徐去 兵不雪刃 兵不血刃 败不旋踵
百不一存 百不一贷 褒贬与夺 兵不由将 彬彬有礼
不拔一毛 兵不厌权 百不一遇 兵不厌诈 卑不足道
不败之地 八拜之交 鞭辟着里 悲不自胜 北鄙之声
秉笔直书 不辨真伪 北鄙之音 不白之冤 白白朱朱
不拔之志 炳炳烺烺 并存不悖 彼此彼此 不瞅不睬
把持不定 半痴不颠 不茶不饭 罢黜百家 匕鬯不惊
边尘不惊 鞭长不及 不存不济 鞭长不及马腹 不痴不聋
半筹不纳 卑辞重币 百川朝海 彼倡此和 彼唱此和
拔丛出类 拔萃出类 拔萃出群 悲愁垂涕 搬唇递舌
不辞而别 百川赴海 不存芥蒂 百川归海 百尺竿头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北窗高卧 卑辞厚币 不差毫发 卑辞厚礼
不差毫厘 包藏祸心 白草黄云 剥床及肤 备尝艰苦
避重就轻 包藏奸心 背城借一 鞭长驾远 别出机杼
病从口入 不辞劳苦 八窗玲珑 弊车羸马 搬唇弄舌
不差累黍 辩才无碍 百辞莫辩 辩才无阂 匕鬯无惊
鞭长莫及 兵出无名 不揣冒昧 布颿无恙 百尺无枝
半筹莫展 不成器 白齿青眉 便辞巧说 薄唇轻言
被宠若惊 败材伤锦 不出所料 蔽聪塞明 保残守缺
抱残守缺 抱残守阙 必操胜券 不成三瓦 不差上下
别出手眼 抱诚守真 不成体统 不啻天渊 兵藏武库,马入华山
报仇雪耻 别出心裁 别出新裁 北辰星拱 报仇雪恨
报雠雪恨 备尝辛苦 拨草寻蛇 不耻下问 别出新意
币重言甘 别创一格 不吃烟火食 别财异居 不齿于人
不吃羊肉空惹一身膻 抱成一团 背城一战 博众长 百城之富
拨草瞻风 卑谄足恭 兵车之会 不测之祸 不耻最后
悲从中来 避重逐轻 不次之迁 拜赐之师 不逞之徒
不次之位 不臣之心 博众议 不测之忧 不测之罪
不打不成相识 半懂不懂 不得不尔 半低不高 变动不居
宝刀不老 抱打不平 百动不如一静 不打不相识 百读不厌
不当不正 百鸟朝凤 笔底春风 鼻端出火 笔底超生
拔地参天 拔丁抽楔 百端待举 不登大雅 不登大雅之堂
背道而驰 倍道而行 倍道而进 敝绨恶粟 不得而知
并蒂芙蓉 百代过客 魄荡魂飞 霸道横行 不到黄河心不死
踣地呼天 魄荡魂摇 兵多将广 倍道兼行 百端交集
· 覆水难收 · 赴汤蹈火 · 分庭抗礼 · 防微杜渐
· 负隅顽抗 · 负重致远 · 管鲍之交 · 各得其所
· 感恩图报 · 过河拆桥 · 刮目相看 · 瓜田李下
· 高枕无忧 · 各自为政 · 华而不实 · 好好先生
· 狐虎威 · 汗流浃背 · 后来居上 · 合浦珠还
· 后起之秀 · 后生可畏 · 火树银花 · 坚壁清野
· 间不容发 · 井底之蛙 · 鸡口牛后 · 江郎才尽
· 见猎心喜 · 鸡鸣狗盗 · 九牛一毛 · 胶漆相投
· 举一反三 · 开诚布公 · 空洞无物 · 沆瀣—气
· 克己奉公 · 开卷有益 · 侃侃而谈 · 口蜜腹剑
· 开门揖盗 · 空前绝后 · 克勤克俭 · 旷日持久
· 困兽犹斗 · 开天辟地 · 口若悬河 · 空中楼阁
· 刻舟求剑 · 脍炙人口 · 狼狈不堪 · 力不从心
· 两败俱伤 · 乐不思蜀 · 老当益壮 · 劳而无功
· 论功行赏 · 老马识途 · 老牛舐犊 · 老妪能解
· 老生常谈 · 梁上君子 · 蓝田生玉 · 滥竽充数
· 狼子野心 · 芒刺在背 · 买椟还珠 · 马革裹尸
· 门可罗雀 · 名落孙山 · 孟母三迁 · 马首是瞻
· 毛遂自荐 · 门庭若市 · 木人石心 · 牛鼎烹鸡
· 怒发冲冠 · 鸟尽弓藏 · 南柯一梦 · 弄巧成拙
· 穷兵黩武 ·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 难兄难弟 · 南辕北辙
· 天真料漫 · 千变万化 · 七步之才 ·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 曲高和寡 · 曲尽其妙 · 千金市骨 · 千钧一发
· 千里鹅毛 · 黔驴技穷 · 千虑一得 · 巧取豪夺
· 七擒七纵 · 杞人忧天 · 曲突徙薪 · 千万买邻
· 犬牙交错 · 千人所指 · 千载难逢 · 气壮山河
· 日不暇给 ·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 人给家足 · 如火如荼
· 人杰地灵 · 日暮途穷 · 入木三分 · 人琴俱亡
· 人弃我取 · 忍辱负重 · 任人为贤 · 自危
· 如释重负 · 入吾彀中 · 人心如面 · 如鱼得水
· 人言可畏 · 孺子可教 · 手不释卷 · 士别三日
· 死不旋踵 · 师出无名 · 三寸之舌 · 水滴石穿
· 死而不朽 · 伤风败俗 · 三顾茅庐 · 双管齐下
· 死灰复燃 · 十行俱下 · 四海之内皆兄弟 · 尸居余气
· 司空见惯 · 水落石出 · 三令五申 · 四面楚歌
· 三迁之教 · 三人成虎 · 杀身成仁 · 水深火热
· 识时务者为俊杰 · 三生有幸 · 尸位素餐 · 塞翁失马
· 上下其手 · 上行下效 · 随月读书 · 守株待兔
· 三折其肱 · 土崩瓦解 · 同仇敌忾 · 同仇敌忾
·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 同甘共苦 · 同工异曲 · 天经地义
· 天下无双 · 天涯海角 · 天衣无缝 · 一夔已足
· 穷兵黩武 · 庄周梦蝶 · 曾参 · 以强凌弱
· 完壁归赵 · 韦编三绝 · 无出其右 · 为虎作伥
· 刎颈之交 · 无可奈何 · 望梅止渴 · 五日京兆
· 危如累卵 · 万死不辞 ·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 五色无主
· 亡羊补牢 · 未雨绸缪 · 妄自尊大 · 下笔成章
· 下车泣罪 · 先发制人 · 兴高烈 · 心旷神怡
· 朽木不雕 · 休戚相关 · 先声夺人 · 小巫见大巫
· 小时了了 · 小心翼翼 · 一败涂地 · 有备无患
· 一不做、二不休 · 一傅众咻 · 一傅众咻 · 以强凌弱
· 饮醇自醉 · 一代楷模 · 一发千钧 · 约法三章
· 以古非今 · 叶公好龙 · 以管窥天 · 言过其实
· 一国三公 · 以规为滇 · 愚公移山 · 一鼓作气
· 一挥而就 · 与虎谋皮 · 异军突起 · 有脚阳春
· 以卵击石 · 以邻为壑 · 夜郎自大 · 一毛不拔
· 一鸣惊人 · 一木难支 · 以貌取人 · 羽毛未丰
· 有名无实 · 一诺千金 · 一暴十寒 · 一窍不通
· 一钱不值 · 予取予求 · 一丘之貉 · 一日千里
· 一日三秋 · 一丝不拘 · 一身是胆 · 以身试法
· 一事无成 · 一网打尽 · 义无反顾 · 一问三不知
· 一误再误 · 月下老人 · 忧心如焚 · 一衣带水
· 一意孤行 · 一叶障目 · 有志竟成 · 一字千金
· 有恃无恐 · 饮鸩止渴 · 自惭形秽 · 专横跋扈
· 必恭必敬 · 百感交集 · 兵贵神速 · 杯弓蛇影
· 不寒而栗 · 不合时宜 · 不自量力 · 不拘一格
· 不可多得 · 不堪回首 · 不可救药 · 别开生面
· 不可同日而语 · 不伦不类 · 伯乐相马 · 班门弄斧
· 白面书生 · 八面威风 · 不名一钱 · 拔苗助长
· 不屈不挠 · 不求甚解 · 髀肉复生 · 病入膏肓
·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 拔山举鼎 · 博士买驴 · 冰山难靠
· 背水一战 · 半途而废 · 不贪为宝 · 白头如新
· 百闻不如一见 · 不为五斗米折腰 · 抱薪救火 · 标新立异
· 不学无术 ·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 不远千里 · 不因人热
· 别有天地 · 不遗余力 · 百折不挠 · 百丈竿头
· 不自量力 · 不知所云 · 宾至如归 · 拔帜易帜
· 残杯冷炙 · 寸草春晖 · 草船借箭 · 乘风破浪
· 才高八斗 · 城狐社鼠 · 沧海桑田 · 草菅人命
· 草木皆兵 · 程门立雪 · 长驱直入 · 车水马龙
· 乘兴而来 · 沉鱼落雁 · 乘人之危 · 车载斗量
· 大笔如椽 · 打草惊蛇 · 雕虫小技 · 大材小用
· 多多益善 · 大腹便便 · 大公无私 · 当局者迷
· 大逆不道 · 大器晚成 · 当务之急 · 开诚布公
· 不得要领 · 抛砖引玉 · 二桃杀三士 · 尔虞我诈
· 罚不当罪 · 奋不顾身 · 分崩离析 · 风吹草动
· 覆巢无完卵 · 分道扬镳 · 奉公守法 · 负荆请罪
· 发奸擿伏 · 返老还童 · 发蒙振落 · 风声鹤唳
●序
占者乡塾里闾亦各有史,所以纪善恶而垂劝戒。后世惟天于有太史,而庶民之有德业者,非附贤士大夫为之纪,其闻者蔑焉。世传笔谈、麈录、佥载、友议等作,目之为野史,而后之修国史者,不能不有取之,则野史者亦古闾史之流也欤?夫以四海之广,兆民之众,今其列于史传者,盖可指数,而其存不存又有幸不车者焉。就其幸者,如佞幸、滑稽、货殖,皆得托良史以称于后世;而其不幸者,则鲁有大臣,史失其姓,壶关三老不少概见,其所遗失多矣。就其存者,则又有蔡邕之自愧,陈寿之索米,韩愈之谀墓,所传者又岂可以尽信?而所不传者,又岂可谓无其人哉?予生季世之下,不能操觚以选,论当代贤人君子之德业,而窃志其所与游及耳目所闻见者,叙而录之,自比于稗官,题曰《稗史集传》,以俟夫后世欧阳子择焉。或有位于朝法,当入国史者,此不著。
至正十年秋八月廿日福溪徐显克昭谨序
○王艮
王艮字止善,绍兴诸暨人也,少而颖特,如老成人。早游乡校,诸先辈皆折节与之交。既壮,游吴兴,遇凌公芝岩将赴淮东宪幕,辟公以行。既至,以岁贡士补淮东宪史。未几,南人例革,调转运司,授庐州录事判官,屡转为江浙检校、朝列大夫、广东市舶提举,未四月拜江西省左右司员外郎。时年六十八,即慨然谢事而归,朝廷从其请,以中宪大夫、淮东宣慰副使致仕。公耳目聪明,强健如五十许人,每小舟黎杖,自乐于山巅水涯,或遇胜景,数日忘返。至正已丑六月,自卜寿藏于暨阳之大岩,既穿穴,即卧疾而卒,年七十二。公慷慨有大志,喜论天下士,慕范文正公之为人,其在盐司漕府,皆有惠政。越人立碑以颂德,见于国子博士陈旅为之记。其检校中书,自顾而言曰:“王某止检校耶?”会松江民徐晋诣丞相府,告民有匿田不占于官者数万顷,丞相命公还,上议曰:“田实无有。此奸民欲以利啖官,渔民以市怨,宜勿听事。”遂得寝民,咸德之。其提举市舶,宝货山积,至者皆以贿败,公毫无所视。其归于乡,虽尊且贵,则犹服被如儒生。予以乡里故,获拜公于床下,因与予言初出乡时得见宋季之遗老,观其典型,莫若赵公子昂、邓公善之、杨君仲弘、杜君伯原,皆其相与。则公之成德,盖有所自。末岁,见世变之愈下也,叹曰:“吾于斯世不忍见矣,所求速化耳。”公没二年而四海变作。故杜君伯原志公之葬,有“才不尽用”之叹,其为世所推惜如此。所为诗文,有《王员外集》:二卷,虞公集为之序,藏其家。子仲扬以公荫任泰州如皋县主簿,卒于官次。仲庐今为南台掾,皆与子善。
论曰:韩愈氏以为古今人不相及,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以予观公之风节凛然,使登于廊庙,岂让古人哉?而用事之臣方汲汲以南人为等第,故公才不尽用于世道,不大行于时也。及中原多故,亟擢南士使居宪职,以风厉天下,而罢愞不胜,为天下笑。然北方大夫士论南人之贤,必以公为巨擘,士犹赖之以盖其丑云。
○柯九思
柯九思,字敬仲,台州仙居人也。父谦,由文学掾为江浙提举,九思以父荫补华亭尉,不就。遇文宗皇帝于潜邸,及即位,擢为典瑞院都事。置奎章阁,特授学士院鉴书博士,凡内府所藏法书名画,咸命鉴定,赐牙章,得通籍禁署。念其父谦善教,锡碑名“训忠”,敕侍读学士虞集为文以旌之,宠顾日隆,由是言者见忌。公乘间跪白上曰:“臣以文艺末技遭逢圣明,而踪迹孤危,殒越无地,愿乞补外以自效,庶几仰报日月照临之万一。惟陛下哀怜幸甚!”上曰:“朕在,汝复何忧?”翌日,御史章入不报故事,谏臣言不行,则纳印请去。上重违谏臣意,而虑危公,召公谕之曰:“朕本意留卿,而欲伸言者路。已敕中书除外,卿其少避。俟朕至上京宣汝矣。”公拜且泣,辞出,而中书竟格诏不行。未几大行上宾,公因流寓中吴,予获从公游,语及先朝,则诵其所为诗,呜咽流涕。夫人情群居相聚则欢,相离则思,况以布衣获人主之知,抱乌号而无从者乎?此亦人情之所至悲也。至正癸未冬十月壬寅夜,梦有炳义公招之者,且请予筮其吉凶,发蓍得履之乾,其谣曰:履虎尾不咥入,凶。谓公曰“虎”者,公之生肖也,“履虎尾”者,寅之末运也,夫子无用于时,不能咥人,而为命所困,殆将有忧乎?如应之,则申亥之辰也。公曰:“申寅之冲也,吾畏之;亥寅之合也,无所忌。”乙巳,公与临川饶旭及予出游于上方,移舟陆庵,暨临海陈基、吴人钱逵皆会丙午过灵岩,遂次天平,拜文正祠,宿留六日始归,盖欲厌其梦也。辛亥丙夜,暴得风疾,越六日丁巳卒,年五十四。公善写竹石,始得笔法于文同,尝自谓写干用篆法,枝用草书法,写叶用八分,或用鲁公撤笔法,木石用金钗股。古漏痕之遗意,虽其妙至不言,然其生意飞动,有龙翔凤翥之状,故四方大夫士争宝爱之。又善鉴识金石、鼎彝之器,时吴人陆友号为博物,亦叹以为不及,有《任斋诗集》四卷,虞集、陈旅为之序。公没后,皆散失不传,独有诗二卷藏于家。
论曰:唐郑虔以才艺遇玄宗,号称“三绝”,特置广文馆,命虔为博士。而晚节流落,君子惜之。公亦以布衣侍天子左右,特授鉴书博士,其荣宠视虔等矣,而竟流滞以死,才之不可恃也如此。予尝读其《城南诗》,有“尺五城南,垦田能减漕海船”之句,当时盖尝言之,而不以为信。后二十余年,天子用大臣议,募江南农师,开燕蓟田数百万顷,比中原多,故海漕不继,而公之言卒验。虽在上前或有封奏,公不宣泄,不能与闻。由此观之,则公之所陈,盖必有可裨益者矣。惜乎吾不得而知也。
○陈谦
陈谦字子平,平江人也。性至孝,自幼如成人,善候父母颜色,问起居,躬饮食寒暖之节。及长,读书不少懈,未尝一日远去其亲之侧。温温雅饬,言若不出诸口,而内行甚备。其师林公宽、龚公璛勉应乡贡。既入院,门卒有儒士衣索挟书者,乃叹曰:“是岂士所以致身之意邪?”遂趋出,不复就试。隐居教授,资弟子束修以为养。而甘旨之奉,必极为营致,每馔馈,进跪膝下以劝加膳,亲尽一食,则心为之喜,日以为常。及父母卒,居处葬祭悉遵礼制,哀毁逾瘠,犹疏食饮水以终其丧。初,父病重思鳜,因市以进,而父没,遂终身不忍食鳜。少多病,其亲忧之,后每读书至《论语》“父母惟其疾之忧”,则必废书而泣。奉其兄训尤极友爱,训字师敬,尝为盐运司史,以廉能称。及满考归,则甚窭,君养之如严父。未几,师敬复宦游于外,而君独留。常熟东始里人范某,筑室其里,延君与居,教其子。家东始者十年,弟子信从益众。及范君没,而所教之子亦卒,因还吴城。京口有士友孙子翼者,厚于君,而家甚贫,有女及笄,不能嫁,君尝许以资助。及闻子翼病且笃,瞿然曰:“吾与子翼约,其可食言乎?”即持资诣京口,访子翼,为毕嫁事。于书无所不读,而尤邃于太玄皇极之学,文章非古道不苟作,其有所述,必推于理,浑浑不穷。其乐府歌诗,尤能追古作者,而其一篇出,人多传诵之。蜀郡虞公集、金华黄公溍、晋宁张公翥,咸所推重,尝欲论荐,君不屑也。晚岁注意于《易》,以为四圣之经,各有攸主,而同于象。于是分卦辞象、彖,会粹诸传以附其说,题曰《周易解诂》,别为《河图说》一卷,《占法》一卷,世莫得闻。至正丙申,师敬为江浙行中书省照磨,谒告还吴。适外兵薄城甚急,俄闻城陷,即呼其妻并与君诀曰:“吾虽位卑,尝为主臣,义不可辱,吾不可出。弟处士耳,宜往避。”语讫,即拔佩刀欲自刺,家人抱止,方共譬解。兵入,胁使拜不屈,遂刃其胸,君翼蔽之,乞以身代。众以君儒冠,掖之于门,复求入,见其兄已殪,伏尸号恸,因并见害,悉投于河。其嫂与老仆王皆自经死。君妻已先卒,唯一子十余岁,逃他舍得脱。明日事定,其门弟子范文綗亟告于主帅。而广陵成元章素善君,亦与言之。募人求其尸,得于筱桥下,兄弟犹相倚立水中,若抱持然,人咸以为异。官为给粟助之敛,访其子诏以棺属陈氏。文綗与诏奉二柩葬之。而求其所著书,皆散失,独得其《周易解诂》二卷,古体诗二十四篇而已。君尝与予讲《易》,故知君为深,时予居东城,濒危者数四,以幸而免。而君竟徇兄以罹祸,其命矣夫。
论曰:太史公谓“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积仁洁行而饿死,盗跖暴戾恣睢而寿终。天道之是耶,非耶?”予以为太史焉知天道,夫夷、齐让国而不居,耻粟而不食,求仁得仁,失于人者薄,得于天者厚矣。盗跖横行于一时,得于人者虽若厚,失于天者厚矣,安有一息之存哉!太史焉知天道,世多疑君德尊行修,而致无妄之祸,则以天道之不可信,而不知其兄死于忠,弟死于义,妻徇其夫,奴徇其主,忠义之节,萃于一门。使今徼幸富贵,而以君为疑。视君之死虽若少后,然世有知君如夷齐,则其全于天者何如也。或又谓其不能趋吉避凶,非知《易》者,是大不然。夫易者,变也;通塞者,时也;中正者,道也。?里之囚,陈蔡之厄,不死者,天耳。圣人岂不知易而致身凶危之所哉!《易》曰: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君其知之矣。虽鲁西狩获麟,《春秋》以为终事。盖麟者,圣王之瑞,而为鲁所获,鲁不知其瑞而获之,岂麟之瑞哉?圣人盖伤吾道之穷,而哀麟之不幸也。呜呼!有能知予之言,则其知君也无惑焉。
○葛乾孙
葛乾孙,字可久,平江人也。生而负奇气,仪状伟特,膂力绝伦。未冠,好为击刺之术,战阵之教,百家众技,靡不精究。及长,遂更折节读书,应进士举所业,出语惊人。主司方按图索骏,不能识?斥弛之士,把玩不忍舍,置君亚选。君曰:“此不足为也。吾宁龌龊从谀,离析经旨以媚有司意乎!”遂不复应试。犹时时指授弟子,皆有可观。金华黄公溍尤奇其文,劝之仕,不应。世传药书方论,而君之工巧,独自天得,治疾多奇验。自丞相以下诸贵人得奇疾,他医所不能治者,咸以谒君,无不随愈。有士人患伤寒疾,不得汗,比君往见,则发狂,循河而走,君就摔置水中,使禁不得出。良久出之,裹以重茧,得汗解,其治他疾多类此。当是时可久之名,重于南北,吴人有之四方者,必以可久为问,四方士大夫过吴中,亦必造可久之居而请焉。其为人倜傥而温雅,慈爱而好施,故人无贤不肖皆爱敬之。至正壬辰,徽寇转掠江浙,吴人震恐。浙西廉访佥事李公仲善请与君图,君劝城之,因守以讨贼,仍请身任其事。李公壮其言,然其计,卒城之,而民赖以安。明年癸巳春正月,与予游佛舍,私与子言:“吾闻中原豪杰方兴,而吾不及预命也夫。”公云:“六气*厉,吾犯司地,殆将死矣。如期必于秋。”予曰:“何至是!”逾月果疾,予往视之,则犹谈笑无他苦。秋七月,沐浴竟,遂偃然而逝,年四十有九。其诗未及诠次,藏于家。其行于世者,有《医学启蒙》,又《经络十二论》。君既没,而朝廷聘君之命适至,已无及矣。
论曰:君少尚气节,故勇力之士,争言君之长于武;长而服儒,故逢掖之士,争言君之长于文;济人以医,故方论之士,争言君之长于医。斯各取其所偏长,而未睹其学之所至也。予幸识君于血气既定,资质既变之时,方将举圣人之道而修之,则凡前所称誉,皆君所厌弃而羞道者,予于是又病世人之知君者浅也。乌乎!使君早用于时,功业岂少哉!然则君之没,其必有所系也夫。
○潘纯
潘纯,字子素,庐州人也。少有俊才。游京师,一时文学之士、贵卿之家争延致之。每宴集,辄云“潘君不在,令人无欢。”闻其至,皆倒屣出迎,及谈笑大噱,一座为倾。尝著《衮卦》以讽切当世,其初之辞曰“出门即衮,永无咎也”。其上曰:“以衮受爵,亦不足贵也。”或以达于文宗皇帝,欲系治之。亡徙江湖间,遇有以君事为滑稽士解者,事乃得释。因客江南,值京师所与游者平章事吴公可堂、治书侍御史廉公亮、秘书卿达公兼善、廉访使干公克庄、御史中丞吴公元震、廉访副使杜公德常、廉访佥事鲁公志道等皆持节在外,遂往来诸公间,名声藉甚。而江南大姓慕君气势,望风承谒。于是挈妻子居东吴,日与诸贵人觞咏为乐,所赋诗音节精丽,李义山、温庭筠辈不能过也。至正壬辰间,兵起淮东西。淮南行省郎公曹公德照雅君言于上官,具书币辟参军谋事,君度不可为,谢遣使者,移家避地于越。时太尉高公为御史大夫,开行台于会稽,以君为上客,与参谋议。而大夫之子安为枢密院官判,掌兵柄。恃己为父客,以安事语大夫,公因召训戒。安忿惧,遂中君于法械,系以吏,送还吴郡。行次萧山道中,拉杀之,以暴疾闻。其子谷间走,窃得其尸,藏之会稽岳王坟。僧可观请于谷,葬君西湖岳王墓侧,大夫公不知也。
论曰:祸其可避乎?以郭璞之智而不能免,祸不可避也。果不可避乎?孔子微服而过,有避之道矣。必也尽其避之道,然后听于天,斯可以言命也。君尝约予避地,予留以全,君往以毙,其故何耶?君知避其身不知避其言,岂独兵之能杀身也哉?日见太山不睹眉睫,祸所由来矣。昔马援恃故旧以致主疑,梁松挟忿怨而害父客,《易》曰“言行,君子之枢机也”,可不慎乎!
○陆友
陆友,字友仁,姑苏人也。姑苏为东南都会,富庶甲于天下,其列肆大贾皆靡衣甘食,其子弟自幼读书,稍能执笔识姓名,即教为商贾事,以故文学日少。友仁生市廛闹?之所,父以市布为业,独能异其所好,苦攻于学,邻里多窃笑之,虽其父亦不乐其子之习传也。及长,益亲贤士大夫,往来其家。邻里虽有大姓,贤士大夫不入也。于是复皆自愧,欲教其子以陆君为法。君善为歌诗,长于唐人五言律,工汉八分、隶、楷。又博极群物,时海内治平,富家巨室皆以古器物相尚,凡三代以下钟鼎铭刻,汉唐以来法书名画,皆从陆氏鉴定真赝,一经品题,价遂十倍。尝观光上国,奎章阁鉴书博士柯公九思一见服其识,而侍书学士虞公集亦善其书,遂相与言于文宗皇帝。未及任用而二公去职,君内顾无知己,乃与柯公南归吴,辟小室,仅可容膝,中庭植翠竹数竿,旁树湖石,峰峦秀异。室中左右图书,集古今杂录,前列乌几,上置天禄辟邪紫凤池、金铜镇纸,皆可爱玩。客至,出汉传,鼎爇古龙涎,汲虎邱剑池水,煮建溪小凤团,清坐竟日,自号“砚壮生”。著《砚史》、《墨史》。得卫青古玉印,并著《印史》,翰林诸贤皆赋咏之。所为诗文,有《杞菊轩稿》,年四十八以疾卒。
论曰:大、小二篆,变为八分,汉世多用之,而秦隶人之书未行也。晋王右军善隶书,而八分之法隐,学者罕习焉。唐所传者韩择木、蔡有邻,李潮而已。今观其书,去汉远甚。近世洛阳杨友直,蜀郡虞伯生,大梁赵子期、吴彦晖,京兆杜伯原,皆著名当代而所尚不同,君独追踪石经,欲与蔡中郎、钟太傅相上下,可谓神于艺矣。杜公尝与予书杜子美诗一章,方正严重,如通经巨儒,进止有法。君亦为予书八分小篆歌,如昆刀切玉,不见形迹,而刚劲之风,温润之质,望之俨然。今二书亡矣,而两君不复可见,故论著之,以慰怀思云耳。
○王冕
王冕,字元章,绍兴诸暨人也。父力农。冕为田家子,少即好学,长七尺余,仪观甚伟,须髯若神,通《春秋》诸传,尝一试进士举,不第,即焚所为文,益读古兵法,有当世大略。着高檐帽,被绿蓑衣,履长齿木屐,击木剑,行歌会稽市。或骑黄牛,持《汉书》以读,人或以为狂生。同里王公止善甚爱重之,为拜其母。王后为江浙检校,君往谒,衣敝,履不完足,指践地。王公深念,遗草履一■〈革两〉,讽使就吏禄,君笑不言,置其履而去。归会稽,依浮屠庑下教授弟子,倚壁庋土釜,爨以为养。人或遗之,不受也。时高邮申屠公■〈马冏〉新任绍兴理官,过武林,问交于王公。公曰:“越多传先君子,非所敢知。吾里人有王元章者,其志行不求于俗。公欲与语,非就见不可。”垌至,即遣吏以自通。君曰:“我不识申屠公,所问者他王先生耳。”谢不与见,吏请不已。君斥曰:“我处士,宁与官府事!毋扰乃公为也。”■〈马冏〉既重王公言,且奇其为人,进谒礼益恭,以白于其大尹宋公子章,具书币,制冠服,俱造其庐以请,君为之强起入爨舍,讲授岁余。会他官礼待不如意,乃为书谢申屠公,东游吴,吴人雅为君名。君又善写梅花竹石,士大夫皆争走馆下,缣素山积。君援笔立挥,千花万蕊成于俄倾。每画竟,则自题其上,皆图以见意。为歌诗,雄浑跌宕,以古豪杰自居久之。复游金陵,诸御史虽新贵,皆加敬待。遂北上燕蓟,纵观居庸、古北之塞,主秘书卿达公兼善家,翰林诸贤争誉荐之。君题写梅张座间,有云:“花团冰玉,羌笛吹不下来”之句,见者皆缩首齰舌不敢与语。至正戍子南归,过吴中,谓予言“黄河将北流,天下且大乱。吾亦南栖以遂志,子其勉之”。于是择会稽山九里买山一顷许,筑草堂,读书其中。服古衣冠,或乘小扁舟曰“浮萍轩”,自放于鉴湖之曲,好事者多载酒从之。岁己亥,君方昼卧,适外寇入,君大呼曰:“我王元章也。”寇大惊,重其名,与君至天章寺,其大帅置君上坐,再拜请事。君曰:“今四海鼎沸,尔不能进安生民,乃肆虏掠,灭亡无日矣。汝能为义,谁敢不服;汝为不义,谁则非敌?越人秉义,不可以犯,吾宁教汝与吾父兄子弟相杀乎?汝能听吾,即改过以从善;不能听,即速杀我。我不与若更言也。”大帅复再拜,终愿受教。明日,君疾,遂不起,数日以卒。众为之具棺服,敛之。葬山阴兰亭之侧,署曰“王先生墓”云。
论曰:孔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君生于衰世之下,而能旁薄万古,傲睨一时,其言曰:“子房志于报韩,孔明志于兴蜀,志虽正而心则狭。志于生民者,其惟伊周乎?”论议诚高矣。虽其所见不逮所言,卒能使暴戾之寇格心起敬,浩然之气,至死不衰。其制行若不合于中行,斯亦一世之奇士也。
○王渐
王渐,字元翰,临江人也。少落魄不羁,日与酒徒剑客引满呼白,击剑拓戟以为乐,而家产益坏。其父兄患之,君于是聚书数千卷,谢常所往来者,闭户诵读,目数行下,一过终身不忘,虽ㄗ官稗史,皆可成诵。比三年,作为文章歌诗以示里中,诸先生始大惊,皆不信为君作也。君曰:“儒者之学,如斯而已乎?吾将纵观四方以适吾志。”遂北走燕蓟,南游金陵,登凤凰台,慷慨长啸,人无知者。金陵富豪王氏闻君善饮,白下有道士,亦素能引无算爵,为设席,邀道士与共酌以观其量。君升席,命赞者实酒置瓮中,起揖道士,捧瓮,若鲸吸川,一饮而尽。复命实酒酬道士,道士饮既,君再实酒如前,命道士先饮,道士强饮至半,跪谢不胜。君笑曰:“是何足与饮?”乃更酌大杯,尽一石,谈笑终席不至醉,王乃叹服。每麻履布袍,简绝礼法,至贤士大夫家,辄造堂上中席坐,不让,或不交一谈而去。大夫士知其才,皆畏敬之。留吴中,尝与客过阛阓,见官示律令数十事,约万余言,君与客俱览一过。归至所馆,呼酒共酌,问客以所览事,客不记一二。君即援笔引纸,书之阛阓如己出。比对读之,不误一字,其强记如此。常以世人龌龊,无足以当其意者,而其志欲将大有为,故其傲诞,下视一世如无人,郁郁之气久不得伸,遂疽发背,卒。无妻与子,其友人为殡僧舍中。后数年,前御史刘公廷干为海道万户,访其柩,为葬之。
论曰:士读圣人之书,将以变化气质,求合乎中庸之道也。君记诵诚富矣,吾知其所读者何书,岂昔人所谓“书储”者耶?夫通塞有时,用舍有道,虽以孔孟之贤圣,不能必行志于天下。而君之所抱负,乃若有幸变之心,则其殁也,盖亦有天道焉。予既惜其才,而又悯其不善用之,而竟落落以死也。乌乎!学者观于君,则亦可以得师矣。
○杨椿
杨椿,字子寿,平江人也,以尚书教授里中。尝战艺于有司,屡进屡屈于人,而志不少衄,益讲磨淬厉,期于必克,而文日有名,弟子日益进。其设教必月试季考,皆有程式。至正丙申,郡守将治兵,命有司藉民以守陴,君告子曰:“椿虽贱贡士也,即今有司不别择列予于编氓以守陴,岂国家所以重士意哉?子盍与我言之?”予即以告其参军谋事邬密公筠,署君,李司马宾客佐其军。时司马本以豫王傅留吴,而所募皆少年良家子。君入募之明日,外兵即附城,君戎衣,率其卒,昼夜独守一隅。比明,大官绾郡绂者皆已遁去,兵夺门入,君犹持弓矢督民伍接战,遂死城下。其一子年十六,亦死。其妻王氏闻之,被发徒跣,蹂于乱军中,不得见,循河而恸。忽一尸自水跃出,浮于河之面,乃君也,因载以归。抚其柩,昼夜恸哭,绝而复苏。三日,君附其妻坐,呼其二女曰:“吾为短兵所中,仆于地,敛身匍匐入林中求水饮,而民家畏吾呻吟声,掖吾入水以死。汝一弟亦已毙,我不忍令汝母孤苦于世也,后三日,吾索汝母去,中堂有坐榻,可与汝母敛。”言讫遂仆。既觉,不记忆其何言也。如期果卒。他日子往过其门,吊之。二女出拜于予,泣诉如上云。
论曰:士幼而学之,壮而欲行焉。君之勤于艺也,盖欲用其万一以自见,故龃龉其身而不悔。及国家多难,君未尝食其一日之禄,而捐躯以赴之,使君立于其位,必不肯奉身鼠窜以求活也。然君可以无死,而不知变,岂亦死生之有命者欤?怪神之事,孔子不语,而君跃尸附妇,盖亦杞梁之妻之比夫妇一体判合,其精神有感通之理而致然也。君则已矣,而子死于孝,妻死于义,遂使杨氏一门,鬼绝其祀,哀哉!
○王德元
东门王德元,字仲德,东平人也,其先女,姓抹燃。德元少慕全真之教,遍游名山,始参铁牛定禅师。问师如何是道,师曰:“东山水上行。”德元不契,师以拄杖撞其口,流血淋漓,退坐松下,凝心竟究,忽闻人呼卖糖声,豁然有省,进以所得礼叩于师,随机响答,师大器异,遂为印可,即出宋穆陵所赐金襕法衣付德元,传信如达摩衣钵故事。德元受信讫,复游诸方,大阐其说。然不挽发,不异俗服,冠古冠,自号“东门子”。所至人多向仰之,呼为“东门”而不氏。其足迹所历,东极高丽,西逾川陕,南尽灾荒,北极沙漠。其受法者,上自王公后妃,下至卿相士庶,皆其弟子。其教人,必问其姓与名,其人曰某姓甲名乙,则斥曰:“我闻尔姓乙名甲。而诳我何欤?”其人疑愕,则诲之曰:“汝未生之前,岂有姓耶?且生于其家,则姓某姓,强名耳。汝执其强名者以为真姓,非汝姓也。”复问曰:“汝年几何?”曰:“某若干岁矣。”曰:“若干岁何处安身立命乎?所谓若干岁者,世以此约言之耳。其所以为汝者,自无始劫以来,不可以岁数也。”故其自赞曰“懵懂痴憨,白发老赘。一念万年,在世出世。不识不知,天地之外。”其所以为道而示人者如此。至元六年,特进神仙演道。太宗师完颜重其道,拟号“清玄”,诚微妙大师、教门高士。充峄阳碧云宫山主,赠金襕紫服。德元为一,至其处,即去衣,其与人游处,不为崖绝之行,虽其弟子之家,亦亲与执爨,所食不择洁修,所居不求安逸。意有所适,辄飘然长往。年九十余岁,日行百余里,步履如飞。或云为李坛帐下卒,或云尝受学于容城刘因,通知《易》说,皆不果知其如何也。至正二十年四月,卒于京师,年一百岁。其子弟中,吴曹澹然与予游,因知东门之道,故传之。
论曰:圣人之道不传,一变而老,再变而佛,三变而全真。其教本于老,而其说犹禅学也。初世祖皇帝征方外士,丘处机至京师,为立其教,赐金印章,曰“神仙符命”,此全真之所由始。而德元立于其庭,乃服儒衣冠阐其禅说,其教之所被,可谓宠矣。以德元之自信如此,其笃天下之人信之如此,宜乎。向使移其心志以从事于圣人之学道,其有不行者乎?虽然,为彼则易从,为此则难入,此其所以为东门道也。